《醫宗說約》~ 小兒科卷之四 (5)

回本書目錄

小兒科卷之四 (5)

1. 瘧疾

小兒瘧疾名童瘧,初起消食痰涎卻,便秘腹痛小牛黃(屬乳食痰積),發熱無汗通神略(屬風寒外感),六七發後截法精,天靈散用真靈藥。

天靈散,用天靈蓋燒存性,為細末,黃酒調下五釐,瘧立止。

一用斑蝥一個放小膏藥上,侵晨貼眉間印堂中,瘧止揭去。

白話文:

小兒瘧疾又稱為童瘧,初期症狀包括消化不良、痰多、便秘、腹痛,這是因為乳食積滯導致的;同時也可能發熱無汗,精神略差,這是風寒外感引起的。如果發作六七次後,可以試著使用天靈散來止瘧。

天靈散是用天靈蓋燒成灰,研磨成細粉,用黃酒調服五分,瘧疾立刻就會停止。

另外,也可以將一個斑蝥放在小膏藥上,清晨貼在眉間的印堂穴,瘧疾止住後就揭掉。

2. 咳嗽

有聲有痰名咳嗽,風寒邪氣肺經受,若兼發熱及頭痛,通神解表功方就。火鬱肺經聲不轉,瀉白噙化丸能奏,痰塞喉中喘急者,巴豆塞鼻如神宥。

小兒痰喘用巴豆一枚,去殼搗爛作一丸,綿花包裹,男左女右,塞鼻中,痰即降下而愈。一方治咳嗽喘急,甜梨一個,刀切勿斷,入蜜於內,麵裹灰火煨熟,去面吃梨。

一方用白蘿蔔汁半盅,蜜半盅,飴糖半杯,薑汁十匙,蒸熟,不拘時吃。並治老年痰火。

白話文:

有聲音有痰的情況叫做咳嗽,這是因為風寒邪氣侵襲了肺經。如果還伴有發熱和頭痛的情況,可以使用通神解表的方子來治療。如果聲音沒有轉變,且是因為火邪積聚在肺經所導致的,可以使用瀉白噙化丸來治療。如果痰堵在喉嚨中,引發呼吸困難,可以使用巴豆塞進鼻孔來治療。

對於小孩的痰喘問題,可以用一顆巴豆(去殼後搗碎成一顆藥丸),包上棉花,按照孩子的性別將藥丸塞進相對應的鼻孔,這樣可以幫助痰液排出,使病情得到恢復。

有一個治療咳嗽和喘息的方子:取一個甜梨,用刀切開但不要完全切斷,將蜂蜜放入梨中,外面再用麵粉包裹好,放在灰火上烤熟,去除麵粉後食用梨肉。

還有一個方子:取半杯白蘿蔔汁、半杯蜂蜜、半杯飴糖和十匙薑汁,一起蒸熟,隨時都可以食用。這個方法不僅適用於小孩,也適用於年老者的痰火問題。

3. 肺脹喘急

小兒肺脹喘嗽多,人看作風喉,大黃檳榔二牽牛,人參分量等勻,五味研成細末,蜜水調,量稀稠,每將一字下咽喉,不用神針法灸。

雲林云:肺脹喘滿,胸高氣急,兩脅搖動,陷下作坑,脹悶亂嗽,聲嘎不鳴,痰涎壅塞,俗云馬脾風,不急治則死。本方主之。

按:幼科陳見田秘本,肺葉脹以致喘急,眼胞上下臥蠶紋起,用防耆散(見雜症水腫條)。

白話文:

小孩肺脹咳嗽很厲害,看起來像是風寒侵襲了喉嚨。將大黃、檳榔、牽牛各等量,再加入等量的人參,一起研磨成細粉,用蜜水調成稀稠適當的糊狀,每次服用一小撮,慢慢吞下,不需要針灸。

這方子專治肺脹喘滿,胸部高聳、呼吸急促,兩側肋骨搖晃,胸部凹陷,胸悶咳嗽,聲音嘶啞,痰液堵塞,俗稱馬脾風,不趕緊治療就會致命。

根據幼科陳見田秘本記載,如果肺部脹滿導致呼吸急促,眼皮上下出現臥蠶紋,則可以用防耆散治療。

4. 浮腫

遍身浮腫是屬濕,燥脾利水並消食,腹脹便秘珍珠丹,內消食積沉香(末子)益,不效平胃皮子飲,厚朴陳皮炒蒼朮,腹皮姜皮茯苓皮,車前卜子檳榔則,神麯澤瀉及麥芽,木香木通桑皮力,砂仁炒末水煎來,小便利時腫自息。

白話文:

全身浮腫是濕氣過重造成的,應該燥濕健脾、利水消食。腹脹便秘可以服用珍珠丹,內消食積可以用沉香末,若效果不佳則改用平胃皮子飲,配方為厚朴、陳皮炒蒼朮、腹皮、薑皮、茯苓皮、車前子、檳榔。另外也可以用神麴、澤瀉、麥芽、木香、木通、桑皮、砂仁炒末水煎服用,小便通暢後腫脹自然消退。

一方用黑醜半生半炒,取頭細末,每服二三匙,煎桑白皮湯、磨木香汁調服。

一方小便不利者,磨玉樞丹,燈心湯送下。

一用草果仁,每歲用一粒,炒為末,白酒調下。外用河白草煎湯洗浴。

若浮腫先眼下臥蠶紋起,喘急病在肺,宜防耆散。

白話文:

取黑丑一半生一半炒,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二三匙,用桑白皮湯煎服,再加入磨好的木香汁調勻服用。若小便不暢,可將玉樞丹磨成粉末,用燈心湯送服。另外,可用草果仁,每年服用一粒,炒成粉末,用白酒送服。外用河白草煎湯洗澡。若浮腫先從眼下臥蠶紋開始出現,且伴隨呼吸急促,病在肺部,應服用防耆散。

5. 黃疸

小兒黃疸是濕熱,清熱利水方真訣,指甲面目遍身黃,溺如黃汁或寒熱,嘔吐口渴不思食,夜無安臥不寧貼,大便秘結珍珠丹,蒸餅快活調理截,不愈茵陳滲濕湯,茵陳赤茯(川)連(山)梔呻,防己二術及陳皮,豬苓澤瀉檳榔悅,食積神麯炒卜子,理氣木香香附絕,小便不利加木通,小便清白病自歇。

白話文:

小孩黄疸是湿热引起的,治疗的关键在于清热利水。指甲、面部、全身发黄,小便像黄水,可能伴随寒热、呕吐、口渴、食欲不振、夜里不安稳、大便便秘,可以用珍珠丹、蒸饼调理,如果效果不好,就用茵陈渗湿汤,里面有茵陈、赤茯苓(川连)、山栀子,再加上防己、二术、陈皮、猪苓、泽泻、槟榔。如果是因为积食导致的,就用炒卜子、理气木香、香附来治疗。如果小便不畅,还可以加木通,小便通畅后病自然就好了。

6. 汗症

小兒汗症原須治,氣虛自汗日間至,血虛盜汗睡中來,總屬虛弱分明志,黑豆(三錢)浮麥(一錢)及烏梅(一個),煎湯服時汗亦住。

一方用蜜炙黃耆、生地各一錢五分,牡蠣煅為末二錢,水煎服。

一用五倍子為末,津調塗臍內。俱治汗出不止。

白話文:

孩子出汗的問題要治療,氣虛自汗白天出現,血虛盜汗睡夢中來,總歸是身體虛弱導致。可以用黑豆三錢、浮麥一錢和烏梅一個煎湯喝,汗就能止住。

另外,可以用蜜炙黃耆、生地各一錢五分,牡蠣煅成粉末二錢,用水煎服。

還可以用五倍子研磨成粉末,用唾液調和後塗抹在肚臍內。這幾種方法都可以治療汗出不止。

7. 諸失血

小兒失血非一病,鼻中出血衄血認,吐咯嗽血從口來,總是上焦火熱證(宜化毒丹,便結者用小牛黃丸),小便尿血為溺血,大便出血下血甚。初生小兒是胎熱(用化毒丹,一用生地汁入蜜少許,和勻溫服,或用甘露飲),能食小兒多積病(用沉香末子,或用蒸餅快活丸,大便秘腹痛,用小牛黃丸),隨症調治是良工,再參方法醫方應。

白話文:

小兒失血並非單一疾病,鼻子出血稱為鼻衄,吐血、咳血從口而出,都是上焦火熱的表現。這時可以服用化毒丹,如果便祕者則可用小牛黃丸。

小便出血稱為溺血,大便出血則稱為下血。

新生兒的失血大多是胎熱引起,可用化毒丹治療。也可以用生地汁加入少量蜂蜜,混合後溫服,或服用甘露飲。

能吃飯的小兒失血大多是積食所致,可以服用沉香末子,或用蒸餅搭配快活丸。若伴隨大便祕結、腹痛,則可以用小牛黃丸。

針對不同症狀,要對症下藥才是良醫,還要參考醫書藥方,才能取得最佳療效。

治吐血衄血,一用白芍為末,磨犀角汁調服。一用側柏葉、藕節,曬乾等分為末,每服五分,藕汁和蜜,調白湯送下。一用黃芩為末,蜜丸,丸如龍眼大,每服一丸,鹽湯化下。一用吳茱萸為末,津調塗腳心湧泉穴。一用山梔炒黑為末,吹鼻中,或用藕汁調服五分,燈心湯送下。

治小兒初生下血,溺血,及牙宣口臭,口舌生瘡,咽喉腫痛,名甘露飲。用熟地、生地、天冬、麥冬(去心)、枳殼、茵陳、酒炒黃芩、石斛、甘草、枇杷葉(蜜炙)各等分,水煎飲。溺血加石蓮肉、燈心、竹葉。一用蒲黃、頭髮灰等分為末,生地汁或藕汁、乳汁調下一錢。

白話文:

治療吐血和衄血,一種方法是使用白芍研成粉末,然後用犀角汁調和服用。另一種方法是使用側柏葉和藕節,晾乾後等量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五分,用藕汁和蜂蜜調和後,再用熱水送服。還有一種方法是使用黃芩研成粉末,用蜂蜜製成藥丸,丸子大小如龍眼,每次服用一顆,用鹵水化開後服用。又一種方法是使用吳茱萸研成粉末,用唾液調和後塗抹在腳心的湧泉穴。最後一種方法是使用山梔子炒至黑色研成粉末,吹入鼻孔中,或者用藕汁調和後服用五分,再用燈心湯送服。

對於剛出生的小兒出現下血、溺血,以及牙宣、口臭、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的情況,可以使用「甘露飲」來治療。配方包括熟地、生地、天冬、麥冬(去心)、枳殼、茵陳、酒炒黃芩、石斛、甘草、枇杷葉(蜜炙),所有成分等量,用水煎煮後飲用。如果出現溺血的情況,則需加入石蓮肉、燈心、竹葉。又一種方法是使用蒲黃和頭發灰等量研成粉末,用生地汁、藕汁或乳汁調和後,每次服用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