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說約》~ 卷之二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3)

1. 腹痛

腹痛之因有幾般,食痰瘀血熱蟲寒。瀉後痛減知食積;痰則脈滑小便難(或腹中鉤痛,脅下有聲);時痛時止是火痛(四肢手足心熱,脈數);綿綿不止作寒看(症面青白,或爪甲唇口皆青,脈來遲);內有瘀血致腹痛,必有常處不移動(小便自利,大便黑);面白唇紅痛不常,蟲痛惡心食不用(腹中乾痛,時作時止);夏天吐瀉冒暑來,身重腹痛因濕中(或兼浮腫);手按痛止軟為虛;手不可近是實痛。

主治戊己調中湯,蒼朮陳皮香附光,厚朴茯苓並滑石,川芎白芷神麯方,木香山梔須炒黑(各一錢),甘草姜灰少許入。痰多半夏及南星;食積檳榔共枳實;砂仁蘇梗調氣滯:葛根(白)蔻澤(瀉)消酒積(飲酒人多酒積痛);熱甚黃連不可無;寒多(炮)姜(肉)桂原有力(去山梔);赤芍歸尾及桃仁,瘀血痛塊加有益;肉食停滯(山)楂草果,卜子麥芽消麵食;冒暑香薷並藿香,傷濕木通倍蒼朮;手按痛甚便不通,大黃三錢一齊吃;按之痛減脈無力,白朮白芍補虛則;烏梅川椒治蟲痛,川楝(肉)桂檳(榔)同要用;臍下大痛治最難,人中黑時病已重。

止痛熨法,一用炒鹽一升,絹包乘熱熨痛處,冷則再炒。一用生薑斤許,搗爛去汁,取渣炒熱熨痛處,冷則加汁再炒,並治結胸痞氣。一用麩皮炒熱熨痛處。

示吉曰:鹽性善走,力能軟堅;姜味辛,辛能發散;麩皮性熱,熱主流通,故能定痛,加之以炒者,借火力直達於中宮也。大痛時,先用此法,痛稍定,辨虛實寒熱用藥,更為切當。

毛公威曰:痛則不通,總宜行氣。秘方桃靈丹治諸痛如神。用桃仁一兩(半炒半生),青皮、元胡、廣皮、靈脂各五錢,沉香、圓木香各三錢,乳香、沒藥各三錢,共為末。九種心痛,淡醋湯下;絞腸腹痛,淡鹽湯下;食積瘀血痛,酒下。

白話文:

[腹痛]

腹痛的原因有多種,包括飲食過量、痰濕、瘀血、熱氣、寄生蟲與寒涼。若排便後疼痛減輕,這通常是由於食物消化不良;若是痰濕導致,會有脈象滑且小便困難的現象(或者腹部有鉤狀疼痛,脅部有異響);疼痛時時出現又時時消失,可能是由火熱引起(伴有四肢手心腳心熱,脈搏頻率快);如果疼痛持續不斷,可能是由寒冷引起(患者臉色蒼白,指甲嘴脣都可能泛青,脈搏跳動緩慢);內部有瘀血導致的腹痛,通常有固定的疼痛點不會移動(小便正常,大便顏色黑);臉色蒼白,嘴脣紅潤,疼痛不定時出現,可能是由寄生蟲引起,伴隨噁心,食慾不振(腹部乾痛,時好時壞);夏季因暑熱引發的嘔吐與腹瀉,身體沉重,腹痛,可能是濕氣所致(可能伴有浮腫);用手按壓疼痛會減輕,且腹部柔軟,表示是虛弱導致;如果手一碰到腹部就劇烈疼痛,表示是實證。

治療的主要方劑為戊己調中湯,主要成分有蒼朮、陳皮、香附、厚朴、茯苓、滑石、川芎、白芷、神麯,木香、山梔須炒黑(各一錢),再加入少量甘草和薑灰。若痰多,可加入半夏和南星;若有食物積滯,可加入檳榔和枳實;若有氣滯,可加入砂仁和蘇梗;若有酒積,可加入葛根、蔻澤;若熱氣嚴重,不可忽略黃連;若寒氣較多,炮薑和肉桂很有幫助(需去掉山梔);若有瘀血,可加入赤芍、歸尾和桃仁;若有肉類消化不良,可加入山楂和草果;若吃麵類食物消化不良,可加入卜子和麥芽;若因暑熱,可加入香薷和藿香;若因濕氣,可加入木通和蒼朮;若按壓腹部疼痛加重,且便祕,可加入大黃三錢一起服用;若按壓腹部疼痛減輕,且脈象虛弱,可加入白朮和白芍以補虛;若因寄生蟲導致疼痛,可加入烏梅和川椒;若因寒氣導致肚臍下方劇烈疼痛,情況非常危急。

止痛方法之一是使用一升炒鹽,用絹布包住,趁熱敷在疼痛部位,冷了再重新炒熱。另一個方法是使用大量生薑,搗碎去汁,取渣炒熱敷在疼痛部位,冷了再加薑汁重新炒熱,同時可以治療胸部痞滿。還有一個方法是使用炒熱的麩皮敷在疼痛部位。

鹽具有很好的穿透力,能夠軟化堅硬的組織;薑的味道辛辣,辛辣能夠促進發汗;麩皮性質溫熱,溫熱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因此這些方法都能有效止痛,且炒熱後的效果更好。當劇烈疼痛時,先使用這些方法,疼痛稍微減輕後,再根據虛實寒熱的具體情況使用藥物,這樣更為恰當。

毛公威提到:疼痛通常是由於氣血不暢,總體上應促進氣血流通。他推薦一個祕方「桃靈丹」,對各種疼痛都有神奇的療效。成分有桃仁一兩(半炒半生)、青皮、元胡、廣皮、靈脂各五錢,沉香、圓木香各三錢,乳香、沒藥各三錢,共研磨成粉末。對於九種不同的心痛,可用淡醋湯送服;對於腸胃劇烈疼痛,可用淡鹽湯送服;對於食物積滯或瘀血導致的疼痛,可用酒送服。

2. 脅痛

膽無別竅肝盡陰,位居兩脅怒為神,忿怒傷肝主脅痛,風邪痰食血能成。小柴胡湯加減治,柴胡半夏及黃芩,白芍甘草青皮用,川芎丹皮次第行,引加薑棗水煎服,青黛膽草熱可增。

右脅疼痛痰流注(右關脈滑,或走注有聲),南星白芥白茯苓;左脅痛時合四物,按之有塊瘀血成(痛處不移,左關沉澀),桃仁紅花宜加入,痛甚乳香沒藥尋;右脅有塊兼飽悶,吐酸噯氣傷食症(右關脈緊盛),(神)曲(麥)芽厚朴及檳榔,肉食山楂草果應;脅痛口苦並寒熱,耳聾嘔吐寒邪訣,(豬)膽汁三匙入本湯,神功妙用無人說;脅痛內熱大便難,沉實有力是熱結,痛隨利減加大黃,瘀血桃仁不可缺。脈來微細又如何?或大無力內傷多,本湯須借人參力,補中益氣合除疴。

示吉曰:脅為肝膽之區,禁用汗、吐、下三法。司命者須知外治法,內外夾攻,自能速效。一用白芥子,水研敷痛處,能消脅中痰,又兼辛散。一用吳茱萸研細,醋調敷,熱主流通,又從治也。一用韭菜一握,縛定約寸許切斷成餅,放在痛處,上用熨斗火熨之,使韭氣入內即愈,餅爛再易一枚。韭菜氣辛,開鬱結,又能逐瘀,用者擇焉。

白話文:

[脅痛]

膽囊沒有別的通道,肝臟全屬陰性,位於兩脅部位,情緒憤怒影響其功能。憤怒傷肝,主要表現爲脅痛,可能是由風邪、痰溼、飲食不當或血瘀引起。治療可用小柴胡湯,適當加減藥物。包括柴胡、半夏、黃芩、白芍、甘草、青皮、川芎和丹皮,依次使用。煮藥時加入姜棗,用水煎服。若病情屬熱,可增加青黛和膽草。

右脅疼痛,伴有痰流注(右關脈滑,或走注有聲),可用南星、白芥和白茯苓。左脅痛時,可配合使用四物湯。如果按壓痛處有硬塊,表明有瘀血形成(痛處不移動,左關脈沉澀),可加入桃仁和紅花。疼痛劇烈時,可尋找乳香和沒藥。右脅有硬塊且感到飽悶,可能是傷食症狀(右關脈緊盛)。此時可用神曲、麥芽、厚朴和檳榔,肉食過多可使用山楂和草果。

脅痛伴有口苦和寒熱交替,耳聾嘔吐等症狀,提示寒邪入侵。豬膽汁三匙加入原方,有神奇功效,但鮮爲人知。脅痛伴內熱,大便困難,脈象沉實有力,提示熱結。此時可加入大黃,瘀血情況需加桃仁。脈象微細無力,多爲內傷,需用人參增強藥力,配合補中益氣,以消除疾病。

脅部爲肝膽區域,應避免使用發汗、催吐、瀉下的治療方法。醫生需瞭解外治法,內外兼治,效果更佳。一種方法是使用白芥子,研磨後敷於痛處,能消散脅中痰溼,且具有辛散作用。另一種方法是使用吳茱萸研細,用醋調和敷於痛處,熱力能促進血液循環,也是一種輔助療法。還有一種方法是使用一把韭菜,捆紮成約一寸厚的餅狀,放置在痛處,上面用熨斗加熱,使韭菜氣味滲透體內,即可緩解疼痛,餅爛後更換新的。韭菜氣味辛烈,能開解鬱結,又能驅逐瘀血,使用者可自行選擇。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實際應用時請遵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