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說約》~ 卷之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2)

1. 心痛

心痛雖分九樣論(食、風、熱、冷、悸、蟲、飲、疰、去來痛),皆因胃脘當心痛,痛則不通多成郁,郁久因而作熱蒸,大實痛時不可按,按之痛減作虛因,蛔蟲痛止偏能食(面上兼有白斑,唇紅,時作時止),脈澀須知瘀血成(必平日喜食熱物),嘈雜善飢是胃火,口吃冷物屬寒痛(或身受寒氣),痰痛吐痰脈沉滑,噁心惡食食傷生。

加減調中治諸痛,山梔陳皮草蔻共,蒼朮桔梗與檳榔,烏藥香附枳殼用,半夏薑汁磨木香,秘法一匙滴滷送。火甚竹茹姜炒(黃)連,炮姜肉桂虛寒中(去山梔),瘀血(當)歸桃(仁)五靈脂,痰飲瓜蔞南星弄,食積砂仁(山)楂草果,蟲痛川椒烏梅動,便結仍加酒大黃,通則不痛從來重(可用元明粉三錢亦妙)。真心痛時指節青,夕占旦死誠可痛。

示吉曰:痛無補法,勿用參朮。得寒則凝,不可純用寒涼,故古人用山梔而佐以薑汁也。此症大都因有形之物,隔礙其氣而然。法宜吐瀉,以行其氣,宜《三因》吐法,或鵝翎探吐之。外治點眼止痛實為妙法,用透明雄黃、火硝等分為末,加麝香少許,新汲水調,點眼內眥睛明穴,男左女右,扶行數步,立愈。若再鄉僻,藥餌不便,竟用鞋底泥化入井花水中,攪勻服,甚佳。

此症痛止,切不可飲食,食必復痛。

外,蟲痛欲死,用老蔥根搗爛取汁,香油和服,立愈。

諸心痛,用良薑、香附等分,炒為末,每服二錢,酒送下,效。

白話文:

[心痛]

心痛雖然可分為九種情況討論(由飲食、風邪、熱邪、寒邪、心悸、寄生蟲、水飲、疰病、以及陣發性疼痛造成),但這些都因為胃部問題影響到心臟而產生疼痛。疼痛往往是因為氣血運行不暢所致,長時間的鬱悶會轉變為熱邪蒸騰。如果疼痛非常嚴重,按壓會讓疼痛加劇,這種情況下不能按壓,因為按壓後疼痛減輕可能代表是虛證的原因。若是蛔蟲導致的心痛,患者在疼痛停止後通常會有很好的食慾(臉上同時伴有白斑,嘴脣紅,疼痛時好時壞)。如果脈搏顯得遲緩,那可能是因為瘀血形成(通常患者平日喜歡吃熱性食物)。胃部感到嘈雜且容易餓,這可能是胃火旺的表現。吃冰冷食物導致的疼痛,可能因為身體受到寒氣侵襲。痰濕引起的心痛,會有咳嗽痰多的症狀,脈象通常沉滑,且伴有噁心,食慾不振。

對於這些不同類型的心痛,我們可以通過加減調整治療。常用藥物包括山梔子、陳皮、甘草、白豆蔻、蒼朮、桔梗、檳榔、烏藥、香附、枳殼。半夏可以用薑汁研磨,再加入少量木香,使用時一茶匙的量,並用鹵水送服。如果火氣旺盛,可以使用竹茹和薑炒黃連。對於虛寒導致的心痛,可用炮製過的薑和肉桂(去山梔子)。瘀血引起的,可用當歸、桃仁、五靈脂。痰飲引起的心痛,可用瓜蔞、天南星。消化不良,可用砂仁、山楂、草果。蟲痛,可用川椒和烏梅。便祕的情況,可以加上酒製大黃。保持氣血流通,疼痛自然就會消失,這一點非常重要(也可以使用元明粉三錢,效果很好)。

真心痛的患者,手指關節可能呈現青色,這種情況下,預計夜晚病情加重,至早晨可能死亡,令人深感痛心。

示吉先生指出:心痛病沒有補益的治療方法,不應使用人參、白朮等補藥。寒邪容易導致血液凝固,所以不能單純使用寒涼藥物,因此古人會在使用山梔子時,輔以薑汁。大多數心痛都是由於有形的物質阻礙了氣血的運行。治療上宜用催吐或瀉下,以促進氣血流通,《三因方》中有催吐的方法,或者用鵝毛刺激喉嚨引發嘔吐。外部治療方面,點眼止痛是一個極好的方法,具體做法是將等量的透明雄黃和火硝研磨成粉末,再加入少量麝香,用新打上來的井水調和,點在眼睛內側的睛明穴上,男性點左眼,女性點右眼,然後走幾步,立刻就能見效。如果在鄉間偏僻之地,無法立即取得藥材,可以使用鞋底的泥土溶入井水中,攪拌均勻後服用,效果也很好。

當心痛癥狀消失後,千萬不要立即進食,否則可能會再次引起疼痛。

另外,對於由寄生蟲引起的極度痛苦,可以使用老蔥的根部搗碎取汁,混合香油一起服用,立刻就能見效。

對於各種心痛,可以使用高良薑和香附等量,炒製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酒送服,效果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