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說約》~ 卷之二 (1)
卷之二 (1)
1. 卷之二
2. 汗證
克肖天地名曰人,天地有雨人汗生,久雨之時天地否,久汗之人病自成。上工治汗須分別,自汗盜汗有二說。寐時汗出覺來止,盜汗陰虛兼火挾;動則汗出名自汗,陽虛有濕兼氣竭。自汗補陽並調衛,盜汗滋陰降火絕。參耆湯治自汗來,人參黃耆白朮截,茯苓當歸兼棗仁,白芍熟地牡蠣屑(各一錢),烏梅一個並甘(草)陳(皮),浮麥大棗煎一貼。盜汗當歸六黃湯,生熟地黃黃芩當,當歸(黃)連(黃)柏等分用,黃耆倍用水煎方。
陰陽兩虛自盜汗,二方合用又何妨。泄瀉虛滿食不思,芩連黃柏定須除,加入棗仁並白芍,黑豆桃奴亦可施。汗出不止法如何?五倍為末津調和,塗入臍中真妙法,或用撲粉亦除疴,龍骨牡蠣俱為末,白朮糯米(小)麥斫過,周身撲之汗自止,莫將厚被蓋身多。
示吉曰:汗證有虛無實,調治不難。但冬月傷風,非桂枝不愈;至於內傷自汗,原須補中益氣湯,蜜炒升柴,少加製附子、浮小麥、麻黃根治之。調其中氣,使脾土和則濕不上升,濕不升則君火亦不能自為汗也。
白話文:
[汗症]
人是天地間的精華,猶如天地有雨,人體會出汗,但若天長日久地降雨,天地會失去平衡,同樣的,如果一個人長時間大量出汗,也會導致疾病生成。
高明的醫生在治療汗症時,需辨別自汗與盜汗的不同。在睡夢中出汗,醒來後停止,這種情況稱為盜汗,通常由陰虛火旺所致;活動時就出汗,被稱為自汗,這是陽虛且氣虛的表現。
對於自汗,治療應補充陽氣並調整體質,而盜汗則需滋養陰液,清熱去火。參耆湯是治療自汗的一種方法,主要成分包括人參、黃耆、白朮、茯苓、當歸、酸棗仁、白芍、熟地、牡蠣、烏梅、甘草和陳皮。而盜汗則適用於當歸六黃湯,成分有生熟地黃、黃芩、黃連、黃柏、當歸和黃耆。
若是陰陽兩虛的自汗和盜汗,可以將這兩種湯劑合併使用。若伴有腹瀉、虛弱、飽脹和食慾不佳的情況,應去掉黃芩、黃連和黃柏,再加入酸棗仁、白芍、黑豆和桃仁。
對於汗流不止的情況,可以將五倍子磨成粉末,用唾液調和後塗抹在肚臍上,或者使用撲粉。此外,龍骨、牡蠣、白朮、糯米和小麥也可以研磨成粉末,全身撲上,能有效止汗,但不要蓋太多被子。
示吉表示,汗症多因虛弱而非實證,治療並不困難。然而,冬季感冒必須用桂枝湯才能痊癒;對於內傷自汗,應使用補中益氣湯,加入蜜炒升麻、少量炮附子、浮小麥和麻黃根。調理中氣,使脾臟健康,濕氣就不會上升,君火也就無法自行發汗了。
3. 頭痛
頭痛即非真頭痛,風寒痰火虛氣動。古人羌活沖和湯,加減服之真有用。羌活黃芩及防風,蒼朮白芷細辛(川)芎,生地甘草引薑棗,蔥頭髮汗自然松。太陽倍羌(活)(症惡風寒,脈浮緊)少陽柴(胡)(症寒熱、口苦、脈弦數),陽明石膏乾葛攻(自汗、發熱、不眠、頭額目痛,脈微洪),太陰腹痛倍蒼朮(或有痰,身重,脈沉緩),少陰倍用細辛功(症足冷氣逆,脈來沉細,甚加麻黃、附子),厥陰頭痛吐痰沫,手足厥冷吳萸通(脈沉緩)。
肥人頭痛多濕痰,二陳合用術相同;瘦人定是火壅上,酒炒黃芩病可沖;脈來洪數實火升,重劑須知石膏靈;脈來無力是虛火,牛膝車前引火行(導龍入海法),人參黃耆氣虛用(症懶言、倦臥,右脈無力,合四君子湯),血虛四物酒(黃)柏送(日輕夜重,脈芤澀)。風熱在上頭痛者,天麻蔓荊酒(炒)(黃)芩共;巔頂頭痛加藁本,酒炒片芩用亦中;大便秘結酒大黃,釜底抽薪功最重;若還真痛指甲青,旦發夕死誠危恐。
按:半片頭痛,古法本方中左痛合四物,右痛合四君,固妙。更有秘方,用白芷二錢,川芎三錢為末,黃牛腦子一個,共入磁器內,加酒燉熟,和酒食之,隨量一醉,酒醒痛失矣。
外用吹鼻法,一用鬧羊花、川芎等分為末;一用火硝、川芎等分為末,俱妙。右痛吹左鼻,左痛吹右鼻。
又膈鹽灸法,用一厚紙為圈,約一分厚,填鹽其中,放大陽穴上,用艾火置鹽上,灸七炷,艾炷始黃豆大,圈約錢大可也。
凡服頭痛藥,須乘熱先熏後徐徐嚥下,藥力始到。
又秘方,治半片頭痛,以致目中生翳者。用白鳳仙一株,搗爛,用火酒一斤浸之,露七夜,去渣,飲酒。食後服,神效。
白話文:
[頭痛]
頭痛並非單純的頭部疼痛,可能是風寒、痰濕、火氣或是氣血虛弱所導致。古人常用羌活沖和湯治療,根據不同情況增減藥物,效果顯著。
羌活、黃芩、防風、蒼朮、白芷、細辛、川芎、生地、甘草,薑棗為輔料,蔥頭能促進發汗,使身體放鬆。
- 若是太陽經絡受影響,加重羌活的使用量(症狀:怕風怕冷,脈象浮緊)
- 少陽經絡受影響,應使用柴胡(症狀:寒熱交錯、口苦、脈象弦數)
- 陽明經絡受影響,應使用石膏和乾葛(症狀:自汗、發熱、失眠、額頭和眼睛疼痛,脈象微洪)
- 太陰經絡受影響,加重蒼朮的使用量(症狀:腹部疼痛,可能伴有痰濕,身體沉重,脈象沉緩)
- 少陰經絡受影響,應加倍使用細辛(症狀:腳冷氣逆,脈象沉細,嚴重時加麻黃、附子)
- 厥陰經絡受影響,常見頭痛伴隨嘔吐痰沫,手腳冰冷,此時應使用吳茱萸(脈象沉緩)
肥胖者頭痛多因濕痰,使用二陳湯加蒼朮有效;瘦者頭痛多因火氣上沖,酒炒黃芩能治療;脈象洪大數是實火上升,重劑石膏有奇效;脈象無力是虛火,牛膝和車前草能引火下行;氣虛者用人參和黃耆;血虛者用四物湯加黃柏。
風熱在上導致頭痛,可用天麻、蔓荊和酒炒黃芩;巔頂頭痛,加藁本,酒炒片芩;大便乾結,用酒炒大黃;若真痛至指甲青紫,旦發夕死,需高度警惕。
偏頭痛的古法,左側頭痛配四物湯,右側頭痛配四君子湯。另有祕方,用白芷和川芎研磨成粉,加入黃牛腦子,一同放入磁器內,加酒燉熟,佐酒食用,一醉解千愁。
外用吹鼻法,可用鬧羊花、川芎或火硝、川芎等份研磨成粉,右側頭痛吹左鼻孔,左側頭痛吹右鼻孔。
另有一種膈鹽灸法,用厚紙圈,填鹽其中,放在大陽穴上,用艾火灸七炷,艾炷大小如黃豆,紙圈大小如銅錢即可。
服用頭痛藥時,需趁熱先燻後慢慢吞服,讓藥力充分發揮。
另有祕方,用白鳳仙草浸泡在火酒中,露置七夜,去渣飲酒,飯後服用,對半邊頭痛且導致眼中生翳有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