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說約》~ 卷之一 (1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13)

1. 積聚

癥瘕積聚皆有塊,食積痰血成其類。積為食積有成形,忽聚忽散聚為貴。榮衛失序七情傷,脾不運化神憔悴,五積為陰五臟生,六聚為陽六腑贅。主治總宜化堅湯,當歸白朮為前隊,半夏陳皮枳實兼,山楂香附砂仁對,厚朴木香等分煎,生薑一片功方遂。

右脅有塊青(皮)(三)稜蓬(術),左脅有塊(川)芎桃(仁)桂(枝),肉食成塊草果連,粉面食積(神)曲卜(子)貴,痰塊在中海石加,瓜蔞白茯檳榔碎,壯健人加檳(三)稜蓬(術),瘦弱人參少許配,瘧後柴胡鱉甲青(皮),如要丸時加阿魏,外治熨法有神功,五仙消痞痞能潰。

痞塊外治秘法,用小鱉一個,紅莧菜二兩,貫眾五錢,阿魏二錢,蔥蜜各一兩,共搗為膏,再入麝香三分,貼在痞上。外用青布罨著,內服消痞煎藥,神效。

五仙膏,用大黃、肥皂、生薑、生蔥、大蒜各半斤,共搗爛,用水煎取汁去渣,再煎成膏,黑色為度,攤絹帛上,先用針刺患處,後貼膏藥。

白話文:

[積聚]

所有的癥瘕積聚都是有形的硬塊,主要由食物積滯、痰濕或血瘀形成。積是因為食物積滯而形成的,有固定的形狀,而聚則忽聚忽散,聚集時比較嚴重。這是因為人體的營衛功能失調,加上情緒受創所導致的,脾臟不能正常運作,使人精神憔悴。五積屬於陰性,由五臟產生,六聚屬於陽性,由六腑產生。

治療上,通常會使用化堅湯,其中當歸和白朮是主要成分。此外,還會加入半夏、陳皮、枳實,以及山楂、香附和砂仁。厚朴和木香等量煎煮,再加上一片生薑,就能達到療效。

右側脅部的硬塊,會用到青皮、三稜和蓬術;左側脅部的硬塊,則會用到川芎、桃仁和桂枝。肉食形成的硬塊,會用到草果和連翹;粉面食積形成的硬塊,則會用到神曲和卜子。若硬塊是由痰濕形成,會加入海石,以及瓜蔞、白茯苓和檳榔。對於健康的人,會加入檳榔、三稜和蓬術;對於瘦弱的人,則會添加少量的人參。瘧疾後,會用到柴胡、鱉甲和青皮。若要做成丸劑,會加入阿魏。外敷治療,如熨法,也有神奇的療效,能讓痞塊消失。

外治痞塊的祕密方法,是使用小鱉、紅莧菜、貫眾、阿魏、蔥和蜜,搗成膏狀,再加入麝香,貼在痞塊上。外面再蓋上青布,內部服用消痞煎藥,效果神奇。

至於五仙膏,則是使用大黃、肥皂、生薑、生蔥和大蒜,搗爛後煎汁去渣,再煎至膏狀,顏色變黑即可。將膏藥攤在絹帛上,先用針刺患處,再貼上膏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