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說約》~ 卷之三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5)

1. 鼻衄症

鼻衄血久不止,熱甚逼血乃如此。內脹生地(黃)芩(黃)連湯,外於鼻上搭水紙(再用炒山梔末吹入鼻中)。熱毒入深致吐血,亦當急用此湯使。

生地芩連(黃)連桔(梗)(山)梔,柴(胡)(川)芎(黃)芩(生)地(赤)芍甘(草)施,犀角大棗磨京墨,茅汁藕汁磨墨知(韭汁磨墨調服亦可,如無犀角以升麻代之)。若還吐血去桔梗,阿膠加入妙無如;錯語失神因失血,指空閉目亦能除。

白話文:

[鼻出血症狀]

如果鼻子出血很久都無法止住,這通常是因為體內熱氣過盛,迫使血液往外流。對於這種情況,我們應內服生地黃芩黃連湯,同時在鼻子上敷上濕紙,並用炒過的山梔粉末吹入鼻孔中。如果熱毒深入身體導致嘔血,也應立即服用這種湯劑。

這個藥方包含生地、黃連、桔梗、山梔、柴胡、川芎、黃芩、生地、赤芍和甘草。另外,還需將犀角與大棗一同研磨成墨,再混合茅根汁、藕汁和墨汁一起服用(也可以用韭菜汁代替,若無犀角,可用升麻替代)。如果出現嘔血,則應去除桔梗,加入阿膠,效果更佳;如果出現言語錯亂、精神恍惚等因失血導致的症狀,甚至手指虛空、眼睛閉合,這個藥方也能緩解這些問題。

2. 瘀血症

(治熱傳入里,上焦瘀血)

瘀血症上焦熱,煩躁漱水不下咽,熱極又恐血妄行,犀角地黃湯最切。

加味犀角地黃湯,地犀丹草歸陳桔,紅花芍藥引生薑,槌法取汁用藕節(韭菜汁亦可)。

白話文:

瘀血癥狀若是由熱邪深入體內導致上焦有瘀血的情況,患者會表現出心情煩躁,雖含漱水分但不願吞嚥。當體內熱度達到極點時,可能造成血液運行失常,這時使用犀角地黃湯最為適合。

如果要進一步治療,可以考慮使用加味犀角地黃湯,其成分包括地黃、犀角、丹皮、草、歸、陳皮、桔梗、紅花、芍藥和生薑。製作方法是將這些材料研磨成汁,可以選擇使用藕節或韭菜汁來配合調製。

3. 蓄血症

熱傳裡有蓄血,其人如狂膀胱結,譫語燥渴身目黃,小腹硬滿兼痛絕,小便自利大便黑,桃仁承氣從來設。

桃仁承氣飲硝(大)黃,桂(枝)(枳)實青(皮)柴(胡)甘(草)(赤)芍當,桃仁姜引除瘀血,三匙蘇木汁神方。血不去時加水蛭,虻蟲同用病無妨(脈沉有力者用)。

白話文:

[蓄血癥]

在熱症深入體內的情況下,如果體內有蓄積的血液,患者可能會表現出行為失常,類似瘋狂的狀態,且伴有膀胱部位的緊繃感。此外,患者可能出現胡言亂語、口乾舌燥、身體和眼睛泛黃等症狀。檢查可發現小腹部硬且飽滿,甚至伴隨劇烈疼痛,小便排出正常,但大便顏色會轉為黑色。這類情況,傳統上會使用桃仁承氣湯來治療。

桃仁承氣湯的成分包括大黃、桂枝、枳實、青皮、柴胡、甘草、赤芍和當歸,加上桃仁與薑作為引導,能有效去除體內的瘀血。若要增強療效,可以加入三匙蘇木汁,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配方。如果體內的瘀血難以排除,可以添加水蛭,甚至與虻蟲一同使用,只要患者的脈象顯示沉而有力,這樣的做法是沒有問題的。

4. 發斑症

身似朱眼如火,發斑狂叫無人我,鼻焦面赤汗不幹,三黃石膏湯最妥。

三黃(石)膏(黃)柏(山)梔(黃)連(黃)芩,淡豉麻黃薑棗尋,槌法細茶加一撮,更入辰砂末自靈,六脈洪數並燥渴,三焦表裡熱驅平。

白話文:

[發斑症]

身體看起來像被染成了紅色,眼睛紅得像火,皮膚上出現紅斑,行為變得狂躁,甚至失去理智。臉色赤紅,鼻子也呈現焦黑,汗一直流不停,對於這種情況,服用三黃石膏湯是最適合的。

三黃石膏湯的配方包括:石膏、黃柏、山梔、黃連和黃芩。另外,還需加上淡豆豉、麻黃、薑和棗。製作時,細細研磨這些藥材後,再加入一些茶葉,最後撒上一點辰砂粉。這種湯藥對於六脈洪大且數量多,並且伴有乾燥口渴的症狀非常有效,能幫助平衡三焦的表裡熱度,達到驅除體內熱氣的效果。

5. 斑爛

斑既出休發汗,重如錦紋神氣亂,血熱不散乘虛出,消斑青黛金不換。病初汗下雨失時,誤投熱藥成斯患。

消斑青黛飲柴(胡)(黃)連,甘草人參知母元(參),生地(石)膏(山)梔犀角(青)黛,棗姜為引水同煎,一匙苦酒槌加服,便實除(人)參(大)黃要兼(加大黃)。

白話文:

【斑爛】

斑疹一旦出現就不要再發汗了,如果再強行發汗,會導致病情加重,就像繡有錦紋的布料一般,使得神氣混亂。這是因為血熱不能散去,趁著體虛之際爆發出來。治療此種斑疹,青黛是最有效的,其價值連城,無可替代。

治療這種斑疹,應使用青黛、柴胡、黃連、甘草、人參、知母、元參、生地、石膏、山梔、犀角和青黛這些藥材。用棗子和薑作為引子,與水一同煎煮。服用時,加入一匙醋,並可根據情況添加大黃,來增強藥效。

然而,如果在疾病剛開始的時候,沒有適時的發汗,或是誤用了熱性藥物,就會導致這種病患的產生。

6. 陽毒症

陽熱極發斑黃,目赤口渴自癲狂,便閉舌卷囊更縮,脈數三黃巨勝湯。

三黃巨勝湯大黃,(黃)芩(黃)連(山)梔(黃)柏石膏芒(硝),薑棗同煎推法妙,泥漿和服是神方。

白話文:

[陽毒症]

當體內的陽熱達到極點時,會導致皮膚出現斑黃,眼睛紅赤,口渴難耐,甚至會有精神失常的現象。同時,可能伴隨著便祕,舌頭捲縮,睪丸收縮等症狀,脈搏跳動快速。這種情況下,治療可用三黃巨勝湯。

三黃巨勝湯的成分包括大黃、黃芩、黃連、山梔、黃柏、石膏、芒硝。將這些藥材與薑、棗一同煎煮,其療效十分出色。而用泥漿混合此湯服用,更是一種極為有效的神奇療法。

7. 陰陽毒症

陰陽毒更有方,陽毒面赤如錦妝,咽喉疼痛並吐血;陰毒面目青色常,咽痛遍身如被杖,俱過七日定然亡。五日可治用何藥,仲景升麻鱉甲湯。

升麻鱉甲用升麻,鱉甲雄黃甘草賒,當歸蜀椒煎頓服,陰毒除去雄(黃)(川)椒差。

示吉按:先師李士材曰:仲景所謂毒者,感天地惡毒之異氣,入於陽經為陽毒,入於陰經為陰毒。故其立方但用解毒之品,未嘗以桂附治陰,硝黃治陽也。在陽毒反投蜀椒者,椒水解毒之品,從其類而治之。陰毒反去蜀椒者,以升麻鱉甲既屬寒涼,又覺蜀椒為贅矣。

後世名家遂以陽毒為熱極而用寒涼,陰毒為寒極而用溫熱,殊不知仲景療陽證狀極其熱而藥極其寒,療陰證狀極其寒而藥極其熱,已無餘蘊,又何必別出名色乎?按此症過五日不治,極為重病。李氏發前人所未發,活人多矣。因憶昔年,人多吐血而暴亡者,醫終不識其何證,豈為不善讀書者誤耶!

白話文:

【陰陽毒症】

在古代醫學中,對於陰陽毒症有特定的治療方法。陽毒症會使患者臉色紅得像繡著鮮艷圖案的織錦,伴隨劇烈的咽喉疼痛及吐血。而陰毒症則使患者臉色蒼青,同樣有咽喉疼痛,全身還會出現如被棍棒擊打般的痛楚,若這兩種病症超過七天都未得到有效治療,患者必死無疑。若在五日內就開始治療,則可以使用張仲景的升麻鱉甲湯。

升麻鱉甲湯的成分包括升麻、鱉甲、雄黃和甘草,再加入當歸和蜀椒煎煮服用,對於陰毒症的治療,需略去雄黃和川椒。

李士材老師指出,張仲景所說的毒,是指受到天地間異常的惡劣氣質影響,進入陽經成為陽毒,進入陰經成為陰毒。因此,他所創立的方子僅使用解毒的藥材,並非單純使用桂枝或附子來治療陰性病症,或使用硝石和黃連來治療陽性病症。對於陽毒反而使用蜀椒,是因為蜀椒的水溶性成分具有解毒效果,能針對其特性進行治療。陰毒症卻不使用蜀椒,是因為升麻和鱉甲本來就屬於寒涼的藥材,再加蜀椒就顯得多餘了。

後世的醫學名家,將陽毒視為極度的熱性病症而使用寒涼的藥物,將陰毒視為極度的寒性病症而使用溫熱的藥物,卻忽略了張仲景的治療理念。他治療陽性病症時,即使病徵極其嚴重且高熱,使用的藥物也是極其寒涼;治療陰性病症時,即使病徵極其嚴重且極寒,使用的藥物也是極其溫熱,其中的道理已無須多言,何必要另闢蹊徑呢?

這種病症若超過五天仍未得到治療,病情會非常嚴重。李士材先生的見解,開創了前人未曾探索的領域,救活了許多人。回想起過去,許多人因大量吐血而突然死亡,醫生們始終無法確診,難道是他們閱讀古籍不足,導致誤診嗎?

8. 陽厥證

陽厥證指尖溫,心煩便秘語無倫,脈來沉細並有力,六一順氣可煎吞。

白話文:

患有陽厥證的人,其手指是溫暖的,但會感到心煩意亂,並且有便祕的情況,說話時可能會語無倫次。在診斷脈象時,會發現脈搏沉而細,但又有力。對於這種情況,可以使用「六一順氣湯」進行治療,將藥材煎煮後服用。

注:「六一順氣湯」為中醫方劑名,具體組成與用法需遵醫囑。

9. 陰厥證

陰厥證透身寒,二便自利心不煩,唇指帶青身戰慄,踡臥腹痛口流涎,脈來沉細兼無力,回陽救急病能安。手足溫利無別症,加味理中湯是聖,嘔涎腹痛鹽炒(吳)萸,無脈一匙豬膽進,嘔吐不止加薑汁,泄瀉黃耆升麻勝。

白話文:

【陰厥證狀】

患有陰厥證的人全身會感到寒冷,大小便自然排出而心裡並不煩躁。他們的嘴脣和手指可能呈現青色,身體會顫抖並蜷縮著躺著,腹部有疼痛感,口中還會流出唾液。在診脈時,會發現脈象既深且細,而且缺乏力度。如果使用回陽救急的方法,病人的情況就能得到舒緩。

【治療方式】

如果病人手腳溫暖,排便正常,並且沒有其他症狀,那麼使用加味理中湯是最佳選擇。對於那些伴有噁心、腹痛的患者,可以使用鹽炒吳茱萸來治療。如果病人沒有脈搏,則可以嘗試使用一小勺豬膽汁。若嘔吐情況持續不止,可以在治療中加入薑汁。對於有腹瀉症狀的患者,黃耆和升麻會是非常有效的治療藥物。

10. 二痓

剛柔痓屬膀胱,口噤如癇身反張,手足攣搖頭面赤,頭搖不定項又強。無汗惡寒名剛痓,有汗不寒柔痓詳。二痓俱宜如聖飲,只依此法最為良。

如聖飲防(風)羌(活)(白)芷(白)芍,甘(草)半(夏)芒硝(當)歸烏藥,柴(胡)(黃)芩共劑引生薑,槌法竹瀝薑汁著。柔痓桂(枝)(白)術定宜增,剛痓麻(黃)蒼(術)方的確,便實口噤又咬牙,急用將軍糞自落。

按:痓與癇相似,而雜症成痓多虛多痰,治法與傷寒異,詳辨於癇痓條中。

白話文:

[二痓]

剛性和柔性痓病都屬於膀胱經絡的問題,病發時嘴巴緊閉像癲癇一樣,身體會向後彎曲,手腳抽搐且不停搖晃,臉色泛紅,頭部搖擺不定且頸項僵硬。若患者不出汗且畏寒,稱之為剛痓;若患者出汗且不怕冷,則是柔性痓。對於這兩種痓病,使用如聖飲治療最為適合。

如聖飲的成分包括防風、羌活、白芷、白芍、甘草、半夏、芒硝、當歸、烏藥、柴胡、黃芩,加入生薑一起熬煮,並可添加竹瀝和薑汁。柔性痓病可增加桂枝和白朮的份量,剛性痓病則可加入麻黃和蒼朮。若患者便祕、嘴巴緊閉且咬牙,應立即使用大黃,使其排便以減緩病情。

進一步說明,痓病和癲癇病狀似,但綜合病症形成的痓病多是由於體虛和痰濕所導致,其治療方式與感冒不同,詳細的辨別方法可參考癲癇和痓病條目中的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