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說約》~ 卷之三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4)

1. 少陰經

(始於足心,上行貫脊,循喉絡舌本,下注心胸,行身之前)

少陰證脈亦沉,有力無力分下溫。舌乾口燥腎水涸,或利清水心硬痛,腹脹繞臍土勝水,六一順氣有方存。不渴惡寒身厥冷,腹痛吐瀉病沉沉。此是陰寒深入里,回陽救急急須尋。

白話文:

少陰證脈沉,有力無力分下溫,舌乾口燥腎水涸,或利清水心硬痛,腹脹繞臍土勝水,六一順氣有方存。不渴惡寒身厥冷,腹痛吐瀉病沉沉。此是陰寒深入里,回陽救急急須尋。

2. 厥陰經

(始於足大趾上,環陰器,抵小腹,循脅上口唇)

厥陰證脈又沉,溫下同前一樣論。舌卷囊縮並消渴,四肢厥冷乍還溫,煩滿便實多屬熱,六一順氣可旋吞;口吐涎沫四肢冷,嘔逆不渴腹痛硬,此是厥陰真寒證,回陽救急湯已整。少陰厥陰治略同,二湯用去人能省。

白話文:

厥陰證脈沉在足大趾,沿陰器上行,抵達小腹,再循脅上至口唇。若舌頭捲縮、口乾舌燥,且四肢時冷時熱,伴隨腹脹便秘,多為熱證,可用六一順氣湯治療。若口吐唾沫、四肢冰冷、嘔吐腹痛、不渴且腹部硬實,則是厥陰真寒證,需服用回陽救急湯。少陰和厥陰的治療略同,可參考以上兩種湯方,適當加減藥物。

3. 兩感證

兩感證日雙傳,一日太陽少陰連。腎與膀胱沉洪脈,口乾頭痛熱寒兼。二日陽明與太陰,沉長之脈胃脾經,目痛鼻乾腹自滿,大便自利不安寧。三日少陽厥陰聯,肝膽之脈見沉弦,耳聾脅痛囊捲縮,古人不治命由天。

幸節庵訂妙方,不論陰陽兩感傷,設立沖和靈寶飲,一服兩感雪加湯。

沖和靈寶飲柴(胡)羌(活),(白)芷(干)葛(細)辛(川)芎生地防(風),甘草(石)膏(黃)芩醫兩感,煨姜黑豆棗神方。更明表裡多少病,治分先後細推詳。表病多而里病微,麻黃葛根湯最奇;表緩裡急先攻裡,六一順氣不順疑。麻黃葛根湯治表,(干)葛麻(黃)(干)姜(白)芍(豆)豉蔥齊。六一順氣方見上,將來攻裡不重提。

白話文:

【兩感證為雙傳,一日太陽少陰連。腎與膀胱沈洪脈,口乾頭痛熱寒兼。二日陽明與太陰,沈長之脈胃脾經,目痛鼻乾腹自滿,大便自利不安寧。三日少陽厥陰聯,肝膽之脈見沈弦,耳聾脅痛囊捲縮,古人不治命由天。】

【幸節庵訂妙方,不論陰陽兩感傷,設立沖和靈寶飲,一服兩感雪加湯。】

【沖和靈寶飲包含柴胡、羌活、白芷、幹葛、細辛、川芎、生地、防風、甘草、石膏、黃芩等成分,治療兩感症狀。】

【石膏、黃芩醫治兩感,煨姜、黑豆、棗、神方。】

【更明表裡多少病,治分先後細推詳。表病多而裏病微,麻黃葛根湯最奇;表緩裡急先攻裡,六一順氣不順疑。】

【表病多而裏病微時,使用麻黃葛根湯;表緩裡急時,先攻裡用六一順氣方。】

發熱下利身疼痛,脈來沉細(兼無力)陰寒中,不渴踡臥又昏沉,回陽救急溫經用。治分表裡辨寒熱,節庵權變人欽重。

白話文:

當出現發燒、腹瀉和身體疼痛的情況時,如果脈搏微弱且沒有力量,可能是因為受到寒冷侵襲而導致體內陰氣過盛。如果不感到口渴,並且蜷縮在牀榻上昏睡,就需要使用能夠恢復陽氣的方法進行急救和調理。治療的時候要分別從外表和內部去分辨是冷還是熱,節制安逸並靈活應對才能得到人們的尊重。

4. 真寒證

(直中陰經)

直中陰為真寒,面如刀刮吐瀉難,口鼻出氣如冰冷,脈來遲緩是其端,手足指甲皆青色,舌卷囊縮做一團。外用蔥白熨臍法,內服回陽救急安。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描述的是「直中陰經」的情況。「直中陰經」是指病邪侵入人體後,直接侵犯到陰經的一種情況。

真正的寒冷會導致面部像被刀割一樣疼痛、嘔吐和腹瀉等症狀出現;口中呼出的氣息像是冷冰冰的水汽一般;脈搏跳動得慢而緩慢;手指甲和腳趾甲都呈現青紫色;舌頭捲曲起來,下體收縮在一起。

為了治療這種病症,可以使用「蔥白熨肚臍」的方法進行外部療法,同時也可以服用「回陽救急安」藥物進行內部調理。

5. 逆結證

(即熱結膀胱,太陽傳裡證,本病煩渴,小水不利)

小腹滿溺秘結,或短或赤口枯竭。惟有秘方導赤湯,下焦蓄熱憑斯泄。

導赤白朮澤(瀉)豬苓,滑(石)甘(草)桂(枝)(赤)茯山梔仁,入鹽二字依槌法,姜引燈心二十莖,燈草木通消水結(引飲過多胸滿,名水結胸),身目黃者入茵陳,小便不利兼頭汗,陽脫之故發黃因。

白話文:

膀胱有熱結,太陽病傳入裡證,病人會感到口渴,小便不利,小腹脹滿,大便秘結,或是小便量少,或是小便顏色深赤,口乾舌燥。可以用導赤湯治療,可以瀉下蓄積在下焦的熱。方劑用白朮、澤瀉、豬苓、滑石、甘草、桂枝、茯苓、山梔仁,加入鹽,依據槌法用藥。加入生薑引導燈心二十莖,燈草、木通可以消除水結(也就是喝太多水造成的胸滿),如果病人身體和眼睛發黃,要加入茵陳。如果小便不利,而且伴隨頭汗,這是陽氣外脫造成的,所以發黃。

6. 熱結證

熱結證醫須別,下利清水身又熱,譫語發渴邪里傳,心下硬痛無休歇(此因熱邪傳裡,胃中燥屎結實,此非內寒而利,乃自飲湯藥,旁流清糞,急下之)。無熱六一順氣通,有熱黃龍湯一帖。

黃龍枳實共硝黃,厚朴當歸甘草當,人參桔梗引薑棗,槌加鐵鏽水調湯。體虛人老芒硝去,還須熱服病無妨(有熱表虛也,故用人參)。

白話文:

這病症應注意辨別,患者腹瀉稀薄清水,身體卻發熱,神志不清,口渴難耐,心下硬痛不止,這是因為熱邪入裡,胃中燥屎結實,並非內寒引起腹瀉,而是患者過度飲用湯藥,導致清液隨糞便排出,急需瀉下。若無發熱,可用六一散順氣通便,如有發熱,可用黃龍湯一帖。黃龍湯以枳實、硝黃、厚朴、當歸、甘草、人參、桔梗等藥材,配以生薑、紅棗,再加鐵鏽,水煎服。體虛老人則需去掉芒硝,仍需服用,不礙事。

7. 三陽合病

三陽合必自利,莫作旁流清糞例,利下黃赤協熱來,腸垢臍熱治有異。古人法用黃芩湯,《全生集》載因有意。

黃芩湯用芩黃連,甘草芍藥水來煎。發熱柴胡瀉白朮;腹痛芍藥炒來添;小便赤色茯苓用;嘔痰半(夏)橘(皮)得安然。太陽頭痛加羌活,陽明乾葛不得眠,少陽脅痛柴胡療,斑爛青黛飲相煎,溫熱時疫多此症,節庵原議小(柴)胡先。

白話文:

三陽合病,必然要通便泄利,不要像泻下清肠一样,只关注排泄废物。因为热邪从黄赤二经而来,所以泻下要配合清热。肠垢和脐热,治疗方法有所不同。古人使用黄芩汤治疗此病,《全生集》中记载是因为有其原因。

黄芩汤用黄芩、黄连、甘草、芍药等药煎水服用。发热时加柴胡、泻白术;腹痛时加炒芍药;小便赤色时加茯苓;呕吐痰涎时加半夏和橘皮。太阳头痛时加羌活,阳明头痛失眠时加葛根,少阳胁痛时加柴胡,斑疹烂疮时加青黛。温热时疫常会出现这些症状,节庵先生认为应该先用小柴胡。

按:三陽合病必自利,固非陰寒,又非熱結,不可誤溫下,只宜本方和小柴湯治之。此證淺近,故殺車槌未收此方耳。予看溫熱時疫,此證多兼發斑、譫語、喘急、發渴、煩躁、胸滿等症,皆以本方加減治之,俱愈。莫以淺近而忽之。

白話文:

三陽合病通常會自己好轉,既非寒症,也非熱症,不可誤用溫下法治療,只適合用本方和小柴湯來治療。這種病症比較輕微,所以古書中沒有收錄本方。我觀察溫熱時疫,很多患者除了三陽合病之外,還會出現斑疹、神志不清、呼吸急促、口渴、煩躁、胸悶等症狀,都可以用本方加減治療,效果很好。不要因為病症輕微而輕視它。

8. 挾血症

不惡寒頭不痛(知病不從太陽經入也),身熱發渴語無倫,小便通利大便黑,妄投涼劑命難存,血鬱心脾如見鬼,當歸活血是生門。

當歸活血歸甘(草)(赤)芍,(人)參(生)地桃(仁)紅(花)柴(胡)枳殼,炮姜肉桂引生薑,入酒三匙槌法著。姜(肉)桂桃紅三服除,加入(白)術(黃)芩調補藥。

按:此方治內傷瘀血類傷寒也。古人類傷寒惟四症,節庵增瘀血而為五,補古人之未備。

白話文:

病人不畏寒、頭也不痛,說明病症不是從太陽經入侵。患者發熱口渴、說話語無倫次,小便通暢但大便發黑,如果誤用涼性藥物,性命堪憂。這是由於血瘀阻滯心脾,讓人感到心神不安,如同見鬼一般。當歸活血化瘀,是治療此病的关键。

應當以當歸、甘草、赤芍、人參、生地、桃仁、紅花、柴胡、枳殼等藥材,搭配炮姜、肉桂和生薑,加酒三匙,研磨成膏狀。服用三劑後,再加入白術和黃芩,調補脾胃,以助恢復。

這個方子用於治療因內傷瘀血引起的類似傷寒的病症。古人將傷寒病症分為四種,而節庵先生在此基礎上增加了瘀血這一症狀,完善了古人醫書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