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說約》~ 卷之三 (3)
卷之三 (3)
1. 陽明證
(陽明經起於鼻,絡於目,循於面,行身之前;其症微惡寒,頭額目痛,鼻乾不眠)
陽明證不得眠,鼻乾目痛病之緣,惡寒身熱微洪脈,此係陽明胃經傳。柴葛解肌湯一服(即葛根湯加味),猶如渴極飲甘泉。
解肌湯用葛(根)柴(胡)(黃)芩,桔(梗)(白)芍羌(活)甘(草)白芷靈,槌法石膏末一撮,薑棗一服即身輕(熱服)。本經無汗惡寒甚,加入麻黃不用芩,冬多春少夏秋減(言麻黃),秋夏蘇葉病自平,汗而帶渴當何劑?如神白虎用如神。
白話文:
陽明經起於鼻子,連接到眼睛,沿著臉部運行,行於身體的前方;如果出現輕微怕冷、頭額眼痛、鼻子乾燥失眠等症狀,就是陽明經的病變。陽明證引起失眠,鼻子乾燥、眼睛疼痛,是疾病的根源。怕冷、身體發熱,脈搏略微洪大,這是陽明胃經的病症。柴葛解肌湯一服下去,就像極度口渴的人喝到甘甜的泉水一樣。
解肌湯使用葛根、柴胡、黃芩、桔梗、白芍、羌活、甘草、白芷,以及研磨成粉的石膏少許,再加入生薑和紅棗,熱服一劑即可減輕症狀。如果陽明經病變,沒有汗,怕冷的症狀很嚴重,可以加入麻黃,不用黃芩。麻黃的用量,冬天多,春天少,夏天減量,秋天更少。在秋天和夏天,用蘇葉治療效果很好。如果出汗並伴有口渴,應該用白虎湯,效果如同神藥。
陽明本病(自汗、大渴)
如神白虎(湯名)用人參,甘草麥冬五味臨,(石)膏(山)梔知母引薑棗,竹葉為槌人自清。
陽明胃腑本實病(發斑、發黃、發狂、妄亂、譫語、結胸)
口燥干發譫語,衣掀足擲手揚舉,心腹滿硬繞臍疼,發渴斑黃妄狂舞,舌卷囊縮便硬堅,邪傳正陽明胃腑。六一順氣是神力,秘之莫與庸愚睹。
六一順氣(大)黃(樸)硝(黃)芩,枳實(厚)樸柴(胡)甘(草)(白)芍勻,水煎鐵鏽三匙入,殺車槌法妙如神。
白話文:
陽明本病(自汗、大渴)
如神白虎湯,使用人參、甘草、麥冬五味合用,石膏、山梔、知母用薑棗引導,竹葉輔助,使人體自清。
陽明胃腑本實病(發斑、發黃、發狂、妄亂、譫語、結胸)
口乾舌燥,神志不清,胡言亂語,衣裳掀開,手腳亂動,胸腹脹滿堅硬,繞臍作痛,口渴,發斑發黃,神志恍惚,胡言亂語,舌頭捲縮,大便乾硬,邪氣侵犯陽明胃腑。六一順氣湯具有神奇功效,不可輕易泄露給庸人。
六一順氣湯使用大黃、樸硝、黃芩、枳實、厚樸、柴胡、甘草、白芍等藥材,水煎後加入鐵鏽三匙,運用殺車槌法,療效如神。
按:此湯兼調胃、三乙、大小承氣、大柴胡、大陷胸等湯下藥之總司也,然亦為急下之劑。若表病未除,里證又急,已加大黃於小柴胡湯中下之矣。必須斑黃妄狂,燥結七八日,下證已全者。投之。
氣血兩虛並老弱,婦人產後當下藥,此湯分咐去芒硝,微和胃氣細斟酌。躁渴譫語兼結胸,心下硬痛手難著,甘草除去加甘遂,桔梗瓜蔞病自削(陽證表病在而誤下之,則成結胸)。
白話文:
這方子綜合了調胃湯、三乙湯、大小承氣湯、大柴胡湯、大陷胸湯等方子的用藥,是急下之劑。但只適合表證已除,裡證嚴重,且已在小柴胡湯中加了大黃,並且出現斑黃妄狂、燥結七八日,下證已全的人使用。氣血兩虛、老人、產後婦女等體弱者,需將芒硝去掉,並根據胃氣狀況調整用量。如果出現躁渴譫語、結胸、心下硬痛、手難著的情況,可以將甘草去掉,加甘遂、桔梗、瓜蔞,以緩解病情。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表證未除就急著使用此方,可能會造成結胸。
2. 少陽證
(起於目銳眥,止頭角,絡耳中,循胸脅,行身之側)
少陽證嘔而苦,耳聾胸脅多痛楚,脈來弦數膽之經,本經切禁汗下吐,病在半表半裡間,柴胡雙解飲方妥(小柴胡湯加減)。
雙解飲用甘(草)(人)參陳(皮),乾葛柴胡半夏(黃)芩,加入薑棗槌法妙,艾汁三匙藥更神。嘔吐竹茹姜搗汁,小水不利茯苓入,脅痛青皮應速增,痰加貝母瓜蔞實,寒熱似瘧桂枝用,渴症天花(粉)知母共,嗽加五味金沸草,口齒無津石膏重。
白話文:
少陽症狀會出現嘔吐、苦味、耳聾、胸脅疼痛,脈象弦數,這是膽經病變。這個病症屬於半表半裡,不宜發汗或催吐,可以用柴胡雙解飲加減小柴胡湯治療。
柴胡雙解飲的藥材包括甘草、人參、陳皮、乾葛、柴胡、半夏、黃芩,加入薑棗一起煎煮。可以用艾汁三匙加入藥湯中,效果更佳。如果出現嘔吐,可以將竹茹和生姜搗汁服用;小便不利,可以加入茯苓;脅痛,可以加青皮;痰多,可以加貝母和瓜蔞;寒熱交替,可以加入桂枝;口渴,可以加知母;咳嗽,可以加五味子和金沸草;口齒乾燥,可以加石膏。
心胸飽悶未經行,非是結胸理自明,表黏至胸未入腑,只用小柴桔(梗)枳(殼)增,不效陷胸加枳桔(小陷胸湯,瓜蔞、黃連、枳實、半夏),合用柴胡功最靈。壞病本方加鱉甲;虛煩竹葉炒粳米;本經病與陽明合,芍藥葛根二味新。熱入血室歸紅著,男加生地更調停,老婦傷寒無表證,熱甚硝黃酌量增。
按:傷寒汗吐下後,仍不瘥名曰壞病。前熱未除復感寒,寒熱似瘧名溫瘧,本湯加桂枝、芍藥,寒多倍桂,熱多倍芩。女人傷寒,經水適來適斷,晝則明瞭,夜則譫語,如見鬼狀,名曰熱入血室。
白話文:
心胸感到阻塞而未有排解,這並非典型的結胸症狀,而是因為邪氣滯留在皮膚層未深入臟腑。對於這種情況,我們可以使用小柴胡湯加上桔梗和枳殼。如果效果不顯著,可以進一步加入小陷胸湯的配方,包括瓜蔞、黃連、枳實、半夏,配合柴胡使用,效果會更加顯著。對於較為嚴重的病情,可以加入龜板;若患者感到虛煩,可以用竹葉和炒粳米來調理。當病情與陽明經相合時,可以加入芍藥和葛根。熱邪進入血脈,可使用歸紅湯,男性患者可適當加入生地來調整;對於年老婦女因傷寒導致的熱症,若無外在表徵,且熱度過高時,可以酌情加入芒硝和黃連。
總之,對於傷寒之後仍然無法痊癒的病情,稱之為「壞病」。如果之前已有熱症但又再次受到寒邪影響,表現出寒熱交替類似瘧疾的症狀,可以使用此方加入桂枝、芍藥,寒熱比例多時,分別增加桂枝和黃芩的份量。對於女性因傷寒導致經期不調,白天清醒,夜晚出現神志混亂,如同見到鬼魂的情況,這是熱邪進入血脈的表現,應使用特定的方法進行治療。
3. 太陰證
(始於足大趾上,行至腹,絡於咽,連舌本,循身之前)
太陰證脈俱沉,病形一一要詳論,沉而有力宜當下,沉而無力又宜溫(陰證有二:若初起,頭痛發熱,後變便結煩渴,脈沉有力,是陽經熱邪傳入陰經之陰證,宜下之;若初起,無熱不渴,就便怖寒自利,足冷,脈沉無力,是直中陰經之陰證,宜溫之。三陰同法)。口渴咽乾腹滿痛,桂枝大黃湯可用。
身目發黃頭汗出,茵陳將軍湯最重。無熱自利臟寒甚,加味理中湯是聖。太陰寒證勢沉沉,回陽救急湯為正。
白話文:
經脈循行:
這條經脈起於足大趾的趾端,向上沿著足背、小腿內側、大腿內側,行至腹部,再向上連接咽喉,並連到舌根,最終循行於身體的前方。
太陰證脈的診斷與治療:
太陰證的脈象都是沉的,其具體症狀需要詳細分析。如果脈沉有力,就應該使用下法治療;如果脈沉無力,就應該使用溫法治療。
陰證的類型與治療:
陰證分為兩種:
- 初起時頭痛發熱,之後出現便秘、口渴,脈沉有力,這是陽經熱邪傳入陰經的陰證,應該使用下法治療。
- 初起時沒有發熱、口渴,反而怕冷、腹瀉、足部冰冷,脈沉無力,這是直接侵犯陰經的陰證,應該使用溫法治療。
三陰經證的治療原則相同。
其他症狀的治療:
- 口渴、咽乾、腹脹痛:可以使用桂枝大黃湯治療。
- 身體和眼球發黃、頭部出汗:可以使用茵陳將軍湯治療。
- 沒有發熱,卻出現腹瀉,且寒邪侵襲臟腑較重:可以使用加味理中湯治療。
- 太陰寒證比較嚴重:可以使用回陽救急湯治療。
治腹滿痛咽乾渴手足溫便結脈沉有力
桂枝大黃(湯名)桂(枝)(甘)草(赤)芍,柴(胡)(枳)實大黃薑棗著。腹滿而喘不惡寒,加入腹皮去甘酌,檳榔磨水入三匙,熱服順臾病可卻。
治頭汗腹滿小便澀大便秘發渴脈沉實身目發黃
茵陳將軍(湯名)茵枳實,(黃)芩(厚)樸(山)梔(大)黃甘草入,推法燈心三片姜,太陰頭汗此湯的,大便自利去樸黃,加入滑(石)(黃)連腹皮益。
治自利不渴手足溫身無熱脈沉無力(附吐蛔、動氣、奔豚、呃逆)
白話文:
肚子脹痛、喉嚨乾渴、手腳溫熱、大便不通、脈象沉實有力,可用桂枝湯,藥材包括桂枝、甘草、赤芍、柴胡、枳實、大黃、生薑、大棗。如果肚子脹滿、喘不過氣,但沒有惡寒,可以加入腹皮,去掉甘草,並用檳榔磨水加入三匙,熱服,很快就能治好。
頭部出汗、肚子脹滿、小便澀痛、大便不通、口渴、脈象沉實有力、身體和眼睛發黃,可用茵陳將軍湯,藥材包括茵陳、枳實、黃芩、厚樸、山梔、大黃、甘草,推法燈心三片、生薑。如果頭部出汗是太陰病症,可以用這個湯,大便自然通暢,可以去掉厚樸和黃芩,並加入滑石、黃連、腹皮。
自利不渴、手腳溫熱、身體沒有發熱、脈象沉實無力,可以用一些方法治療吐蛔蟲、動氣、奔豚、呃逆等症狀。
加味理中(湯名)(人)參最尊,炮姜肉桂茯苓陳,白朮甘草同薑棗,一匙壁土入湯吞。食即吐蛔飢不食,川椒烏梅細辛吃(去甘草、肉桂);便實大黃蜜少加,腹滿時減去甘得。利後身疼附急溫;嘔加半夏生薑汁;自利腹痛更有方,木香薑汁磨勻入;動氣奔豚白朮除,甘瀾水煎原有力;呃忒丁香並柿蒂,熟附沉香磨汁食。
白話文:
加味理中湯中,人參最為重要,炮姜、肉桂、茯苓需用陳舊的,白朮、甘草、薑、棗一起用,一匙壁土放入湯中吞服。如果吃東西就吐蛔蟲,而且沒有食慾,則去掉甘草、肉桂,加入川椒、烏梅、細辛;如果大便乾燥,就加少許大黃和蜜,肚子脹滿時,就要減少甘草的用量。如果服用之後身體疼痛,伴隨着發熱,就加半夏和生薑汁;如果自己拉肚子,肚子還痛,就另有方子,用木香和薑汁磨勻後服用;如果氣往上衝,就用白朮去除,用甘瀾水煎服,原有功效;如果打嗝,就用丁香和柿蒂,熟附子、沉香磨成汁服用。
治直中陰經真寒證無熱不渴便惡寒四肢厥冷戰慄腹痛吐瀉手足甲青唇青或舌卷囊縮脈沉無力或至無脈,回陽救急(肉)桂人參,熟(地)附(子)炮姜共茯苓,五味陳皮甘(草)(白)術半(夏),姜煎入麝逐寒凝。嘔吐涎沫小腹痛,鹽炒吳萸妙入神;無脈應加豬膽汁,吐加薑汁藥方行。
白話文:
治療純陰之經,真正寒冷的病症,無熱、不口渴、大便惡化、四肢冰冷、震顫、腹部疼痛、吐瀉、手腳指甲發青、嘴脣發青,或者舌頭卷縮、收縮,脈象沈而無力,甚至到了沒有脈象的程度。
使用回陽救急湯,主要成分爲肉桂、人參、熟地、附子、炮姜,再配合茯苓,五味、陳皮、甘草、白朮、半夏,用生薑煎煮後加入麝香來消除寒凝。
對於嘔吐涎沫、小腹疼痛的情況,可以使用鹽炒吳茱萸來達到奇效。如果脈象消失,應該添加豬膽汁;若出現嘔吐現象,則應在藥方中加入薑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