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說約》~ 卷之二 (1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11)

1. 口舌病

口屬脾經舌屬心,舌和五味自知口,肝熱口酸(食亦作酸)心熱苦(內熱亦口苦),脾熱口甘疸亦生,腎熱口咸虛則淡(寒亦口咸),肺熱口辣自生成,口乾欲飲皆為熱,喜唾停水胃寒侵,內傷勞倦淡無味,漱水不咽屬寒陰(蓄血症亦喜漱水不欲咽),上焦鬱火口舌碎,或腫無皮神憔悴,重舌木舌口乾焦,二寸洪數熱為祟,玄參飲子是神方,玄參牛蒡連翹貴,甘草桔梗共黃芩,黃連生地枳殼最,白芍薄荷炒山梔,燈草同煎祛病累,牙肉腫兼白虎湯(石膏、竹葉、知母、粳米),口酸膽草柴(胡)青(皮)類,不愈牛膝及車前,引火下降如神謂,大便結時酒大黃,加酒半杯不可醉。

示吉曰:口舌病屬熱者多,故古人多用本方。然亂世之民勞,勞則虛,虛則近於寒,故屬寒者亦不少。其證口舌生瘡,脈來無力微遲,飲食少思,大便不實,足冷,服涼藥不效者是也。是命門無火,浮陽上升,宜八味地黃丸,或用官桂噙之。總之口舌症,若因勞役致病,房欲無度,或費心憂愁而來者,須從各症本條合元參飲,細心加減用之。實熱口碎,用元明粉煎湯,噙漱甚妙。

一外治法,舌腫滿口不能出聲,用蒲黃摻之,即效;一用百草霜錢許調服。

一人無故舌上出血,仍有小竅,炒槐花為末,摻之即愈。

熱證多舌出,有病愈而舌不入者,冰片一分,抹舌上,即收。

有舌腫出口外,以蓖麻油蘸紙作燃燒,煙燻之,隨即消縮。

白話文:

[口舌疾病]

口與舌分別歸屬於脾經和心經,舌頭能辨別五味,這功能是由口部感知。肝臟過熱會導致口中有酸味(即使吃東西也會感覺酸),心臟過熱會感到口中苦澀(內在熱氣也會導致口苦)。脾臟過熱會感到口中甘甜且可能引發黃疸,腎臟過熱會感到口中鹹味,虛弱時則會感覺淡而無味(寒冷時也可能感到口中鹹味)。肺臟過熱會感到口中辛辣。感到口渴想喝水通常是因為體內有熱。常吐口水可能是因為胃寒。身體內傷或過度疲憊會使食物味道變淡。漱口後不吞下,可能是因為寒陰(蓄血癥患者也喜歡漱口但不想吞下)。

上焦鬱熱會導致口舌潰爛或腫脹,嚴重時舌頭會失去表面皮膚,人會顯得憔悴。舌頭腫脹,口幹舌燥,舌頭失去彈性,這些都是因為熱氣所導致。玄參飲子是個神奇的方劑,成分包括玄參、牛蒡、連翹、甘草、桔梗、黃芩、黃連、生地、枳殼、白芍、薄荷、炒山梔以及燈草,一起煎煮可以去除病痛。牙齦腫脹可搭配白虎湯(石膏、竹葉、知母、粳米)。口中有酸味可用膽草、柴胡、青皮。若無效,可用牛膝和車前草,有助於引火下行。大便乾結時,可用酒煮大黃,但不要喝醉。

口舌疾病多由熱引起,古時多使用此方。但在亂世中,人們過度勞累,導致虛弱,進而轉為寒冷,因此也有許多屬於寒性的病例。例如口舌生瘡,脈搏無力且緩慢,食慾不振,大便不成形,腳冷,服用清涼藥物無效等。這可能是因為生命之火不足,導致陽氣上升,可服用八味地黃丸,或含服官桂。總的來說,如果因勞累、過度性行為、憂慮而導致的口舌疾病,應根據病情本質,配合元參飲,細心調整用量。實熱導致的口舌潰爛,可用元明粉煎湯,漱口效果極佳。

對於外部治療,舌頭腫脹到無法發聲,可使用蒲黃敷在舌頭上,立即見效;另一種方法是使用百草霜調和後服用。

有人無緣無故舌頭出血,並出現小孔,可將炒槐花磨成粉末,敷在舌頭上,即可痊癒。

熱性病症患者通常舌頭會伸出,有時即使病好了舌頭仍不縮回,可在舌頭上塗抹一點冰片,舌頭就會收回。

有時舌頭會腫脹到伸出嘴巴,此時可用浸了蓖麻油的紙點燃,讓煙薰舌頭,舌頭隨即縮小。

2. 齒病

木生於土齒生床(床,牙肉內骨),床本陽明齒腎生,下床嚼物大腸脈(屬手陽明,動而不休),上床不動胃經當(足陽明,止而不動)。厚味濕熱陽明病,牙床腫痛理所定,竹葉石膏是主湯,(石)膏(淡)竹升麻知母順,玄參糯米及山梔,水煎服時痛自應。吸風痛甚是為風,羌(活)防(風)荊(芥)(白)芷(細)辛(川)芎進;齒齦宣露動搖長,腎元虛損地黃(尤)峻(虛熱六味丸,虛寒八味丸)。

示吉曰:牙痛多腫,口穢臭,屬火者多。故木方用涼藥,而挾風者兼風治也。外有蟲蛀痛、寒痛,俱宜外治法。一用白芷、北細辛各五分,肉桂、麻黃、草烏各三分,真蟾酥分半,為細末,麵糊丸,桐子大。每用一丸,咬痛牙下,即愈。一用防風、荊芥、芫花、蜂房各一錢,川椒十粒,細辛三分,食鹽少許,水醋各半煎,漱口立愈。二方風、寒、蟲痛俱治。

一用蓽菝咬定痛處。一用川椒、章冰為末,放碗內,上用一碗合蓋,用紙餬口不使漏氣,下用稻柴火一握,其藥即升上矣。取下擦痛處,神效。

白話文:

[牙病]

牙齒根植於牙牀(牙牀,指的是牙齦下的骨頭),牙牀源自陽明經脈,而牙齒的生長與腎有關。下牙牀負責咀嚼食物,連結的是手陽明經,這經脈不停在運作。上牙牀則不動,對應的是足陽明經,這條經脈靜止不移動。

過度食用油膩和熱性食物會導致陽明經出現問題,引起牙齦腫痛,這是必然的現象。治療時,可用竹葉、石膏、升麻、知母、玄參、糯米和山梔等藥材煮湯服用,可緩解疼痛。

如果吸氣時疼痛加劇,這可能是因爲風邪入侵。這時,可使用羌活、防風、荊芥、白芷、細辛和川芎等藥材來治療。若牙齒搖晃或牙齦露出過多,這表示腎臟元氣受損,應使用熟地黃等藥材,嚴重者可考慮使用六味丸(虛熱型)或八味丸(虛寒型)。

示吉說:牙疼常伴隨腫脹,口中散發惡臭,多數情況是由火邪引起的。因此,在中藥治療時,會使用涼性藥物。若有風邪夾雜,則需同時治療風邪。另外,蟲蛀痛和寒痛,應採取外部治療方法。

一種方法是將白芷、北細辛各五分,肉桂、麻黃、草烏各三分,以及真蟾酥半分,研磨成細粉,加入麪糊製成如桐子大的藥丸。使用時,將藥丸咬在疼痛的牙齒下方,即可緩解疼痛。

另一種方法是將防風、荊芥、芫花、蜂房各一錢,川椒十粒,細辛三分,少許食鹽,用水和醋各半煎煮,用來漱口,立即見效。這兩種方法可以治療風邪、寒邪和蟲蛀引起的牙痛。

還有一種方法是直接將蓽菝咬在疼痛的地方。或者使用川椒、章冰研磨成粉末,放在碗內,再用另一碗蓋住,用紙密封碗口,不讓氣體泄漏,下面放置一把稻柴火,藥物成分會升華至上方。取出後擦拭在疼痛處,效果神奇。 以上爲牙病的中醫治療方法。

3. 咽喉症

咽喉之位司呼吸,人身槖龠緊要極,忽然腫痛語言難,十八種病水難入。主治加味甘桔湯,一切實火總皆息,甘草桔梗共山梔,連翹防風枳殼益,黃芩生地並當歸(等分),白芷薄荷減半入,燈草細茶共水煎,山豆根末調服吃。麥冬花粉咽乾用,發熱柴胡亦有中,痰甚射干(瓜)蔞竹瀝,牛蒡元參生瘡動,熱極便秘酒大黃,虛火泛上柏知重。此藥總宜徐徐服,吹藥外治能蠲痛。

示吉曰:咽痛熱多寒少,本湯十有九中。若因飲食勞倦,無根虛火上炎,脈遲足冷者,非甘桔所司也。照口舌病浮火上升法治之。

吹藥外治法,一用膽礬為末,吹喉中,吐出痰涎,便愈。一用火硝一兩五錢,明雄黃二錢,硼炒五錢,殭蠶一錢,冰片三分,為細末,筆蘸藥圈痛處,立效。一用膽礬、白礬、火硝、片腦、山豆根、辰砂、雞內金,等分為末,用鵝毛管吹藥入喉,即愈。一用膽礬五分(半枯半生),熊膽、木香各二分,為細末,用番木鱉磨,並水調和,以鵝翎蘸掃患處,立消。

針法,喉中紅赤,用針從旁針之,血出則愈。旁針不犯啞門穴也。一針少商穴,穴在患人手大指外邊,指甲後一韭葉許,針之出血,男左女右取之。如危急,兩手俱針,神效。

白話文:

[咽喉病症]

咽喉的位置主管呼吸,是人體中非常重要的部位。一旦出現腫痛,會影響說話,甚至嚴重到十八種不同的疾病導致喝水都困難。治療這種情況,我們使用加味甘桔湯,這方子能平息各種實火。主要成分包括甘草、桔梗、山梔、連翹、防風、枳殼,再輔以黃芩、生地、當歸(各成分等量),白芷和薄荷則減半加入。與燈心草、細茶一起用水煎煮,再以山豆根粉末調和服用。如果喉嚨乾燥,可加入麥冬和天花粉;若是發燒,柴胡也會有幫助。痰多時,可以使用射干、栝樓根或竹瀝;若是牛蒡、元參生瘡時,也可使用。熱氣過盛導致便祕,可用酒製大黃;而虛火上炎,則需加重柏子仁和知母的份量。總的來說,此藥應緩慢服用,並配合外用吹藥,能有效紓解疼痛。

示吉說:咽喉痛多由熱引起,而寒則較少,此湯劑對此類症狀有九成的療效。但如果是因為飲食過度、勞累疲倦導致的虛火上炎,脈搏遲緩且腳冷,就不適合使用甘桔湯了,應按照口舌病的浮火上升法來治療。

外用吹藥的治療方法,一是使用膽礬磨成粉末吹入喉嚨,能促使痰涎吐出,隨即康復。二是混合火硝、明雄黃、硼砂、僵蠶、冰片製成細末,用筆蘸藥塗抹於疼痛處,立即見效。三是將膽礬、白礬、火硝、片腦、山豆根、辰砂、雞內金等分量研磨成末,使用鵝毛管吹入喉部,即可治癒。四是使用半熟半生的膽礬、熊膽、木香各兩分,磨成細末,用水調和,用鵝毛輕掃患處,能迅速消除。

針灸治療方面,如果喉嚨呈現紅色,可從旁邊針刺,讓血液流出,病情就會好轉。注意不要刺到啞門穴。另一個方法是針刺少商穴,位於患者手指外側,大拇指指甲後方約一片韭菜葉的距離,針刺出血,男性選擇左手,女性選擇右手。在緊急情況下,可以雙手同時針刺,效果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