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說約》~ 卷之一 (4)
卷之一 (4)
1. 火
相火命門君火心,二火一水不相均(惟腎屬水,《經》所謂一水不勝二火)。五臟氣升皆是火(氣有餘便是火),妄動須知爍至陰(《經》所謂一水不勝五火也)。古人調治非一法,一一從頭說與君。
心火亢極陽強病,人壯氣實咸令進,癲狂便閉用(樸)硝(大)黃(大承氣湯:朴硝、大黃、枳實、厚朴,水煎服),大便如常芩連應(黃連解毒湯:黃芩、黃連、黃柏、山梔、烏梅,水煎服,治火熱錯語,呻吟不眠,煩躁脈數,乾嘔)。實火可瀉從上方,隨經調治須臾定。
飲食勞倦身發熱,元氣不足內傷證,補中益氣味甘溫,陽虛之火功偏勝(補中益氣湯:人參、黃耆、當歸、白朮、陳皮、甘草、升麻、柴胡、生薑、大棗,水煎服)。相火熾盛以乘陰,朝涼暮熱血虛成,陰中之火甘寒降,知柏四物法通靈(四物湯:當歸、生地、芍藥、川芎,加黃柏、知母二味,鹽酒炒)。
腎水受傷陰虛病,面紅耳熱浮火盛,左尺洪數無根火,柏龜六味治如神(六味地黃丸:地黃、山藥、茱萸肉、茯苓、丹皮、澤瀉,蜜丸,淡鹽湯送下,加黃柏、龜板空心服。以上補虛火法)。
胃虛過食生冷傷,抑遏陽氣脾中央,火鬱之證升散之,升陽散火最為良(升陽散火湯治五心煩熱,胃脘時疼,四肢乏力,肌熱筋痹,或骨髓中熱,用升麻、葛根、羌獨活、白芍、人參各五分,炙甘草、生甘草,柴胡各三分,防風二分半,水煎服,忌寒涼物。去獨活及生甘草加蔥即火鬱湯)。
命門火衰陽脫病,面赤煩躁虛火盛,足冷脈沉陰極躁,回陽救急醫中聖(回陽救急湯見傷寒科)。陰虛發熱火旺甚,脈數無力屬心腎;內傷發熱乃陽虛,脈大無力脾肺分;氣從左起肝之火,陰火還從臍下生;腳下熱來侵腹者,斯人虛極藥難平(熱從腳起先用附子末,津調貼腳心中湧泉穴,引火下行,後服四物降火之劑)。
示吉按:《積熱論》曰:治火之法始而涼和,次而寒取,寒取不愈則因熱而從之,從之不愈則技窮矣。是徒知治熱以寒,而不知熱之不衰由乎真水之不足也。當壯水之主以制陽光,《經》曰:寒之而熱者取之陰。陰,腎水也,求其屬也。此獨為積熱者說。愚意治火,除人壯氣實者、便秘者、火微者,從正治外,俱當遵此為則。
蓋火非水不降,未有腎水足而心火熾者也。益坎勝離湯實為火證之總司,湯見勞瘵。
白話文:
標題: [火]
內容:
-
心臟的火氣如果太旺盛,會導致男性性能力過強的病症。對於身體壯實且氣血充沛的人,會使用芒硝和大黃來治療(大承氣湯:芒硝、大黃、枳實、厚朴,用水煎煮服用),如果大便正常,則會使用黃芩和黃連(黃連解毒湯:黃芩、黃連、黃柏、山梔、烏梅,用水煎煮服用,用於治療因火熱導致的錯亂語言,呻吟失眠,煩躁脈搏加快,乾嘔等症狀)。實火可以通過上述方法來排解,並能迅速穩定病情。
-
飲食過量、勞累疲倦導致身體發熱,這是因為元氣不足導致的內傷。補中益氣湯(人參、黃耆、當歸、白朮、陳皮、甘草、升麻、柴胡、生薑、大棗,用水煎煮服用)具有溫和的甘味,對於陽虛的火氣有很好的效果。
-
腎水受損導致的陰虛病症,會出現面色紅潤、耳朵熱、浮火旺盛的症狀,脈搏洪大且無根。六味地黃丸(地黃、山藥、茱萸肉、茯苓、丹皮、澤瀉,蜂蜜製成丸狀,淡鹽水送服,加黃柏、龜板空腹服用)對於這種疾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
胃部虛弱,過度食用生冷食物,抑制了脾臟中的陽氣。這種火鬱的症狀,升陽散火湯(升麻、葛根、羌獨活、白芍、人參各五分,炙甘草、生甘草,柴胡各三分,防風二分半,用水煎煮服用,避免寒涼的食物。去掉獨活和生甘草,加入蔥即是火鬱湯)是最有效的治療方式。
-
命門的火氣衰退,會導致面部紅潤、煩躁、虛火旺盛,腳冷脈沉的症狀,這是由於陰極躁動所導致。回陽救急湯是醫學界的聖品(在傷寒科中可以看到詳細的說明)。陰虛導致的發熱,火氣旺盛,脈搏快速無力,屬於心腎問題;內傷導致的發熱,是因為陽虛,脈搏大且無力,屬於脾肺問題;肝火從左側升起,陰火從肚臍下方產生;熱從腳下上侵腹部,這種情況非常嚴重,治療困難。
-
《積熱論》指出:治療火氣的方法,首先應該使用清涼和緩的方式,其次使用寒冷的方式,如果寒冷的方式不能治癒,就應該順應熱氣來治療,如果還是不能治癒,那就束手無策了。只知用寒冷來治療熱病,卻不知道熱氣不消退的原因是因為真水不足。當壯大的水主以制約陽光,《經》曰:寒冷的治療方法是尋找陰性,陰性就是腎水,找到它的屬性。這只為積熱的患者提供了一種方法。我的看法是,除了身體壯實、氣血充沛、便祕或者火氣微小的人,可以從正面進行治療之外,其他人都應該遵循這個原則。
-
火氣沒有水是無法下降的,不會出現腎水充足但心火旺盛的情況。益坎勝離湯確實是火證的總管,詳情請見勞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