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說約》~ 卷之一 (2)
卷之一 (2)
1. 中寒
中寒傷寒殊非一(傷寒科在後),傷則漸深中直入,初起怖冷四肢寒,無熱不渴身戰慄,脈來無力又沉遲。加味理中湯有益,(人)參(白)術甘草並乾薑,加桂陳皮功妙極,寒甚附子及吳萸(鹽炒附,童便煮),茯苓半夏吐有力,生薑煎就須冷服(伏其所主,先其所因也),無脈豬膽(一匙)麝香(半分)吃,泄瀉不止加(黃)耆升(麻),薑汁三匙嘔吐入,舌卷囊縮指甲青,脈絕蒸臍不可忽。
蒸臍法:用麝香、半夏、皂夾末一匙,填實臍中,後用生薑片貼於臍上,放大艾火於薑片灸二七壯,灸關元、氣海各二七壯,熱通於中,逼寒出外,手足溫暖則生。一用硫黃、麝香末填臍中,放蔥餅於臍上,以熨斗盛火於蔥餅上熨之,如餅爛再換一枚。蔥餅,用蔥頭一握,切去葉留白根約寸許,連敷四五餅應用。
白話文:
[中寒]
中寒與傷寒雖不同,但兩者皆是寒邪入侵。傷寒是寒邪逐漸深入,而中寒是寒邪直接進入體內。初期會有畏寒,四肢冰冷的現象,且不會發燒,沒有口渴感,身體會有戰慄的情況,脈搏無力且慢。
對於此症,加味理中湯有幫助,其成分包括人參、白朮、甘草和乾薑,再加上肉桂和陳皮,功效更佳。若寒氣嚴重,可加入附子和吳茱萸(需鹽炒附子,童便煮),以及茯苓和半夏,能增強治療嘔吐的能力,使用生薑煎煮,但必須冷服,這是因為要根據病因,針對主病。
如果脈搏消失,可用豬膽一匙和麝香半分。如果腹瀉不止,可加入黃耆和升麻。若嘔吐,可在薑汁中加入三匙,再吞下。若出現舌卷縮,睪丸收縮,指甲青紫,脈搏消失等情況,應立即使用蒸臍法。
蒸臘法如下:用麝香、半夏、皁夾末一匙,填滿臍孔,再用生薑片覆蓋臍孔,然後在薑片上放置大艾火,進行灸療至十四次,對關元、氣海各灸十四次,使熱力深入體內,驅除寒氣,手腳回暖即表示病情有所改善。另一種方法是用硫磺、麝香粉填滿臘孔,再放上蔥餅,用熱熨斗在蔥餅上熨燙,蔥餅破損即換一個,通常需連續使用四到五個蔥餅。蔥餅製作方式為取一把蔥頭,切掉葉子,留下約一寸長的白色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