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說約》~ 卷之二 (6)
卷之二 (6)
1. 黃疸
疸雖分五實歸一(黃汗、黃疸、酒疸、谷疸、女勞疸。丹溪曰:不必分五種,總是濕熱,如盫醬曲相似),蓋是脾虛胃不實,水穀濕熱相鬱蒸,發黃腹滿溺黃汁,有如盫曲遍身黃,眼珠指甲俱金色,欲除濕熱利小便,茵陳五苓湯有力氣。茵陳澤瀉豬茯苓,由梔木通並白朮,山楂枳實共甘(草)陳(皮),桂枝少許兼滑石,薑棗燈心河水煎。
厚朴檳榔消食積;身熱柴胡乾葛增;腹脹腹皮卜子入;傷酒白蔻共葛根;浮腫蒼朮應有益;口渴腹脹大便難,加入大黃去白朮(名加味茵陳大黃湯);小便自利大便黑,按腹則痛瘀血積(桃仁承氣湯中加茵陳,見傷寒);噁心吐酸胸腹滿,右關緊盛是傷食(從飲食條中治)。二者俱宜勝金丹(見鼓脹),食消血去黃自息。
腹中無病能飲食,二便如常不苦澀,惟有身痛脈來大,煩躁頭痛苦鼻塞,此因寒濕客頭中,瓜蒂搐鼻黃水出。
秘方搐鼻瓜蒂散,用瓜蒂二錢,為細末,再入母丁香一錢,黍米四十九粒,赤小豆五分,再研極細。至夜令病人先含水一口,將藥半字吹入鼻中,待下,或吐去水,便睡,至夜半,或次日取下黃水,則愈。若病在遍身者,內服茵陳湯。
示吉曰:疸症在上者,吐之,微汗以散之,搐鼻以除之;在下者,引而竭之,大便實者下之,必使小便清白為愈。病之常治之經也。外有瘀者,逐之;蟲積者,消之;寒者,溫之。病之變治之權也。蟲積,如吃泥土、米炭,發黃,依蟲症條中治之。陰證發黃,四逆湯加茵陳,詳傷寒條。凡疸散成臌者危,黃入手足心,渴而熱甚者,難治。
驗黃疸生死法,用二指重按胸前膻中穴,二指左右分開,中間有血色者可治。
秘方外治,用生薑一斤,搗爛,入酸醋一斤,和平胃末二兩調勻,遍身塗之。少頃,戰慄汗出,內瀉黃水而愈。
白話文:
[黃疸]
黃疸雖然可分為五種(黃汗、黃疸、酒疸、谷疸、女勞疸),但丹溪先生認為實際上不必區分這五種,因為總的來說,這些都是由於濕熱所導致的,就像醃醬曲一樣。病因主要是脾臟虛弱和胃部不實,導致水穀和濕熱在體內鬱積蒸騰,出現黃疸、腹部脹滿、尿液呈黃色等症狀。身體就像醃醬曲一樣,全身泛黃,眼睛和指甲都呈現金色。要消除濕熱,利尿排毒,可以使用茵陳五苓湯,它有很好的療效。
茵陳五苓湯的主要成分包括茵陳、澤瀉、豬苓、梔子、木通、白朮、山楂、枳實、甘草、陳皮、桂枝、滑石。煎煮時,可加入薑、棗、燈心草,並使用河水作為煎煮用水。
如果消化不良,可加入厚朴和檳榔;若身體發熱,則可加入柴胡和乾葛;腹部脹滿時,可加入腹皮和卜子;酒精中毒時,可用白蔻和葛根;浮腫時,蒼朮會有幫助;口渴、腹部脹滿、大便困難時,可加入大黃,並去掉白朮(名為加味茵陳大黃湯);小便順暢,大便黑色,腹部按壓疼痛,可能是瘀血積聚(桃仁承氣湯中加入茵陳,詳見傷寒條目);若感到噁心反酸、胸部腹部飽脹,右關緊盛,可能是飲食過量(參考飲食治療條目)。以上兩種情況都適合使用勝金丹(詳見鼓脹條目),當食物消化、血液流失後,黃疸自然會消失。
如果除了身體疼痛、脈搏大、煩躁、頭痛、鼻塞外,沒有其他病症,能正常飲食,大小便也正常,那可能是因為寒濕侵入頭部,用瓜蒂刺激鼻子,黃色的水就會流出來。
有一個祕方,叫做瓜蒂散,用二錢的瓜蒂磨成細粉,再加入一錢的母丁香、49粒的黍米和五分的赤小豆,再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在晚上讓患者先含一口水,然後把半字的藥粉吹入鼻中,等待排出,或者吐出水,然後睡覺,到半夜或第二天,黃色的水就會排出,病情就會好轉。如果全身都有病,可以內服茵陳湯。
示吉先生說:如果黃疸在上部,可以嘔吐、微微出汗以散熱,或者用鼻抽的方式去除;如果在下部,可以引導排泄,大便硬時可以使用下瀉劑,一定要讓小便變得清澈才能痊癒。這是常規的治療方法。如果有瘀血,就要排出;如果有寄生蟲,就要清除;如果是寒性,就要溫暖。這是特殊情況下的治療方式。如果因為寄生蟲而吃泥土或米炭,導致黃疸,可以按照寄生蟲症狀的條目進行治療。如果是陰性黃疸,可以使用四逆湯加茵陳,詳細內容請參考傷寒條目。一般來說,黃疸擴散成鼓脹是很危險的,如果黃疸進入手足心,口渴且體溫很高,就很難治療。
有一個判斷黃疸生死的方法,就是用兩根手指重重地按在胸前的膻中穴,然後左右分開手指,如果中間有血色,就可以治療。
還有一個祕方,可以外敷治療,用一斤的生薑,搗碎,加入一斤的酸醋,再加入兩兩的平胃散調勻,然後塗抹全身。不久,就會有戰慄和汗水,內部會排出黃色的水,病情就會好轉。
2. 斑疹
遍身紅點名曰斑(斑無頭粒),疹生頭粒又多番(疹有頭粒,浮小隨出隨沒),先紅後赤人昏憒,脈來洪大更心煩,熱傷血分乘虛出,鮮紅稀朗方為吉,紫黑稠密定傷生,和解辛涼消毒力,將出未出升麻湯。升麻葛根川芎立,甘草棗姜水煎服。再著紅花亦有益,已出之後去升麻(以下加入),牛蒡元參知母吃,黃芩桔梗同犀角,加入大青功妙極,譫語口渴並自汗,竹葉石膏粳米的。
驗斑疹紋跡法,以紅紙燈照病人面部、胸背、四肢,有紅點者,斑疹也。疹輕斑重,先將薑汁噴於斑上,隨輕重用藥。若病人安靜,脈不洪大,紅點惟在手足,且先紅後黃,是紋跡也,切宜細察。
白話文:
[斑疹]
全身出現的紅色小點我們稱之為斑,斑的特徵是沒有獨立的頂點或顆粒狀。疹子則是長有頂點或顆粒的紅點,它們會陸續地浮現然後消失。當病患先是出現紅色的小點,後轉為更深的赤色,並且感到精神混亂,脈搏強烈且頻率大,同時伴有心煩的症狀。這是由於體內熱氣過盛,導致血液受損,趁虛而入,造成這些症狀的出現。如果斑疹呈現鮮紅色,且散佈開來,這是較好的徵兆;然而,若是呈現深紫色且密集,那對健康就有危害了。治療方法應採用和解辛涼的藥物,以達到解毒的效果。在斑疹即將出現但尚未完全顯露時,可以服用升麻湯。其成分包括升麻、葛根、川芎、甘草、棗、薑,用水煎煮後服用。此外,添加紅花也會有所助益。在斑疹已經出現後,就不需要再服用升麻。
若患者出現胡言亂語、口渴及自汗等症狀,則應服用竹葉、石膏、粳米等藥材調配的藥物。
判斷斑疹的方法是:在病患的面部、胸部、背部以及四肢使用紅紙燈照射,若發現紅色小點,那便是斑疹。一般來說,疹子的情況較為輕微,斑的情況較為嚴重。首先,需將薑汁噴灑在斑上,然後根據病情的輕重使用相應的藥物。如果患者保持平靜,脈搏不大,紅點僅限於手腳部位,且顏色由紅轉黃,這表示病情並未惡化,務必仔細觀察病情變化。
3. 濁症
小便去濁名濁症,皆因濕熱為之病(白者如米泔,名白濁;赤者如赤膿,名赤濁;漩腳澄下凝如膏糊。《經》曰水液渾濁,皆屬於熱),赤屬血兮白屬氣,肥人濕痰膀胱滲。清心蓮子用石蓮(去殼取肉),人參黃耆赤苓淨,地骨麥冬及車前,黃芩甘草功相應。
(以下加減)肥人須合二陳湯,二術升(麻)柴(胡)亦莫剩,酒炒知(母)(黃)柏脈數添,久而不止升柴進,澀精金櫻並蓮鬚,山萸牡蠣真能任;瘦人血虛因而得,赤色居多合四物;暑天伏暑用清涼,香薷扁豆兼滑石;白濁腎虛萆薢飲,益智菖蒲烏藥等,四味(等分)煎成入少鹽,空心一服功成穩。
示吉曰:便濁則降火清痰,分利清濁則益腎滋陰,固脫關要也。外有肥人多濕痰,清痰是要;瘦人多虛火,降火為先。老人因虛寒而致,可求溫補。夏月因伏暑而然,法用清涼,是亦丹溪之法,傳於言外也。
白話文:
[病症: 濁症]
小便混濁的情況稱爲濁症,這通常是由於體內溼熱引起的疾病(如果尿液顏色像米湯,我們稱之爲白濁;若像紅色膿液,則稱作赤濁;沉澱後底部會形成類似膏狀的物質)。古醫經中提到,液體渾濁都是因爲體內過熱造成的,紅色的尿液代表血液問題,白色的則反映氣的問題,肥胖的人可能會有溼痰滲入膀胱的現象。
治療上,我們可以使用清心蓮子、石蓮(去殼取肉)、人參、黃耆、赤茯苓、地骨皮、麥冬、車前草、黃芩和甘草等藥材,它們相互配合,有很好的療效。
(以下爲調整用藥)
對於肥胖者,可以搭配二陳湯,同時加入白朮、蒼朮、升麻和柴胡。如果脈搏加速,可以添加酒炒過的知母和黃柏。如果長期無法治癒,可以增加升麻和柴胡的份量,還可以加入金櫻子和蓮鬚來收斂精氣,山茱萸和牡蠣也有很好的效果;對於瘦弱者,可能是因爲血虛引起,赤色尿液較多時,可以搭配四物湯;在夏天或暑熱天氣,可以使用清涼解暑的藥物,如香薷、扁豆和滑石;如果是腎虛引起的白濁,可以使用萆薢飲,加入益智、菖蒲和烏藥等,將這四種藥材等份煎煮,喝前加少許鹽,空腹服用會有很好的效果。
示吉說:小便混濁,應從清熱化痰入手,區分清濁,有助於補腎滋陰,這是非常關鍵的。對於肥胖者,多有溼痰,化痰是關鍵;瘦弱者多有虛火,降火爲首要。老年人因體虛寒涼導致的濁症,可以尋求溫補的治療方法。夏天因暑熱引發的濁症,應使用清涼解暑的藥物,這也是丹溪的療法,流傳於醫學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