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說約》~ 卷之二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4)

1. 麻木

麻病如繩縛初放,全無痛癢木之狀(總是皮膚不仁),濕痰死血木病成,氣虛麻症方來當。開痰活血治木方,川芎茯苓當歸幢,陳皮生地半(夏)芍(藥)添(各一錢),白芥桃仁紅花望(各八分),甘草生薑一併煎,竹瀝薑汁臨服放,臂上桂枝不可無,牛膝靈仙下部蕩,南星二術治濕痰,寒壅經絡川烏壯。

麻症治法又如何?益氣行氣功最多,補中益氣湯為主(參耆歸術陳甘升柴),木香香附川芎徒,青皮桂枝加少許,棗姜煎服定除疴。茯苓半夏有痰用(脈來滑),羌活秦艽夾風送(脈浮者是),身重脈濡蒼朮增(夾濕),瘦人脈數(黃)芩(黃)連頌(夾火芩、連酒炒),肥人附子可引經,醫須便制少許用。

白話文:

[麻木]的狀況就像剛被繩索鬆綁一樣,完全沒有疼痛或癢的感覺,皮膚失去了知覺。這種麻木可能是由濕氣、痰液、瘀血所導致,而氣虛則可能誘發麻木的情況。治療麻木的藥方,主要包含川芎、茯苓和當歸,再輔以陳皮、生地、半夏和芍藥(各一錢),白芥子、桃仁和紅花(各八分)。最後加入甘草和生薑一起煎煮,快服用時再加入竹瀝和薑汁。另外,臂部麻木不可缺的是桂枝,下肢麻木則可用牛膝和威靈仙。天南星和白朮能治濕痰,而寒氣壅塞經絡的情況下,則可用川烏。

那麼,該如何治療麻木呢?主要是通過提升氣力和促進氣血運行,補中益氣湯為主要藥方(主要成分有人參、黃耆、當歸、白朮、陳皮、甘草、升麻和柴胡)。還可以加入木香、香附和川芎,再稍微添加青皮和桂枝,與大棗、薑一同煎煮服用,可以去除病痛。如果病人有痰,可用茯苓和半夏;如果風邪較重,可加入羌活和秦艽;如果病人感到身體沉重且脈象濡軟,可能有濕氣,可增加蒼朮;若病人消瘦且脈象數,可能是有火氣,可用黃芩和黃連;若是肥胖的病人,可用附子,但用量需控制,由醫生酌情調配。

2. 痹證

痹證有五原歸一(骨痹、皮痹、筋痹、脈痹、肌痹),其原總屬風寒濕,風能走注寒善痛,濕多重著脈來澀(或浮或緊,故有痛痹、行痹、著痹之名),以致麻木皮不仁,不能行功但能食。舒經湯用好薑黃(四兩,洗去灰土),當歸赤芍共白朮(各二兩),甘草(炙)羌活(各一兩)海桐皮(二兩),為末三錢生薑入,盞半水來煎八分,去渣磨入沉香汁。

白話文:

關於「痹證」這疾病,它可分成五種主要類型,分別是骨痹、皮痹、筋痹、脈痹和肌痹,但這些都可歸因於風、寒、濕三種因素。風邪易使病痛遊走不定,寒氣則常引發劇烈疼痛,濕氣則導致沉重感且使脈搏顯得滯澀(可能表現為浮脈或緊脈),因此有痛痹、行痹、著痹等不同名稱。患者可能出現肢體麻木、皮膚感覺減退的症狀,雖無法正常活動,但食慾並不受影響。

治療此病,推薦使用舒經湯。具體配方如下:薑黃四兩,需先清洗去除灰土;當歸、赤芍、白朮各二兩;炙甘草、羌活各一兩;海桐皮二兩。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取三錢,加入生薑,再倒入大約半茶杯的水,煎煮至剩下八分之一,然後濾掉渣滓,最後加入沉香汁一同服用。

3. 痿症

四肢軟弱名痿症,但能飲食行難任,五臟五痿出經書(脈痿筋縱,筋痿筋攣,肉痿則渴,骨痿腰膝不舉,氣痿肺鳴,皮毛枯槁),獨取陽明脾肺病(陽明脾肺之府),皆由酒色真氣傷,清心補腎病自定。參歸養榮(湯名)用人參,熟地當歸白茯苓,陳皮白朮兼芍藥,(黃)柏知(母)故紙酒炒行,牛膝杜仲(姜酒炒)等分用,甘草減半水煎吞。

肥人有痰加(瓜)蔞半(夏);瘦人多火用(山)梔(黃)芩(酒炒);若挾瘀血脈澀弱,桃仁紅花宜所增;食積妨礙亦成痿,食積條中加減論。

示吉曰:痹、痿俱能食而不能行,症相同也。但痹多實,痿多虛;痹多寒,痿多熱;痹為濕,痿為濕熱。苟不明辨,調治自差。其要在有痛無痛中分,有實為實,痹也;不痛為虛,痿也。此為異同者辨。至於用藥,又當隨其所挾。看其所急。

譬之,痿症雖虛,若二便秘結,熱燥腸胃,能不用大黃以潤之乎?痹症雖實,若因勞役內傷,懶言倦怠,脈來無力,能不用甘溫以補之乎?東垣治痿以黃柏為君,黃耆等補藥為佐,而無一定之方,蓋欲學者隨其所挾而用藥也。

白話文:

[痿症]

四肢乏力軟弱,我們稱之爲痿症,患者雖然能夠進食,但是行動困難。在古籍中記載,五臟對應的痿症分別是:脈痿表現爲肌肉鬆弛,筋痿則出現肌肉痙攣,肉痿的人會感到口渴,骨痿使人腰部和膝蓋無力,氣痿則肺部會有鳴聲,皮膚毛髮也會變得乾枯。這些症狀都指向陽明經的脾肺疾病。

這些症狀多由飲酒過度或房事過度導致真氣損傷。只要能清心寡慾,補腎養氣,病情自然就會好轉。參歸養榮湯是其中一種治療方法,藥材包括人參、熟地、當歸、白茯苓、陳皮、白朮、芍藥,黃柏、知母以及破故紙,需用酒炒過再使用,還有牛膝、杜仲(需要用姜酒炒過),所有藥材等量使用,甘草的用量則減半,用水煎煮後服用。

對於肥胖且有痰溼的患者,可以加入瓜蔞、半夏;對於消瘦且易上火的患者,則可使用山梔、黃芩,並且要酒炒過。如果患者有淤血,脈象澀弱,可增加桃仁、紅花;如果是因爲飲食積滯造成的痿症,在條文中已有詳細的加減用藥法。

示吉說:痹症和痿症都有能吃卻難以行走的特徵,病症表現相似。但是痹症多爲實證,痿症多爲虛證;痹症多與寒冷有關,而痿症則多與熱有關;痹症由溼邪引起,痿症則是由溼熱引起。如果不加以區分,治療效果自然會受到影響。關鍵在於從疼痛與否來分辨,有痛爲實證,即痹症;無痛爲虛證,即痿症。這是對兩者異同的辨別。至於用藥方面,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

例如,雖然痿症是虛證,但如果患者出現二便不通、腸胃燥熱的情況,難道不應該使用大黃來潤腸通便嗎?雖然痹症是實證,但如果因爲勞役過度造成內傷,出現懶言倦怠、脈象無力的症狀,難道不應該使用甘溫的藥物來補益嗎?東垣在治療痿症時,將黃柏作爲主藥,黃芪等補益藥物作爲輔助,沒有固定的處方,意在讓學習者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用藥。

4. 癇痓

卒時暈倒口流涎,身軟口噤咬牙關,聲類畜叫名癇痓,五臟五癇病自煩,總因痰火塞心竅(作畜聲者,譬之笛孔開閉不同而音各異,不必分羊豬等症),祛癇二陳(湯名)功不凡。(白)茯半(夏)甘(草)陳(皮)犀角屑,黃連枳實沉香截,膽星遠志及菖蒲,竹瀝薑汁臨服設,辰砂為末好鎮心,開關牙皂鉤藤絕。

示吉曰:癇與痓相似,但癇則身軟時醒,痓則身強直反張如弓,發不時醒為異。仲景曰:「身熱足冷,頸項強急,惡寒,時頸熱,面赤,獨頭搖,卒口噤,背反張者,痓症也。方具傷寒科中。至於雜症成痓,變症也。大抵屬痰屬血虛。血虛參歸養榮湯,見痿症,加羌活、防風、黃耆、桂枝;痰用瓜蔞桂枝湯,瓜蔞、芍藥、甘草、桂枝、水姜煎服。痓症多用桂者,以痓為肝病,肝木主筋,桂能緩筋而伐肝,所謂木得桂而柔也。

若陰證成痓難治,回陽救急湯加桂枝白朮,方在傷寒科。

白話文:

[癇痓]

突然昏倒,口邊流出口水,身體軟弱,口緊閉且咬緊牙關,發出的聲音像牲畜的叫聲,這種病症被稱為癇痓。五臟產生的癇症,病患本身會感到困擾。大致上是因為痰和火氣堵塞了心臟的通道,發出像牲畜的聲音,類似笛子的孔洞開合不同,所發出的聲音也就不同,並不需要分別是什麼種類的牲畜的聲音。治療癇症的二陳湯有非凡的功效。

其成分包括茯苓、半夏、甘草、陳皮、犀角屑、黃連、枳實、沉香、膽星、遠志、菖蒲,臨服用前加入竹瀝和薑汁,辰砂研磨成粉末後能安定心神,開關牙皁和鉤藤則有很好的療效。

示吉表示:癇症和痓症很相似,但是癇症的患者身體會軟弱,且偶爾清醒,而痓症的患者身體會僵硬,像弓一樣彎曲,發作時不會清醒。仲景說:「身體發熱,腳冷,脖子僵硬,怕冷,有時候脖子會熱,臉紅,只有頭部會搖晃,突然口緊閉,背部彎曲的人,就是痓症。」在傷寒科中有相關的治療方式。至於其他的綜合症狀導致的痓症,是一種變症。大多數情況下,這是由於痰或血液虛弱造成的。如果血液虛弱,可以使用參歸養榮湯,詳細可參考痿症的治療,並加上羌活、防風、黃耆、桂枝;如果是痰的問題,則使用瓜蔞桂枝湯,成分有瓜蔞、芍藥、甘草、桂枝、用水和薑煎煮服用。為什麼治療痓症時多使用桂枝?因為痓症是肝臟的疾病,肝臟主管筋骨,桂枝能夠緩解筋骨的緊張,同時抑制肝臟的功能,就像木頭遇到桂枝就會變得柔軟一樣。

如果是陰性證狀的痓症,治療起來比較困難,可以使用回陽救急湯加上桂枝和白朮,這個配方在傷寒科中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