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說約》~ 卷之二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3)

1. 臂痛

手臂因何作疼痛?經絡血虛風濕中,或寒或痰或有傷,秘法活經湯有用。蒼白二術共南星,防風羌活秦艽動,半夏桂枝羌獨活,補血須用(川)芎(當)歸頌,經寒蘄艾桂枝添(或脈遲臂冷),痰多白芥(竹)瀝(姜)汁送(症麻木不仁,或硬塊白色)。

脈數臂熱酒炒芩(屬濕熱);身重痠痛蒼(術)倍進(屬濕);若因挫閃定為傷,桃仁紅花靈仙應;氣滯香附及薑黃;氣虛黃耆人參幸(右脈浮大無力);服時食後引生薑,臨服陳酒一杯定。

止痛法,一用瓦曬熱,熨痛處。一用真蘄艾四兩,揉成綿裹痛處,二法均熱主流通,通則不痛之法。

白話文:

[手臂疼痛的原因]

手臂為什麼會疼痛呢?原因可能是經絡血液不足,風濕侵入,或是受到寒冷、痰濕影響,亦或是受了傷。對於這種情況,我們有一個祕方,名為活經湯,對症下藥非常有效。

活經湯的主要成分包括蒼白朮與天南星,再加上防風、羌活和秦艽來促進血液循環。如果疼痛是由於寒冷引起,可以加入一些蘄艾和桂枝。痰濕過多的情況下,白芥子、竹瀝和薑汁會是好選擇(特別是手臂麻木或有硬塊的情況)。

若手臂疼痛是因為血液循環不良,我們會使用川芎和當歸來補血。若是因為濕熱導致的手臂發熱,黃芩酒炒後使用效果佳。身體沉重且痠痛時,蒼白朮加倍使用可緩解(這代表你可能有濕氣)。

如果是挫傷或閃到腰引起的疼痛,桃仁、紅花和靈仙會是好選擇。氣滯的情況下,香附和薑黃能幫助緩解。氣虛導致的手臂疼痛,黃耆和人參是不錯的補充品(特別是右手脈搏顯得浮大無力時)。

服用活經湯的時候,最好在飯後,並搭配一些生薑。服用前,一杯陳酒能幫助藥效更好。

緩解疼痛的方法,一種是使用曬熱的瓦片,放在疼痛的地方進行熱敷。另一種方法是使用蘄艾四兩,揉成綿狀包裹在疼痛的地方。這兩種方法都能利用熱力促進血液循環,達到通則不痛的效果。

2. 背痛

背屬太陽膀胱經,太陽氣鬱痛不行。通氣防風湯可用,藁本羌活獨活存(各二錢),防(風)(川)芎(各)一錢及甘(草)蔓(荊)(各六錢),生薑為引水煎成。身重腰沉加防己;脈遲附子藥如神;二陳合治脈來滑,背心一點冷如冰(屬痰合二陳湯);勞役過度常常痛,十全大補定功成(四君、四物加耆、桂、薑、棗,水煎服,或用補中益氣湯)。

白話文:

[背痛]

背痛主要和太陽膀胱經有關,當太陽經的氣血運行不順暢時,就會產生疼痛。我們可以使用通氣防風湯來治療,其成分包括藁本、羌活、獨活各約6克,防風、川芎各約3克,以及甘草、蔓荊各約18克,最後加入生薑,用水煎煮服用。

如果患者感到身體沉重,腰部有沉墜感,可以在方中加入防己。若脈象遲緩,可以加入附子,其療效會非常顯著。

若脈象滑數,背部中心部位感覺冰冷如冰,這可能是由痰濕引起的,這種情況下可配合使用二陳湯。

對於因勞累過度而經常感到背痛的人,十全大補湯是個不錯的選擇,其成分包含四君子湯、四物湯加上黃耆、肉桂、生薑、大棗,用水煎煮後服用,或者也可以選擇補中益氣湯。

3. 痛風

(俗名白虎歷節風,古名痛痹)

遍身走痛名痛風,血虛氣滯風濕攻,濕痰流注脈來滑,麻痹不仁經絡壅。上盛為風脈浮數,下盛為濕脈濡同。日間痛甚為氣滯,夜間痛甚血虛凶。肥白(人)多痰蒼瘦火,從風羌活有神功,羌活蒼朮酒炒(黃)芩,當歸白芍半夏均,茯苓香附甘(草)陳(皮)用,木香磨汁水姜增。

上痛防風白芷妙,下痛黃柏牛膝尋,熱痰瓜蔞並枳實,竹瀝薑汁臨服入,脈澀血虛生地(川)芎,痛甚原須加乳沒,發熱柴胡不可無,臂痛桂枝加有益,小便短澀合四苓,骨節疼痛靈仙力。

按:走注疼痛,古名痛痹。究其故,血虛不榮內,血瘀不養筋,寒甚則凝滯,濕痰則留結,使榮衛滯塞而不通,何怪乎其為痛也。但痛而走注,非寒痰濕血之所能,其惟風之善行者乎。古人定名良有以也。

秘方,用桑枝一小升,細切炒香,水三升煎一升,一日不拘時飲。桑枝性平,不冷不熱,可以常服,並能止嗽消食利便,屢效。

白話文:

【痛風】

痛風,俗稱為白虎歷節風,古時被稱為痛痹。全身各處可能出現移動式的疼痛,這是由於血液不足、氣機運行受阻,加上風濕侵襲所致。濕氣與痰液在體內流竄,導致脈象呈現滑象,進而造成肢體麻木、經絡壅塞。

若風邪偏盛,脈象會呈現浮數;濕邪過重,脈象則顯濡弱。白天疼痛劇烈,多因氣機不暢;夜晚疼痛加重,則是血液虧虛的警訊。肥胖且膚色較白的人多有痰濕,而瘦削且膚色偏暗的人則易上火。對於前者,羌活能發揮神奇功效,配合使用羌活、蒼朮、酒炒黃芩、當歸、白芍、半夏等藥材,再加入茯苓、香附、甘草、陳皮、木香,調以薑汁和水,共同煎煮。

若疼痛發生在身體上部,可使用防風、白芷;下部疼痛則選擇黃柏、牛膝。對於熱痰,瓜蔞、枳實、竹瀝、薑汁可派上用場。脈象澀、血液虧虛者,可用生地、川芎。疼痛難忍時,需加入乳香、沒藥。若併發發燒,柴胡不可或缺。手臂疼痛,加些桂枝效果更佳。小便不暢,可考慮結合四苓散。對於骨節疼痛,靈仙具有良好的療效。

進一步研究發現,痛風之所以會出現疼痛感,根本原因在於血液不足無法滋養身體,血瘀則無法滋養筋絡,寒冷過度導致凝滯,濕痰則會形成積聚,這些因素使得體內氣血運行受阻,導致疼痛。但這種疼痛會在身體不同部位移動,僅由寒、痰、濕、血所導致的可能性不大,風邪的善變性可能是關鍵。古人對此病的命名確實有其深意。

有一個祕方,使用一小升的桑枝,切成細段炒香,用水三升煎至剩下一升,不限時間隨意飲用。桑枝性質平和,既不冷也不熱,適合長期服用,並且能止咳、促進消化、改善排便,多次實踐證明有效。

4. 眩暈

頭眩昏暈病何如?如立舟中氣喘時,時暗生花身自轉,耳聾昏倒事無知。氣少血虛痰作病,風寒暑濕亦須知。《內經》眩暈責肝木(風木主動故也),丹溪痰火兩相持,清暈化痰湯主劑,陳皮半夏茯苓施(各一錢五分),白朮川芎羌(活)白芷(各七分),防風枳實膽星支,天麻黃芩須酒炒,水姜煎飲病當除。

勞役過度自汗重,黃耆人參氣虛用(去羌、芷、防風,或用補中益氣湯);失血產後是血虛,當歸生地芍藥中(去羌、芷、防、星,或用芎歸湯);脈數黃連並山梔;遲脈炮姜肉桂重;痰多竹瀝及薑汁;中濕身重增蒼朮(或吐逆脈濡);項強不仁風脈浮,有汗桂枝白芍的;筋攣掣痛脈浮緊,寒則無汗紫蘇入(冬加麻黃);夏天煩悶暑脈虛,麥冬五味香薷益。

白話文:

眩暈這種病症是怎麼樣的呢?就像是站在船上,氣喘吁吁的時候,眼前會突然變暗,看到金星,感覺自己在旋轉,耳朵聽不見,整個人昏倒在地,對外界的事情毫無知覺。這種狀況可能是氣血不足,或是痰溼所造成的疾病,風寒、暑溼等外因也需留意。

《內經》中指出眩暈與肝臟有關(因爲風木有主動的特性),丹溪則認爲是痰火相互作用的結果。治療上,主要使用清暈化痰湯,包括陳皮、半夏、茯苓(各1錢5分),白朮、川芎、羌活、白芷(各7分),防風、枳實、膽星,天麻、黃芩須酒炒,用水和姜煎煮後飲用,可望病癒。

如果是因爲過度勞累、自汗過多導致氣虛,可以使用黃芪、人參(去羌、芷、防風,或者用補中益氣湯);產後失血導致的血虛,可以用當歸、生地、芍藥(去羌、芷、防、星,或者用芎歸湯);脈數可用黃連和山梔;遲脈則應加重炮姜和肉桂;痰多時,可以使用竹瀝和薑汁;若身體沉重是因爲溼氣過重,可以增加蒼朮(或者有嘔吐,脈濡的情況);頸部僵硬、麻木,風脈浮起,有汗時,可用桂枝和白芍;肌肉抽搐疼痛,脈浮緊,遇冷無汗時,可加入紫蘇(冬季可加麻黃);夏季煩躁悶熱,暑脈虛弱,可加入麥冬、五味子和香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