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說約》~ 卷之首 (18)

回本書目錄

卷之首 (18)

1. 木部共五十四種

茯神補心,善鎮悸驚,健忘善怒,益智安神。

茯苓味淡,滲濕利竅,白化痰涎,赤通水道(去皮入補藥用,人乳拌蒸)。

琥珀味甘,安魂定魄,破瘀消癥,利水通塞(研細)。

松香性溫,主安五臟,殺蟲定痛,惡瘡皆當(治瘡用蔥汁拌,煮乾研用)。

柏仁味甘,補心益氣,斂汗扶陽,更除驚悸(去殼去油取霜用)。

肉桂辛熱,善通血脈,腹痛虛寒,溫補可得(不見火)。

桂桂小梗,橫行手臂,止汗舒筋,手足痹利(佐麻黃髮汗,同芍藥止汗)。

木香微溫,散滯和胃,諸氣能調,吐痢功最(治血分酒磨入,氣分湯磨,治濕治痰薑汁磨,不見火)。

山梔性寒,解鬱除煩,吐衄胃病,降火不難(清上焦鬱熱,用慢火炒黑;清三焦實火,生用;能清曲屈之火)。

吳茱萸熱,能調疝氣,臍腹寒疼,吐酸用利(去梗炒)。

山茱萸溫,益髓澀精,除腰膝痛,腎虛耳鳴(去核酒洗用,一云核味澀,遺精連核用)。

蔓荊味苦,頭痛能醫,能除眼淚,拘攣濕痹。

杜仲辛溫,強筋壯骨,足痛腰疼,小便淋瀝(去粗皮,鹽酒炒斷絲,一用酥炙,一薑汁炒)。

烏藥辛溫,心腹脹痛,小便滑數,順氣通用。

厚朴苦溫,消脹除滿,痰氣瀉痢,其功不緩(去粗皮,薑汁浸炒,亦有生用者)。

黃柏苦寒,降火滋陰,骨蒸濕熱,下血堪任(去粗皮,切片蜜炒,鹽酒炒,人乳炒,童便炒,或生用,隨病用之)。

桑皮甘辛,止嗽定喘,瀉肺火邪,其功不淺。

枸杞甘溫,固髓添精,明目祛風,種子如神(酒洗)。

骨皮苦寒,解肌退熱,有汗骨蒸,強陰涼血(酒洗用)。

棗仁味酸,斂汗祛煩,多眠生用,不眠用炒(去殼研末)。

益智辛溫,安神益氣,遺溺遺精,嘔逆皆濟(去殼研末)。

檳榔辛溫,破氣殺蟲,逐水祛痰,專除後重。

腹皮微溫,能下膈氣,安胃健脾,浮腫消去(水洗三四次,再用甘草湯洗曬乾)。

丁香辛熱,能除寒嘔,心腹疼痛,溫胃可求(氣血勝者忌丁香,以其益氣也)。

冰片辛苦,善開喉閉,消風明目,殺蟲亦易,小兒驚癇,大人痰迷。

豬苓味淡,利水通淋,消腫除濕,多服損腎(去砂石)。

蘇木甘鹹,能行積血,產後月經,兼醫僕跌。

沉香降氣,暖胃追邪,呃逆足冷,壯陽破結(忌見火,生磨)。

乳香辛苦,療諸惡瘡,生肌止痛,心腹痛良(去油為末)。

沒藥溫平,治瘡止痛,跌打損傷,破血通用(去油為末)。

木瓜味酸,濕腫腳氣,霍亂轉筋,吐血有利。

竹葉味甘,退熱安眠,化痰定喘,煩渴安然(用淡竹者佳)。

天竺黃寒,解煩除驚,驅邪逐痰,明目清心。

金櫻子溫,澀精除嗽,脾泄下痢,崩帶功奏(去心刺,煎膏用)。

郁李仁酸,四肢浮腫,潤腸破血,下氣寬中(去殼用)。

白話文:

茯神能補益心神,有效鎮定心悸、驚恐,改善健忘、易怒等症狀,並能益智安神。

茯苓味道甘淡,能滲濕利尿,去除痰涎,赤茯苓能利水道(去皮後可用於補益藥方,可用人乳拌蒸)。

琥珀味道甘甜,能安神定魄,破除瘀血、消散腫塊,利水通利阻塞的經絡(研磨成細粉使用)。

松香性溫,能安定五臟,殺蟲止痛,治療各種惡瘡(治療瘡瘍時,用蔥汁拌勻,煮乾後研磨使用)。

柏子仁味道甘甜,能補益心氣,斂汗固陽,還能治療驚悸(去除外殼和油脂,取其霜狀部分使用)。

肉桂辛熱,善於通達血脈,治療腹痛、虛寒等症狀,具有溫補功效(避免用火炮製)。

桂枝小梗能治療手臂橫行疼痛,止汗舒筋,治療手足麻痹(可用於佐助麻黃發汗,與芍藥合用止汗)。

木香微溫,能行氣散滯、和胃理氣,能調理各種氣滯症狀,尤其對嘔吐、痢疾療效最佳(治療血瘀症用酒磨服,治療氣滯症用湯磨服,治療濕痰症用薑汁磨服,避免用火炮製)。

梔子性寒,能解鬱除煩,治療吐血、衄血、胃病等症狀,能有效降火(治療上焦鬱熱,用慢火炒黑;治療三焦實火,則生用;能清泄肝膽之火)。

吳茱萸性熱,能調理疝氣,治療臍腹寒痛、吐酸等症狀(需去除梗後炒製)。

山茱萸性溫,能益精補髓,治療腰膝疼痛、腎虛耳鳴等症狀(去核後用酒洗淨使用,也有人認為核仁味澀,治療遺精時可連核使用)。

蔓荊子味苦,能治療頭痛,治療眼淚過多,以及拘攣、濕痹等症狀。

杜仲辛溫,能強筋壯骨,治療足痛、腰痛、小便淋瀝等症狀(去除粗皮,用鹽酒炒至斷絲,或用酥炙,或用薑汁炒製)。

烏藥辛溫,能治療心腹脹痛、小便頻數等症狀,能順氣利尿。

厚朴味苦溫,能消脹除滿,治療痰飲、氣滯、瀉痢等症狀,療效顯著(去除粗皮,用薑汁浸泡後炒製,也有生用者)。

黃柏味苦寒,能清熱滋陰,治療骨蒸、濕熱、下血等症狀(去除粗皮,切片後用蜜炒、鹽酒炒、人乳炒、童便炒,或生用,根據病情選擇炮製方法)。

桑白皮甘辛,能止咳平喘,瀉肺火,療效顯著。

枸杞甘溫,能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祛風,其種子也具有良好的療效(用酒洗淨)。

骨碎補苦寒,能解肌退熱,治療汗出、骨蒸、陰虛等症狀,能涼血(用酒洗淨使用)。

酸棗仁味酸,能斂汗祛煩,多眠者生用,失眠者炒用(去殼研磨成粉末)。

益智仁辛溫,能安神益氣,治療遺尿、遺精、嘔逆等症狀(去殼研磨成粉末)。

檳榔辛溫,能破氣殺蟲,利水祛痰,專門治療里急後重。

柿蒂微溫,能降逆止嘔,安胃健脾,治療浮腫(用水洗三四次,再用甘草湯洗淨曬乾)。

丁香辛熱,能治療寒嘔、心腹疼痛等症狀,能溫胃(氣血旺盛者忌用丁香,因其有益氣作用)。

冰片辛苦,善於治療喉痹,消風明目,殺蟲,治療小兒驚癇、成人痰迷等症狀。

豬苓味淡,能利水通淋,消腫除濕,但服用過多會損傷腎臟(需去除砂石)。

蘇木甘鹹,能行血化瘀,治療產後、月經不調,以及跌打損傷等症狀。

沉香能降氣,溫胃,治療呃逆、四肢冰冷等症狀,能壯陽破結(忌用火炮製,生磨使用)。

乳香辛苦,能治療各種惡瘡,生肌止痛,治療心腹疼痛(去除油脂研磨成粉末)。

沒藥性溫平,能治療瘡瘍止痛,治療跌打損傷,破血通經(去除油脂研磨成粉末)。

木瓜味酸,能治療濕腫、腳氣、霍亂、轉筋、吐血等症狀。

竹葉味甘,能退熱安眠,化痰止喘,治療煩渴(淡竹葉效果較佳)。

天竺黃性寒,能解煩除驚,驅邪逐痰,明目清心。

金櫻子性溫,能澀精止咳,治療脾虛泄瀉、下痢、崩漏帶下等症狀(去除種子及尖刺,煎膏服用)。

郁李仁味酸,能治療四肢浮腫,潤腸通便,破血下氣,寬胸理氣(去殼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