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說約》~ 卷之一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6)

1.

寒熱往來名曰瘧,正氣與邪相擊搏,風寒暑濕食與痰,亦有陰虛兼氣弱。陽分日發邪氣輕,陰分深兮應間作。在氣(分)早臨血晏臨,於陽為熱寒為陰,並則寒熱離則止(暑風邪氣與榮衛並行則病作,離則病止),榮衛邪氣並相爭。邪不勝正移時早(為輕),正不勝邪移晚行(病重)。

治法要分有無汗,無汗散邪藥為君,有汗正氣藥為主,更看新久再評論。新者宜瀉宜發散,久者補氣及滋陰。無痰無食不成瘧,初起清脾飲最靈。草果柴胡並厚朴,陳皮半夏及黃芩,茯苓白朮青皮(醋)炒,甘草生薑並用檳,陰陽水煎露一夜,清晨溫服效如神。

白話文:

寒熱交織稱為瘧疾,這是正氣與邪氣互相衝突搏鬥的結果,病因可能涉及風寒暑濕以及飲食和痰。此外,也有可能是陰虛和氣弱共同導致。陽分發病時邪氣較輕,而陰分發病時則表現為間歇性。在氣分(指外感)早期會出現血癥,在陽分表現為熱,在陰分表現為寒。當風、暑、風邪氣與榮衛(指體內的營養和衛護功能)共同作用時,疾病會發作;當這些邪氣離開後,疾病就會停止。榮衛邪氣相互爭鬥。

如果病情輕微,通常會在短時間內得到恢復;如果病情嚴重,則可能是正氣無法勝過邪氣,需要較長時間才能緩解。

治療方法需要根據是否有出汗來區分。對於沒有出汗的情況,使用散邪的藥物作為主要治療手段;對於有出汗的情況,則使用補正氣和滋陰的藥物作為主要治療手段。還需考慮病情的新舊程度,進行進一步評估。

對於新發的瘧疾,可以使用清脾飲這種藥物進行治療。其成分包括草果、柴胡、厚朴、陳皮、半夏、黃芩、茯苓、白朮、青皮(醋炒)、甘草、生薑和檳榔等。這些藥物需要用水煎煮,放涼一晚後,早晨溫服,效果非常好。

自汗去半(夏)加知(母)(黑)豆,無汗加蒼(術)乾葛精,多熱(黃)芩知(母)加倍用,多寒薄桂定須增,頭痛羌(活)(川)芎(白)芷要藥,煩渴不眠葛粉親,夏月香薷並扁豆,冬天無汗麻黃尋(寒甚加桂枝,自汗去麻黃,加桂枝、芍藥)。此治新瘧有餘證,若還虛久再酌斟。

日久自汗精神倦,六脈微細更無神,氣短懶言不思食,夜間盜汗又來勤。人參黃耆用補氣,歸芍鱉甲(醋炙)好滋陰,除出果檳及厚朴,棗姜為引定功成。若欲截兮藥如何?實是常山檳(榔)最多,青皮烏梅真妙藥,丁香少許酒煎過(或井河水各半煎,或酒水各半煎),夜裡露時清晨飲,是日絕食去沉疴。

白話文:

流汗不止,可用半夏和黑豆,如果沒有汗,可用蒼術和乾葛。發熱嚴重,黃芩和知母的用量要加倍,怕冷的話,桂枝的用量要增加。頭疼用羌活、川芎、白芷。心煩口渴、失眠,用葛粉。夏天用香薷和扁豆,冬天沒有汗,用麻黃,如果寒氣重,再加桂枝。如果自汗,就不要用麻黃,加桂枝和芍藥。這些方子適用於新發瘧疾的餘症,如果體虛時間長,需要根據情況調整藥物。

長期自汗,精神疲倦,脈搏微弱,神志不清,呼吸短促,懶言少語,食慾不振,夜間盜汗。可以用人參和黃芪補氣,用歸脾、芍藥和醋炙鱉甲滋陰。去處果檳和厚朴,用紅棗和生薑引導藥性,就能治癒。如果想要快速止汗,最好的藥物是常山和檳榔,青皮和烏梅也是非常有效的藥物,丁香少許,用酒煎服,也可以用井水和河水各半煎服,或者用酒水各半煎服,在夜露時清晨飲用,當天禁食,就可以消除病痛。

瘧母恆居左脅間(瘧後脅下生塊名瘧母),令人多汗脅疼連,藥宜消導何為好?鱉甲(三)稜蓬(術)(香)附四般,醋煮停勻加海粉,青(皮)桃(仁)(神)曲(麥)芽與紅(花)藍,為末糊丸日三服,病常漸去不為難。

白話文:

瘧疾患者常在左邊脅肋間出現腫塊,稱為「瘧母」,會導致患者多汗、脅肋疼痛,連綿不絕。治療這種情況應該以消導為宜,什麼藥物最好呢?可以用鱉甲三錢、稜[蓬]術、香附四錢,用醋煮至勻稱,加入海粉,再與青皮、桃仁、神曲、麥芽、紅花、藍花研成細末,製成丸劑,每天服用三次,病症通常會逐漸消失,並不難治。

2. 霍亂

霍亂之症起倉卒,外有外感內有積,胃中停蓄難運消,吐瀉交作腹痛極。上焦但吐而不利,下焦但瀉無吐逆,中焦吐瀉兩相兼,偏陽多熱偏陰寒。吐利得盡陰陽順,其間死者終稀焉。治用加減正氣散,藿香紫蘇陳皮全,厚朴茯苓並半夏,桔梗腹皮蒼朮先,白芷甘草砂仁末,生薑大棗水來煎。

白話文:

霍亂發病急驟,可能是外感風邪,也可能是內有積食,導致胃中食物停滯難以消化,出現嘔吐、腹瀉,並伴有劇烈腹痛。

症狀表現為:

  • 上焦以嘔吐為主,無腹瀉;
  • 下焦以腹瀉為主,無嘔吐;
  • 中焦則嘔吐腹瀉同時出現。

根據症狀表現,可分為偏陽(多熱症狀)和偏陰(多寒症狀)兩種。

嘔吐腹瀉後,陰陽調和,症狀得到緩解,死亡率較低。

治療方法:

服用加減正氣散,方中包含藿香、紫蘇、陳皮、厚朴、茯苓、半夏、桔梗、腹皮、蒼朮、白芷、甘草、砂仁、生薑、大棗,水煎服用。

紅花木瓜轉筋用,山楂(麥)芽(神)曲傷食兼,腹痛須加炒芍藥,寒痛加(炮)姜(肉)桂似仙,枳實青皮心下痞,柴胡乾葛寒熱纏,小便不利澤(瀉)豬(苓)效,中暑發熱(黃)連(香)薷傳。轉筋入腹痛欲死,蓼湯熏洗病可止;《千金方》有外治法,男挽其陰女牽乳;手足厥冷脈將絕,鹽納臍中艾炷接,火灸人醒後酌方,細看陰陽及寒熱。

又有一種乾霍亂,腹痛欲死病勢悍,不吐不瀉㽲腸痧,鹽水吐之神妙案(《三因》吐法用鹽二兩放刀上炷赤,將井河水各一斤和勻,用鹽淬入水內,頻飲探吐之後用藥調理)。但得吐瀉病無妨,熱湯米湯不可按(誤食熱米湯則死)。外治曲池刺青筋,委中出血亦有干。

白話文:

紅花和木瓜可以治療轉筋,山楂和麥芽神麴能治傷食兼腹痛,腹痛還要加炒芍藥,寒痛則加炮姜肉桂。枳實和青皮治心下痞,柴胡和乾葛治寒熱纏綿,小便不利可以用澤瀉豬苓,中暑發熱則用黃連香薷。轉筋入腹痛欲死,可以用蓼湯熏洗來止痛。《千金方》記載外治法,男性挽陰,女性牽乳。手足厥冷脈將絕,可以用鹽納臍中,艾炷接火灸,人醒後再根據情況用藥,要細心觀察陰陽寒熱。

還有一種乾霍亂,腹痛欲死,病情兇險,不吐不瀉,絞腸痧,可以用鹽水吐之,效果顯著。《三因》中記載吐法:用鹽二兩放在刀上燒紅,將井水和河水各一斤混合,用鹽淬入水中,頻頻飲用,探吐之後再用藥調理。只要能吐瀉,就沒事了,但熱湯米湯不可食用,誤食則會致命。外治可以用曲池刺青筋,委中出血也能緩解。

示吉按:古人之論霍亂,多責於暑,故此疾多生於夏秋,即冬月有之亦原伏暑而然。是以脈雖虛小,手足微冷,不可輕用薑桂熱藥,況霍亂之脈沉伏者多,理宜正氣散合香薷飲之類治之。此言一出,活人不少。但夏月之病,寒熱不同,投治大異。苟不具婆人審問,鮮有不夭人者,何則?假如病人的系日中勞役,動而得之,其為熱也無疑。若雖從日中得之,於時又多食冰水冷物,或從冷水中浴來,是又冷熱兼雜矣。

倘不從日中勞役,暑氣高徵,肉食與冷寒齊進,冷館兼大扇清涼,陽氣退藏,陰寒填塞,不用桂附,何以活人?故先哲升陽湯、冷香飲子,非無故而發也。

白話文:

古人認為霍亂主要由暑氣引起,所以這種病多發於夏秋季節,即使冬月出現,也是因為暑氣潛伏所致。因此,即使患者脈象虛小,手腳微涼,也不可輕易使用薑桂等熱性藥物,尤其霍亂患者脈象多沉伏,應該用像正氣散、香薷飲這樣的方劑治療。這句話救活了不少人。但是夏天的病症,寒熱表現不同,治療方法也大相徑庭。如果沒有細緻的詢問和診斷,很容易造成誤治。因為,比如病人是在烈日下勞作後發病的,那麼他一定是熱症。但如果病人是在烈日下發病,卻又大量食用冰水冷物,或者剛從冷水中洗澡出來,那就可能是寒熱夾雜了。

如果病人不是在烈日下勞作,而是因為暑氣過盛,又吃了肉食和冷寒的食物,還待在冷氣房裡吹著涼風,導致陽氣退藏,陰寒充斥,不使用桂枝、附子等溫熱藥物,怎麼能救活病人呢?所以古人創立了升陽湯、冷香飲子這樣的方劑,絕非空穴來風。

3. 泄瀉

(水穀為瀉)

泄瀉之原有六節,虛濕寒痰食與熱,五泄之名《內經》傳(溏、泄、利、滑、洞五泄),三虛之旨先賢說(飲食傷脾,脾虛不能運化;色欲傷腎,腎虛不能用藏;忿怒傷肝,肝虛木來剋土)。健脾利水是主方,燥濕升提不可缺,或用風藥或溫補,或因虛滑宜收澀,總用健脾滲濕方。

二術(伏龍肝炒)車前茯苓訣,厚朴豬苓與木通,澤瀉陳(皮)甘(草)木香列,煨姜三片少許鹽。酒積白蔻葛根截;濕泄泄水腹不痛,小便不利腸鳴動(倍二術加桂枝少許);食泄腹痛泄後減,噫酸臭腐食不用(加山楂、香附、枳實、砂仁、神麯、麥芽,後重加檳榔);寒泄脈遲穀不化,腹痛悠悠無休罷(加炮薑、肉蔻);火瀉腸鳴下黃赤,一陣痛來瀉可怖,肛門焦痛脈數急,(黃)芩(黃)連(薑汁炒)山梔真好許(去蒼朮);虛泄虛滿不思食,水穀食時完不化,脈來沉細久不痊,人參山藥砂仁掛。

白話文:

水穀為瀉

瀉瀉之原有六節,分別是虛、濕、寒、痰、食與熱,合稱「六泄」。五泄之名出自《內經》,分別是溏、泄、利、滑、洞。三虛之旨由先賢所說,分別是飲食傷脾,導致脾虛不能運化水穀;色欲傷腎,導致腎虛不能藏精;忿怒傷肝,導致肝虛木來剋土。

治療瀉瀉的主要方法是健脾利水,其中燥濕升提不可或缺。此外,可根據不同情況,採用風藥、溫補、收澀等方法。總的來說,治療瀉瀉以健脾滲濕方為主。

二術(伏龍肝炒)車前茯苓訣,厚朴豬苓與木通,澤瀉陳皮甘草木香列,煨姜三片少許鹽。酒積白蔻葛根截;濕泄泄水腹不痛,小便不利腸鳴動(倍二術加桂枝少許);食泄腹痛泄後減,噫酸臭腐食不用(加山楂、香附、枳實、砂仁、神麯、麥芽,後重加檳榔);寒泄脈遲穀不化,腹痛悠悠無休罷(加炮薑、肉蔻);火瀉腸鳴下黃赤,一陣痛來瀉可怖,肛門焦痛脈數急,(黃)芩(黃)連(薑汁炒)山梔真好許(去蒼朮);虛泄虛滿不思食,水穀食時完不化,脈來沉細久不痊,人參山藥砂仁掛。

痰泄泄痰浮水面(泄下沉者是積,浮者是痰),或多或少脈滑善,半夏南星法必添,吐出痰涎人更便。六證從容審問明,更分新久醫方驗,新者宜瀉宜消食,久者升提溫補益,泄久下陷用升提,升麻柴胡更有力,虛甚人參(白)芍山藥,虛寒炮姜肉果吃,腎虛送下四神丸(故紙酒浸炒四兩,吳萸炮炒一兩,肉果麵裹煨二兩,五味子二兩,為末,生薑半斤,同大棗一百枚煮爛,取棗肉為丸,每服一錢五分,鹽湯送下)。

白話文:

痰液如果漂浮在水面,表示是痰,如果沉下去則是積聚。痰多痰少,脈象滑利,都屬於痰濕表現。半夏、南星是治療痰濕的常用藥,能幫助化痰排痰,讓患者更舒服。觀察患者的六種症狀,仔細詢問,明確病情,才能辨證施治。如果是新發的痰濕,應該瀉下通便,消食化積。如果是久病痰濕,需要升提溫補,補益身體。久病痰濕下陷,可以用升麻、柴胡來升提。如果體虛,可以服用人參、白芍、山藥,虛寒體質可以用炮姜、肉果。腎虛者可以服用四神丸,可以將炒製好的吳茱萸、肉果、五味子、生薑、大棗製成丸劑,用鹽湯服用。

防風羌活兼風入,暑月(香)薷滑(石)扁豆尋,冬天炮姜誠有得,虛泄久泄更有方,一匙黃土(炒為末)臨服食。

白話文:

防風和羌活可以治療風寒之症,夏季可以使用香薷、滑石和扁豆來消暑,冬季則炮製姜可以有效暖身。對於長期或虛弱引起的腹瀉,還有一個方法,那就是取一匙黃土(需先炒乾燥後研磨成粉末),在飲用時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