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說約》~ 卷之一 (5)
卷之一 (5)
1. 咳嗽
咳嗽當分二症奇,有聲無痰咳症醫,有痰無聲名曰嗽,嗽屬脾家痰濕欺,咳為肺經邪氣盛,風寒火濕亦因虛。主治當宜用保和(方名),杏(仁)(花)粉(紫)蘇桔(梗)及前胡,(黃)芩(山)梔清火寬中(枳)殼,半(夏)茯(苓)消痰甘(草)橘(紅)多,引用生薑同燈草,飲時食後起沉疴。
風痰再添(南)星(竹)瀝(姜)汁,肺實桑(皮)葶(藶)不可無(右寸浮洪有力,或氣急喘甚)。若還風嗽聲難轉,麻黃(用三分)石膏(用一兩)是真途。清晨嗽多肺火動,天冬麥冬在所用;上午嗽者胃火伏,知母石膏病自中;下午嗽多屬血虛(宜補陰四物湯加知、柏、二冬);火浮於肺黃昏重(黃昏嗽多,不宜涼藥,宜人參、五味、瓜蔞、白朮之類)。
白話文:
咳嗽分二症,治法各不同
咳嗽分為兩種,一種是有聲無痰的咳嗽,一種是有痰無聲的咳嗽。
有聲無痰的咳嗽,稱作「咳」,主要由於肺經邪氣盛,或是風寒火濕等原因引起的,也可能因為虛弱而導致。
有痰無聲的咳嗽,稱作「嗽」,主要由於脾臟虛弱,痰濕阻滯所致。
治療咳嗽,應該根據不同症狀,選用不同的藥物。
保和湯是常用的治療咳嗽的方劑,其中包含杏仁、花粉、紫蘇、桔梗、前胡、黃芩、山梔、枳殼、半夏、茯苓、甘草、橘紅等藥材,可以清熱化痰,寬中理氣。
風痰引起的咳嗽,可以用南星、竹瀝、姜汁等藥物治療。
肺實引起的咳嗽,可以用桑皮、葶藶等藥物治療。
風嗽引起的咳嗽,可以用麻黃、石膏等藥物治療。
咳嗽的時間和症狀,也能幫助我們判斷病因。
- 清晨咳嗽,多是肺火上炎,可以用天冬、麥冬等藥物治療。
- 上午咳嗽,多是胃火伏熱,可以用知母、石膏等藥物治療。
- 下午咳嗽,多是血虛所致,可以用補陰四物湯加知母、柏子仁、天冬、麥冬等藥物治療。
- 黃昏咳嗽,多是火浮於肺,不宜用涼藥,可以用人參、五味子、瓜蔞、白朮等藥物治療。
總之,治療咳嗽要辨證論治,根據不同症狀,選用不同的藥物,才能達到最佳療效。
春嗽(白)芍(川)芎柴(胡)加入,夏宜清火麥冬得,秋用桑(皮)防(風)冬解表,麻(黃)防(風)桂(枝)半(夏)乾薑悉(以上治有聲有痰咳嗽相兼者)。嘔吐痰涎無聲者,二陳平胃治之則,再合枳(實)(白)術功誠妙(茯苓、半夏、陳皮、甘草、蒼朮、厚朴、白朮、枳實),薑汁臨服不可忽(以上治有痰無聲者)。
白話文:
春天咳嗽,用白芍、川芎、柴胡;夏天宜清火,用麥冬;秋天用桑皮、防風;冬天解表,用麻黃、防風、桂枝、半夏、乾薑。這些藥方適用於有聲有痰的咳嗽。如果嘔吐痰涎,無聲咳嗽,則用二陳湯平胃治療,再加入枳實、白朮,效果更佳。薑汁臨服不可忽略,這些藥方適用於有痰無聲的咳嗽。
乾咳久嗽用滋陰,內熱無痰最害人。四物湯將為主劑,再添知(母)(黃)柏(鹽酒炒)及元參,燈心甘草和諸藥,桔梗天花火用(黃)芩(酒炒),貝母茯苓清痰用,二冬款(冬)(枇杷)葉潤燥行,血見再加沙(參)丹(皮)(紫)菀,肺傷因用(白)及(黃)耆(人)參,酸收訶(子)(五)味瀉桑(皮)(枳)殼,辛散防(風)(生)姜問好音,面紅吐血火炎上,童尿藕汁最為靈。
示吉曰:治咳嗽大法,新者大約屬痰食風寒,宜瀉宜散;久者大抵屬勞火陰虛,宜補宜收。然新者易治,久者難醫。予制噙化丸,治久嗽乾咳,無出其右,不敢自秘,謹傳於世。用川貝母、花粉、款冬花、陳香櫞各二兩,訶子、薄荷葉各一兩,為極細末,再用天冬、麥冬去心、紫菀、元參各二兩,桔梗、甘草各一兩,五味子、烏梅肉各五錢,柿餅四兩,煎湯去渣,再入梨汁、蘿蔔汁各一碗,飴糖二兩,元明粉五錢,薑汁三錢,煎成膏子為丸,丸如雞豆大。每噙一丸,化盡嚥下,再噙,使藥力不斷,神效難述。
白話文:
乾咳久咳,要滋陰潤肺。內熱無痰,最容易傷人。可以用四物湯作為主要藥方,再加入黃柏(鹽酒炒)、元參、燈心、甘草,以及桔梗、天花粉、黃芩(酒炒)、貝母、茯苓來清熱化痰,還有二冬、款冬、枇杷葉來潤燥行氣,如果還有血症,可以再加沙參、丹皮、紫菀。如果肺部受傷,可以用白參、黃芪、人參來補益。酸味收斂,可以用訶子、五味子來瀉火,桑皮、枳殼來散寒,辛散可以用防風、生薑來溫肺,面紅吐血,可以用童尿、藕汁來止血。
治咳嗽的大法,新發的咳嗽大多是痰食風寒,需要瀉下和散寒;久咳則多是勞損導致陰虛火旺,需要補益和收斂。新發的咳嗽容易治,久咳則難醫。我研制了噙化丸,专门用来治疗久咳干咳,效果很好,不敢藏私,就傳授給大家。
用川貝母、花粉、款冬花、陳香櫞各二兩,訶子、薄荷葉各一兩,磨成極細的粉末。再用天冬、麥冬去心、紫菀、元參各二兩,桔梗、甘草各一兩,五味子、烏梅肉各五錢,柿餅四兩,煎湯去渣,加入梨汁、蘿蔔汁各一碗,飴糖二兩,元明粉五錢,薑汁三錢,煎成膏狀,做成丸藥,每個丸藥像雞豆大小。每次含一丸,化盡後再嚥下,反复含服,讓藥力持續發揮,療效神奇。
2. 喘
肺主清高無寒窒,一有邪干便喘急,風寒痰火各不同,醫家心法辨虛實。內因痰火外風寒,六脈浮洪更有力,是為實證五虎湯,麻黃石膏甘草益,細辛半夏及桑皮,杏仁枳殼再加入,引用蔥姜徐徐服,隨症加減方為的。
若有痰升痰喘證,茯(苓)(香)附南星正相應;乍進乍退名火喘,(黃)芩(山)梔(麥)冬(五)味蘇子並;食後作喘食積來,(神)曲(麥)芽(山)楂(枳)實腹皮進;大便燥結不能通,元明粉兼蘇子勝(結甚加大黃)。何者為虛正氣虛,遇勞則發似邪欺,呼吸短氣脈無力,補中益氣法精奇,黃芩山梔兼火用,茯苓半夏挾痰宜,挾食山楂腹皮(枳)實,氣高而喘是良醫。
白話文:
肺主清高無寒窒,一有邪干便喘急,風寒痰火各不同,醫家心法辨虛實。
肺臟主司清氣,不喜寒冷阻塞,一旦有邪氣入侵便會喘息急促。風寒、痰火等邪氣各有不同表現,因此醫家需用心揣摩,辨別患者是虛症還是實症。
內因痰火外風寒,六脈浮洪更有力,是為實證五虎湯,麻黃石膏甘草益,細辛半夏及桑皮,杏仁枳殼再加入,引用蔥姜徐徐服,隨症加減方為的。
若患者因內有痰火,外受風寒而致喘,脈象浮洪有力,屬於實證,宜用五虎湯治療。方中麻黃石膏、甘草發散風寒,細辛、半夏化痰止咳,桑皮清肺熱,杏仁、枳殼宣肺降氣。煎服時,加蔥姜同煮,緩緩服用,可根據患者病情加減藥量。
若有痰升痰喘證,茯(苓)(香)附南星正相應;乍進乍退名火喘,(黃)芩(山)梔(麥)冬(五)味蘇子並;食後作喘食積來,(神)曲(麥)芽(山)楂(枳)實腹皮進;大便燥結不能通,元明粉兼蘇子勝(結甚加大黃)。
若患者痰濁上涌,導致喘咳不止,可用茯苓、香附、南星等藥物化痰止喘;若患者呼吸急促,時進時退,屬於火熱喘,可用黃芩、山梔、麥冬、五味子、蘇子等藥物清熱降火止喘;若患者食後喘咳,屬於食積導致,可用神曲、麥芽、山楂、枳實、腹皮等藥物消食化積;若患者大便乾結,則可用元明粉、蘇子通便,若結實甚者,可加大黃瀉下。
何者為虛正氣虛,遇勞則發似邪欺,呼吸短氣脈無力,補中益氣法精奇,黃芩山梔兼火用,茯苓半夏挾痰宜,挾食山楂腹皮(枳)實,氣高而喘是良醫。
若患者正氣虛弱,勞累後就會發作喘咳,呼吸短促,脈象無力,屬於虛症,宜用補中益氣的方法治療。黃芩、山梔清熱降火,茯苓、半夏化痰止咳,若兼有食積,則加山楂、腹皮、枳實消食化積,此乃治療氣高而喘的精妙之法。
3. 哮(附;嗆症)
喉中為甚水雞聲,哮證原來痰病侵,若得吐痰併發散,遠離厚味藥方靈。白果(二十一個去殼,切碎炒黃)麻黃蘇子(各二錢)(黃)芩(一錢五分),款冬半夏(各三錢)且為君,桑皮杏仁皆錢半,三碗水煎二碗存,食後徐徐溫嚥下,更能定喘法如神。
示吉曰:喘為惡候,哮為痼疾,自古難之。然猶易明也,更有嗆症最為利害,不可不知。蓋人喉間有二管,一軟一硬。軟者連胃而無底,通有形之水穀,上入下出,名曰食喉;硬者連肺而有底,只通呼吸之氣,元門謂之十二重樓,名曰氣喉。若有形之物誤入氣喉,惟其有底不能下出,必從上嗆出而後止。
白話文:
喉嚨裡發出像雞叫一樣的聲音,這是哮喘,原來是痰引起的病症。如果能吐出痰並且配合散寒的藥物,就能遠離這個毛病,藥方很有效。白果二十一個去殼切碎炒黃,麻黃、蘇子各二錢,黃芩一錢五分,款冬、半夏各三錢作為主要藥材,桑皮、杏仁各一錢半,用三碗水煎成兩碗,飯後慢慢溫熱地喝下,效果奇佳,能快速止喘。
提醒一下:喘是危險的徵兆,哮喘是頑固的疾病,古時候很難治癒。不過,這還算容易理解,更可怕的是嗆症,一定要注意。人喉嚨裡有兩條管子,一條軟一條硬。軟的那條連着胃,沒有底,可以輸送有形的水穀,從上往下,叫食喉;硬的那條連着肺,有底,只負責呼吸,道家稱之為十二重樓,叫氣喉。如果不小心把有形之物誤入氣喉,因為有底無法往下,只能從上面嗆出來才能停止。
若嗆有形中之無形者,如酸醋鹽水之類,尚有方法可治;若嗆有形之易碎者,如粥飯之類,尤易嗆出;若嗆有形中之堅硬者,如瓜子、生豆之類,上不出下不降,必死無疑也。醋嗆哮嗽,用甘草二兩,每段切二寸長,兩半劈開,用豬膽汁五枚浸三日,火炙為末,蜜丸,茶清吞下二錢,臨臥服。
食鹽哮嗽,方用白麵、砂糖各二錢,糖餅灰汁捻作餅子,爐內燥熱剗出;加輕粉四錢,另炒;將餅切為四掗,摻輕粉在內,令病者吃盡,吐出病根。
白話文:
對於那些可以觸及但又看不到的刺激物,例如酸醋鹽水等,我們有方法來處理;對於容易破碎的食物,如粥飯等,更易於咳出;對於那些既可觸及又堅硬的食物,如瓜子、生豆等,它們在體內既不上升也無法下降,這種情況下,患者多半難以存活。
對於醋引發的哮喘和咳嗽,可以使用甘草兩兩兩,每段切為兩寸長,然後兩半劈開,用豬膽汁浸泡三天,再用火烤至乾,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藥丸,然後用茶水吞服,於睡前服用。
對於食鹽引發的哮喘和咳嗽,可以使用白麵和砂糖各兩錢,砂糖餅灰汁揉成餅狀,放入熱爐中烘烤,取出;加入四錢的輕粉,另外炒熟。將餅切成四塊,將輕粉撒入其中,讓病人全部食用,並吐出病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