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說約》~ 卷之一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4)

1. 酒客病

病因於酒則歸酒,氣味俱陽熱性有,無形元氣受他傷,上下分消不可久(宜微汗利小便,切不可用下法)。久則病深變症多,先賢著論須尋究。葛花解酲湯妙藥,白蔻砂仁葛花著(如無花以乾葛根代之,各五錢),澤瀉炮姜神麯(白)術(各一錢),豬(苓)茯(苓)陳皮人參約(各一錢五分),木香青皮(各五分)共為末,調下三錢病可卻。

白話文:

酒傷元氣,導致身體虛弱,上熱下寒,久病難愈。應以微汗利小便的方法治療,切忌使用峻下之法。若病程拖延,症狀複雜,需參考醫書尋求治療方法。葛花解酲湯為有效藥方,用白蔻、砂仁、葛花(無花可用葛根代之)、澤瀉、炮姜、神曲、白術、豬苓、茯苓、陳皮、人參、木香、青皮等藥材共為末,每次服用三錢,可有效緩解酒醉不適。

2. 六郁

滯而不通病名郁,濕火氣血痰與食。六郁之症發東垣,五郁之旨出岐伯。丹溪製成越鞠丸,總解諸郁有功績,香附(醋炒)蒼朮及撫芎,神麯山梔宜炒黑,水丸豆大服百丸(等分為末)。隨症加藥病如失。

寒熱頭痛胸膈痛,耳聾目暗脈沉澀,氣鬱木香烏藥加,砂仁青皮薄桂及;濕鬱周身骨節痛,陰寒則發肢無力,脈來沉細(白)芷茯苓;咳嗽氣急為痰鬱,手足麻木脈滑沉,痰塊堅硬咯不出,須加瓜蔞桔杏仁,南星半夏及海石;火鬱口苦五心煩,頭目惺惺目昏黑,小便赤澀脈沉數,黃連青黛功奇特;午後發熱為血鬱,小腹痛處移不得,脈來沉澀或芤結,上下失血桃(仁)紅(花)入;噯氣作酸為食鬱,遇食作痛不思食,胸腹飽悶面色黃,枳實針砂(散砂)沉緊脈(右關沉緊)。春加防風夏苦參,秋冬吳萸用有益。

白話文:

當身體氣機不通暢,就會形成「郁證」。郁證的病因包括濕氣、火氣、血瘀、痰飲以及飲食積滯。東垣先生提出六種郁證,岐伯先生則提出五種郁證。丹溪先生創製的「越鞠丸」能治療各種郁證,方中使用香附(醋炒)、蒼朮、川芎、神麴、山梔(炒黑)等藥材,製成水丸,每次服用一百粒(分為等份)。根據具體的症狀加减藥物,就能取得良好的療效。

例如,寒熱頭痛、胸膈疼痛、耳聾目暗、脈沉澀等症狀,可以加用木香、烏藥、砂仁、青皮、肉桂等藥物;濕鬱導致的周身骨節疼痛,伴有陰寒症狀的,可以加用白芷、茯苓等藥物;咳嗽氣急、痰鬱導致的手足麻木、脈滑沉、痰塊堅硬不易咳出,可以加用瓜蔞、橘核、杏仁、南星、半夏、海石等藥物;火鬱導致的口苦、五心煩、頭目昏沉、小便赤澀、脈沉數,可以加用黃連、青黛等藥物;午後發熱、血鬱導致的小腹疼痛、脈沉澀或弦結,可以加用桃仁、紅花等藥物;噯氣作酸、食鬱導致的遇食作痛、不思飲食、胸腹飽悶、面色黃,可以加用枳實、針砂(散砂)等藥物,並注意脈象。

春夏秋冬四季應當根據氣候變化適當調整藥物,例如春加防風,夏加苦參,秋冬加吳茱萸,都有益於治療郁證。

3.

捍衛沖和之謂氣,妄動變常火之例,《局方》燥熱與辛香,以火濟火有何利?冷生氣者出高陽(人名)(高陽生冷生氣誤言也),氣多是火丹溪意,上工調治辨虛實,虛者右手脈無力,懶言氣短身倦怠,胸中虛滿不思食,塞因塞用六君子(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半夏、陳皮、薑棗煎服),補中益氣亦有力;滯氣實者脈洪實,憂愁忿怒因而得,胸脅脹滿噫不通,吐酸噁心心鬱抑,種種氣滯若何醫?分心氣飲最相宜,(木)通半(夏)桂(枝)(赤)芍茯(苓)(各三錢半)蘇梗(二兩),羌(活)桑(皮)青皮陳(皮)腹皮(各五錢),甘草木香引薑棗,檳榔(香)附(枳)殼胸滿奇,脅痛(川)芎柴(胡)為要藥,痛居小腹用吳萸。

白話文:

保持身體的平衡和諧,是氣的本質,胡亂行動就會擾亂正常的運作。像《局方》裡用辛辣燥熱來治燥熱,以火攻火,有什麼好處呢?高陽說「冷生氣」,這是不對的,氣多才會化火,這是丹溪的觀點。上等的醫生治病,先要辨別虛實。虛者右手脈搏無力,說話懶散,氣短乏力,身體倦怠,胸口空虛卻又不想吃東西,可以用六君子湯(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半夏、陳皮)加生薑、大棗煎服,來補中益氣,恢復元氣。如果是氣滯實證,則脈象洪大有力,由於憂愁怒氣而導致,胸口兩側脹滿,打嗝不通暢,吐酸噁心,心裡鬱悶,這種氣滯該怎麼治呢?分心氣飲最適合,用木通、半夏、桂枝、赤芍、茯苓各三錢半,蘇梗二兩,羌活、桑皮、青皮、陳皮、腹皮各五錢,甘草、木香引導,再加入生薑、大棗,檳榔、香附、枳殼治胸滿,脅痛用川芎、柴胡,如果疼痛集中在小腹,則用吳茱萸。

氣滯氣虛言補劑,六君兼用功誠異,性急加柴(胡)熱用(黃)芩,女人烏(藥)(香)附原有利,氣滯腰痛(枳)殼木瓜,翻胃沉香磨順氣。

示吉曰:治氣補虛實瀉是正治也。若虛實相兼,宜一補一瀉,古人亦有定法。至虛中實、實中虛,切宜細察。假如人老病久,脈虛人弱,虛也。倘投補藥而不效,須察其胸腹之間有無痛處及噯氣作酸否?若有之,輕者用消導之品,重者及大便實者用酒製大便一二錢,微利之後用補藥無不驗矣。譬之加染舊衣,必先洗其垢,後加顏色也。然乎?

白話文:

治療氣滯、氣虛,需要根據情況補益藥物。六君子湯兼具補氣功效,效果顯著。若患者性急,可以加入柴胡、黃芩清熱;女性患者可以使用烏藥、香附等藥材調理。氣滯導致腰痛,可以用枳殼和木瓜;反覆嘔吐,則可用沉香調理脾胃,順氣止嘔。

治病應以補虛瀉實為原則,如果患者同時存在虛實兩種情況,則需要同時使用補藥和瀉藥,古人也有相關的治療方法。對於虛中夾實、實中夾虛的情況,需要細心觀察。例如,老年患者病久體弱,屬於虛證,如果單純使用補藥無效,就需要觀察其胸腹部是否有疼痛,是否噯氣反酸。如果有這些症狀,輕者可以用消導藥物,重者或大便乾燥的患者,可以用酒製大便藥物,微微通便後再使用補藥,效果會更佳。就像染舊衣服,必須先洗去污垢,才能染上顏色一樣。

4.

百病怪病皆痰甚,脾胃虛弱濕不滲,濕熱相蒸遂生痰,遊行到處皆成病。實脾燥濕是良方(因痰生於脾胃也),降火順氣能接命(痰隨氣升,善治痰者先治氣;氣升屬火,善治氣者先降火)。古人總用二陳湯,隨病加減如神應,茯苓半夏及陳皮,甘草四味生薑進。

有火(山)梔(黃)芩次第添(不愈加黃連);降氣蘇(子)(枳)殼從容順;頭痛鼻塞是挾風,紫蘇羌(活)防(風)不可聽;面紅嗽喘咯不出,卒倒痰涎為癇痓,熱痰因用(青)黛(黃)芩(黃)連,瓜蔞花粉功奇特。

白話文:

各種疾病,古怪的病症,都和痰氣過盛有關。脾胃虛弱,水濕無法滲透,濕熱交蒸就產生痰,痰氣流竄全身,就會導致各種病症。補脾燥濕是治療的根本方法,因為痰源於脾胃。降火順氣能救治性命,因為痰氣隨氣上升,治痰要先治氣,而氣上升屬火,治氣要先降火。古人常用二陳湯,根據病情加減藥物,效果神奇。茯苓、半夏、陳皮、甘草,四味藥加上生薑。如果患者有火氣,就加入梔子、黃芩,如果病情嚴重就加黃連。降氣順氣,可以用蘇子、枳殼。頭痛鼻塞是痰氣挾風,要用紫蘇、羌活、防風。面紅咳嗽,痰咳不出來,昏倒,痰液阻塞導致的癲癇症,可以用青黛、黃芩、黃連、瓜蔞、花粉,功效特別好。

身重倦怠名挾濕,面目浮腫氣喘急,脈來濡滑為濕痰,燥濕健脾蒼白朮;吐咯不出痰硬極,動則氣喘名挾郁,右脈沉滑左手平,(南)星(瓜)蔞貝(母)(香)附兼海石;嘔吐噁心胸痞塞,遇寒則甚滑遲脈,乾薑肉桂治寒痰,再加二術從來的;卒倒仆地不知人,角弓反張風痰立,南星白附及天麻,殭蠶牙皂兼(姜)汁(竹)瀝;噁心嘔吐口咽酸,胸膈飽悶為挾食,右關緊滑名食痰,平胃相兼(神)曲(麥)芽入,氣虛須合四君湯,血虛四物薑汁益;脅痰白芥子青皮,痰滯經絡須(竹)瀝(姜)汁。

白話文:

身體沉重疲倦,稱為挾濕;面部浮腫,呼吸急促,脈象濡滑,是濕痰所致,需用蒼白朮燥濕健脾;若咳嗽痰液難以咳出,且痰質黏稠,活動時呼吸急促,稱為挾郁;右脈沉滑,左脈平緩,需用南星、瓜蔞、貝母、香附及海石;若嘔吐噁心,胸悶氣堵,遇寒加重,脈象滑而遲,是寒痰,需用乾薑、肉桂治療,再加二術;若突然倒地昏迷不醒,角弓反張,是風痰,需用南星、白附及天麻,並配合殭蠶、牙皂及薑汁、竹瀝;若噁心嘔吐,口咽酸苦,胸膈飽悶,是挾食,右關脈緊滑,稱為食痰,需用平胃散、神曲、麥芽,氣虛者需合用四君湯,血虛者需加四物湯及薑汁;若脅痛伴有痰,需用白芥子、青皮,痰滯經絡者需配合竹瀝、薑汁。

示吉曰:濕痰、寒痰、痰飲、痰涎,二陳實是主劑,若久而不治,兩寸堅滑,名老痰;根深固結,致肺胃二脈伏結者,名結痰,膠黏固結,消吐不盡,六脈澀滯,名頑痰;痰隨火上升,為狂為癇,名火痰。此四者非二陳所司也。宜節齋化痰丸清金降火,緩治效速。

用天冬去心,黃芩酒炒,炒海粉、瓜蔞仁、橘紅各一兩,桔梗、香附鹽水炒,連翹各五錢,青黛、朴硝各三錢,為細末,煉蜜入薑汁為丸,如龍眼大,或噙化,或白湯化下,或細丸和黍米大,薑湯送下亦可。

白話文:

示吉曰:

濕痰、寒痰、痰飲、痰涎,二陳湯確實是主治藥方。若久病不治,導致舌苔厚膩,滑潤而堅實,超過兩寸,稱為老痰;如果痰飲深入臟腑,在肺胃二脈中形成堅固的結塊,稱為結痰;如果痰液黏稠固結,服用藥物後難以消散吐出,脈象也變得澀滯,稱為頑痰;如果痰隨熱邪上逆,出現狂躁、抽搐等症狀,稱為火痰。

這四種痰症,二陳湯已經無能為力。應該採取節制飲食,服用化痰丸清熱降火的方法,慢慢調理,效果會很快。

化痰丸組成:

天冬去心,黃芩酒炒,海粉、瓜蔞仁、橘紅各一兩,桔梗、香附鹽水炒,連翹各五錢,青黛、朴硝各三錢。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和薑汁製成丸藥,大小如龍眼。服用方法可以含服化開,也可以用白湯送服,或者製成細丸,與黍米一樣大,用薑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