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說約》~ 卷之首 (14)

回本書目錄

卷之首 (14)

1. 草部一百三十九種

大黃大寒,破血消瘀,快膈通腸,積聚盡驅(錦紋者佳,酒浸蒸熟曬乾,如此九次,能上達巔頂治頭風目疾及久積痼病,治瀉痢薑汁拌炒,治傷寒熱結生用,治瘡瘍熱結酒炒,血痢韭菜汁拌曬乾)。

桔梗味辛,療咽腫痛,載藥上升,痰嗽皆用,寬胸利膈,枳殼相共(去蘆生用,若用之治腸紅久痢、大腸氣鬱之疾,須炒黃色)。

天花粉寒,清熱止渴,消痰定嗽,癰腫可奪。

瓜蔞潤肺,消痰下氣,寬胸清熱,更醫乳閉(去殼打爛去油用,瀉者勿用)。

半夏味辛,燥濕化痰,止吐開鬱,健脾消涎(有毒,凡使用白礬、生薑、皂牙同煮,以半夏中無白星為度。煩渴及血證胎前勿用。反烏頭)。

紫蘇甘辛,風寒發表,梗下諸氣,安胎之實(夏月不敢用麻黃,以紫蘇葉代之)。

蘇子潤肺,開鬱下氣,定喘消痰,乾咳是利(微炒為末)。

白芷辛溫,陽明頭痛,散風祛寒,排膿可用,皮膚瘙癢,通經亦中。

防風甘溫,諸風通用,頭暈目疼,骨節痹痛(去蘆)。

獨活甘辛,頸項難舒,腰背痠疼,諸風皆除(入肺、腎)。

羌活溫平,身痛頭痛,祛風除濕,活骨舒筋(入膀胱、小腸)。

柴胡味苦,寒熱脅痛,和解瘧疾,升陽宜用(犯火無功,咳嗽氣急,痰喘嘔逆者勿用)。

前胡甘辛,消痰解熱,止嗽除痞,又開氣結(亦止夜啼兒)。

香附辛甘,疏氣開鬱,止痛調經,更消宿食(忌鐵器,搗去毛。發散消食生用,入血分酒炒,軟堅止痛鹽水炒,降虛火童便浸,開鬱醋炒,止血童便浸炒黑,溫經艾汁炒,消痰薑汁炒,又有鹽、酒、醋、童便四味合制)。

麻黃性溫,解表出汗,身熱頭痛,風寒盡散(去節根切斷用之。霜降後春分前,傷寒表實,無汗、頭痛如斧劈,身熱如火熾方用之;若夏秋雖頭痛、發熱,不可輕用也。快用則有亡陽、衄血、筋惕之弊。根止自汗)。

葛根甘平,陽明發表,解酒止渴,溫瘧可好(自汗者勿用)。

麥冬甘寒,清心潤肺,止咳滋陰,煩渴皆濟,更除勞熱,虛火大利(溫水洗去心用,不令心煩,惟傷寒科帶心用之)。

天冬甘寒,保肺清熱,消痰止嗽,喘渴能絕,肺癰肺痿,更治吐血(去心,虛寒者勿用)。

五味味五,止渴生津,氣散能收,滋腎強陰,暑熱自汗,乾咳功成(北產者佳。寒邪初起咳嗽者勿用,小兒尤忌。凡用打碎)。

升麻微寒,解毒散風,升提下陷,牙痛可攻,闢瘟止瀉,清胃有功(形輕堅實,色青綠者佳)。

藁本苦辛,巔頂頭痛,陰寒腫痛,風濕俱行。

細辛辛溫,少陰頭痛,破結通關,牙痛功成,風寒濕痹,驅散皆靈(反藜蘆,去土葉用,不可單服)。

連翹苦寒,瀉六經熱,解毒消癰,通淋水泄(去心打碎除肺火,只用心赤鼻良驗)。

白話文:

草部一百三十九種

大黃:性味大寒,能破除瘀血、消除腫塊,使腸胃暢通,並能驅除體內積聚的病邪。(品質以有錦紋的為佳,用酒浸泡後蒸熟曬乾,如此反覆九次,藥性可上達頭頂,治療頭痛、眼睛疾病以及久積的頑固疾病。若要治療腹瀉痢疾,則用薑汁拌炒;治療傷寒引起的發熱實證,則生用;治療瘡瘍熱結,則用酒炒;治療血痢,則用韭菜汁拌勻後曬乾。)

桔梗:味辛,能治療咽喉腫痛,並能引導其他藥物向上走,凡是痰多咳嗽都可使用,能寬胸利膈,常與枳殼一同使用。(使用時需去掉蘆頭,若生用來治療腸道紅腫、久瀉不止、大腸氣滯等疾病,則需炒至黃色。)

天花粉:性味寒涼,能清熱止渴、消除痰液、平定咳嗽,對癰腫也能有效治療。

瓜蔞:能潤肺、消痰、使氣下降、寬胸、清熱,還能治療產後乳汁不通。(使用時需去殼、搗碎、去油,若有腹瀉則不宜使用。)

半夏:味辛,能燥濕化痰、止吐、開解鬱悶、健脾、消除口水過多。(有毒性,凡使用時需與白礬、生薑、皂角一同煮,以半夏內部沒有白星為度。煩渴及出血病症、懷孕期間不宜使用,且不可與烏頭同用。)

紫蘇:味甘辛,能發散風寒,使氣下降,有安胎的作用。(夏季不宜使用麻黃,可改用紫蘇葉代替。)

蘇子:能潤肺、開解鬱悶、使氣下降、平定喘息、消除痰液,對乾咳有益。(需稍微炒過再磨成粉末使用。)

白芷:味辛性溫,能治療陽明經的頭痛,能散風祛寒、排膿,對皮膚搔癢有療效,也能通經。

防風:味甘性溫,能治療各種風症,對頭暈目眩、骨節疼痛等病症有效。(使用時需去掉蘆頭。)

獨活:味甘辛,能治療頸項僵硬、腰背痠痛等,能解除各種風症。(歸入肺、腎經。)

羌活:性味溫平,能治療身體疼痛、頭痛,能祛除風濕、活絡筋骨。(歸入膀胱、小腸經。)

柴胡:味苦,能治療寒熱往來、脅肋疼痛、調和瘧疾,並有升提陽氣的作用。(若有火氣則無效,咳嗽氣喘、痰多嘔吐者不宜使用。)

前胡:味甘辛,能消痰解熱、止咳、消除痞塊,也能開解氣滯。(也能治療嬰兒夜啼。)

香附:味辛甘,能疏理氣機、開解鬱悶、止痛、調理月經,還能消除宿食。(忌用鐵器,搗碎時要去除毛。發散消食宜生用,入血分宜酒炒,軟化堅硬止痛宜鹽水炒,降虛火宜童便浸泡,開鬱宜醋炒,止血宜童便浸泡後炒黑,溫經宜艾草汁炒,消痰宜薑汁炒,另有鹽、酒、醋、童便四種合製的方法。)

麻黃:性溫,能解表發汗,對身體發熱、頭痛、風寒等症狀有療效。(使用時需去節、根,切斷使用。在霜降後至春分前使用,對於傷寒表證、沒有汗、頭痛如斧劈、身熱如火等症狀有效;若在夏秋季節出現頭痛、發熱,不可輕易使用,否則可能造成亡陽、流鼻血、肌肉顫抖等副作用。其根則有止自汗的作用。)

葛根:味甘性平,能治療陽明經的表證、解酒止渴,對溫瘧有效。(自汗者不宜使用。)

麥冬:味甘性寒,能清心潤肺、止咳滋陰、解除煩渴,對勞熱、虛火有益。(使用時需用溫水洗淨去心,避免心煩,只有在傷寒科時才需帶心使用。)

天冬:味甘性寒,能保肺清熱、消痰止咳、平定喘息、解除口渴,對肺癰、肺痿、吐血等症狀有效。(使用時需去心,體質虛寒者不宜使用。)

五味子:味兼五味,能止渴生津、收斂氣散、滋腎強陰,對暑熱自汗、乾咳有效。(以北方產的為佳。寒邪初起的咳嗽不宜使用,兒童更要忌用。凡使用都需打碎。)

升麻:性微寒,能解毒散風、升提下陷、治療牙痛、辟瘟止瀉、清理腸胃。(以外形輕而堅實、顏色青綠的為佳。)

藁本:味苦辛,能治療巔頂頭痛、陰寒腫痛,能祛風濕。

細辛:味辛性溫,能治療少陰經的頭痛、疏通閉塞、治療牙痛,對風寒濕痹的驅散效果顯著。(不可與藜蘆同用,使用時需去除土葉,不可單獨服用。)

連翹:味苦性寒,能瀉六經之熱、解毒消癰、通利小便。(使用時需去心搗碎,能除肺火,只有鼻尖發紅者才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