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說約》~ 卷之五 (17)
卷之五 (17)
1. 瘡瘍外治方法
白降丹,治癰疽發背,一切無名腫毒,用少許(瘡大者用五六釐,瘡小者用一二釐)。水調敷瘡頭上。初起者,立刻起泡消散;成膿者,即潰,腐肉即脫。撥毒消腫,誠奪命之靈丹也。
水銀(一兩),硃砂,雄黃(各三錢),硼砂(五錢),食鹽,白礬,火硝,皂礬(各二兩五錢)
先將雄、朱,硼三味研細,入鹽、礬、硝、皂、水銀共研勻,以水銀不見星為度。先將羊城罐一個,放微炭火上,徐徐超藥入罐化盡,微火逼極干,取起(如火大太乾則水走,如不幹則藥倒下無用,其難處在此),再用一羊城罐合上,以綿紙截半寸闊,將罐子泥、草鞋灰、光粉三樣研細,以鹽滴咸汁調極濕,一層泥一層紙,糊合口四五重及糊有藥罐上二三重。
地下挖一小潭,用飯碗盛水放潭底,將無藥罐放水碗內,以瓦埃潭口,四邊齊地,恐炭火落碗內也。有藥罐上,以生炭火蓋之,不可有空處,約三炷香,去火冷定開看,約有一兩外藥矣。煉時罐上如有綠煙起,急用筆蘸,罐子鹽泥固之。
圍藥神應丹,治血氣不和,壅遏為瘡,高腫赤痛,兼痰兼郁兼濕兼寒者並治。
用小雄鯽魚七個,鮮山藥四兩,大蔥頭連須二十一個,共搗爛,用千年陳石灰末半斤,南星、半夏、白及、赤芍末各一兩,和勻陰乾,再碾為細末。臨用之蜜調敷四遍,外用綿子掩之。
神燈照法,治癰疽發背初起,七日前後,未成者自消,已成者自潰,不起發者即起,發不腐潰者即腐潰,誠良法也。
雄黃,硃砂,血竭,沒藥(各二錢),麝香(四分)
上五味,研為細末。每用三分,綿紙裹藥為捻,長約尺余,以真麻油潤透,點火,離瘡半寸許自外而內,周圍徐徐照之。火頭向上,藥氣內入,瘡毒隨火解散,自不內侵臟腑。初用三條,漸加至四五條,瘡自漸愈。照後隨用敷藥,如大膿已出,不必敷也,只用膏藥蓋之。
敷藥方,用車前子、豨薟草,五龍草、金銀花各等分。鮮者搗爛,加陳米粉兩許,飛鹽末二三分,共打為稠糊遍敷瘡上,中留一頂,以膏蓋貼,避風。如冬月無鮮草、預採陰乾為末,醋調敷亦妙。倘草藥不便,以金黃散代之。
金黃散,治諸般癰疽疔腫,跌僕損傷,大頭時毒,濕痰流注,漆瘡火丹,風熱天疱,肌肉赤腫,乾溼腳氣,婦人乳癰,小兒丹毒。
天花粉(一斤),大黃,黃柏,薑黃(各半斤),白芷(五兩),厚朴,陳皮,甘草,蒼朮,天南星(各三兩二錢)
上切細曬乾,磨為極細末,磁壇收貯,勿令泄氣。凡紅腫發熱未成膿者,及夏天大令時,俱用茶湯同蜜調敷。如微熱微腫,及大瘡已成欲作膿者,俱用蔥湯同蜜調敷。如漫腫無頭,皮色不變,濕痰流毒,附骨癰疽,鶴膝風等症,俱用蔥酒煎調。如風熱惡毒,皮膚亢熱,紅色光亮,形狀遊走不定者,俱有蜜水調敷。
白話文:
瘡瘍外治方法
白降丹,能治療癰疽、發背以及各種不明腫毒。用量少許(大瘡用五六釐,小瘡用一二釐),用水調勻後敷於患處。初期能迅速起泡消散;已成膿者,則能使其潰爛,腐肉脫落。此藥具有拔毒消腫的功效,堪稱神奇靈藥。
配方:水銀一兩,硃砂、雄黃各三錢,硼砂五錢,食鹽、白礬、火硝、皂礬各二兩五錢。
製法:先將雄黃、硃砂、硼砂三味研磨成細粉,再與食鹽、白礬、火硝、皂礬、水銀混合研磨均勻,直至水銀不再顯現顆粒為止。取一個羊城罐,放在微火上,慢慢將藥放入罐中熔化,用微火持續加熱至藥完全乾燥(火太大則藥會變乾,藥效流失;火太小則藥無法乾燥,這兩點都非常重要)。然後用另一個羊城罐蓋住,用半寸寬的棉紙,將罐口用泥土、草鞋灰、光粉(三樣研細,用鹽水調成濕泥)混合物糊住,層層疊加四五層,並在藥罐上也糊上二三層。
將藥罐放在地下挖的小坑裡,坑底放一個盛滿水的飯碗,再將盛藥的罐子放在飯碗裡,用瓦片封住坑口,與地面齊平,以防炭火掉入碗中。然後用生炭火覆蓋在有藥的罐子上,注意不要留有空隙,大約燃燒三炷香的時間,熄火待其冷卻後打開,即可得到約一兩左右的成品藥。煉藥過程中,如果罐口冒出綠煙,應立即用筆蘸取鹽泥封堵。
圍藥神應丹,能治療因氣血不和導致的瘡瘍,症狀為腫脹、發紅、疼痛,兼有痰、鬱、濕、寒等症狀者皆可使用。
配方:小雄鯽魚七個,鮮山藥四兩,大蔥頭(連須)二十一個,共搗爛;千年陳石灰末半斤,南星、半夏、白及、赤芍末各一兩,混合均勻陰乾,再碾成細末。
用法:臨用時用蜂蜜調勻,分四次敷於患處,外用棉花覆蓋。
神燈照法,能治療癰疽、發背初期(七天內),未成膿者能自行消散,已成膿者能自行潰破,未發者能使其發出來,未潰者能使其潰爛,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
配方:雄黃、硃砂、血竭、沒藥各二錢,麝香四分。
用法:將以上五味研磨成細末。每次取三分,用棉紙裹成藥捻,長約一尺,用麻油潤濕,點燃後,距離患處約半寸,由外向內,慢慢照射患處。火頭向上,藥氣內入,瘡毒隨火散去,避免內侵臟腑。初次使用三條藥捻,逐步增加到四五條,瘡瘍就會逐漸痊癒。照射後,可根據情況敷藥,如果膿已排盡,則不必敷藥,只需貼上膏藥即可。
敷藥方:車前子、豨薟草、五龍草、金銀花等量。鮮草搗爛,加入適量陳米粉和二三分飛鹽末,調成稠糊狀,敷於患處,中間留一個小孔,再用膏藥蓋住,避免受風。冬天沒有鮮草,可用曬乾的藥材研末,用醋調和敷用。如果找不到這些藥草,可用金黃散代替。
金黃散,能治療各種癰疽、疔腫、跌打損傷、頭癬、濕痰流注、漆瘡、火丹、風熱疱疹、肌肉紅腫、乾濕腳氣、婦女乳癰、小兒丹毒等。
配方:天花粉一斤,大黃、黃柏、薑黃各半斤,白芷五兩,厚朴、陳皮、甘草、蒼朮、天南星各三兩二錢。
製法:將藥材切細曬乾,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儲存在磁壇中,避免受潮。
用法:紅腫發熱未成膿者,以及夏季暑熱之時,用茶湯加蜂蜜調和敷用;微熱微腫,或大瘡已成欲化膿者,用蔥湯加蜂蜜調和敷用;漫腫無頭,皮色無變化,濕痰流注,附骨癰疽,鶴膝風等,用蔥酒煎煮後調和敷用;風熱毒盛,皮膚灼熱,顏色鮮紅光亮,形狀遊走不定者,用蜂蜜水調和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