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說約》~ 卷之五 (1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16)

1. 潰瘍主治法

倦怠胸痞,中氣虛也,倍白朮,加陳皮、半夏,柴胡。口苦,寒熱往來,肝火虛也,去桂,加柴胡、陳皮。因怒,寒熱往來,肝火血虛也,去桂,加柴胡、黃芩;不應,再加炒山梔,炒棗仁,酒炒黑龍膽草。體倦,寒熱往來,肝脾氣滯也,加柴胡、陳皮。內熱晡熱,或寒熱往來,陰血虛也,去桂,加柴胡、牡丹皮、陳皮。

畏寒,或寒熱往來,胃氣虛也,用桂枝、柴胡。脅痛、痞滿,或寒熱往來,肝氣滯也,去桂,加青皮、木香、柴胡。婦人勞役、恚怒,或經行發熱、譫語,夜間熱甚,此邪在血分也,去桂,加生地、丹皮、柴胡;不應,只用四物湯。

誤服克伐之劑,或膿血大泄,或因吐瀉,或誤入房,或勞損元氣,或夢遺泄精,或外邪感觸,以致發熱頭痛,小便淋澀,或滑數便血,目赤煩喘,氣短頭暈,體倦熱渴,意欲投水,身熱惡衣,揚手擲足,腰背反張,此陽氣脫陷之假熱證也。

畏寒頭痛,咳逆嘔吐,耳聵目矇,小便自遺,瀉痢腸鳴,裡急腹痛,陰莖短縮,牙齒浮痛,肢體麻痹,或厥冷身痛,或咬牙囓唇,此陽氣脫陷之真寒證也。

以上假熱真寒勿論其脈,勿論其症,若見一二,急加附子溫補之,庶有復生之理。種種加減法,皆為虛弱者說,倘人壯氣實,瘡頭小毒熱輕,飲食如常,二便調勻,身輕體健者,竟以四妙湯加減與之,亦無不效也。《經》曰:「以小治小者功小」。其此之謂乎?

托裡溫中湯,治潰後元氣虛寒,或過服克伐,以致胃氣脫陷,吐瀉腹痛,神思昏憒。急須溫補,緩則不治。

附子(炮去皮臍),羌活,乾薑,甘草(炙),丁香,沉香,益智仁,木香,茴香,陳皮,生薑水二盅,煎服。

金匱腎氣丸,命門火衰,以致脾土虛寒,不能消潰收斂,或飲食少思不化,臍腹痛,夜尿多,口乾喜熱,虛痰泛上,此方主之。

熟地(自制者佳,八兩),山萸肉(酒淨,五兩),山藥(蒸,人乳拌蒸尤妙),白茯苓,牡丹皮(各四兩),澤瀉(炒,三兩),(以上六味名六味地黃丸,專補腎水,滋陰降火),附子(一枚,重一兩二錢者佳,先用甘草防風煎湯,煮三四滾。

去皮臍切片,再用童便煮一日,取起曬乾),厚肉桂(去粗皮,二兩),(以上八味名八味地黃丸,兼補命門相火,去陰寒壯陽道;去附子加五味子二兩,名加減八味丸,生津止渴,引火歸原,虛而微寒者用之),牛膝肉(酒淨,二兩),車前子(炒,二兩。)

上為末,煉白蜜為丸,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錢,空心鹽湯送下。以上十味名腎氣丸,引火歸原,回陽返本之妙劑也。腎水虛,上泛為痰,脾虛不能攝涎而為痰,非此不效。

白話文:

潰瘍的主治方法

感到疲倦、胸悶不適,這是因為中氣虛弱,要加倍使用白朮,並加入陳皮、半夏和柴胡。

口中發苦,時而發冷時而發熱,這是肝火虛弱,要去除桂枝,加入柴胡和陳皮。

因為生氣而導致時冷時熱,這是肝火和血虛,要去除桂枝,加入柴胡和黃芩;如果沒效果,再加入炒過的梔子、炒過的棗仁,以及用酒炒過的黑龍膽草。

身體疲倦,時冷時熱,這是肝脾氣滯,要加入柴胡和陳皮。

體內發熱,在下午發熱更甚,或者時冷時熱,這是陰血虛弱,要去除桂枝,加入柴胡、牡丹皮和陳皮。

感到怕冷,或者時冷時熱,這是胃氣虛弱,要使用桂枝和柴胡。

脅肋疼痛、胸悶不適,或者時冷時熱,這是肝氣鬱滯,要去除桂枝,加入青皮、木香和柴胡。

婦女因為勞累、生氣,或者月經來時發熱、說胡話,夜間發熱更嚴重,這是邪氣進入血分,要去除桂枝,加入生地、牡丹皮和柴胡;如果沒效果,就只使用四物湯。

誤服了過於攻伐的藥物,或是膿血大量流失,或是因為吐瀉,或是房事過度,或是勞損了元氣,或是夢遺泄精,或是受到外邪侵襲,導致發熱頭痛、小便困難,或是大便滑泄帶血、眼睛發紅、煩躁氣喘、呼吸短促、頭暈、身體疲倦、口渴想喝水、身體發熱卻不喜歡穿衣服、手腳亂動、腰背僵硬,這是陽氣脫陷導致的假熱證。

感到怕冷、頭痛、咳嗽、嘔吐、耳朵聽不清、眼睛看不清、小便失禁、腹瀉腸鳴、腹部絞痛、陰莖萎縮、牙齒浮動疼痛、肢體麻木,或是手腳冰冷、身體疼痛,或是咬牙切齒,這是陽氣脫陷的真寒證。

以上提到的假熱證或真寒證,不論脈象如何,也不論症狀如何,只要出現一兩種,就要趕快加入附子來溫補陽氣,這樣才有可能恢復健康。

以上種種加減用藥的方法,都是針對體質虛弱的人來說的。如果體格強壯、氣血充足,瘡瘍頭部小、毒性不強、發熱輕微,飲食正常、大小便順暢,身體輕快健康,直接使用四妙湯加減藥物,也會有效。《黃帝內經》說:「用小的方法治療小的病症,效果就小。」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托裡溫中湯

可以用來治療潰瘍後元氣虛寒,或是過度使用攻伐的藥物,導致胃氣虛弱下陷,出現吐瀉腹痛、神志不清的情況。必須要趕快溫補陽氣,如果延誤治療就會有生命危險。

藥材包含:附子(炮製後去除皮臍)、羌活、乾薑、甘草(炙過)、丁香、沉香、益智仁、木香、茴香、陳皮,加入兩盅生薑水煎服。

金匱腎氣丸

可以用來治療因為命門火衰,導致脾土虛寒,無法消化食物和使潰瘍收斂,或是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肚臍腹部疼痛、夜尿頻繁、口乾喜歡喝熱水、虛痰上湧等情況。

藥材包含:熟地黃(自己製作的最好,八兩)、山茱萸肉(用酒浸泡過,五兩)、山藥(蒸過,用人乳拌勻後再蒸更好)、白茯苓、牡丹皮(各四兩)、澤瀉(炒過,三兩),以上六味藥材組成六味地黃丸,專門補腎水,滋陰降火;另外加入附子(一枚,重量在一兩二錢左右的最好,先用甘草、防風煎湯煮過三四次,再去除皮臍切片,用童子小便煮一天,取出曬乾)、肉桂(去除粗皮,二兩),以上八味藥材組成八味地黃丸,可以同時補命門相火,去除陰寒,強壯陽氣;去除附子,加入五味子二兩,就變成加減八味丸,可以生津止渴,引火歸源,適合虛弱又有點寒氣的人使用;另外再加入牛膝(用酒浸泡過,二兩)和車前子(炒過,二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白蜜做成藥丸,像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四錢,空腹用鹽水送服。以上十味藥材組合成腎氣丸,具有引火歸源、恢復陽氣的奇妙功效。腎水虛弱,導致虛火上炎而產生痰液,脾虛不能固攝津液而產生痰液,必須使用此方才能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