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說約》~ 卷之五 (13)
卷之五 (13)
1. 腫瘍主治法
回陽三建湯,治陰疽、發背初起,不疼不腫,不熱不紅,硬若牛皮,堅如頑石,十日外,脈細身涼,肢體倦怠,皮如鱉甲,色似土朱,粟頂多生孔,孔留血,根腳平散,軟陷無膿,又皮不作腐,手熱足涼者,俱急服之。
附子,人參,黃耆,當歸,川芎,茯苓,枸杞,陳皮,萸肉(各一錢),木香,甘草,紫草,厚朴,蒼朮,紅花,獨活(各五分)
煨姜三片,皂角樹根皮二錢,水兩碗,煎八分,入酒一杯,隨病上下,食前後服之。用綿帛蓋暖,瘡上頂不得大開瘡孔,走泄元氣。服藥後,手足溫暖,瘡便發熱,漸作焮腫,復生疼痛,色暗得活,堅硬得腐,胃氣得回。此是藥之驗也。在三服中,應之則生,外兼照法,接則回陽為妙。
白話文:
回陽三建湯,是治療陰疽、發背初期的方法。這種病症的特點是,剛開始不痛、不腫、不熱、不紅,皮膚摸起來像牛皮一樣硬,堅硬如石頭。如果病程超過十天,患者會出現脈搏微弱、身體發冷、四肢疲倦、皮膚像鱉甲一樣、顏色像紅土,並且會長出像粟米一樣的小膿包,膿包會流血,根部平散,不會有軟化凹陷或化膿的情形,甚至皮膚也不會潰爛,同時伴隨手熱腳涼的狀況,這些情況都非常危急,應立即服用此藥。
藥方組成包括:附子、人參、黃耆、當歸、川芎、茯苓、枸杞、陳皮、山茱萸(各一錢),木香、甘草、紫草、厚朴、蒼朮、紅花、獨活(各五分)。
另外還要加入煨過的生薑三片、皂角樹根皮二錢,用兩碗水煎成八分,再加入一杯酒,根據病灶在上或在下,於飯前或飯後服用。服用後,要用棉布蓋著保暖,瘡包頂部不要弄破,以免元氣外洩。服藥後,如果手腳變得溫暖,瘡包開始發熱,慢慢腫脹,重新產生疼痛感,並且顏色變得暗沉,表示病有轉機。如果原本堅硬的瘡包開始潰爛,胃氣恢復,就表示藥效發揮作用。通常服用三次藥後,如果出現上述反應就表示有救。同時配合其他照護方法,使陽氣回升,效果更佳。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