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說約》~ 卷之五 (12)
卷之五 (12)
1. 腫瘍主治法
衛生湯,治癰疽、發背、腦疽、對口、丹瘤、瘰癧、惡毒疔瘡、濕痰、流注、一切瘡症。未成即消,已成即潰,在表即散,在裡即下,通解表裡之神方也。
羌活(八分),防風,白芷,山甲(土炒研),石決明(煅),沉香,紅花,連翹(各六分),金銀花,皂角刺,歸尾,甘草節,花粉(各一錢),乳香(五分),大黃(酒拌炒,二錢,脈虛,便利者不用)
水二碗,煎八分,病在上部,先服藥,隨後飲酒一杯;病在下部,先飲酒一杯,隨後服藥。
當歸黃耆湯,治一切瘡瘍腫痛熱燥,但患者二便如常,飲食不減,腹中和,口知味,里無邪也;不惡風寒,脈不浮,表無邪也;表裡既和,宜調和榮衛,此湯主之。
當歸,黃耆,地黃,川芎,地骨皮
等分銼一劑,水煎服。升散,加升麻、白芷;發熱,加黃芩;煩躁,加山梔;嘔是濕氣侵胃,加白朮;脈虛甚煩躁、加人參、麥冬、五味、白朮、甘草,去骨皮,名托裡養榮湯,並治一切不足之症,不膿不潰,或潰後寒熱,肌肉消瘦,盜汗食少,睡臥不寧。
神仙活命飲,治一切瘡瘍表裡證互見,未成即消,已成即潰。初起止痛消毒神效,兼痰兼郁兼內傷瘀血者並治。
穿山甲(炒研),白芷,防風,赤芍藥,甘草,歸尾,花粉,貝母,角刺,金銀花,陳皮(各一錢),乳香,沒藥(各一錢,二味另研為末)
水酒各半煎成,去渣,入乳沒末和服。
瓜蔞托裡湯,治跌僕傷損腫痛,積久欲潰,或血氣鬱結,痰留血壅,致成瘡瘍。未成消,已成潰,生肌解毒良驗。
瓜蔞(一個),忍冬草,乳香(各一兩),蘇木(五錢),沒藥(三錢),甘草(二錢)
酒煎,分三服,一日服盡。粗為細末,酒糊丸彈子大,當歸酒化下。
復生散,治諸般瘡疹、丹瘤、膿疥、頭面疳火,口舌熱瘡,及癰疽、發背等症初起,憎寒、壯熱、口乾、大小便秘。用此通解表裡,古人防風通聖散之遺意也。
荊芥,防風,川芎,白芍,甘草(各五分),薄荷,山梔,當歸,連翹,滑石,金銀花,羌活,人參,白朮(各八分),麻黃(冬春五分,秋三分,夏不用加紫蘇一錢),大黃,芒硝(二味人壯氣實,大便七八日不行各二錢,人老氣虛各一錢,虛弱煩熱,二便如常各五分)
水二碗煎。表證甚者,姜三片,蔥頭二莖;里證甚者,臨服加生蜜三匙和服。
蠟礬丸,治癰疽發背已成未膿之際,恐毒不能外出,反而內攻。服此護膜護心,並治腸癰及下部癰腫,未成即消,痔漏腫硬亦效。蓋礬解百毒,無堅不散;蠟性難化,能達下焦也。
白礬(研極細,三兩),黃蠟(二兩),硃砂(另研極細末,三錢)
先用白蜜五錢,銅勺內溶化後,入黃蠟同化清,離火入礬末和勻,眾手急丸,丸如桐子大,如藥硬,火微烘,丸就用硃砂末為衣。每服三四十丸,白湯送下。病甚者,日二服。
白話文:
衛生湯
這帖藥方能治療癰、疽、發背、腦疽、對口瘡、丹瘤、瘰癧、惡毒疔瘡、濕痰、流注以及各種瘡症。還沒形成的可以消散,已經形成的可以使其潰破,病在表面的可以發散,病在內部的可以往下排泄,是能通達表裡的神奇藥方。
藥材包含:羌活(八分)、防風、白芷、穿山甲(炒過磨粉)、石決明(煅燒過)、沉香、紅花、連翹(各六分)、金銀花、皂角刺、當歸尾、甘草節、花粉(各一錢)、乳香(五分)、大黃(用酒拌炒,二錢,如果體質虛弱,大便通暢就不用)。
用水兩碗煎煮至八分,如果病在身體上部,先服藥再喝一杯酒;如果病在身體下部,先喝一杯酒再服藥。
當歸黃耆湯
這帖藥方能治療各種瘡瘍腫痛、發熱乾燥的症狀,但前提是患者大小便正常,食慾沒有減少,腹部舒適,味覺正常,體內沒有邪氣;不感到怕冷,脈象不浮,身體表面也沒有邪氣。如果表裡都平和,就適合用這帖藥來調和營衛(氣血運行),效果很好。
藥材包含:當歸、黃耆、地黃、川芎、地骨皮,等分切碎,用水煎煮服用。如果需要升提發散,可以加入升麻、白芷;如果發熱,可以加入黃芩;如果煩躁,可以加入山梔子;如果嘔吐,是濕氣侵犯胃部,可以加入白朮;如果脈象虛弱且煩躁嚴重,可以加入人參、麥冬、五味子、白朮、甘草,去掉地骨皮,這就成了「托裡養榮湯」,可以治療各種虛弱的症狀,使膿不形成也不潰破,或者潰破後出現寒熱、肌肉消瘦、盜汗、食慾不振、睡眠不安的情況。
神仙活命飲
這帖藥方能治療各種瘡瘍,無論是表證還是裡證同時出現,還沒形成的可以消散,已經形成的可以使其潰破。剛開始發病時止痛消毒效果神奇,同時對兼有痰、氣鬱、內傷瘀血的情況也有療效。
藥材包含:穿山甲(炒過磨粉)、白芷、防風、赤芍藥、甘草、當歸尾、花粉、貝母、皂角刺、金銀花、陳皮(各一錢)、乳香、沒藥(各一錢,後兩味另磨成粉)。
用水和酒各半煎煮,去渣,加入乳香、沒藥粉末攪拌後服用。
瓜蔞托裡湯
這帖藥方能治療跌打損傷引起的腫痛,積久將要潰破,或是因為血氣鬱結、痰液滯留、瘀血阻塞而形成的瘡瘍。還沒形成的可以消散,已經形成的可以使其潰破,生肌解毒效果良好。
藥材包含:瓜蔞(一個)、忍冬草、乳香(各一兩)、蘇木(五錢)、沒藥(三錢)、甘草(二錢)。
用酒煎煮,分三次服用,一天內服完。也可以把藥材磨成粗末,用酒糊做成彈子大小的藥丸,用當歸酒送服。
復生散
這帖藥方能治療各種瘡疹、丹瘤、膿疥、頭面部疳火、口舌熱瘡,以及癰疽、發背等剛開始發病的症狀,像是怕冷、高燒、口渴、大小便不通暢等。可以用它來通達表裡,是古代防風通聖散的變通用法。
藥材包含:荊芥、防風、川芎、白芍、甘草(各五分)、薄荷、山梔、當歸、連翹、滑石、金銀花、羌活、人參、白朮(各八分)、麻黃(冬春用五分,秋天用三分,夏天不用,可以加紫蘇一錢)、大黃、芒硝(如果體質強壯,大便七八天不通暢,則各用二錢;如果體質衰弱,則各用一錢;如果體質虛弱且煩熱,大小便正常,則各用五分)。
用水兩碗煎煮。如果表證嚴重,可以加生薑三片、蔥頭二根;如果裡證嚴重,臨服藥時可以加入蜂蜜三匙攪拌服用。
蠟礬丸
這帖藥方能治療癰疽、發背等已經形成但還沒出膿的時候,擔心毒素不能向外排出反而向內侵襲。服用它可以保護肌膜和心臟,同時治療腸癰以及下部癰腫,還沒形成的可以消散,痔瘡腫痛也有效。因為白礬能解各種毒素,沒有什麼堅硬的東西不能被化解;黃蠟的性質不容易融化,可以到達下焦。
藥材包含:白礬(磨成極細粉,三兩)、黃蠟(二兩)、硃砂(另磨成極細粉,三錢)。
先用蜂蜜五錢,在銅勺內融化後,加入黃蠟一起融化成清液,離火後加入白礬粉末攪拌均勻,大家一起快速搓成丸子,大小像梧桐子一樣,如果藥丸變硬,可以用微火烘一下,然後用硃砂粉末裹在丸子外面。每次服用三四十丸,用白開水送服。如果病情嚴重,一天可以服用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