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說約》~ 卷之五 (7)
卷之五 (7)
1. 外科賦
若不辨其陰陽所由分,妄敷涼藥,其禍不小。此誠不易之諭。然即對證調治,只可圍瘡之四旁,中空瘡頭,用白降丹點上,以拔其毒,自無倒陷之誤。
降丹有拔毒之能,藥湯有疏通之妙。
秘方白降丹是陳珍如先生所傳。珍如幼患惡瘡,危在旦夕,遇異人傳授此方,降煉點上,其毒立愈。此丹點瘡頭上,初起者即消,有膿者即潰,頑肉即化,拔毒去腐,功難盡述。方附後。
溻腫湯用木香、犀角、大黃、升麻、黃芩、黃連、射干、黃柏、白蘞、甘草、朴硝、檀香、梔子、生地、羚羊角各一兩,和勻。每用五兩以水一斗煎七升,入麝香一錢,淨綿蘸藥,熱溻腫上,一日兩三度,冷即再換。
火毒方熾,辛熱溫劑休嘗;膿血將成,寒涼敷藥莫遏。
寒涼敷藥,其患最大。氣脈得寒則不行,瘀血得寒則不散,瘀肉得寒則不潰,新肉得寒則不生。
七日之後,將已成膿,瘡頭已見黃色,外宜拔而內宜托,燈照甚佳。
七日之後,瘡頭見黃色,竟用白降丹點上,升頭拔毒,上用太乙膏罨之,以防風邪外入。每日用蔥艾煎湯洗淨,再換膏藥。大約在十一日前後,膿出痛定,是陽瘡之順候也。內服四妙湯、黃耆當歸湯托之。若八九日後,瘡勢已定,毒氣已聚,尚未成膿,須用神燈照法。
二七之期,定行穿穴,瘡中大流膿水,外宜升而內宜補,洗法亦妙。
凡瘡潰後,輕者痛隨膿減,先用蔥艾煎湯洗淨,敷上紅升丹,拔毒呼膿,外用膏貼,以防風襲,內服托裡湯、十全大補湯,剋日自愈。若瘡勢浩大,須用豬蹄湯洗法。
護心護膜蠟礬丸有妙用,補血補氣八珍湯有神功。若仍堅硬而難潰,原須披針之點頭,反生煩躁而昏沉,不免藥筒之拔毒。
凡瘡十日之後,是膿腐之期。若仍堅硬,須用披針當頭點入寸許,開竅發泄,是開門逐賊之法也。若雖不作膿,形尚紅活,焮熱腫痛,不必用針,竟用白降丹點頭上,內服補托之劑。如瘡過半月,仍不膿潰,反生煩躁,重如負石,恐毒內陷攻心,急用披針品字樣當原頂寸許點開。三孔隨瘡之淺深一寸二寸皆可,入針不痛,針深不妨,針後隨用藥筒拔毒法。
其法用新鮮嫩竹一段,徑口一寸二三分,長七寸,一頭留節。用刀切去外青留內白一半,約厚一分許,靠節鑽一小孔,以杉木條塞緊;外用羌活、獨活、紫蘇、蘄艾、鮮菖蒲、甘草、白芷各五錢,連須蔥二兩,共放入筒內,筒口用蔥塞緊;將筒橫放鍋內,以物壓住,勿令浮起,用清水十大碗;淹筒煮數滾,約筒內藥濃熟為度,用大磁缽連湯盛貯。
患者榻前針後,將筒藥倒出,急用筒口乘熱對瘡口合上,以手捺緊,其筒自然吸住,約待片時,藥筒已溫,拔去塞孔木條,其筒自脫。再看筒中拔出何物,如鮮明紅黃膿血相黏者吉,如敗血氣穢紫黑稀水者死。
白話文:
如果不能分辨瘡瘍是由陰或陽引起的,就隨意使用寒涼藥物,那造成的禍害可不小。這確實是很重要的告誡。然而,即使是對症治療,也只能在瘡的周圍下藥,而瘡頭中心則要留空,用白降丹點在上面,以此來拔出毒素,自然不會有倒陷的錯誤。
白降丹有拔除毒素的能力,藥湯有疏通經絡的功效。
秘方白降丹是陳珍如先生所傳。珍如小時候患了惡瘡,危在旦夕,遇到奇人傳授這個藥方,用藥點上後,毒素立刻被治癒。此丹藥點在瘡頭上,初發的瘡會立刻消退,有膿的瘡會立刻潰破,頑固的肉會立刻化解,拔毒去腐的效果,實在難以一一述說。藥方附在後面。
溻腫湯的藥方包含木香、犀角、大黃、升麻、黃芩、黃連、射干、黃柏、白蘞、甘草、朴硝、檀香、梔子、生地、羚羊角各一兩,混合均勻。每次取五兩,用水一斗煎煮至七升,加入麝香一錢,用乾淨的棉布沾取藥湯,熱敷在腫脹的地方,一天兩三次,藥湯冷了就換新的。
如果火毒旺盛,就不要嘗試辛辣溫熱的藥劑;如果膿血將要形成,就不要用寒涼的敷藥來阻止。
寒涼的敷藥,造成的禍害最大。氣脈遇到寒冷就會運行不暢,瘀血遇到寒冷就會無法消散,瘀肉遇到寒冷就會無法潰爛,新生的肉遇到寒冷就會無法生長。
七天之後,如果膿已經形成,瘡頭已經呈現黃色,外部應該使用拔毒的藥物,內部則應該使用托毒的藥物,用燈光照射觀察效果更佳。
七天之後,瘡頭呈現黃色,就直接用白降丹點在上面,使瘡頭向上突出並拔除毒素,然後用太乙膏敷蓋,以防止風邪入侵。每天用蔥和艾草煎煮的藥湯清洗乾淨,再換上膏藥。大約在十一天前後,膿液排出,疼痛也停止,這就是陽瘡順利痊癒的跡象。內服四妙湯、黃耆當歸湯來托毒。如果八九天後,瘡勢已經穩定,毒氣已經聚集,但還沒有形成膿,就必須使用神燈照射的方法。
大約十四天的時候,膿瘍一定會穿破形成洞口,瘡中會大量流出膿水,外部應該使用促進提升的藥物,內部則應該使用補益的藥物,清洗的方法也很重要。
凡是瘡瘍潰破之後,如果情況較輕,疼痛會隨著膿液的減少而減輕,先用蔥和艾草煎煮的藥湯清洗乾淨,然後敷上紅升丹,拔除毒素並促使膿液排出,外部再用膏藥貼住,以防止風邪侵襲,內服托裡湯、十全大補湯,在規定的時間內就會痊癒。如果瘡勢嚴重,則需要用豬蹄湯清洗。
護心護膜蠟礬丸有其巧妙的功效,補血補氣的八珍湯有神奇的作用。如果瘡仍然堅硬難以潰破,就需要用針刺破瘡頭,如果反而產生煩躁和昏沉,就免不了使用藥筒來拔毒。
凡是瘡瘍十天之後,是膿液腐爛的時期。如果仍然堅硬,就需要用針刺入瘡頭一寸左右,打開通道使其發泄,這就像是開門趕賊一樣。如果雖然沒有形成膿液,但形狀仍然紅潤活躍,而且發熱腫痛,就不必用針,直接用白降丹點在瘡頭上,內服補氣托毒的藥劑。如果瘡瘍超過半個月仍然不潰破,反而產生煩躁,身體感覺像背著石頭一樣沉重,恐怕毒素內陷攻擊心臟,就必須趕緊用針呈品字形刺在原瘡頭一寸左右的地方打開三個孔。三個孔的深淺可以根據瘡的深淺,一寸或二寸都可以,刺針時不會感到疼痛,針刺深一點也沒關係,刺針後隨即使用藥筒拔毒的方法。
方法是用新鮮嫩竹一段,直徑約一寸二三分,長七寸,一端留有竹節。用刀削去外面的青皮,留下內部的白肉一半,厚度約一分左右,靠近竹節的地方鑽一個小孔,用杉木條塞緊;外面用羌活、獨活、紫蘇、蘄艾、鮮菖蒲、甘草、白芷各五錢,連須蔥二兩,一起放入竹筒內,竹筒口用蔥塞緊;將竹筒橫放在鍋裡,用東西壓住,不要讓它浮起來,用清水十大碗;淹沒竹筒煮幾滾,大約等到竹筒內的藥煮得濃稠熟透即可,用大的瓷碗連湯一起盛裝。
在患者床前,針刺後,將竹筒裡的藥倒出,趕緊趁熱用竹筒口對準瘡口按緊,用手按住,竹筒自然會吸住,大約等一會兒,藥筒變溫,拔去塞孔的木條,竹筒就會自動脫落。再看竹筒裡拔出什麼東西,如果是有鮮豔的紅黃色膿血相黏,就表示吉利,如果是敗血氣味穢濁紫黑稀水,就表示情況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