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說約》~ 卷之五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8)

1. 外科賦

內服之品,切戒克伐寒涼,外治之方,正宜箍根長肉。

潰後若根腳漸開,紅腫不散,惡症也,宜鐵箍膏箍之。

過此之後,去腐生新,膿潰腫消,痛隨膿減,新肉已生紅燦燦,腐皮將斂白漫漫,剋日功成,夫復何慮?若榮衛衰弱,潰瘍之變無窮,倘調治謬差,惡候之來難免。膿熟自潰易斂為吉。

癰疽膿熟勢盈欲溢,用白降丹點上,半日自潰。

不潰宜開,針烙各異。皮薄腫高毒淺,癰也,宜針;皮厚腫堅毒深,疽也,宜烙。

癰疽輕按即痛者,膿之淺也;重按方痛者,膿之深也;按之不起者,膿未成也;按之復起者,膿已成也。膿已成,而皮厚肉深難潰,不用針烙使腐肉挾毒熟之氣,久留肉腠間將好肉亦化為膿血,此烙法所以有功於潰瘍也。使根淺皮薄者,又何必假此以賣弄乎?由此觀之,皮薄者用白降丹可也,皮稍厚則用針,皮極厚而毒附骨者。非烙不可。

其法看瘡頭之最大者,即是膿竅。用熟鐵大長針於麻油燈火上燒,令其透量瘡淺深及所生之處虛實,插入一寸或至二寸(針約五六寸,針下半截用竹筋劈開挾針在內,以意消息用半寸,露針頭半寸於外,用一寸露針頭,一寸於外用線縛緊,恐淺深有誤也)。若未有膿,暫以紙捻紝入,候次日取出,膿色黃白即愈,赤黑防出鮮血。

若在虛處及筋脈骨節處,不得亂行針烙。針烙之入猶宜稍斜,恐透膜也。烙遲固為不佳。太早亦生變症。膿深針淺,內膿不出,外血反泄;瘡淺針深,內膿雖出,好肉受傷。此用針烙之難也。

膿流毒泄,氣血俱虧。膿出反痛虛之故,膿多不斂弱之因(二症宜大劑參耆歸地芎藥術苓補之)。飲食不化則脾虛,飲食不思皆胃弱(宜六君子湯、十全大補湯)。肉黯陽虛而屬寒(大補湯加熟附子),肉赤血虛而兼熱(脈數者,四物湯加連翹、黃連、山梔之類)。肉死不潰因脾困(大補湯倍參朮),肉白不斂為陽孤(大補湯加炮姜,寒甚加熟附子)。

膿少色赤不斂血虛也,穢氣觸而亦然(穢觸者,乳香、沒藥之類和之)。瘀腐膿流疼痛,筋膈也,針挑引而不妨(膿潰猶疼,必有筋膈住,內膿不得出,用針挑引出之)。根腳赤暈口不收,蓋緣餘毒未退,膿少肉白肉不長,只因停住寒邪(餘毒未退,四妙湯加白芷、防風、花粉、連翹消毒藥;寒邪凝滯,大補湯加防風、桂枝,外用蔥艾湯洗)。

破後瘡口堅硬曰風(外用白降丹,水調少許,雞翎掃上,太乙膏蓋之;內服托裡疏風藥),潰後肉長色紫曰毒(以紅升丹掃上,太乙膏貼之,肉即紅活)。破傷風皆因風襲破傷,濕亦為濕侵(四妙湯治風加防風、羌活、桂枝之類,濕加蒼朮、白朮、防風之類,虛甚加人參)。膿出肉長毒未平,生肌藥且宜緩用(毒氣未盡,切勿用生肌收斂藥敷之,後必復腫復潰。

白話文:

內服藥物,切記不可使用過於強烈的寒涼藥,外用治療的方法,應該以使傷口根部癒合,長出新肉為目標。

如果潰瘍形成後,根部逐漸擴散,紅腫不消退,這是嚴重的病症,應該用鐵箍膏來固定。

經過這些處理之後,去除腐肉,長出新肉,膿液排出,腫脹消退,疼痛也會隨著膿液減少而減輕,新生的肉看起來紅潤有光澤,腐爛的皮膚也將逐漸收斂,變成白色,到了這個地步,很快就能痊癒,還擔心什麼呢?如果身體虛弱,氣血不足,潰瘍的情況變化多端,如果治療不當,就難免會出現更嚴重的狀況。膿成熟後自然破裂是最好的情況。

癰疽膿液成熟且快要溢出來的時候,可以用白降丹點在上面,半天就會自行潰破。

如果膿液無法自行潰破,應該用針刺或燒灼的方法讓它破裂。皮膚薄、腫脹高起、毒性淺的,是癰,適合用針刺;皮膚厚、腫脹堅硬、毒性深的,是疽,適合用燒灼。

輕輕按壓就感到疼痛的癰疽,表示膿液比較淺;用力按壓才感到疼痛的,表示膿液比較深;按壓下去沒有反彈的,表示膿還沒有形成;按壓下去會彈起來的,表示膿已經形成了。膿液已經形成,但是皮膚厚,肌肉深,難以潰破,如果不使用針刺或燒灼,讓腐肉帶著毒素停留在肌肉中,久而久之也會將好肉化為膿血,這就是燒灼對於潰瘍有幫助的原因。如果是傷口根部淺,皮膚薄,又何必用這種方法來賣弄呢?由此看來,皮膚薄的可以用白降丹,皮膚稍厚的可以用針刺,皮膚極厚而且毒附骨頭的,就非燒灼不可。

燒灼的方法是,觀察瘡頭最大的地方,那就是膿液的出口。用燒紅的粗長鐵針在麻油燈火上燒,使其熱度足以穿透瘡的深淺及生長部位的虛實,插入一寸或到二寸(針大約五六寸長,針的下半部分用竹筋劈開,夾住針,以便控制入針的深度,一般只露出半寸或一寸的針頭,用線綁緊,防止插入太深)。如果沒有膿液,可以暫時用紙捻塞入,等第二天取出,如果膿液呈黃白色就表示快好了,如果呈赤黑色就要注意可能會出血。

如果在虛弱部位、筋脈或關節處,不能胡亂使用針刺或燒灼。針刺或燒灼時應該稍微傾斜,以免刺穿筋膜。燒灼太晚固然不好,太早也會產生其他病症。膿液深針刺淺,內部的膿液無法排出,反而會流出外部的血;傷口淺針刺深,內部膿液雖然排出,但也會傷到好肉,這就是使用針刺和燒灼的難處。

膿液排出,毒氣外洩,會導致氣血虧損。膿液排出後反而疼痛,是因為身體虛弱;膿液過多,傷口不容易癒合,是因為身體太虛弱(這兩種情況應該用大劑量的補氣養血藥物來治療)。消化不良是脾虛,沒有食慾是胃弱(應該用六君子湯或十全大補湯)。肌肉暗淡無光,表示陽氣虛弱,屬於寒症(大補湯加熟附子);肌肉發紅,表示血虛而且有熱(脈搏跳動快的,用四物湯加連翹、黃連、山梔等藥)。肌肉壞死不潰爛是因為脾虛(大補湯加倍人參、白朮),肌肉蒼白不癒合是因為陽氣虛脫(大補湯加炮薑,寒氣很盛的加熟附子)。

膿液少且顏色發紅,傷口不癒合是血虛的表現,穢氣侵襲也會如此(穢氣侵襲的,用乳香、沒藥等藥物調和)。瘀血腐爛,膿液流出且疼痛,是筋脈被阻礙了,用針挑開引流出來就好(膿液潰破後仍然疼痛,一定是筋脈阻礙了膿液的排出,用針挑開引流出來)。傷口根部發紅,潰瘍口不收斂,是因為剩餘的毒素還沒有消退;膿液少,肌肉蒼白而且不生長,是因為寒邪停留在體內(剩餘毒素未消退,用四妙湯加白芷、防風、花粉、連翹等消毒藥;寒邪凝滯,用大補湯加防風、桂枝,外用蔥艾湯清洗)。

傷口破裂後,瘡口堅硬稱為「風」(外用白降丹用水調和,用雞毛掃上,再用太乙膏覆蓋;內服疏散風邪的藥物),潰瘍癒合後,新生的肉顏色發紫,稱為「毒」(用紅升丹掃上,貼太乙膏,新肉就會紅潤有活力)。破傷風是因為傷口感染了風邪,濕疹是因為受到了濕氣的侵襲(治療風邪可以用四妙湯加防風、羌活、桂枝等藥,治療濕邪可以加蒼朮、白朮、防風等藥,如果虛弱的就加人參)。膿液排出,肌肉生長,但毒素還未完全消除,生肌的藥物應該暫緩使用(毒氣沒有完全清除的時候,千萬不要使用生肌收斂的藥膏,否則一定會再次紅腫潰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