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說約》~ 卷之五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4)

1. 外科賦

沉數沉實,邪必內藏(其外症,不焮腫高赤,及發熱、煩躁、大便秘),宜疏通而除發汗之劑。平塌漫腫,宜內補托而益其虛。不浮不沉,當和榮衛而解其勢。初起宜疼,不宜癢,潰後作癢,乃有長肉之功(潰後遍身作癢,風乘虛入,宜內托發散);潰後宜癢不宜疼,初起不疼,乃有純陰之咎。不痛、大痛非佳症,或麻或癢實難醫。

脈證初詳,善惡細辨。善不止於五,飲食知味,二便調,動息寧靜者吉;惡不止於七,嘔吐藥食,目上視,神氣昏沉者凶。善者,五臟未傷,善候並至則生;惡者,五臟已損,惡候並至則死。惡證忽有二三,宜當深懼;善候乍見一二,便可回生。

五善《訣》曰:心善精神爽,言清舌潤鮮,瘡疼兼不渴,睡醒得安然。肝善身輕便,因煩自不煩,指頭紅活色,坐起覺平康。脾善唇滋潤,衾無穢氣藏,凡餐俱有味,膿厚更肥黃。肺善聲音響,無痰韻更長,皮膚多滑潤,大便自尋常。腎善誠為要,水升火降良,口和因不渴,小便利清長。

七惡《訣》曰:一惡神昏憒,心煩舌上干,瘡形多紫黑,言語自呢喃。二惡腰身強,目睛邪視人,瘡頭流血水,驚悸是肝逆。三惡形消瘦,膿清臭穢生,瘡形多軟陷,脾敗不知疼。四惡皮膚槁,聲嘶韻不長,痰多兼喘急,鼻動脈將亡。五惡成消渴,隨飲即隨干,形容多慘黑,囊縮腎凶端。

六惡身浮腫,腸鳴嘔呃頻,大便多滑泄,臟腑並將傾。七惡瘡倒陷,形如剝鱔同,四肢多冷逆,汙水自流通。

示吉曰:五善七惡,方書俱載,此《訣》尤備,故錄之。然亦不止於此也。如膿成不自出,失導引者死;膿成不針烙,反敷藥者死;熱痛正甚,失治則毒內攻者死;毒內攻後,不服藥反針烙者死;潰而至於透內膜者死;潰喉者死;未潰而陷,面青唇黑,便汙者死;陰入腹入囊者死;高腫不託里,反用下藥者死;漫腫不內托,反用寒涼攻利者死;潰後誤用寒涼,致瘡紫黑者死。故治者不可不早,亦不可不審也。

善惡明而生死自分,虛實辨而補瀉方得。氣實者,瘡頂高而突起,虛則平塌之可憂;血實者,瘡根束而鮮明,虛則漫腫之有咎。瘡之虛者,腫平膿稀軟漫;瘡之實者,腫起堅硬膿稠。瀉痢腸鳴,脈弱皮寒,飲食嘔而手足冷,臟腑之虛可知;胸腹滿脹,身熱脈大,飲食如故,二便調,臟腑之實有驗。

瘡口不合,膿稀肉冷,自汗色脫者,乃氣血之虛寒者;疼痛、高腫、色赤,膿厚肌熱者,乃氣血之實。上實則口渴飲冷,目赤頭痛,鼻不通;下實則小便如淋,腹中膨脹,大便結。下虛精滑泄瀉,脈沉足冷最為凶;上虛則目閉神昏,無熱不渴真為逆。邪氣甚則實,腫焮疼痛,日久不潰,大便秘而小便淋;真氣奪則虛,色敗音嘶,睛不了了,食無味而身體重。

白話文:

如果脈象沉而有力,代表邪氣藏在體內深處(表現為外表不紅腫高起,也沒有發熱、煩躁、大便秘結等症狀),應該用疏通的方法來排除邪氣,避免使用發汗的藥物。如果腫脹平坦且不明顯,應該用內服補氣血的藥物來扶正祛邪。如果脈象不浮也不沉,應該調和營衛之氣來解除病邪的勢力。剛開始發病時應該感覺疼痛,而不應該發癢。潰破後如果發癢,代表有長出新肉的徵兆(如果潰破後全身發癢,是風邪趁虛而入,應該用內服藥物扶正祛邪);潰破後應該發癢而不是疼痛,如果剛開始不痛,就代表是純陰之邪的徵兆。不痛、大痛都不是好現象,感覺麻木或發癢就比較難以治療。

診斷病情時,要仔細辨別脈象和症狀,清楚判斷疾病的良性或惡性。良性的表現不只五種,比如食慾良好、二便正常、呼吸平穩安靜等都是吉兆;惡性的表現不只七種,比如嘔吐、拒絕進食、眼睛向上看、神智昏沉等都是凶兆。良性的表現代表五臟沒有受損,如果出現多種良性症狀,病情就會好轉;惡性的表現代表五臟已經損傷,如果出現多種惡性症狀,就會有死亡的危險。如果突然出現兩三種惡性症狀,就要非常警惕;如果突然出現一兩種良性症狀,就代表病情有可能好轉。

五種良性症狀的口訣是:心臟功能好的話,精神會很爽朗,說話清晰,舌頭濕潤有光澤,瘡口疼痛但不會口渴,睡醒後感覺安穩。肝臟功能好的話,身體會感到輕盈舒適,即使有煩躁也會很快平復,手指紅潤有活力,坐起時感覺舒適。脾臟功能好的話,嘴唇會滋潤有光澤,被褥沒有污穢的氣味,吃飯時覺得有食慾,膿液濃稠且呈黃色。肺臟功能好的話,聲音洪亮,沒有痰,皮膚光滑潤澤,大便正常。腎臟功能好的話,水液代謝正常,陰陽平衡,口中沒有乾渴感,小便清澈順暢。

七種惡性症狀的口訣是:第一種是神志不清,心煩口渴,瘡口顏色發紫發黑,說話含糊不清。第二種是腰背僵硬,眼睛斜視,瘡口流出帶血的水,容易驚悸,這是肝氣上逆的表現。第三種是身體消瘦,膿液清稀且有惡臭,瘡口柔軟凹陷,脾臟功能衰竭,感覺不到疼痛。第四種是皮膚乾燥枯槁,聲音嘶啞,多痰且氣喘,鼻翼煽動,脈象衰弱,表示生命即將終結。第五種是患上消渴症,喝水後馬上又感到口渴,面色慘黑,陰囊收縮,這是腎臟衰竭的危險徵兆。

第六種是全身浮腫,腸鳴、嘔吐、呃逆頻繁,大便滑瀉,這是臟腑功能衰竭的表現。第七種是瘡口塌陷,像剝了皮的鱔魚一樣,四肢冰冷,傷口流出污水,這是病情非常危險的徵兆。

我寫這些來提醒大家:五種良性症狀和七種惡性症狀,在醫書中都有記載,我寫的口訣尤其詳盡,所以把它記錄下來。但是,症狀遠遠不止這些。例如,膿液形成後不能自行排出,如果沒有導引膿液的方法,就會有死亡的危險;膿液形成後不進行針刺或艾灸,反而敷藥,就會有死亡的危險;熱痛非常嚴重,如果沒有及時治療,毒邪就會內攻,也有死亡的危險;毒邪內攻後,不服用藥物反而進行針刺或艾灸,也會有死亡的危險;瘡口潰破後,傷及內膜,會有死亡的危險;瘡口潰破長在喉嚨,會有死亡的危險;瘡口還沒潰破就塌陷下去,面色發青、嘴唇發黑、大小便失禁,也會有死亡的危險;毒邪侵入腹部或陰囊,會有死亡的危險;高腫不扶正氣,反而使用瀉下的藥物,會有死亡的危險;腫脹不明顯,不補益氣血,反而使用寒涼的藥物攻伐,會有死亡的危險;潰破後誤用寒涼的藥物,導致瘡口顏色發紫發黑,會有死亡的危險。因此,治療疾病不能太晚,也不能不謹慎。

如果能夠清楚判斷良性或惡性,就能夠知道病情的生死走向;如果能夠分辨虛證或實證,才能夠正確地進行補瀉治療。如果氣實,瘡口會高高隆起,如果是虛證,瘡口會平塌,這很令人擔憂;如果血實,瘡口根部會收縮而且顏色鮮明,如果是虛證,瘡口會腫脹不明顯,這是不好的現象。瘡的虛證,腫脹平坦、膿液稀薄、軟綿綿的;瘡的實證,腫脹高起、堅硬、膿液濃稠。如果出現腹瀉、腸鳴、脈搏微弱、皮膚發冷、嘔吐、手腳冰冷,就可以判斷是臟腑虛弱的表現;如果出現胸腹脹滿、身體發熱、脈搏有力、食慾良好、二便正常,就可以判斷是臟腑強壯的表現。

如果瘡口不癒合、膿液稀薄、肉色蒼白、自汗、面色憔悴,代表是氣血虛寒;如果感覺疼痛、高腫、發紅、膿液濃稠、肌肉發熱,代表是氣血實熱。上部實熱會口渴想喝冷飲,眼睛發紅、頭痛、鼻塞;下部實熱會小便淋漓不盡、腹脹、大便乾結。下部虛寒會精液滑脫、腹瀉、脈沉、腳冷,這是很凶險的症狀;上部虛寒會眼睛閉合、神志不清、沒有發熱也不口渴,這是很糟糕的症狀。如果邪氣很盛,會腫脹、發紅、疼痛,時間久了還不潰破,大便秘結、小便淋漓;如果正氣虧虛,會面色蒼白、聲音嘶啞、眼睛無神、食慾不振、身體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