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生司命》~ 卷五(利集) (6)

回本書目錄

卷五(利集) (6)

1. 陰虛久服補陽論

陰虛補陰,理也。今誤補陽,已非理矣,況久服乎?久服則大助陽邪,燥灼真陰;真陰漸亡,則陽邪益熾,真元之氣無所附麗,乃成飛越,或吐血發熱,或二便燥閉不通,或筋骨悉痛,或精神恍惚,或五臟絕於內,而利不禁,勺水不入,死矣。

白話文:

【對於陰虛而長時間服用補陽藥物的討論】

陰虛時應該補充陰氣,這是常理。但如果錯誤地補充了陽氣,已經是違背了原則,更何況是長時間服用呢?如果長時間服用,就會大大增強了體內的陽氣,使它們過度活躍,進而燒灼體內的真陰;當真陰逐漸消失,陽氣的活躍程度會更加劇烈,身體裡的根本能量就失去了依附,這時候可能導致能量失控,可能出現吐血、發燒的症狀,或者大小便乾燥、無法排泄,也可能全身筋骨疼痛,精神恍惚,甚至五臟在體內衰竭,拉肚子無法控制,一口水都喝不下,最終會導致死亡。

這段話主要在說明陰虛時,若不正確地補充陰氣,反而長期補充陽氣,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嚴重傷害,甚至危及生命。

2. 論勞病可治症

勞病失血,發熱咳嗽,夢遺盜汗,皆陰虛也。而卒有可治者,皆脾胃大盛,脾胃多進致然。大哉坤土乎!萬物賴之以養者,此也;血氣賴之以生者,此也。蓋脾土一旺,則飲食自調,精血漸生,雖有邪熱,藥得以制之、消之,久則邪日退,而正日復,此病之所以可起也。若脾胃一弱,則養血、生精、清肺之藥,不無出入加減用之,而脾胃日愈壞矣,將見元氣下陷,雖資腎而腎不生精,雖養心而心不生血,雖清肺而肺不生液。

蓋元氣一虧,不能鼓舞乎諸經而生新陰補舊損也,真陰不生則邪火日熾,所謂不能壯水之主以制陽光也,治何益哉?

予恆治十數人,皆脾胃壯健,元陽不虧,伐相火之邪,滋真水之正,隨手輒效,咸以是也。故以告同志。

白話文:

【討論勞病可以治療的情況】

患有勞病導致出血,伴隨發燒咳嗽,夜間出汗及夢遺等症狀,這些都是陰虛的表現。然而,在某些情況下,這種病是可以治療的,這通常發生在脾胃功能非常強大的患者身上,因為他們的脾胃功能強大,能攝入更多的營養。

大地之母——坤土,萬物依賴它來滋養,我們的血液和氣力也是靠它來生成。當脾臟的功能強大時,飲食自然會變得正常,精血也會逐漸恢復,即使有邪熱存在,藥物也能有效地抑制和消除它,久而久之,邪氣逐漸消退,正氣逐漸恢復,這就是疾病可以被治癒的原因。

但假如脾胃功能衰弱,即使使用補血、生精、清肺的藥物,脾胃功能還是會持續惡化,最終可能導致元氣下降,即使想通過腎臟來產生精氣,或通過心臟來生成血液,或通過肺臟來生成津液,都無法做到。

因為一旦元氣虧損,就無法刺激各條經脈來生成新的陰氣來補償舊有的損失,真陰無法生成,邪火就會日益旺盛,這就是所謂的不能強壯水的主宰來制約陽光,那麼治療又有何益?

我曾治療過十幾位病人,他們的脾胃強健,元陽未虧,我通過去除相火的邪氣,滋養真水的正氣,效果顯著,原因就在於此。所以,我想把這個經驗分享給有志於此的人。

3. 論真火動者,病不可治

凡病真火動者,皆不可治,豈獨腎哉?人之有腎,猶木之有根,水之有源。制陽光,健筋骨,生精神,其所繫亦重矣。愚者不知其重,而御內太過,腎室空虛,遂生內熱,挾相火而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系舌本,此咳嗽、吐血、潮熱之所由來也。若傷損之輕,知覺之早,調養之專,猶可冀其生也;若至傷損之甚重,失血之頻仍,邪火之日熾,此真火之動於腎也,不治。

肺如華蓋,其位高,其氣清,其體浮,形寒飲冷先傷之,至於邪火剋金,則傷之重矣。故嗜飲之人,肺先受熱,胃厝火邪,逐日薰蒸,或成肺脹,則咳嗽喘急,或成癰痿,則音啞無聲,皮毛乾枯,癯瘦骨立,此真火之動於肺也,不治。

肝者,將軍之官。其性暴,其動速,無病則藏血,有病則逆血。故《經》云大怒則令人煎厥暴絕,使血菀於上。蓋大怒之人,先動其肝,肝性猛烈,氣即逆上,血隨氣逆,大吐不止,肝室空虛,內火愈熾,心雖生血,肝不復納,心血雖臨,不移時輒去矣。此真火之動於肝也,不治。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火亢極,形質焦枯,兼相火薰蒸,日隆月熾,忽爾大痛,唇青甲黑,朝發夕死,百無救一。此真火之動於心也,不治。

脾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故飲食入胃,賴以運化。脾火暴盛。血液枯絕,胃雖能納,脾失轉運,泄瀉無度,補則愈甚,清則濡甚,脈細而數,肌瘦骨立。此真火之動於脾也,不治。

世有真頭痛者,火炎水滅也;有真腹痛者,陽亢陰亡也,皆真火之動也。《經》曰:暴病暴死,皆屬於火。其此之謂歟。然亦有屬寒者,急溫之,猶可活也。

白話文:

[論真正火氣發動,病症無法醫治]

凡是病症源於真正火氣發動的,都無法治療,難道只有腎臟是這樣嗎?人體有腎,就像樹木有根,水源有源頭一樣重要。它能控制陽氣,強健筋骨,產生精神,其重要性不容小覷。然而,有些人不懂得其重要性,過度放縱房事,導致腎臟虛弱,於是體內產生熱症,挾帶相火穿透肝臟和膈膜,進入肺部,沿喉嚨而下,影響舌頭根本,這就是咳嗽、吐血、潮熱等症狀的由來。如果損傷輕微,發現及時,調養專注,還有可能恢復健康;但如果損傷嚴重,頻繁失血,邪火日益旺盛,這就是腎臟真正火氣的發動,無法醫治。

肺如同華蓋,位置高,氣息清新,體態輕盈,寒冷和冷飲首先會傷害到它,一旦邪火剋制金屬(肺),傷害就會加重。因此,嗜好飲酒的人,肺部最先受到熱害,胃裏藏匿火邪,每天燻蒸,可能形成肺脹,導致咳嗽、呼吸急促;也可能形成癰腫或痿弱,導致聲音嘶啞,皮膚毛髮乾燥枯萎,身體消瘦,骨骼突出,這是肺部真正火氣的發動,無法醫治。

肝臟是將軍之官,性情暴烈,行動迅速,無病時藏血,有病時逆血。所以《內經》說,大怒會使人突然昏厥,血液積聚在頭部。這是因爲大怒的人,首先觸動肝臟,肝性猛烈,氣逆上衝,血液隨氣逆流,大吐不止,肝臟虛弱,內火更加熾熱,心臟雖然能生血,但肝臟不再接納,心血即使到達,不久也會離開。這是肝臟真正火氣的發動,無法醫治。

心臟是君主之官,神明從中產生。心火過於旺盛,身體形態乾枯,加上相火燻蒸,日積月累,突然間劇烈疼痛,嘴脣青紫,指甲發黑,早上發作晚上就可能死亡,幾乎無法救治。這是心臟真正火氣的發動,無法醫治。

脾臟是倉廩之官,五味從中產生。因此,飲食進入胃部,依賴脾臟進行運化。脾火暴盛,血液枯竭,胃部雖然能容納食物,但脾臟失去轉運功能,腹瀉無度,補養則病情更甚,清熱則溼氣更重,脈搏細數,肌肉消瘦,骨骼突出。這是脾臟真正火氣的發動,無法醫治。

世間有一種真正的頭痛,是因爲火氣上升,水氣消散;有一種真正的腹痛,是因爲陽氣過盛,陰氣消失,這些都是真正火氣的發動。《內經》說:突發疾病,突然死亡,都與火有關。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吧。然而,也有一些屬於寒症的情況,緊急給予溫熱治療,還是可以挽救生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