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生司命》~ 卷五(利集) (5)

回本書目錄

卷五(利集) (5)

1. 五勞見症

肺勞者,咳嗽喘急,衄血嗽血,皮膚枯槁,鼻塞聲沉,時吐痰沫,脈微虛而澀數。

腎勞者,足脛痠疼,腰背拘急,遺精白濁,面色黧黑,耳輪焦枯,脈沉細數。

心勞者,心神驚惕,怔忡,盜汗自汗,心煩熱悶,口舌生瘡,咯血面赤,脈洪而數。

脾勞者,面色痿黃,唇口焦燥,飲食無味,腹痛腸鳴,瀉利,四肢倦怠,脈虛濡而數。

肝勞者,面青頰赤,多怒,虛陽不斂,夢與鬼交,甚則卵縮筋急,脈弦而數。

五勞之脈,必帶虛數,所以難治。《脈經》曰:脈來軟者為虛。緩者為虛。微者為虛。弱者為虛。弦者為中虛。脈來細而微者,血氣俱虛。脈小者,血氣俱少。《要略》曰:脈芤者為血虛。脈沉小遲者脫氣。又曰:血虛脈大如蔥管。又曰:脈大而芤者脫氣。

白話文:

[五勞病症]

患有肺部勞損的人,會有劇烈咳嗽、呼吸困難、鼻出血或咳嗽出血,皮膚乾燥無光澤,鼻塞且聲音低沉,偶爾會吐出痰沫,脈搏微弱且頻率高但力度小。

腎臟勞損的患者,會感到腳部和小腿痠痛,腰背緊繃不適,可能有精液流失或出現混濁,臉色暗沉發黑,耳朵邊緣呈現枯萎狀,脈搏深度且細微頻率高。

心臟勞損者,常有心悸驚嚇感,心慌不安,夜晚盜汗白天自汗,心煩且熱悶,口腔內易生潰瘍,咳血且臉色紅赤,脈搏洪大且頻率高。

脾胃勞損的人,臉色萎黃,嘴脣和口部乾燥,對食物失去興趣,腹部疼痛腸胃鳴叫,容易拉肚子,四肢疲倦乏力,脈搏虛弱且頻率高。

肝臟勞損者,臉色蒼白或泛紅,情緒易怒,陽氣無法收斂,夢境中可能與鬼魂交合,嚴重時生殖器縮小、肌肉緊繃,脈搏緊繃且頻率高。

這五種勞損的脈象,通常都伴隨著虛弱和頻率高的特徵,因此治療較為困難。《脈經》指出,脈象柔軟、緩慢、微弱、衰弱、緊繃,都是虛弱的表現。脈象細微,表示血液和氣力都虛弱;脈象細小,顯示血液和氣力都不足。《要略》說,脈象空虛,是血液不足;脈象深沉且細小且緩慢,是元氣流失。又說,血液不足時脈象會像蔥管一樣大;脈象大且空虛,也是元氣流失的徵兆。

2. 治勞要法

勞證有陰虛、有陽虛、有陰陽兩虛,在精察而酌之,勿令誤也。

凡氣皆陽也,凡精血皆陰也。陽虛者,四君子;陰虛者,四物湯加知柏;陰陽兩虛者,合而用之,此定理也。如陽虛而誤用補陰之劑,則吐逆、痞悶、瀉泄之症生焉,其人懈倦;陰虛而誤用補陽之劑,則盜汗、嗽熱、夢遺之症成焉,其人煩躁。

今世之醫者,凡見人有自汗、倦怠、嗜臥,飲食少進,皆用補中益氣、十全大補,固當矣。至於陰虛而倦怠食少,瘦弱盜汗,亦每用之,甚者明見其吐血、發熱、咳嗽,尤用之不置,是促之亡也。殊不知陰既虛而猶補陽,則陽愈亢而陰愈虛,諸病悉加,將何望其有生耶?脾胃虛者,知柏勿用。

白話文:

[治療勞損的重要方法]

勞損的情況有陰虛、有陽虛、也有陰陽兩虛,必須仔細辨別,謹慎選擇治療方法,以免產生誤診。

氣屬陽,精血則屬陰。如果出現陽虛,應使用四君子湯;若是陰虛,則需使用四物湯加上知母和黃柏;對於陰陽兩虛的患者,則可同時使用這兩種藥方,這是固定的治療原則。如果陽虛卻誤用了補陰的藥物,可能會導致嘔吐、胸悶、腹瀉等症狀,使患者感到疲憊;若陰虛卻誤用了補陽的藥物,可能出現盜汗、咳嗽、夜間遺精等問題,使患者變得焦躁。

現今的醫生,遇到病人出現自汗、疲倦、嗜睡,飲食減少的情況,多會使用補中益氣湯或十全大補湯,這是適當的。然而,對於因陰虛導致的疲倦、食慾不振、身體消瘦、盜汗的患者,他們也會使用這些藥方,甚至在患者明顯出現吐血、發燒、咳嗽的情況下,依然不改,這等於加速了患者的死亡。殊不知,陰虛時仍補陽,會使陽氣過剩,陰虛更甚,各種病症將接踵而來,如何能期望病人能夠康復呢?對於脾胃虛弱的患者,則不宜使用知母和黃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