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生司命》~ 卷五(利集) (4)

回本書目錄

卷五(利集) (4)

1. 虛損成勞證(二十八)

勞者,傷也,因傷而成勞者也。《經》云:陰虛生內熱。《難經》曰:至脈從下上,損脈從上下也。一損損於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損損於血脈,血脈衰少,不能榮於五臟六腑;三損損於肌肉,肌肉消瘦,飲食不為肌膚;四損損於筋,筋緩不能自收持;五損損於骨,骨痿不能起於床。

然治損之法,損其肺者益其氣,損其心者調其榮,損其脾者調其飲食,適其寒溫,損其肝者緩其中,損其腎者益其精。

劉河間曰:心肺損而色敝,腎肝損而形痿。但《機要》所言感寒則損陽,損自上而下;感熱則損陰,損自下而上。獨以寒熱言之,恐未盡虛損之理,而不及《難經》之該且博也。

大抵勞病根因各自不同。酒傷肺,色傷腎,思慮傷心,勞倦飲食傷脾,忿怒傷肝。此五者皆能致勞也,大約酒色成勞者多耳。或謂六腑豈無成勞者乎?予曰:「傷臟者多,六腑間亦有之。」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中醫對虛損導致勞疾的理解與治療方法。內容如下:

勞疾,其實就是身體受到傷害,長期累積下來形成的。古籍提到,陰虛會導致身體內部產生熱度。另一本古書指出,疾病發展的方向,有的從下往上,有的則從上往下。具體來看,第一階段的損傷影響皮毛,皮膚開始聚集,毛髮逐漸脫落;第二階段影響到血脈,血液量減少,無法充分滋養五臟六腑;第三階段影響肌肉,肌肉逐漸消瘦,吃進去的食物無法轉化為肌膚的養分;第四階段影響筋絡,筋絡鬆弛,無法自我收縮控制;第五階段影響骨骼,骨骼衰弱,無法支持起身。

然而,治療虛損的原則是,如果肺部受損,就要補充元氣;心臟受損,就調整血脈;脾臟受損,就調整飲食,注意冷暖;肝臟受損,就緩和情緒;腎臟受損,就補充精氣。

劉河間曾說,心肺受損面色憔悴,肝腎受損身形疲弱。但是,根據《機要》的觀點,感受寒涼會損傷陽氣,這種損傷從上到下;感受熱度會損傷陰氣,這種損傷從下往上。只從寒熱的角度來講,恐怕還不足以涵蓋虛損的所有道理,而且不及《難經》的廣泛和深奧。

總的來說,勞疾的根源各不相同。酒精傷肺,縱慾傷腎,過度思考傷心,勞累和飲食不當傷脾,憤怒傷肝。這五種情況都能導致勞疾,而其中由酒精和縱慾導致的勞疾更為常見。有人可能會問,六腑是否也會形成勞疾呢?我的回答是,雖然傷害臟器的情況較多,但六腑偶爾也會出現類似情況。

2. 肺勞

肺如華蓋,其氣輕清,既不受寒,亦不受熱。然酒性本熱,多飲則肺受火邪,薰蒸日久,以致郁遏不清,脹大不斂,或喘或咳,漸至音啞,骨蒸寒熱,皮毛焦乾。如之何其可救也。

款冬花,紫菀,百部,五味,沙參,天冬,麥冬,葳蕤

腎勞

人之五火,皆賴腎水制之。色欲過度,則腎水虛,虛則熱矣。腎脈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系舌本。所以腎虛之人,先動腎火,延入肝膈,遂挾相火,便入肺中。始則咳嗽,久則發熱,盜汗,遺精,骨痿,肉脫,甚至傷脾,瀉泄作而危殆矣。

熟地,枸杞,五味,肉桂,天冬,麥冬

白話文:

[肺勞]

肺臟有如宮殿的華蓋,其氣質清新,既不能承受過度的寒冷,也不能承受過度的熱。然而,酒精本來就是熱性的,過量飲用就會使肺部受到火邪的侵害,長期薰蒸之下,導致氣滯不暢,肺部膨脹且不能收斂,可能出現喘息或者咳嗽的症狀,隨著時間推移,聲音會變得嘶啞,身體會出現潮熱和寒熱交錯的現象,皮膚也會變得乾燥無光澤。這種情況下,該如何拯救呢?

可用藥材包括:款冬花、紫菀、百部、五味子、沙參、天冬、麥冬、玉竹。

腎勞

人體內的五種火氣,都需要靠腎水來調節。如果縱慾過度,腎水就會虛弱,虛弱後就會產生熱氣。腎脈貫穿肝膈,進入肺中,沿著喉嚨,連接到舌根。因此,腎虛的人,首先會引發腎火,再蔓延到肝膈,接著挾帶肝火進入肺中。初期可能是咳嗽,久而久之會發燒,出現盜汗,遺精,骨頭衰弱,肌肉萎縮,甚至影響脾胃,出現腹瀉,病情會變得非常危險。

可用藥材包括:熟地、枸杞、五味子、肉桂、天冬、麥冬。

3. 心勞

心者,血之原,榮衛發動之所始也。心不妄役,則真血日生;惟勞心焦思,日久不置,則思慮過度。由是心血被耗,肝無所秉,臟腑無所潤,筋脈無所養,榮氣不行,邪熱隨作,《經》所謂「陰虛生內熱」者是也。熱甚剋金,金衰身瘦,日見銷鑠,而危亡待矣。此症不得志者多有之。

人參,茯神,柏子仁,棗仁,遠志,菖蒲,丹參,龍齒

白話文:

[心勞]這狀況指的是,心臟是血液的來源,是身體營養和防禦機制啟動的地方。如果心臟不被無謂的消耗,那麼血液就能正常生成。但若長時間過度勞心焦慮,不讓自己休息,就會導致思考過度。因此,心血會被大量消耗,肝臟失去支持,臟腑得不到滋潤,筋脈無法得到養護,營養無法運行全身,病態的熱氣就會產生,《經典》中所說的「陰虛產生內熱」就是這個意思。當熱氣過盛時,會剋制肺部功能,導致肺弱身體消瘦,逐漸消耗體力,危險和死亡就可能來臨。這種病症,通常會出現在那些生活不如意的人身上。

人參、茯神、柏子仁、棗仁、遠志、菖蒲、丹參、龍齒這些藥材,常被用來治療心勞的問題。

4. 脾勞

元氣靜則神藏,動則消亡。若勞倦過甚,飲食不節,二者皆使脾之元氣受傷,不能舒發。以致飲食不化,泄瀉頻作;血氣不生,肌肉不長。況脾者肺之母,脾氣衰憊,則肺失所資,津液不生,日成枯涸,咳嗽殊甚,而勞斯成,不可救矣。

蓮子,薏苡,山藥,扁豆,白朮,茯苓,人參,石斛

白話文:

元氣平靜時,精神得以收藏,活動時則可能逐漸消耗。如果勞累疲倦超過限度,且飲食沒有節制,這兩種情況都會導致脾臟的元氣受損,無法正常運行。結果造成食物無法正常消化,頻繁發生腹瀉;血液和氣力無法生成,肌肉也不會增長。況且,脾臟是肺臟的母臟,脾臟功能衰弱,肺臟就會缺乏養分,體內津液無法生成,日復一日形成乾涸,咳嗽情況變得非常嚴重,至此,勞損已形成,就難以救治了。

蓮子、薏苡仁、山藥、扁豆、白朮、茯苓、人參、石斛這些草藥,對此有幫助。

5. 肝勞

大怒則血菀於上,令人暴絕,名曰煎厥。故多怒之人,肝火屢動,而所藏之血,隨火上逆,大吐不止。稍久則並臟腑膻中之血,盡吐不留,所謂相火一動,則五火相煽而動,火動則血隨之。真血去多,身成空廓,以致金不制木,木火凌肺;《經》所謂「侮其所勝」者也。如是則發熱、咳嗽、脅痛、喘急,而勞日劇矣。

由此觀之,勞病同名,根因不一。治者當究其始末,明在何經,不可模糊泛治也。

熟地,川芎,白芍,當歸,黃芩,銀柴胡,阿膠,童便

白話文:

生氣過度會導致血液囤積在上半身,可能突然昏倒,這種情況被稱為煎厥。因此,容易生氣的人,肝火經常上昇,肝臟裡的血液也會跟著肝火往上衝,造成大量嘔血的情況,並且不停止。稍微久一點,連臟腑和心包絡的血液都會被吐光,不留下一滴,這就是所謂的一旦相火(指肝火)被激起,其他的五臟之火也會跟著被煽動,火一旦動了,血液就會跟著流動。如果身體內真正的血液流失太多,身體就會變成空虛的狀態,進而導致金不能剋制木,木火侵襲肺部;這就是《黃帝內經》所說的「侮其所勝」的情況。這樣的話,就會出現發燒、咳嗽、脅痛、呼吸急促等症狀,勞損的情況也會越來越嚴重。

從這點來看,勞損這種病雖然名稱相同,但病因卻各不相同。治療時,醫生應該徹底瞭解病情的起因和過程,確定是在哪條經絡出問題,不能含糊其辭,泛泛地治療。

用於治療的藥物有:熟地、川芎、白芍、當歸、黃芩、銀柴胡、阿膠、童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