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生司命》~ 卷八(貞集) (7)

回本書目錄

卷八(貞集) (7)

1. 產後諸證(六十六)

《要略》曰:新產婦人有三病,一曰病痓。病痓者,發熱惡寒,或口眼歪邪,角弓反張等症。此是氣血大虛使然。參、耆、歸、朮、炙甘草、陳皮、肉桂、炒黑乾薑、熟地,大劑溫補。左手脈不足,補血藥重;右手脈不足,補氣藥重,切不可用小續命發表之劑作中風治。

二曰病鬱冒。鬱冒者,或浴身沐發,離褥太早,致感冒風寒濕氣而然。宜參、朮、歸、芎為君,加荊芥、紫蘇、防風、羌活等藥選用,切不可大發表致損元氣;鬱冒者,清魂散加歸身、陳皮。

白話文:

《要略》中記載:產婦產後有三種常見的病症,第一種叫做「病痓」。「病痓」的症狀是發熱畏寒,或口眼歪斜,角弓反張等等,這是因為氣血大虛造成的。治療方法要用參、耆、歸、朮、炙甘草、陳皮、肉桂、炒黑乾薑、熟地等藥物,要大劑溫補。如果左手脈搏微弱,則要以補血藥為主;如果右手脈搏微弱,則要以補氣藥為主,切忌使用小續命等發散的藥物來治療中風。

第二種叫做「病鬱冒」。「病鬱冒」通常是由於產婦過早沐浴洗頭,或過早離開被褥,導致受寒濕之氣而引起的。治療方法要用參、朮、歸、芎等藥物作為君藥,再配合荊芥、紫蘇、防風、羌活等藥物選用,切忌過度發散,以免損傷元氣。對於「病鬱冒」,可以用「清魂散」加歸身、陳皮來治療。

三曰大便難。大便難者,以氣血虛,亡津液,故腸胃燥澀也,雖五七日不解無妨。治宜八物去芍藥,倍歸尾、地黃,使之漸潤流通,切禁疏利之藥,惟血氣未大虛者,方可少服麻仁丸。一法用芝麻一撮搗碎,入煎藥內服之,即流利也。

產後惡寒、發熱、腹痛者,當去惡血,有惡血腹必滿。若腹不滿者,非惡血也。治血刺痛,用當歸,乃和血之法。若因積血而刺痛者,宜桃仁、紅花、當歸頭之類。

惡露不盡,小腹作痛,名兒枕痛。用附、桂、五靈脂、紅花、炒蒲黃、當歸、白朮、乾薑、玄胡索有驗,或用醋炒桃仁、白芍、甘草、粟殼、香附者,醋以收之之義也。

白話文:

三曰大便難。

大便難,是因為氣血虛弱,體內津液流失,導致腸胃乾燥、澀滯。即使五七日(三十五日)未解便,也不必過於擔心。治療方法可用八物去芍藥湯,並加入倍量的熟地黃、龜尾,讓腸胃逐漸潤澤,恢復通暢。切忌使用疏利之藥,只有血氣尚未嚴重虛弱者,才能少量服用麻仁丸。另外,也可將一撮芝麻搗碎,加入煎藥中服用,同樣可以幫助排便順暢。

產後惡寒、發熱、腹痛者

若產後出現惡寒、發熱、腹痛,則應當去除惡血,因為有惡血在腹中,腹必然會脹滿。若腹部不脹滿,則並非惡血導致。治療血刺痛,可用當歸,它具有和血的作用。若因積血而導致刺痛,則宜使用桃仁、紅花、當歸頭等藥物。

惡露不盡,小腹作痛

惡露不盡,小腹作痛,稱為「兒枕痛」。可以使用附子、桂枝、五靈脂、紅花、炒蒲黃、當歸、白朮、乾薑、玄胡索等藥物治療。也可以用醋炒桃仁、白芍、甘草、粟殼、香附等,醋具有收斂的作用。

新產後十日內,禁用自芍,以其酸寒能伐發生之氣也。產後補虛,用參、耆、歸、朮、陳皮、炙甘草、川芎。如發熱,加茯苓淡滲之,其熱自除,重則用乾薑。夫大熱而用乾薑何也?蓋此熱非有餘之邪熱,乃陰虛生內熱耳。乾薑能入肺分,利肺氣,又能入肝分,引眾藥生血,然必與補陰藥同用者。此造化之妙,非知者不足以語此也。

產後證候多端,或乍寒乍熱,似瘧非瘧;或大熱頭疼體痛,如傷寒狀;或卒中口噤,如痓如癇;或左癱右瘓,角弓反張;或妄言見鬼,心神恍惚;或耳目口鼻,忽覺黑氣如煙薰之狀;或腹中作痛,綿綿不已。以上諸症,若非惡露未盡,即是勞傷氣血,大虛之證。

白話文:

產婦在生產後十天內,絕對不能服用芍藥,因為芍藥性寒,會抑制身體生發的氣血。生產後要補虛,可以服用人參、黃耆、當歸、白朮、陳皮、炙甘草、川芎等藥材。如果產婦發燒,可以加入茯苓幫助排熱,熱度自然會消退,如果嚴重,則可以服用乾薑。為何大熱的時候要服用乾薑呢?因為這並不是外邪入侵造成的熱,而是陰虛導致的內熱。乾薑可以入肺經,疏通肺氣,也能入肝經,促進血液生長,但必須與補陰藥一起服用才能發揮效果。這是自然運化的奧妙,非一般人所能理解。

產婦生產後,會出現各種症狀,有時候寒熱交替,像是瘧疾發作,但又不完全是;有時候高燒頭疼全身痠痛,像傷寒一樣;有時候突然昏迷,口不能言,像是中風或癲癇發作;有時候身體一側癱瘓,手腳抽筋;有時候胡言亂語,神志不清;有時候感覺眼耳口鼻都被黑氣煙霧籠罩;有時候腹部疼痛,久久不癒。以上這些症狀,如果不是惡露未排乾淨,就是勞損氣血,導致身體虛弱。

丹溪曰:凡產前當清熱養血為主,產後宜大補氣血為要。雖有雜症,以末治之。此確論也。雖然亦有婦人體原壯盛,雖產後血猶未虛耗者,亦不可純用溫補重劑。善治者,診脈察候,合宜而行,斯得之矣。

《金匱要略》曰:新產婦人有三病,一者病痓,二者病鬱冒,三者大便難。蓋以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難。產婦鬱冒,其脈微弱,嘔不能食,大便反堅,但頭汗出,所以然者,血虛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虛下厥,孤陽上出,故頭汗出。所以產婦喜汗出者,亡陰血虛,陽氣獨盛,故當汗出,陰陽乃復。

大便堅,嘔不能食,小柴胡湯主之。病解能食,七八日而更發熱者,此為胃熱氣實,承氣湯主之。

白話文:

丹溪認為,懷孕期間應以清熱養血為重點,生產後則要以大補氣血為要。其他雜症都屬於次要,可用其他方法治療。這是正確的原則。不過,有些婦女體質原本就強健,即使生產後血氣尚未虛弱,也不適合過度使用溫補藥物。善於醫治的人會根據脈象和身體狀況,用適當的藥物治療,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金匱要略》記載,產婦常見三種病症:一是痓(一種產後昏迷),二是鬱冒(產後寒熱交替、頭昏腦脹),三是便秘。產婦便秘是因為失水津,胃部乾燥所致。產婦鬱冒則脈搏微弱,嘔吐不能進食,大便反而堅硬,但頭部卻出汗。這是因為血虛導致厥逆,厥逆則必然會出現鬱冒。鬱冒想要緩解,必須大量出汗。這是由於血虛導致厥逆,陽氣無法向下,只能向上發散,所以才會出汗。產婦喜愛出汗是因為陰血不足,陽氣過盛,所以必須出汗才能陰陽調和。

對於便秘、嘔吐不能進食的產婦,可用小柴胡湯治療。如果病症緩解,能進食,但七、八天後又發熱,則屬於胃熱氣實,可用承氣湯治療。

婦人產後七八日,無太陽證,小腹堅痛,此為惡露不盡,四五日不大便,趺陽脈微實,再倍發熱,日晡時煩躁譫語,不能食者,利之即愈,宜承氣湯。以熱在裡,結在膀胱也。

丹溪曰:產前脈細小,產後脈洪數,皆死。又曰:產前脈當洪數,既產而洪數如故,豈得不死?此亦大概言之,嘗見產後亦有脈洪數而生者。

新產傷陰,出血不止,尺脈不能上關者,死。

白話文:

產後七到八天,若沒有陽明經的症狀,小腹疼痛堅硬,這表示產後惡露未盡。如果四到五天沒有大便,趺陽脈微弱但卻顯得實質,再次出現高熱,在下午晡時感到焦躁不安,甚至神志不清,且無法進食,這種情況下,使用導瀉藥物可以痊癒。適合使用承氣湯,因為體內熱邪聚集於膀胱。

丹溪認為,產前脈搏細小,產後脈搏洪大數跳,都是不好的預兆,暗示可能有生命危險。他又說,產前脈搏應洪大數跳,如果產後脈搏仍然如此,怎麼可能不死呢?這是大略的論述,實際上也有人見到產後脈搏洪大數跳卻仍然存活的例子。

新產婦若陰血受損,出血不停,如果尺脈不能上行至關口,則有生命危險。

2. 產後諸方

嚴氏清魂散,治產後血暈,不省人事。

澤蘭葉,人參(各一兩),荊芥穗(四兩),川芎(二兩),甘草(八錢)

共為末,溫酒入童便調下。更用破漆器燒煙薰之,頻置醋炭,更服此藥。

愈風湯,治產後中風,口噤,牙關緊急,手足瘈瘲,角弓反張。

荊芥穗,川當歸

各等分為末,用黑豆炒焦,淋酒調下,或童便亦可。

白話文:

嚴氏清魂散

**主治:**產後血暈,不省人事。

藥方:

  • 澤蘭葉 一兩
  • 人參 一兩
  • 荊芥穗 四兩
  • 川芎 二兩
  • 甘草 八錢

**製法:**將以上藥物研成細末。

**服用方法:**用溫酒調和童便,服用藥末。同時用破漆器燒煙薰之,並頻頻放置醋炭。服用此藥後,持續進行薰煙治療。

愈風湯

**主治:**產後中風,口噤,牙關緊閉,手足抽搐,角弓反張。

藥方:

  • 荊芥穗 等分
  • 川當歸 等分

**製法:**將以上藥物研成細末,用黑豆炒焦後,用酒或童便調和服用。

治產後乳汁不通方

通草(七分),瞿麥,柴胡,花粉(各一錢),桔梗,青皮,白芷,木通,赤芍,連翹,甘草(各五分)

水煎,食後緩緩飲下,更手摩乳房。

又方當歸補血湯加蔥白,治產後無乳。

白話文:

治產後乳汁不通,可用通草、瞿麥、柴胡、花粉、桔梗、青皮、白芷、木通、赤芍、連翹、甘草等藥材水煎,飯後慢慢飲用,並用手按摩乳房。若產後無乳,則可用當歸補血湯加入蔥白治療。

當歸(三錢),黃耆(一兩),蔥白

共水煎服。

人參當歸散,治產後失血過多,血少則陰虛,陰虛生內熱,令人心煩短氣,自汗頭疼。

熟地,人參,當歸,肉桂,麥冬,白芍

加淡竹葉、生薑煎服。

當歸黃耆湯,治失血過多,腰痛,身熱,自汗。

歸身(三錢),黃耆(二錢),白芍(一錢五分)

白話文:

將當歸三錢、黃耆一兩、蔥白一起加水煎煮服用。這個方子叫做人參當歸散,可以治療產後失血過多,血少導致陰虛,陰虛又會產生內熱,讓人感到心煩意亂、呼吸急促、自汗頭疼。

另一個方子叫做當歸黃耆湯,可以用來治療失血過多、腰痛、發熱、自汗。這個方子需要準備熟地、人參、當歸、肉桂、麥冬、白芍,再加入淡竹葉和生薑煎煮服用。

最後,歸身三錢、黃耆二錢、白芍一錢五分,也可以一起煎服。

加姜三片,煎服。

失笑散,治產後心腹疼痛欲死,及兒枕作痛。

蒲黃,五靈脂

二味為末,白湯下。

三聖散,治兒枕痛。

當歸,肉桂,玄胡

抵聖湯,治產後血氣傷於脾胃,腹脅滿脹,嘔逆噁心。

赤芍,半夏,陳皮,人參,澤蘭葉(各二錢),甘草

加姜煎服。

白話文:

在烹煮藥方時,請加入三片薑,然後服用。

「失笑散」,用來治療產後心腹疼痛嚴重到似乎會致死,以及產後子宮疼痛的情況。

配方包括蒲黃和五靈脂,將這兩味研磨成粉末,然後用水煎服。

「三聖散」,用來治療產後子宮疼痛。

配方包含當歸、肉桂和玄胡。

「抵聖湯」,用來治療產後因血液和氣體傷害脾胃,導致腹部脹滿、嘔吐和惡心的情況。

配方包括赤芍、半夏、陳皮、人參和澤蘭葉(各二錢),以及甘草。在煎煮時,請加入薑片。

獨參湯,治產後血暈,不省人事。

人參(一兩)

水一升,煎半升,溫服。身熱氣急者,加童便一盅;身寒氣弱者,加附子三錢。

黃耆湯,治產後虛汗不止。

黃耆(二錢),白朮,防風,熟地,茯苓,麥冬,炙甘草,牡蠣粉(各五分)

加大棗一枚,煎服。

增減四物湯,治產後陰虛發熱,晝則明瞭,夜則寒熱。

白話文:

【獨參湯】,用於治療產後失血性暈厥,患者失去意識。

人參(一兩)。

用水一升,煎煮至半升,溫和服用。若體溫升高、呼吸急促,可增加童便一盅;若感到身體寒冷、氣力微弱,則需加入附子三錢。

【黃耆湯】,用於治療產後虛汗持續不止。

黃耆(二錢)、白朮、防風、熟地、茯苓、麥冬、炙甘草、牡蠣粉(各五分)。

需加入大棗一枚,一起煎煮後服用。

【增減四物湯】,用於治療產後陰虛導致發熱,白天精神清醒,夜晚則出現寒熱交替的情況。

川歸,川芎,生地,柴胡

定痛散,治產後惡血不盡,腹中作痛。

當歸,白芍(各二錢),肉桂(五分),五靈脂(一錢)

加姜三片,水酒各半,煎服。

麻仁丸,治產後大便秘結。

麻仁,枳殼,人參,大黃,當歸

等分為末,蜜丸梧子大,白湯下二十丸,以便潤為度。

豬腎湯,治產後虛羸喘乏,乍寒乍熱,病如瘧狀,名曰褥勞。

豬腎(一具),白糯米(一合),淡豉(半合),蔥白(十根),人參,川歸(各二錢)

白話文:

「定痛散」用來治療產後惡露不盡,肚子疼痛。配方包含當歸、白芍各二錢,肉桂五分,五靈脂一錢,並加入薑三片,用一半水一半酒煎服。

「麻仁丸」用來治療產後便秘。配方包含麻仁、枳殼、人參、大黃、當歸,等分研磨成粉末,用蜜丸成梧子大小,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白湯送服,以達到潤腸通便的效果。

「豬腎湯」用來治療產後虛弱、喘不過氣、時冷時熱,類似瘧疾的症狀,稱為「褥勞」。配方包含豬腎一具,白糯米一合,淡豉半合,蔥白十根,人參、川歸各二錢。

黑神散,治胎死腹中,難產,經日而死者。法以產婦舌頭青黑為驗。

熟地,炒蒲黃,炒黑乾薑,當歸,白芍,桂心(各二兩),炙甘草(三錢),黑豆(炒去皮,二合半)

共為末,每服二錢,童便和酒調下。此方更治胎衣不下,產難血暈,兒枕疼痛,乍見鬼神等證。

又方,治死胎不下。其症指甲青、舌青、眼閉,甚者口中作屎臭。

先以平胃散一帖,作二服,每服酒水各一盅,同煎至一盅;再以朴硝半兩,研細投入,煎三五沸,傾出候溫,服盡,其胎即化為水。倘非死胎,不必用朴硝;骨縫未開者,加川芎二錢。

白話文:

黑神散,可以治療胎死腹中、難產,以及產婦經日而亡的狀況。判斷依據是產婦舌頭呈現青黑色。

方劑由熟地、炒蒲黃、炒黑乾薑、當歸、白芍、桂心(各二兩)、炙甘草(三錢)、黑豆(炒去皮,二合半)組成。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以童便和酒調服。此方還可以治療胎衣不下、產難血暈、兒枕疼痛、乍見鬼神等症狀。

另一個方劑,用於治療死胎不下。症狀包括指甲青、舌青、眼閉,嚴重者口中會發出屎臭味。

首先用平胃散一帖,分成兩次服用,每次用酒水各一盅,同煎至一盅;接著將研細的朴硝半兩投入,煎煮三五沸,倒出後等溫,服用完畢,死胎就會化為水。如果不是死胎,則不必使用朴硝;若骨縫未開,則需加入川芎二錢。

產後泄瀉方,此有積血在脾胃也。

蒼朮,白朮,赤茯,白茯,桃仁

用水煎服。

白話文:

這是一道治療產後腹瀉的藥方,因為胃和脾臟裡有淤血。使用了蒼朮、白朮、赤茯、白茯以及桃仁等草藥。服用方式是用開水泡煮後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