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生司命》~ 卷四(亨集) (7)

回本書目錄

卷四(亨集) (7)

1. 腫證餘論挾水腫說

吾人所以得全其性命者,水與谷而已。水則腎主之,谷則脾主之。胃與脾合氣,胃為水穀之海,脾為運化之司。今脾胃兩虛,不能傳化,則不能制水,故腎水氾濫,反得以浸漬脾土,於是三焦停滯,經絡壅塞,水浸於脾胃,注於肌肉,而發腫矣。其狀眼胞上下微起,肢體重著,咳嗽怔忡,股間清冷,小便澀黃,皮薄而光,手按成窟,手舉即滿,此水腫之病也。

然腫有五證:風腫者,皮粗麻木不仁,走注疼痛,四君子加升麻、蒼朮、防風、羌活。氣腫者,皮厚四肢瘦弱,腹脅膨脹,六君子加木香、木通。血腫者,皮間有血縷赤痕,四物加桃仁、紅花。婦人懷孕亦有氣遏水道而虛腫者,此但順氣安脾,既產而腫自消。水有十,有心水、脾水、肝水、肺水、腎水、膽水、大腸水、風水、皮水、里水、石水之不同。丹溪亦云水腫脈必沉伏。

病陽水兼陽證,脈必沉數,其症頻滿,小便赤澀,大便閉結,治用五皮、五苓,重者疏鑿飲子;病陰水兼陰證,脈必沉遲,其症不煩滿,大便溏,小便少而不赤澀,治用實脾飲、木香流氣飲。

腰以上腫及身有熱者,水氣在表,可發汗;腰以下腫者,當利小便。上下分消其濕,此治水之良法也。丹溪曰:水病以健脾為主,使脾氣得實而氣運則水自行,非五苓、神佑、禹功之行水也,宜以參苓為君,視所挾症加減,無不效者。若苟徒用快利,用行水藥,多致不救,信哉!

白話文:

我們之所以能保全生命,靠的就是水分和糧食。水分主要由腎臟來管理,糧食則由脾臟負責。胃和脾相輔相成,胃是消化食物的海洋,脾則負責運化功能。如果脾胃兩虛,無法正常進行消化吸收,就無法控制水分,因此腎臟的水分過多,反而會反過來浸泡脾臟,導致三焦(上焦、中焦、下焦)運行不暢,經絡堵塞,水分積聚在脾胃,然後擴散到肌肉組織,導致身體浮腫。這種情況下,眼睛周圍會稍微浮腫,四肢沉重,咳嗽,心跳加速,大腿間感覺涼冷,小便顏色深黃,皮膚變得薄且光亮,用手按壓會出現凹陷,放手後立即恢復,這就是所謂的水腫病。

然而,浮腫有五種類型:因風邪引起的腫,皮膚粗糙,麻木無感,移動時會感到疼痛,治療上會使用四君子湯加上升麻、蒼朮、防風、羌活。因氣血不足引起的腫,皮膚厚,四肢瘦弱,腹部脹大,治療上會使用六君子湯加上木香、木通。因血液問題引起的腫,皮膚上會出現紅色血絲,治療上會使用四物湯加上桃仁、紅花。懷孕的女性也會因為氣血受阻,導致水道不暢而產生虛腫,這種情況只需順氣安脾,產後腫脹自然就會消失。水腫的類型有十種,包括心水、脾水、肝水、肺水、腎水、膽水、大腸水、風水、皮水、裏水、石水等。丹溪先生也認為,水腫的脈象通常是沉伏的。

如果是陽性水腫,伴有陽性病症,脈象會是沉數,常見症狀是頻繁的飽脹感,小便顏色深紅,大便閉塞,治療上可以使用五皮、五苓湯,嚴重的可以用疏鑿飲子。如果是陰性水腫,伴有陰性病症,脈象會是沉遲,症狀不會感到煩躁或飽脹,大便稀軟,小便量少且顏色不深紅,治療上可以使用實脾飲、木香流氣飲。

腰部以上的浮腫,伴隨身體有熱感,表示水氣在體表,可以使用發汗的方式治療;腰部以下的浮腫,應當利尿。上下同時排除濕氣,這是治療水腫的好方法。丹溪先生說:水腫的治療,應以健脾為主,讓脾氣充足,氣血運行正常,水腫自然就會消退,並非一定要使用五苓、神佑、禹功等利水藥物。應該以人參、茯苓為主,根據不同的併發症來增減藥物,這樣才會有效果。如果只是一味地使用利尿藥物,或者過度使用利水藥物,往往會導致病情無法挽回,這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