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生司命》~ 卷八(貞集) (4)
卷八(貞集) (4)
1. 崩漏證(六十三)
婦人崩中,由臟腑損傷,衝任二脈氣血兩虛而然。《經》曰:衝脈者,經脈之海。任脈者,任於前。王冰曰:任脈通,衝脈盛,月事以時下者是也。故二脈平和,外循經絡,內榮臟腑,何崩漏之有?若勞動過極,七情六慾,內傷臟腑,則衝任之脈虛,不能約束經血,忽然暴下,若山崩然,故曰崩中。
其證有虛、有熱,虛則滲下,熱則流通,又有虛熱相兼者。急則治其標,用白芷煎湯調百草霜,或棕櫚灰、五靈脂半生半炒,俱酒調下二三錢。緩則治其本,氣虛者,補中益氣加熟地、蒲黃、香附;若飲食少者,宜參苓白朮散,健脾有驗。血虛者,四物加阿膠、蒲黃、參、術;有熱者,通用炒芩連、黃柏、炒黑山梔、生地、地榆;脫血過甚者,用地榆、棕櫚灰、蒲黃、乾薑、山梔、香附、五靈脂,兼涼兼止。藥味必炒黑者,以黑勝紅故也。
白話文:
婦人崩中病的病因、症狀與治療
婦人崩中,是指婦女陰道出血不止的病症,是由於臟腑受損,衝任二脈氣血虛弱所引起。《經》書上說:衝脈是所有經脈的匯聚之處,任脈則負責統御人體的前部。 王冰解釋道:任脈暢通,衝脈充盈,月經才會按時來潮。 所以,衝任二脈平和,經絡暢通,臟腑得到滋養,就不會出現崩漏的現象。
然而,如果婦女過度勞累,情緒波動過大,內傷臟腑,就會導致衝任二脈虛弱,無法約束經血,突然大量出血,就像山崩一樣,所以叫做崩中。
崩中的症狀,可分為虛證、熱證和虛熱相兼三種。 虛證表現為血流滲出, 熱證則血流通暢, 虛熱相兼則兼具兩者症狀。
治療崩中,應根據病情輕重而選擇不同的方法。 急症應當治標,可用白芷煎湯,調服百草霜,或棕櫚灰、五靈脂半生半炒,以酒調服,每次二三錢。 緩症則應治本,氣虛者,需補中益氣,可用熟地、蒲黃、香附等藥物;飲食少者,宜服用參苓白朮散,健脾益胃;血虛者,可服用四物湯,並加入阿膠、蒲黃、人參、白朮;有熱者,可用炒黃芩、炒連翹、黃柏、炒黑山梔、生地、地榆等藥物;失血過多者,可用地榆、棕櫚灰、蒲黃、乾薑、山梔、香附、五靈脂等藥物,兼顧清熱止血。
藥物中必須有部分藥材炒黑,這是因為黑色能克制紅色,可以達到止血的效果。
東垣治崩中,專主於寒,亦不可云無,須審脈候,沉遲微細,方可選用乾薑、茴香、良薑、桂、附之類,或久病得此更宜,所謂久病非熱是也。東垣論崩漏不止有三證:一證因脾胃虛損,下陷於腎,與相火合,濕熱下迫,遂漏不止;一證因先富後貧,心事不足,則鬱悶損脾,飲食少進,血液不生,經自漏矣;一證因悲哀太甚,先損於肺,而心胞絡之脈無所營,亦絕於內,故火動而數溲血也。詳《蘭室秘藏》。
白話文:
李東垣治療崩中,專注於寒症,但也不能說完全沒有熱症,需要仔細觀察脈象,脈沉遲微細,才可以選用乾薑、茴香、良薑、桂、附子之類藥物,尤其是久病得此症狀更應如此,因為久病不一定都是熱證。李東垣認為崩漏不止有三個證候:一是因脾胃虛損,下陷於腎,與腎中的相火結合,濕熱下迫,導致崩漏不止;二是因先富後貧,心事不足,導致鬱悶損傷脾胃,飲食減少,血液生成不足,經血自然漏出;三是因悲哀過度,先損傷肺,導致心胞絡脈無所依附,亦絕於內,故火動而頻頻尿血。這些內容詳細記載在《蘭室秘藏》中。
2. 崩漏方
崩漏多因氣所使而下,。
香附,歸身,白芍,熟地,白朮,棕灰(各一錢),川芎,黃耆,蒲黃,地榆,人參(各五分),升麻(二分),柴胡(三分)
補中益氣湯(見內傷),治氣虛崩下。
白話文:
女性月經量多,多半是因為氣虛所導致,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來調理,補益氣血,改善氣虛的狀況。
本方加熟地、蒲黃、香附。
參苓白朮散(見內傷),治崩而飲食少進。
四物湯(見中風),治血虛崩下。
本方加阿膠、蒲黃、人參、白朮。
涼血地黃湯,治女人血崩由於腎水陰虛,不能鎮守胞絡相火,故血走而崩漏。
黃芩,荊芥,蔓荊子,黃柏,知母,藁本,細辛,川芎(各二分),黃連,羌活,柴胡,升麻,防風(各三分),生地,當歸(各五分),甘草(三分),紅花(少許)
白話文:
這個方子加上熟地、蒲黃、香附。
參苓白朮散(見內傷),用於治療月經量多且食慾不振。
四物湯(見中風),用於治療血虛導致的月經量多。
這個方子加上阿膠、蒲黃、人參、白朮。
涼血地黃湯,用於治療女性血崩,由於腎陰虛,無法鎮守子宮和經絡的相火,因此導致血流不止。
黃芩、荊芥、蔓荊子、黃柏、知母、藁本、細辛、川芎(各二分)、黃連、羌活、柴胡、升麻、防風(各三分)、生地、當歸(各五分)、甘草(三分)、紅花(少許)。
棕櫚灰散
棕櫚燒灰存性(五錢),乾薑灰(二錢,冬月用),烏梅,地榆灰(各三錢)(一方無地榆)
上末,空心烏梅湯調下二錢,久患三服愈。
治赤白崩方,兼治赤白帶。
當歸,熟地,蘄艾(各五錢),白芷,川芎,甘草(各二錢),人參(一錢)
共合為一劑,水四大盅煎至三盅,入雞蛋三枚在內煮,服下藥。
驗方
人參,黃耆,白朮,阿膠,條芩,香附,升麻,荊芥,加入四物。
白話文:
棕櫚灰散
方劑組成:
- 棕櫚燒灰存性:五錢
- 乾薑灰:二錢(冬月使用)
- 烏梅:三錢
- 地榆灰:三錢(有些方劑不含地榆)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成細末。
服用方法:
空腹服用,用烏梅湯調服二錢,久病者服用三劑即可痊癒。
主治:
- 赤白崩:指女性月經量多且顏色異常,或月經週期不規律。
- 赤白帶:指女性白帶異常,顏色或氣味有異。
治赤白崩方
方劑組成:
- 當歸:五錢
- 熟地:五錢
- 蘄艾:五錢
- 白芷:二錢
- 川芎:二錢
- 甘草:二錢
- 人參:一錢
製法:
將以上藥材共研為一劑,用四大碗水煎煮至三碗,加入三個雞蛋一起煮熟,服用藥汁。
驗方
- 人參、黃耆、白朮、阿膠、條芩、香附、升麻、荊芥,加入四物。
注:
- 上述方劑劑量以錢為單位,現代醫學一般採用克或毫克為單位。
- 中藥材的品質和產地會影響藥效,建議諮詢中醫師,根據個人情況調整藥方。
3. 帶下證(六十四)
帶下者,由濕熱流注於帶脈而下濁液,故曰帶下。赤屬血分,自小腸來,濕熱居多,治宜芩、連、梔子、二妙散、丹皮、歸、芍、生地。白屬氣分,自大腸來,濕痰居多,治宜二陳加南星、川芎、香附、薏苡、瓦壟子、海石、蛤粉、蒼白朮、滑石。又肥人多痰,瘦人多熱,用藥與上彷彿。
丹溪云:同是胃中濕熱積痰,流下滲入胞胎,宜斷厚味,煎炒為主。有氣虛脫者,補中益氣、調中益氣、溫補兼升舉之法;血虛者,四物、二妙加阿膠、貝母、香附。
白話文:
帶下是濕熱流注於帶脈,導致濁液流出的現象。紅色帶下屬於血分,源於小腸,多為濕熱,可用黃芩、黃連、梔子、二妙散、丹皮、當歸、芍藥、生地黃來治療。白色帶下屬於氣分,源於大腸,多為濕痰,可用二陳湯加南星、川芎、香附、薏苡仁、瓦壟子、海石、蛤粉、蒼朮、滑石來治療。肥胖者多痰,瘦弱者多熱,用藥原則與上述相似。
丹溪先生說:帶下都是因為胃中濕熱積痰,流下滲入子宮所致,應忌食肥甘厚味,以煎炒食物為主。氣虛者可用補中益氣、調中益氣、溫補兼升舉的方法;血虛者可用四物湯、二妙散加阿膠、貝母、香附來治療。
東垣治帶下,專主於寒,用乾薑、良薑、木香、附子、玄參、肉桂、烏藥之類。愚謂屬濕熱與痰居多,屬寒者少,在臨證而精察之,不可執一。
婦人帶下,六極之病,脈浮則為腸鳴腹滿,緊則為腹中痛,數則為陰中癢,癢則生瘡,弦則陰戶掣痛。婦人帶下,脈浮惡寒,漏下者不治。婦人漏血下赤白,日下血數升,脈急疾者死,遲者生。婦人漏下赤白不止,脈小虛滑生,大緊實數者死。
白話文:
李東垣治療帶下症,偏重於寒證,常用乾薑、良薑、木香、附子、玄參、肉桂、烏藥等藥物。但我不認同這種觀點,認為濕熱與痰證居多,寒證較少,臨床上需仔細辨證,不可一味執著寒證。
婦人的帶下,是六經病的表現,脈浮則腸鳴腹脹,脈緊則腹痛,脈數則陰部發癢,癢則生瘡,脈弦則陰戶抽痛。如果婦女帶下,脈浮惡寒,漏下不止,則難以治療。如果婦人漏血下赤白,每日下血數升,脈急則死,脈遲則生。如果婦人漏下赤白不止,脈小虛滑則生,脈大緊實數則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