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生司命》~ 卷八(貞集) (1)

回本書目錄

卷八(貞集) (1)

1. 疸證(六十)

黃疸之病,何自而起也?《經》曰:濕熱相交,民當病疸。疸者,黃也。夫脾為胃行其津液者也。津液行,則小便利,何黃之有?惟濕生乎熱,熱滋乎濕,濕熱相生,遂成滯滿;由是胃氣潛衰,脾氣孱弱,不能為胃行其津液,致上焦不行,故身不得汗,下脘不通,故復無小便,薰蒸日久,熱氣成黃。熱勝濕者,其黃鮮明;濕勝熱者,其黃淡黯。

亦有五者之不同,有酒疸、有谷疸、黃汗疸、女勞疸、黃疸。

丹溪曰:疸不必分五,同是濕熱,與𨠭曲相似。愚謂五者之中,惟女勞疸當另立治法,非流通濕熱一法之可盡也。蓋治濕之法,不過茵陳五苓散茵陳蒿湯大黃黃柏梔子芒硝等藥,濕熱行,則黃自退矣。惟女勞疸乃是腎虛而成,大不足之證,不可作行濕熱有餘治之。

故東垣有腎疸湯,雖有人參白朮、黃柏等藥在其中,而多用風藥以提中氣、散濕熱。是初起強健之人則可,若腎精久虛,元氣憊極者,亦非確論,必也四物、知柏以壯水之主,人參、白朮以培氣之原,隨症以加行濕熱之劑,則標本同治,或可以收全功矣。學者烏可總五疸而混同一治乎?

抑有說焉:傷寒發汗不徹,通利不及,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飲水漿,此為瘀血之在裡而發黃者也,其色必鮮,黃連茵陳五苓主之。傷寒發汗,身目為黃,小便利,此為寒濕之在裡而發黃者也,其色必黯,小建中主之。又或身黃,脈沉結,小腹硬而小便自利,其人如狂,此為蓄血之在下焦而發黃者,抵當湯主之。

外有黃腫一症,每因濕熱沖逆,則清氣不行,氣既不行,則逆於肉裡,腫浮於外。當於茵陳五苓內加木香、黃連、香附、卜子、枳實厚朴大行氣之藥,則熱除而腫消矣。

雖然發黃之症可治者固多,而不救者亦非少也。寸口近掌無脈,口渴鼻出冷氣,此肺之絕也;形體如煙薰,直視搖頭,此心之絕也;環口黧黑,柔汗發黃,此脾之絕也。雖有神工,將何為哉?

2. 五疸見症

黃疸者,通身面目悉黃是也。

酒疸者,心中熱,足下熱,懊憹不能食,時時欲吐,其人素必嗜酒。

谷疸者,消穀易飢,食又難飽,飽則發煩頭眩。

黃汗疸者,常自汗黃色,或上身盡黃,下身不黃。

女勞疸者,素傷於色,發黃,額上黑,手足心熱,日暮則發,膀胱急,大便溏黑,小便自利,腹如水狀,此為難治。

黃疸皆由脾胃二經所致,當究其因,分利為先,解毒次之。諸疸口淡、怔仲、耳鳴、足軟、微寒、發熱、小便白濁,此為虛疸,治宜四君子湯八味丸,不可過用涼藥,強通小便,恐腎水枯竭。久而面黑色黃,及有渴者不治,不渴者猶可治也。

又有陰黃一證,非桂附莫救,醫者審之,茵陳四逆湯最當。

《脈經》曰:凡黃候,寸口脈近掌無脈,口鼻冷。並不可治。脈沉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必發黃也。酒疸者,或無熱,靖言了了,腹滿欲吐,鼻燥,其脈浮者,先吐之;沉數者,先下之。酒疸下之,久久為黑疸,目青面黑,心頭如啖蒜虀狀,大便正黑,皮膚四肢不仁,其脈浮弱,顏色微黃者,故知難治。

谷疸,寸口脈微而弱,微則惡寒,弱則發熱,當發不發,骨節疼痛,當煩不煩,煩極汗出。趺陽脈緩而遲,胃氣反強,飽則煩滿,滿則發熱,客熱消穀,食已則飢,谷強肌瘦,名曰谷疸。陽明病脈遲者,食難用飽,飽則發寒熱,頭眩者必小便難,此欲作谷疸,下之腹滿如故。

趺陽脈緊而數,數則為熱,熱則消穀;緊則為寒,食則滿也。尺脈浮為傷腎,趺陽脈緊為傷脾。風寒相搏,食已則眩,穀氣不消,胃中苦濁,濁氣不流,小便不通,陰被其寒,熱流膀胱,身體盡黃,名曰谷疸。

3. 疸方

茵陳五苓湯(見瘟疫),治傷寒或伏暑發黃,便澀煩渴等症。

本方倍茵陳,加薑、棗水煎。

茵陳茯苓湯,治發黃脈細數,四肢冷,小便澀,煩渴。

茵陳(二錢),茯苓桂枝豬苓(各一錢),活石(一錢五分)

脈不出者,加當歸

茵陳蒿湯,治身熱、鼻乾、汗出,陽氣上奔,小便赤澀,濕熱發黃。

茵陳蒿(一兩),梔子(二個),大黃(三錢五分)

茵陳大黃湯,治傷寒大熱發黃,面目俱黃,小便赤澀。

茵陳,梔子,柴胡黃柏黃芩,大黃,升麻(各六分),膽草(三分)

梔子柏皮湯

梔子(十五個),黃柏,黃連(各三錢五分),甘草(一錢)

腎疸湯,治腎疸目黃。

蒼朮(一錢),升麻,羌活防風藁本獨活,柴胡,葛根(各五分),豬苓,澤瀉(各四分),甘草(三分),黃芩(二分)

水煎溫服。

四物湯(見中風),治腎疸。

本方加知柏、人參白朮

黃連茵陳五苓湯,治傷寒瘀熱在裡發黃。

小建中湯,治傷寒寒濕在裡發黃。

抵當湯,治蓄血在下焦發黃。

褪金丸,治黃腫絕妙。

蒼朮,白朮(各二兩半),陳皮,神麯,麥芽(各兩半),厚朴(一兩),甘草(五錢),針砂香附(各六兩)

有塊加三稜莪朮各兩半,麵糊為丸。

大溫中丸(見積聚)

小溫中丸(見積聚)

主方

白朮,赤茯,豬苓,蒼朮,山梔,厚朴,茵陳,香附,陳皮,澤瀉

桂枝黃耆湯,治黃汗,身體疼重,發熱,兩脛自冷者。

桂枝,芍藥,生薑(各三兩),甘草,黃耆(各二兩),大棗(十二枚)

又方,治發黃、身熱、腹痛,右關脈滑者,名曰谷疸。與酒疸同。

枳實(五個),梔子(十四個),大黃(一兩),豆豉(一升)

茵陳四逆湯,治發黃脈沉而遲,肢體冷逆,腰以上自汗者。此方冷服。

茵陳蒿(二兩),附子(一個),乾薑(兩半),炙甘草(一兩)

消石礬石散,治日晡發熱惡寒,膀胱急,小腹滿,額上黑,足下熱,腹脹如水狀,大便黑色時溏,此女勞之病,腹滿者難治。

消石,礬石(燒)

二共為末,大麥粥湯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溫中湯,調治谷疸、酒疸。

陳皮(去白),厚朴(薑汁炒),三稜(醋炒),蒼朮(泔水浸七日),莪朮(醋炒),青皮(各五兩),甘草(炙,一兩),香附(一斤,醋炒),針砂(二兩,醋炒紅七次)

忌犬肉、果、菜。

棗礬丸,治谷疸,身目俱黃。

綠礬(火煅通紅,半斤),棗肉(二斤,煮去皮,搗爛為丸),平胃散(四兩為衣)

每服薑湯下三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