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生司命》~ 首卷 (6)
首卷 (6)
1. 里證
前證悉具者是也。或見數症而不具。《黃帝針經》曰:「邪在肝,則兩脅痛。」不言經而言肝,則傷寒邪熱有入用明矣。
三承氣湯,三陽選而用之。
黃連竹葉石膏湯,邪未入腑為輕者用之。
白話文:
【原文】:[前證悉具者是也。或見數症而不具。《黃帝針經》曰:「邪在肝,則兩脅痛。」不言經而言肝,則傷寒邪熱有入用明矣。
三承氣湯,三陽選而用之。
黃連竹葉石膏湯,邪未入腑為輕者用之。]
-
如果所有的前兆都已經出現了,這就是情況。或者如果出現幾個症狀但不全都是,這也是情況。《黃帝針經》上說:「當邪氣進入肝臟時,就會引起兩側肋骨疼痛。」它不單單提到經絡而提到肝臟,這表明傷寒的邪熱已經進入了體內。
-
三承氣湯,選擇並使用三陽(太陽、少陽、陽明)的藥物。
-
黃連竹葉石膏湯,當邪氣還未進入腑(腸胃等大腸道器官)時,使用這種藥方,表示病情較輕。
2. 寒證
寒中厥陰,與傳經熱證不同。四肢厥冷,唇青,面黑,囊縮,遺溲,脈則緩而微欲絕。
四逆湯
附子湯
麻黃附子吳萸湯,仍當用艾火灸丹田氣海,或用薑蔥作為餅子,熨於臍下。若藥不便,用胡椒火酒,皆可應急用。
蓋三陰三陽雖各有表裡,然三陽終表多而里少,三陰終里多而表少。此人不可不知也。詳考三陰三陽皆有入腑,則再無所傳,以萬物同歸於土,則終於土而已,將復奚變哉?
師曰:陽經無腹痛,陰經少頭疼。
白話文:
寒邪入侵厥陰,與傳經熱證不同。患者四肢冰冷,嘴唇發青,面色黝黑,陰囊收縮,遺尿,脈象緩慢且微弱。可以用四逆湯、附子湯、麻黃附子吳萸湯治療,同時可以用艾火灸丹田氣海,或用薑蔥餅熨臍下。若藥物不便,可用胡椒火酒應急。
三陰三陽雖然各有表裡,但三陽表多里少,三陽里多表少。這一點需要牢記。三陰三陽都有入腑,最終歸於土,不再傳變。
老師說:陽經無腹痛,陰經少頭疼。
3. 附感冒諸方
《和劑》不換金正氣散,治四時感冒傷寒,瘟疫時行,及山嵐瘴氣,寒熱往來,霍亂吐瀉,下利赤白,及出遠方不伏水土,並皆治之。
厚朴(薑汁製炒),陳皮(去白),藿香(洗),半夏(薑製),蒼朮(米泔浸各一錢),甘草(五分)
上細切,作一服,加生薑三片、大棗二枚、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溫服。
白話文:
「不換金正氣散」用於治療四季感冒、傷寒、瘟疫流行、山嵐瘴氣、寒熱交替、霍亂嘔吐、腹瀉、赤白痢疾,以及遠行不適應水土等症狀。藥方包括厚朴(薑汁炒)、陳皮(去白)、藿香(洗)、半夏(薑製)、蒼朮(米泔浸,各一錢)、甘草(五分)。將藥材切碎,製成一劑,加入生薑三片、大棗兩枚,用一盞半水煎至一盞,溫熱服用。
藿香正氣散(方見中風),治四時感冒,頭痛,憎寒,壯熱,或風濕氣,霍亂吐瀉。常服除山嵐瘴氣。
九味羌活湯,《經》云:有汗不得服麻黃,無汗不得服桂枝。若誤服,則其變不可勝數,故立此法,不犯三陽禁忌。解利神方,此易老之法也,名曰九味羌活湯。
羌活,治太陽肢節痛,君主之藥也。然非無為主也,乃能撥亂反正之主,故大無不通,小無不入,關節痛非此不能除。
白話文:
【藿香正氣散】(源自中風),治療四季感冒,頭痛,畏寒,高熱,或是風濕與氣體引起的病症,如霍亂、吐瀉等。經常服用可以去除山嵐瘴氣。
【九味羌活湯】,《經》中提到:有汗的人不應該服用麻黃,無汗的人不應該服用桂枝。如果誤服,可能帶來的副作用不計其數,因此制定這個方法,以避免違反三陽禁忌。這是李東垣的獨門祕方,稱為九味羌活湯。
羌活,能夠治療太陽部位的肢節疼痛,是此方的主藥。然而,它並非單獨作為主藥,而是能夠糾正錯誤、引導正確方向的主藥,因此,無論是大病還是小痛,都無所不能,對於關節疼痛,沒有什麼能比得上羌活的療效。
防風,治一身盡痛,乃軍卒中卑下職也。一聽軍令而行,所使引之而至。
蒼朮,別有雄壯之氣,上行能除濕,下行能安太陰,使邪氣不傳之於足太陰脾也。
細辛,治足少陰腎苦頭痛。
川芎,治厥陰頭痛在腦。
白芷,治陽明頭痛在額。
生地,治少陰心熱在內。
黃芩,治太陰肺熱在胸。
甘草,能緩裡急,協和諸藥。
已上九味,雖為一方,然亦不可執一。執中無權,猶執一也。當視其經絡前後、左右之不同,從其輕重冷熱之多寡增減用之,其效如神。姜二片、蔥二根,水煎服。若無內熱,去生地、黃芩;若急汗熱服,以羹粥投之;若緩汗溫服,羹粥不用投也。脈浮而不解者,宜先急而後緩;脈沉而不解者,宜先緩而後急。
白話文:
防風可以治癒全身的疼痛,就像軍隊中地位低微的士兵一樣,只要聽令行事,就會被派遣前往需要的地方。蒼朮擁有雄壯的力量,可以向上除濕,向下安撫太陰,防止邪氣傳入足太陰脾經。細辛治療足少陰腎經引起的頭痛。川芎治療厥陰經引起的頭痛,疼痛位於頭部。白芷治療陽明經引起的頭痛,疼痛位於額頭。生地治療少陰心經引起的內熱。黃芩治療太陰肺經引起的胸部熱症。甘草可以緩解腹痛,並協調其他藥物的功效。以上九味藥物雖然可以組成一個方劑,但不能拘泥於固定用法。如果一味地執著於某種用法,就等於沒有掌握方法。應該根據經絡的前後左右、寒熱輕重的不同情況,增減藥量使用,效果就會如同神靈一般。加入兩片薑、兩根蔥,用水煎服。如果沒有內熱,就去除生地、黃芩。如果要快速出汗解熱,就用羹粥送服。如果要緩慢出汗溫服,就不用用羹粥送服。如果脈象浮而緩解不了,就應該先用快速出汗的藥物,然後再用緩慢出汗的藥物;如果脈象沉而緩解不了,就應該先用緩慢出汗的藥物,然後再用快速出汗的藥物。
此藥不獨解利傷寒,治雜病亦有效。中風行經者,加附子;中風秘澀者,加大黃;中風並三氣合而成痹等證,各隨十二經上下內外,寒熱溫涼四時六氣,加減補瀉用之。
十神湯,治時令不正,瘟疫妄行,或四時感冒風熱,發熱憎寒,頭疼身痛,無汗。此藥不問陰陽兩感,並宜服之。
川芎,甘草,麻黃,白芷,乾葛,紫蘇,升麻,陳皮,赤芍藥,香附(各一錢)
白話文:
這藥不僅能治療傷寒,也能治各種雜病。中風且行經者,加附子;中風且秘澀者,加大黃;中風並三氣合而致痺等症,則依據十二經絡上下內外、寒熱溫涼四時六氣,加減補瀉使用。
十神湯可用於治療時令不正、瘟疫流行,或四季感冒風熱,發熱畏寒、頭痛身痛、無汗。不論是陰陽兩感,皆可服用。
川芎、甘草、麻黃、白芷、乾葛、紫蘇、升麻、陳皮、赤芍、香附各一錢。
上細切,作一服,加生薑三片、連須蔥白三個。如中滿氣實者,加枳殼一錢,水二大盞,煎至一盞三分,去渣熱服。
消風百解散,治四時感冒頭疼,發熱咳嗽,鼻塞聲重,喘急等證。
荊芥穗,白芷,陳皮,麻黃(去節),蒼朮(各一錢),甘草(五分)
上細切,作一服,加生薑三片、蔥白三個,水一盞半,煎至一盞,熱服。咳嗽甚者,加烏梅一個同煎服。
張子和六神通解散,治夏月傷寒,得太陽陽明二經病,汗不出,頭項痛,腰脊強,目痛鼻乾不得臥。代麻黃、葛根等湯,發表藥也。
白話文:
上細切,做成一劑,加入生薑三片、帶根蔥白三個。若感到內心飽滿,氣息粗重時,再加入枳殼一錢,用水兩大杯,煎煮至一大杯三分,去渣後熱服。
「消風百散」,用於治療四季感冒引起的頭痛,發熱咳嗽,鼻塞聲音沈重,呼吸急促等症狀。
荊芥穗,白芷,陳皮,麻黃(去除節),蒼朮(各一錢),甘草(五分)
上細切,做成一劑,加入生薑三片、蔥白三個,用水一杯半,煎煮至一杯,熱服。咳嗽嚴重時,加入烏梅一個一同煎服。
「張子和六神通散」,用於治療夏季傷寒,出現太陽與陽明兩經的病徵,出汗困難,頭項疼痛,腰脊僵硬,眼睛痛,鼻子乾燥無法安睡。這是一種發表藥,代替麻黃、葛根等湯藥使用。
蒼朮,石膏,滑石,黃芩(各一錢五分),麻黃(七分半),甘草(五分)
上細切,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七分服。春加防風一錢。
金沸草散,治傷寒咳嗽,頭疼發熱,胸膈痰壅,喘嗽等證。
前胡(一錢五分),半夏(七分半),細辛(三分),赤茯苓(一錢),甘草(三分),荊芥穗(二錢),旋覆花(一錢五分)(一名金沸草)
白話文:
材料:
- 蒼朮:15克
- 石膏:15克
- 滑石:15克
- 黃芩:15克
- 麻黃:37.5克
- 甘草:25克
做法: 所有材料細切後,組合成一份藥方。將二杯水煮沸,然後用中火煎至剩餘七分水。服用此藥湯。
如果在春季服用,請再添加防風15克。
金沸草散,用於治療傷寒引發的咳嗽、頭痛和發燒,以及胸部和膈肌因痰液積聚而引起的喘息。
材料包括:
- 前胡:15克
- 半夏:37.5克
- 細辛:7.5克
- 赤茯苓:15克
- 甘草:7.5克
- 荊芥穗:40克(又名金沸草)
- 旋覆花:15克
一方無細辛、茯苓,有麻黃、芍藥。
上細切,作一服,加生薑五片、大棗一枚,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溫服。
東垣曰:「《經》云『兩感於寒者,死,不治。』一日太陽與少陰俱病,頭痛、發熱、惡寒,口乾、煩滿而渴。太陽者,腑也,自背腧而入,人所共知;少陰者,臟也,自鼻息而入,人所不知也。鼻息通於天,故寒邪無形之氣從鼻而入;腎為水也,水流濕,故腎受之。《經》曰『傷於濕者,下先受之』,同氣相求耳。
又云『天之邪氣感則害人五臟』,以是知內外兩感,臟腑俱病。欲表之則有里,欲下之則有表,表裡既不能一治,故死矣。然所稟有虛實,所感有淺深,虛而感之深者必死,實而感之淺者猶或可治,治之而不愈者有矣,未有不治而復生者也。予嘗用此,間有生者,十得二三,故立此方,以待好生君子用之,名曰解利兩感神方大羌活湯。」
白話文:
方劑說明:
此方無細辛、茯苓,含有麻黃、芍藥。
用法: 將藥材切碎,製成一劑,加入生薑五片、大棗一枚,用一盞半的水煎煮至一盞,溫熱服用。
東垣先生論述:
《傷寒論》記載:「兩感於寒者,死,不治。」指的是患者同時感受了太陽病和少陰病,則難以治癒,可能會導致死亡。
太陽病屬於陽氣不足,主要影響腑臟,從背部腧穴侵入,這是眾所周知的。而少陰病屬於陰氣不足,主要影響臟腑,從鼻息侵入,人們常忽略這一點。鼻息通向天空,因此無形的寒邪之氣可以從鼻孔進入;腎臟主水,水性濕潤,所以寒邪容易侵犯腎臟。《傷寒論》中也提到「傷於濕者,下先受之」,說明同種性質的氣息容易互相吸引。
又說「天之邪氣感則害人五臟」,說明寒邪可以通過外感和內感兩種方式侵犯五臟六腑。如果患者既有表證又有裡證,或既有上焦病症又有下焦病症,難以同時治療,則容易導致死亡。
然而,患者體質有虛實之分,感受寒邪的程度也有深淺之別。虛弱體質感受寒邪較深者,通常難以治癒,而實證體質感受寒邪較淺者,則有可能治癒。即使治癒了,也有可能再次發病,但沒有治癒卻能復生的例子。
我曾用此方治療過一些患者,其中有少數人活了下來,約佔二三成。因此我將此方命名為「解利兩感神方」,並寫成方劑,希望有志於救治病患的君子能夠使用它。
解利兩感神方大羌活湯
防風,羌活,獨活,防己,黃芩,黃連,蒼朮,白朮,甘草,細辛(各三分),知母,川芎,地黃(各一錢)
上細切,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半,去渣,熱飲之。未解再服,三四劑病愈則止。
東垣加減涼膈散(見中風),退六經熱及傷寒餘熱不解,胸煩等證。
黃連解毒湯,治傷寒大熱不止,乾嘔煩渴,錯語呻吟,不得安臥。
白話文:
解利兩感神方大羌活湯
藥方組成:
- 防風、羌活、獨活、防己、黃芩、黃連、蒼朮、白朮、甘草、細辛(各三分)
- 知母、川芎、地黃(各一錢)
用法:
- 將所有藥材切碎,製成一劑。
- 以兩碗水煎煮至一碗半,去除藥渣。
- 熱飲。
- 若症狀未解,可再服用一至兩劑。
- 病症痊癒後即可停止服用。
主治:
本方為東垣所創,名為「加減涼膈散」。主要用於治療中風、退六經熱、傷寒餘熱不解、胸悶煩躁等症狀。
黃連解毒湯:
主要用於治療傷寒高燒不退、乾嘔、口渴、神志不清、胡言亂語、輾轉難眠等症狀。
黃連(一錢),黃芩,黃柏,梔子(各二錢)
上細切,作一服,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渣服。
白話文:
這是一道古方藥材配方: 黃連 3 克、黃芩 6 克、黃柏 6 克和 梔子 9 克。 將這些草本植物切成小塊後泡在一杯半水中煮沸,然後減到一杯,去掉渣滓再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