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生司命》~ 首卷 (5)

回本書目錄

首卷 (5)

1. 四言舉要

脈乃血流,氣血之先;血之隧道,氣息匯焉。其象法地,血之腑也,心之合也,皮之部也。資始於腎,資生於胃,陽中之陰,本乎營衛。營者陰血,衛者陽氣,營行脈中,衛行脈外。脈不自行,隨氣而至,氣動脈應,陰陽之誼。氣如橐籥,血如波瀾,血脈氣息,上下循環。十二經中,皆有動脈,惟手太陰,寸口取決。

此經屬肺,上系吭嗌,脈之大會,氣之出入。一呼一吸,四至為息,日夜一萬,三千五百。一呼一吸,脈行六寸,日夜八百,千丈為準。

初持脈時,令仰其掌,掌後高骨,是為關上。關前為陽,關後為陰,陽寸陰尺,先後推尋。心肝居左,脾肺居右,腎與命門,居兩尺部。魂魄穀神,皆見寸口,左主司官,右主司府。左大順男,右大順女,本命扶命,男左女右。關前一分,人命之主,左為人迎,右為氣口。神門決斷,兩在關後,人無二脈,病死不愈。

男女脈同,惟尺則異,陽弱陰盛,反此病至。脈有七診,曰浮中沉,上下左右,消息求尋。又有九候,舉按輕重;三部浮沉,各候五動。寸候胸上,關候膈下,尺候於臍,下至跟踝。左脈候左,右脈候右,病隨所在,不病者否。浮為心肺,沉為腎肝,脾胃中州,浮沉之間。心脈之浮,浮大而散;肺脈之浮,浮澀而短。

肝脈之沉,沉而弦長;腎脈之沉,沉實而軟。脾胃屬土,脈宜和緩;命為相火,左寸同斷。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四季和緩,是謂平脈。太過實強,病生於外;不及虛微,病生於內。春得秋脈,死在金日,五臟准此,推之不失。四時百病,胃氣為本,脈貴有神,不可不審。調停自氣,呼吸定息,四至五至,平和之則。

三至為遲,遲則為冷;六至為數,數即熱證。轉遲轉冷,轉數轉熱;遲數既明,浮沉當別。浮沉遲數,辨內外因;外因於天,內因於人。天有陰陽,風雨晦冥;人喜怒憂,思悲恐驚。外因之浮,則為表證;沉里遲陰,數則陽盛。內因之浮。虛風所為;沉氣遲冷,數熱何疑。浮數表熱,沉數里熱;浮遲表虛,沉遲冷結。

表裡陰陽,風氣冷熱,辨內外因,脈證參別。

脈理浩繁,總括於四,既得提綱,引申觸類。

浮脈法天,輕乎可得,泛泛在上,如水漂木。有力洪大,來盛去悠;無力虛大,遲而且柔;虛甚則散,渙漫不收;有邊無中,其名曰芤;浮小為濡,綿浮水面;濡甚則微,不任尋按。

沉脈法也,近於筋骨。深深在下,沉極為伏;有力為牢,實大弦長;牢甚則實,愊愊而強;無力為弱,柔小如綿;弱甚則細,如蛛絲然。

遲脈屬陰,一息三至。小快於遲,緩不及四。二損一敗,病不可治;兩息奪精,脈已無氣。浮大虛散,或見芤革;浮小濡微,沉小細弱。遲細為澀,往來極難,易散一止,止而復還。結則來緩,止而復來;代則來緩,止不能回。

白話文:

四言舉要

脈象是血液流動的表現,是氣血的先兆;血管是血液流經的通道,氣息在此匯聚。脈象如同大地,是血的內臟之象,與心臟相通,並與皮膚相關聯。脈氣的生成始於腎臟,賴於胃的滋養,屬於陽中之陰,根本在於營氣和衛氣。營氣屬陰血,衛氣屬陽氣,營氣運行於脈管之中,衛氣運行於脈管之外。脈搏並非自行跳動,而是隨著氣的運行而產生,氣機活動,脈象隨之反應,這是陰陽的相互依存關係。氣的運行如同風箱的開合,血的流動如同波浪起伏,血液、脈搏、氣息,在體內上下循環往復。十二經脈中,都有動脈搏動,但只有手太陰肺經,才能在寸口脈搏處診斷。

手太陰肺經屬於肺臟,上連喉嚨,是脈氣匯聚的地方,也是氣息出入的要道。一次呼吸(一呼一吸)的脈搏跳動四次為一個呼吸,每日夜共計一萬次,即三千五百個呼吸。一次呼吸,脈搏運行六寸,每日夜共計八百次,約合千丈的距離。

初次診脈時,要讓病人仰起手掌,手掌後方高起的骨頭,稱為關上。關前屬陽,關後屬陰,陽分寸,陰分尺,按順序依次探查。心臟和肝臟位於左側,脾臟和肺臟位於右側,腎臟和命門位於兩尺部位。魂魄、穀神等,都能在寸口脈搏處反映出來,左側反映臟腑的機能,右側反映臟腑的精氣。左側脈象強大順暢預示男性健康,右側脈象強大順暢預示女性健康,本命和扶命脈象,男性在左,女性在右。關前一分處,是人命攸關之處,左側為人迎脈,右側為氣口脈。神門脈是診斷生死的重要部位,位於關後,人體沒有第二條可以代替的神門脈,如果神門脈異常,疾病就難以痊癒。

男女脈象大致相同,只是尺脈有所差異,如果陽氣衰弱,陰氣盛,則與此相反,疾病就會產生。診脈有七種方法,稱為浮、中、沉,以及上、下、左、右,需要仔細觀察和探尋。還有九候診脈法,運用按壓的輕重緩急;將寸、關、尺三部,分別探查浮沉,每部探查五次脈象。寸脈診察胸部以上,關脈診察膈膜以下,尺脈診察臍部以下至腳踝。診察左側脈象,觀察左側身體狀況,診察右側脈象,觀察右側身體狀況,疾病的位置與脈象的異常部位相符,沒有疾病則脈象正常。浮脈反映心肺,沉脈反映腎肝,脾胃位於中間,介於浮沉之間。心脈浮大而散,肺脈浮澀而短;肝脈沉而弦長,腎脈沉實而軟。脾胃屬土,脈象應平和緩慢;命門為相火,與左寸脈相呼應。春季脈象弦,夏季脈象洪,秋季脈象毛,冬季脈象石。四季脈象平和緩慢,則為平脈。脈象過於強盛,疾病則發於外;脈象過於虛弱,疾病則發於內。春天出現秋天的脈象,則死於金日,五臟皆準此推斷,不會有錯。一年四季的百病,胃氣是根本,脈象貴在有神,不可不細心觀察。調節自身之氣,呼吸平穩,脈搏四至或五至,則為平和之象。

三至為遲脈,遲脈則為寒證;六至為數脈,數脈則為熱證。脈象越遲則寒證越重,脈象越數則熱證越重;遲數脈象明確後,再分辨浮沉脈象。根據浮沉遲數脈象,辨別內外之因;外因來自自然,內因來自自身。自然界有陰陽變化,風雨晦明;人有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外因導致的浮脈,則為表證;沉、遲、陰脈和數脈,則為陽盛。內因導致的浮脈,是虛風所致;沉、氣、遲、冷脈和數脈,則熱證無疑。浮數脈為表熱,沉數脈為裡熱;浮遲脈為表虛,沉遲脈為裡寒。

表裡、陰陽、風氣、寒熱,分辨內外之因,脈象與證候相互參照。

脈理雖然繁複,但總括起來只有四種,掌握了綱領,就能觸類旁通。

浮脈應於天,輕易可以觸摸到,浮在上面,像水上的木頭。有力而洪大,來勢盛,去勢緩;無力而虛大,脈來遲緩柔軟;虛弱到極點則散漫,不能收斂;有邊無中,叫做芤脈;浮脈細小,叫做濡脈,綿綿浮於水面;濡脈極度虛弱,則脈象極其微弱,難以探查。

沉脈應於地,靠近筋骨,深沉在下面,沉極為伏脈;有力則堅實,脈象實大弦長;堅實到極點則有力,強勁有力;無力則弱,柔軟細小如棉線;弱到極點則細小,如蜘蛛絲一般。

遲脈屬陰,一呼吸三次脈搏跳動。稍快於遲脈,但又不到四次一呼吸。脈搏減弱到只剩下一半,疾病則難以治療;兩次呼吸才跳動一次脈,則脈象已無氣息。浮大虛散,或見芤革;浮小濡微,沉小細弱。遲細脈為澀脈,往來困難,容易停止,停止後又重新開始跳動。結脈則脈來緩慢,停止後又重新開始跳動;代脈則脈來緩慢,停止後則不能重新開始跳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