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生司命》~ 首卷 (5)

回本書目錄

首卷 (5)

1. 表證

此在經也。有前症而不自利、不咽乾,脈尚浮,微惡寒。此表尚存,而當汗也。故《經》曰:「太陰病」。脈浮者,可發汗,宜桂枝。

桂枝湯(見前證),桂枝加防風湯。

白話文:

這是在經書上記載的。病人有感冒的初期症狀,但自己沒有感覺不舒服,也不覺得口乾舌燥,脈象稍微浮,略微怕冷。這說明表證仍然存在,應該要發汗。因此《傷寒論》中說:「太陰病」。脈象浮的,可以用發汗的方法治療,應該用桂枝。

桂枝湯(適用於上述症狀),可以加防風來治療。

2. 里證

有前症而不惡寒,脈沉細兼數,此邪在裡也,宜清之下之。

黃芩芍藥湯

黃芍,芍藥,甘草

桂枝加大黃湯,腹痛甚者用此方。

桂枝,芍藥,大黃,生薑,大棗

白話文:

病人有發病前兆,但沒有怕冷,脈象沉細而數,這是邪氣在裡面的表現,應該使用清熱瀉下的藥物。可以用黃芩芍藥湯,如果腹痛嚴重,可以用桂枝加大黃湯。

3. 寒證

寒中太陰經,與傳經熱證不同,自利不渴,腹痛無休,手足不溫。《經》曰:「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臟有寒,當溫之,宜四逆輩。」

四逆湯

附子,乾薑,甘草

理中湯

人參,白朮,乾薑,甘草

附子理中湯

足少陰腎經

症:渴而自利,但欲寐。脈:尺寸俱沉。

白話文:

寒邪侵犯太陰經,與傳經熱證不同,患者會自利不渴,腹痛不止,手腳冰冷。《經》書上說:「自利不渴,屬於太陰經,因為臟腑有寒,應該溫暖之,適合使用四逆湯之類的藥物。」

四逆湯:附子、乾薑、甘草

理中湯:人參、白朮、乾薑、甘草

附子理中湯:

足少陰腎經:

症狀:口渴卻腹瀉,只想睡覺。脈象:寸關尺三脈皆沉。

足少陰腎經,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系舌本,故舌乾而渴也。自利者,邪傳少陰,受熱已深,氣不上升,故自利也。衛氣行於陽則寤,行於陰則寐。邪傳少陰,熱沖清道,神思昏昧,故欲寐也。其脈沉者,腎本在下,至此經自沉。

白話文:

足少陰腎經,從腎臟向上穿過肝臟和橫膈膜,進入肺臟,連接到舌根,所以舌頭乾燥並且感到口渴。腹瀉的原因是邪氣傳入少陰經,受熱過深,氣機無法上升,所以才會腹瀉。衛氣運行於陽氣部位就清醒,運行於陰氣部位就睡覺。邪氣傳入少陰經,熱氣衝擊清竅,神志昏沉,所以想要睡覺。脈象沉的原因是腎臟本就在下,因此這條經脈的脈象也偏沉。

4. 表證

有前症而微惡寒,口中和,身微熱。此邪尤在經也,乃宜汗之。

細辛羌活沖和湯,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陰證無熱。

細辛,羌活,獨活,芍藥,甘草

麻黃附子細辛湯,以此湯主之,附子溫中,麻黃散表。

白話文:

如果病人有輕微的惡寒,口乾舌燥,身體微微發熱,說明病邪還在經絡中,應該要發汗治療。剛開始用細辛、羌活沖和湯,如果病反而加重發熱,脈象沉的,就是陰證無熱。

可以用細辛、羌活、獨活、芍藥、甘草來治療。麻黃附子細辛湯,用此方治療,附子溫中,麻黃散表。

5. 里證

口燥舌乾而渴,脈沉,此在裡也。

三承氣湯,見前證選而用之。

朱奉議曰:「仲景於少陰證,口燥咽乾,宜急下之。」蓋少陰主腎,系舌本。傷寒熱氣入於臟,流入少陰腎經,咽乾絡焦,故口燥咽乾而渴,須急下之。非若陽明證,宜下而可緩耳。

黃連阿膠湯,輕者用之。

黃連(四兩),黃芩(一兩),雞子黃(二枚生用),芍藥(二兩),阿膠(二兩)

白話文:

口乾舌燥且感到口渴,脈象沉沉,這是寒邪入侵內部的症狀。可以選用承氣湯來治療,就像張仲景在治療少陰證時,對於口乾咽燥的症狀,主張要立即服用瀉下藥物。因為少陰主腎,與舌頭的根部相連。傷寒的熱邪侵入內臟,流入少陰腎經,導致咽喉乾燥灼熱,所以才會出現口乾咽燥且口渴的症狀,必須立即使用瀉下藥物來治療。這與陽明證不同,陽明證可以緩慢地使用瀉下藥物。若病情較輕,可以使用黃連阿膠湯,藥方包括黃連四兩、黃芩一兩、生雞蛋黃二枚、芍藥二兩、阿膠二兩。

6. 寒證

寒中少陰經,與傳經熱證不同。背惡寒,倦臥,下利清穀,小便白,手足寒,身體痛,而脈則沉也。

四逆湯(見前)

真武湯

附子,茯苓,白芍,生薑,白朮

附子湯

附子,茯苓,芍藥,人參,白朮

厥陰肝經

症:消渴,氣上衝心,心中煩滿疼痛,甚則唇青,舌卷囊縮。脈則微緩。

白話文:

少陰經受寒邪的表現,與傳經熱證有所不同。患者會有背部發冷、倦怠臥床、腹瀉清稀、小便清白、手足冰冷、身體疼痛等症狀,脈象沉細。可用四逆湯、真武湯、附子湯等方劑治療。厥陰肝經受邪,會出現口渴、氣往上衝心、心煩滿悶疼痛,嚴重時還會嘴唇發青、舌頭捲縮。脈象微弱緩慢。

厥者,盡也。兩陰俱盡,故名曰厥。成公曰:「邪傳太陰,則腹滿而嗌乾,未成渴也;傳至少陰,口燥舌乾而渴,未成消渴;至厥陰則成消渴,以熱甚能消水故也。木生火,肝氣通心,厥陰客氣上衝心,故心中疼熱,且煩而滿」。奉議云:「肝脈循陰器,絡於舌本。脈弗營則筋急,筋急則引舌與卵,故唇青舌卷卵縮。

病至是篤矣。非大下何以生?若脈漸浮,則有生機,當微汗之,不可不知耳。」

白話文:

「厥」指的是身體失去常態或完全停止的現象,當兩種陰虛的情況同時出現,因此稱為「厥」。成公指出,如果邪氣傳至太陰(脾),會導致腹部脹滿和咽喉乾燥,但尚未達到口渴的程度;如果邪氣傳至少陰(腎),則會出現口乾舌燥和口渴的情況,但尚未發展為消渴症狀;當邪氣到達厥陰(肝)時,就會形成消渴症,因為熱度過高能夠消解水分所致。肝氣通達於心,厥陰的邪氣上衝於心,所以心會感到疼痛和熱,並伴有煩躁和脹滿。奉議認為,肝脈繞行於生殖器周圍,並連接舌頭的根部。如果脈搏運行不暢,就會導致筋肉緊繃,筋肉緊繃會牽引舌頭和睪丸,因此嘴脣發青、舌頭捲曲、睪丸收縮。

疾病已進入嚴重階段。如果不進行強烈的治療,就無法恢復。但如果脈搏逐漸浮現,表示生命有生機,應該進行微汗治療,這點不可不知曉。」

7. 表證

此在經也。自前證兩脈尚浮,身微熱,此有表證存焉。或有由陰出陽,致脈漸浮,所謂陰病得陽脈者生也。

麻黃升麻湯

麻黃,當歸,知母,黃芩,石膏,升麻,白朮,白芍,天冬,桂枝,乾薑,甘草,茯苓,葳蕤

桂枝加黃芩湯

白話文:

這是符合經脈理論的。從之前的症狀來看,兩脈仍然浮,身體微熱,說明還有表證存在。也有可能是由陰轉陽,導致脈象逐漸浮起來,這是所謂的「陰病得陽脈者生」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