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生司命》~ 卷七(貞集) (10)
卷七(貞集) (10)
1. 夢遺精滑證(五十七)
因夢交而精出者,謂之夢遺;不因夢而精自泄者,謂之精滑。皆由於腎虛,相火妄動。久則有虛有火,或亦有寒。丹溪專主於濕熱是也。然有數者不同,有熱則流通者;有中氣虛損而下漏者;有思想無窮,所願未遂者;有用心過度,心不攝腎,以致精妄出者;有房勞太過,水枯火盛,滑泄不禁者;有脾胃虛弱,致開闔失常者;有遠行勞倦,內傷氣血,虛而不能固守者;有久無色欲,精滿思色者;有怒傷肝,動相火者;有下焦虛寒,精自出者。
有熱則流通者,治法用知柏、青黛、蛤粉為丸;氣虛者舉之,補中益氣加補腎降火藥;思想、用心二證,宜分治之,早進補腎澀精丸,晚服天王補心丹、安神丸,使心腎交而水火既濟也;房勞用滋陰補腎,知柏、熟地、枸杞、五味及人參固本丸、補腎丸、大造丸;脾胃虛弱用參苓白朮散、二仙丹;遠行勞倦用補氣血藥為君,加蓮鬚、芡實、山藥;大怒傷肝,用知柏、歸芍制肝伐火;虛寒用菟絲子、鎖陽、巴戟、山萸、杜仲、故紙、柏子仁、角膠,少加知柏、天冬為嚮導;久曠不須治,人虛亦用補澀藥可也。
兩尺脈洪數,必便濁失精。
心脈短小,因心虛所致,必遺精便濁。
白話文:
「因夢中交合而流出精液的,稱為夢遺;不因夢中而自行流出精液的,稱為精滑。這都因為腎虛,相火亂動。長期下來可能會出現虛與火並存的情況,也可能出現寒症。丹溪認為這是因為濕熱所引起。然而,有幾種情況不同,有熱時會流動;中氣虛損導致下部漏水;思想無窮,願望未實現;用心過度,心無法控制腎,導致精液妄出;房事過度,水分不足,火勢旺盛,精液滑出無法控制;脾胃虛弱,導致門戶功能失常;遠行勞累,內傷氣血,虛弱到不能固守;長期無性慾,精滿思色;因怒傷肝,動相火;下焦虛寒,精液自行流出。
有熱時會流動,治療方法使用知母、柏子仁、蛤粉做成丸子;氣虛的則要補充,使用補中益氣加上補腎降火的藥物;思想和用心的兩種證狀,應分別治療,早上服用補腎澀精丸,晚上服用天王補心丹、安神丸,讓心和腎交換,水火相濟;房事過度使用滋陰補腎的方法,如知母、熟地、枸杞、五味子以及人參固本丸、補腎丸、大造丸;脾胃虛弱使用參苓白朮散、二仙丹;遠行勞累使用補充氣血的藥物作為主要成分,加上蓮鬚、芡實、山藥;大怒傷肝,使用知母、歸芍來制衡肝火;虛寒使用菟絲子、鎖陽、巴戟、山萸、杜仲、故紙、柏子仁、角膠,稍加知母、天冬作為引導;長期無性行為不用特別治療,人體虛弱也可以使用補腎固精的藥物。
兩尺脈洪數,必定會造成尿瀉失精。
心脈短小,是因為心虛引起的,必定會造成遺精和尿瀉。」
2. 夢遺精滑方
補中益氣(見內傷),治氣虛。
天王補心丹(見火證)
安神丸(見火證)
以上二方治思慮。
人參固本丸(見虛損)
補腎丸(見哮喘)
大造丸(見痿)
以上三方治房勞。
參苓白朮散(見內傷)
二仙丹(見赤白濁),內加牛膝、杜仲更妙。
白話文:
-
補中益氣(見內傷),治氣虛:補充中焦的元氣,適用於內傷導致的氣血兩虛的情況。
-
天王補心丹(見火證):用來滋補心臟,適用於心火旺盛所引發的症狀。
-
安神丸(見火證):幫助安定神經,適用於因心火過旺而導致的失眠或焦慮等症狀。
-
以上二方治思慮:這兩個藥方(天王補心丹和安神丸)都可以治療由於思慮過度引起的內心不寧或情緒問題。
-
人參固本丸(見虛損):用人參為主要成分,用於補充元氣,適用於身體虛弱或者元氣不足的狀況。
-
補腎丸(見哮喘):滋補腎氣,適用於因腎虛導致的哮喘等呼吸系統問題。
-
大造丸(見痿):用於滋養和強化肌肉,適用於因腎虛或神經系統問題導致的肌肉萎縮或無力。
-
參苓白朮散(見內傷):調節脾胃功能,適用於因內傷或消化不良導致的胃腸問題。
-
二仙丹(見赤白濁),內加牛膝、杜仲更妙:這個藥方主要用於調理生殖系統,尤其是對於男性性功能障礙或者精液異常有很好的效果。加入牛膝和杜仲可以進一步增強其功效。
以上二方治脾虛。
治夢遺丸方,作湯服亦可。
川歸,知母,熟地,山萸,蓮鬚,杜仲,枸杞(各一兩二錢),白芍,黃柏,牡蠣,山藥,芡實(各一兩)
蜜丸梧子大,空心鹽湯下。
清心蓮子飲(見三消),治心熱腎虛。
治濁驗方
赤茯,車前(各一錢),白朮,蒼朮,豬苓,澤瀉,知母,黃柏,木通(各八分),滑石(錢半),甘草(三分)
白話文:
以上兩種藥方用來治療脾虛。
治夢遺丸方可以用湯劑服用。
川歸、知母、熟地、山萸、蓮鬚、杜仲、枸杞(各一兩二錢)、白芍、黃柏、牡蠣、山藥、芡實(各一兩)
做成蜜丸,大小如梧子,空腹用鹽湯送服。
清心蓮子飲(見三消),用來治療心熱腎虛。
治濁驗方
赤茯、車前(各一錢)、白朮、蒼朮、豬苓、澤瀉、知母、黃柏、木通(各八分)、滑石(錢半)、甘草(三分)
加燈心五十節。
又方,久加升提藥。
半夏,陳皮,赤茯,甘草梢,蒼朮,滑石,黃柏,豬苓,澤瀉,車前
加燈心五十節,姜三片。
以上二方治白濁。
又方,治赤濁。
黃柏,知母,山梔,歸尾,丹皮,赤茯,澤瀉,車前,陳皮,甘草梢
加燈心五十節。
附:小便頻數不禁方
用川椒炒去汗,為末醋丸。燒酒下七分,二次即愈。不可多服,用多又恐秘澀。
白話文:
加入燈芯五十節。
另外一種方法,久加升提藥。
半夏、陳皮、赤茯、甘草梢、蒼朮、滑石、黃柏、豬苓、澤瀉、車前,
加入燈芯五十節,薑三片。
以上兩種方劑都可治療白濁。
再一種方法,用來治療赤濁。
黃柏、知母、山梔、歸尾、丹皮、赤茯、澤瀉、車前、陳皮、甘草梢
加入燈芯五十節。
附:小便頻數不禁方
用川椒炒去汗,研成末用醋丸。燒酒送服,每次七分,服用兩次即可痊癒。不可過量服用,服用過多恐會導致秘澀。
3. 淋秘證(五十八)
《經》曰: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是膀胱雖屬水,全藉肺金為生化之原。故《經》又曰:水出高原,蓋以肺金為水之母;肺金清肅,則通調水道而滲營於下。《經》謂「氣化則能出者」。是謂平人令也。若腎水虛竭,臟病傳腑,膀胱熱結,清陽不能上升,則濁陰不下降,而淋秘之患作矣。
淋者,小便淋澀而痛;秘者,小便急滿不通。丹溪謂淋症雖有氣、砂、血、膏、勞五者之殊,皆屬於濕熱,統宜解熱利小便,不可發汗,汗之必便血。
東垣分在氣在血,治法以渴與不渴辨之。渴而小便不利者,熱在上焦氣分,肺金主之,宜用茯苓、澤瀉、燈心、通草、瞿麥、麥冬、山梔、黃芩以清肺氣。不渴而小便不利者,熱在下焦血分,腎與膀胱主之,宜知柏、熟地、滋陰丸以補腎水。
白話文:
經書說,水喝進胃裡,精華氣息就散布全身,往上輸送到脾臟,脾氣散發精華,再往上輸送至肺臟,調節水道,往下輸送至膀胱。雖然膀胱屬於水,但它的生化之源全靠肺金。所以經書又說:水從高處流下,是因為肺金是水的母親;肺金清肅,就能調節水道,滋潤身體。經書說「氣化就能排出」,這是正常人的情況。如果腎水枯竭,臟腑疾病傳到膀胱,膀胱熱結,清陽之氣不能上升,濁陰之氣就無法下降,就會出現淋病和便秘。
淋病是指小便淋漓澀痛,便秘是指小便急迫充盈而無法排出。丹溪認為淋病雖然有氣、砂、血、膏、勞五種不同的病因,但都屬於濕熱,治療原則應以清熱利尿為主,不可發汗,發汗會導致便血。
東垣則根據淋病的病因分為氣淋和血淋,治療方法依據口渴與否來區分。口渴而小便不利者,熱在上焦氣分,肺金主之,宜用茯苓、澤瀉、燈心、通草、瞿麥、麥冬、山梔、黃芩來清肺氣。不渴而小便不利者,熱在下焦血分,腎與膀胱主之,宜用知柏、熟地、滋陰丸來補腎水。
一云淋秘大要有三:有血虛者,血因火燥,下焦無血,通路枯澀,氣降遲緩,致滲泄之令失常,宜降血降火,四物加知柏、牛膝、甘草梢。有氣虛者,膻中之氣不下,氣海之氣不化,以致溲便不通,治宜四物加參耆,吞滋腎丸。有痰者,痰熱隔滯中焦,阻塞升降,氣不運行,以致淋澀不通,治宜二陳湯探吐。
古人治淋秘率用吐法以提其氣,滑伯仁用朱雀湯,多加枳實,是皆下病上取之義也。通用五苓散、五淋散、清肺飲子、小薊湯,血淋用八正散、滋腎丸。
白話文:
古人認為淋秘大致分為三種:血虛者,因血熱乾燥,下焦缺乏血液,導致通道乾澀,氣下降速度減慢,排泄功能失常,需以四物湯加知母、牛膝、甘草梢來降血降火;氣虛者,膻中之氣無法下降,氣海之氣無法運化,導致大小便不通,需以四物湯加人參、黃芪,並服用滋腎丸來調理;有痰者,痰熱阻塞中焦,影響氣機升降運行,導致淋澀不通,需服用二陳湯來化痰止咳。
古人治療淋秘常使用吐法來提振氣機,例如滑伯仁用朱雀湯,並增加枳實的劑量,這都是屬於下病上取的治療方法。常用的藥方還有五苓散、五淋散、清肺飲子、小薊湯,血淋則用八正散,滋腎則用滋腎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