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生司命》~ 卷三(亨集) (18)
卷三(亨集) (18)
1. 痢證方
又方
川連八兩㕮咀,用生薑四兩切片,同川連炒,待姜焦黃色去姜;用炒黃連為細末,同陳米飯搗爛為丸梧子大,每眼六七十丸。赤痢陳米飲下,白痢陳皮湯下,赤白兼者米飲陳皮湯兼用。
又噤口痢正方法
人參(三錢),川連(姜炒,三錢),廣陳皮(土炒,一錢),石蓮肉(一錢五分)
水煎,時與服之。如吐,又服,大效。
休息痢神效方
當歸,烏梅,川連
等分為末,以生蒜汁眾手丸梧子大,每服薑製厚朴湯下三四十丸。
駐車丸,治一切下痢。
阿膠(一兩五錢,蛤粉炒成珠為末,再用醋三合熬成膏),川連(二兩),乾薑(五錢),當歸(一兩五錢)
為末,以阿膠化開為丸梧子大,食前米湯送下三四十丸。
仙梅丸,治痢疾發熱發渴。
細茶(一兩),烏梅(五錢)
為末蜜丸彈子大,每服滾水送下二丸。
桃仁承氣湯(見瘟疫),治汙血而推蕩之。
四物湯(見中風),治痢疾血虛。
八物湯(見中風),治痢氣血兩虛。
通玄丹,治久痢流連之火不退,服諸藥不效者,服之立效。
黃連(八兩),白芍,當歸,生地,烏梅(各五錢)
上為末,用雄豬肚一個去油淨,以上藥末入肚內,用線縫之,將韭菜二斤上下蓋之,入鍋內蒸,湯干又添,以肚極爛為度;取肚並藥入石臼搗為丸梧子大,每服六七十丸,薑湯吞即行,茶清下即止。能行能止,故名通玄。治積聚清晨薑湯下,稍行一二次,即除。用溫粥補之。
小兒痢疾單方
用薺菜根、嫩荷葉燒灰存性,砂糖為丸,每服三四粒,炒米湯下。
凡痢初起,不得用參朮;五七日後,酌虛實用之。痢後多用飲食,以致遍身浮腫者,以大安丸服一二劑即退。
昔曾魯公痢血百餘日,國醫無能療治。陳應之取鹽梅一個去核研,合蠟茶加醋湯沃服之,一啜而瘥。
昔大丞相莊肅梁公患痢,陳應之曰:此挾水穀,當用三物逐去。即愈。
胡黃連,烏梅,灶心土
各等分。為末,蠟茶清調下,食前服,隨愈。
一人患痢純血,大塊而下,發呃,聲聞屋外,胃脈將絕。張太醫治之而愈。方用:
丁香(三個),柿蒂(二十個),煎湯;又用六安茶(一錢),烏梅(二個),生薑(一片),煎湯。以二湯替換服,又用炒麥麩熨丹田,呃猶不止,再用人參、官桂,十分去五,次日再加附子而愈。
清六丸,治血痢。
滑石(六兩),甘草(一兩),紅曲(五錢)
甘草湯為丸。
患痢大都責於濕熱。熱傷血則下赤,滑石能清六腑之熱,甘草能調六腑之氣,紅曲能合六腑之血。
溫六丸,治白痢。
滑石(六兩),甘草(一兩),乾薑(五錢)
薑汁為丸。
熱傷於氣則下白。滑石寒而淡,寒能除六腑之熱,淡能利六腑之濕;甘草得天地衝和之氣,故性平而調六腑;乾薑得天地正義之氣,故人氣而闢濕邪,又曰乾薑性溫,可使從治。《經》曰佐以所利,是故用之。
白話文:
痢疾的治療方劑
另一個方子
將八兩的川黃連切碎,用四兩切片的生薑一起炒,等到薑炒到焦黃色後把薑去掉。把炒過的黃連磨成細末,和煮熟的陳米飯搗爛,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六七十丸。如果是赤痢(大便帶血的痢疾),用陳米湯送服;如果是白痢(大便帶黏液的痢疾),用陳皮湯送服;如果赤白痢疾都有,就用米湯和陳皮湯一起送服。
治療痢疾導致無法進食的正法
人參三錢,用薑炒過的川黃連三錢,用土炒過的廣陳皮一錢,石蓮肉一錢五分。
用水煎煮,隨時服用,如果服後嘔吐,再服,效果顯著。
治療休息痢(反覆發作的痢疾)的神效方
當歸、烏梅、川黃連,等分磨成粉,用生蒜汁把藥粉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用生薑製過的厚朴湯送服三四十丸。
駐車丸, 治療各種痢疾。
阿膠一兩五錢(用蛤粉炒成珠狀後磨成粉,再用醋三合熬成膏),川黃連二兩,乾薑五錢,當歸一兩五錢。
磨成粉,用阿膠膏化開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飯前用米湯送服三四十丸。
仙梅丸, 治療痢疾發熱口渴。
細茶一兩,烏梅五錢。
磨成粉,用蜂蜜做成彈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用滾開水送服兩丸。
桃仁承氣湯(方子見瘟疫篇),治療因瘀血引起的痢疾。
四物湯(方子見中風篇),治療痢疾導致的血虛。
八物湯(方子見中風篇),治療痢疾導致的氣血兩虛。
通玄丹, 治療久痢不癒、虛火不退,服用其他藥物無效的情況,服用此藥立即見效。
黃連八兩,白芍、當歸、生地、烏梅各五錢。
將以上藥物磨成粉,取一個雄豬的豬肚,去除油脂,洗淨,將藥粉放入豬肚內,用線縫合,將韭菜二斤蓋在豬肚上下,放入鍋中蒸煮,湯汁蒸乾後再加,直到豬肚極爛為止;取出豬肚和藥物,一起放入石臼中搗爛,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六七十丸,用薑湯送服可以通便,用茶水送服可以止瀉。此藥既能通便也能止瀉,因此得名通玄。此藥還能治療腹中積聚,清晨用薑湯送服,稍作通便後即可消除,之後用溫熱的粥來調養。
小兒痢疾的單方
用薺菜根、嫩荷葉燒成灰,保留藥性,用砂糖混合做成藥丸,每次服用三四粒,用炒米湯送服。
凡是痢疾剛開始的時候,不能使用人參、白朮等補藥;五七天後,根據虛實情況酌情使用。痢疾痊癒後,如果過多食用飲食,導致全身浮腫,用大安丸服用一兩劑就可以消腫。
以前曾魯公患痢疾,大便出血一百多天,國醫都無法治好。陳應之取一個鹽梅去掉核,磨碎,加入蠟茶和醋湯,讓他喝下去,一喝就好。
以前大丞相莊肅梁公患痢疾,陳應之說:「這是因為腸胃裡有積滯的食物,應當用三種藥物去除。」,病就好了。
胡黃連、烏梅、灶心土,等分磨成粉,用蠟茶水調服,飯前服用,很快就好。
一人患痢疾,大便純血,成大塊排出,打嗝,聲音傳到屋外,胃脈幾乎斷絕。張太醫治好了他的病,方子用:
丁香三個,柿蒂二十個,煎湯;再用六安茶一錢,烏梅二個,生薑一片,煎湯。兩種湯輪換著喝。又用炒過的麥麩熨丹田,打嗝還是不止,再用人參、官桂,用量減少一半,第二天再加入附子,病就好了。
清六丸, 治療血痢。
滑石六兩,甘草一兩,紅曲五錢。
用甘草湯做成藥丸。
患痢疾大多是因濕熱所致。熱傷血就會下血(赤痢),滑石可以清除六腑之熱,甘草可以調和六腑之氣,紅曲可以調和六腑之血。
溫六丸, 治療白痢。
滑石六兩,甘草一兩,乾薑五錢。
用薑汁做成藥丸。
熱傷於氣就會下白(白痢)。滑石性寒味淡,寒可以去除六腑之熱,淡可以利六腑之濕;甘草得天地中和之氣,所以性平,可以調和六腑;乾薑得天地正義之氣,所以可以補充人體陽氣,去除濕邪,又說乾薑性溫,可以反佐而治。《黃帝內經》說,佐以所利,因此使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