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生司命》~ 卷三(亨集) (15)

回本書目錄

卷三(亨集) (15)

1. 泄瀉方

腸胃熱,則大便燥結;腸胃寒,則洞泄不禁,大都然也。脈遲則驗其為寒矣。是方也,二香之辛熱,所以溫中;二皮之辛利,所以快脾;訶子之固澀,所以止瀉。

訶黎勒散,腸胃虛寒,滑泄腹痛者,此方主之。

訶子仁,肉豆蔻(麵煨),青皮(各四兩),附子(一兩),肉桂(五錢)

虛寒者,中氣虛而生內寒也;滑泄者,土虛不足以防水也;腹痛者,濕淫而木氣抑也。寒者溫之,故用附子、肉桂;滑者澀之,故用訶仁、肉蔻;抑者疏之,故用青皮。

漿水散,水瀉澄徹清冷者,此方主之。

半夏(制,一兩),甘草(炙),附子,乾薑,肉桂(各五錢),良薑(二錢五分),每服三錢。

水液澄徹清冷,皆屬於寒。寒者溫之,故多用辛溫之劑。半夏、炙草可使健脾,脾健則能防水;乾薑、附子可使回陽,陽回則氣上升;良薑、肉桂可使化氣,氣化則能泌別清濁。

劉草窗痛瀉要方,痛瀉不止者,此方主之。

白朮(炒,三兩),白芍(炒),防風(各二兩),陳皮(炒,兩半)

瀉責之脾,痛責之肝,肝責之實,脾責之虛,脾虛肝實,故令痛瀉。炒術所以健脾,炒芍所以瀉肝,炒陳所以醒脾,防風所以散肝。不責之於食者,以食痛得瀉便減;今瀉而痛不止,故責之土敗木賊也。

椒附丸,腎臟虛寒滑瀉者,此方主之。

椒紅,桑螵蛸(炙),龍骨(煅存性),山萸(炒),鹿茸(酒蒸焙),附子(炮)

虛者,腎虛不足也。寒者,命門火衰也。腎主二便,虛寒則不能禁固,故令大便滑瀉。味厚為陰中之陰,故用山萸、鹿茸以益腎家之陰;辛熱為陽中之陽,故用椒紅、附子以壯命門之火;味澀可以固脫,故用桑螵蛸、龍骨以治滑瀉之脫。

木香豆蔻丸,治脾泄不止。

肉豆蔻,青木香

棗肉為丸梧子大,每下二十丸。

青木香能伐肝,肉豆蔻能溫中,棗肉能健脾。久泄脾虛,中氣必寒,肝木乘其虛而剋制之。此方之用,宜其取效。

補中益氣湯(去當歸見內傷),滑瀉痞悶者,此方主之。

青州白丸子(見哮喘),積痰滑瀉不止者,此方主之。

白話文:

[泄瀉方]

腸胃如果過熱,大便就會乾燥堅硬;腸胃如果虛寒,就會腹瀉不止,這是一般常見的情況。如果把脈發現脈搏遲緩,就可以判斷是屬於寒症引起的。這個藥方,用丁香和木香的辛辣溫熱來溫暖中焦;用陳皮和厚朴的辛散通利來疏通脾胃;用訶子的收澀來止瀉。

訶黎勒散,主要治療因為腸胃虛寒引起的腹瀉,並伴隨腹痛的病症。

藥物組成:訶子仁,肉豆蔻(用麵粉包裹後煨烤),青皮(各四兩),附子(一兩),肉桂(五錢)

所謂的虛寒,是指中焦的氣虛而產生內寒;所謂的滑泄,是指脾胃虛弱不足以控制水分;所謂的腹痛,是指濕氣太過旺盛而使肝氣受到抑制。對於寒症,要用溫熱的藥物來治療,所以使用附子、肉桂;對於滑泄,要用收澀的藥物來治療,所以使用訶子仁、肉豆蔻;對於肝氣鬱結,要用疏通的藥物來治療,所以使用青皮。

漿水散,主要治療腹瀉時,排出清澈如水的寒性腹瀉。

藥物組成:半夏(製過,一兩),甘草(炙烤過),附子,乾薑,肉桂(各五錢),良薑(二錢五分),每次服用三錢。

腹瀉時,排出的液體清澈寒冷,都屬於寒症。對於寒症,要用溫熱的藥物來治療,所以大量使用辛溫的藥物。半夏、炙甘草可以健脾,脾胃強健就能夠控制水分;乾薑、附子可以使陽氣恢復,陽氣恢復上升就能夠升提氣機;良薑、肉桂可以促進氣化,氣化正常就能夠分辨清濁。

劉草窗痛瀉要方,主要治療腹瀉且伴隨腹痛不止的病症。

藥物組成:白朮(炒過,三兩),白芍(炒過),防風(各二兩),陳皮(炒過,兩半)

腹瀉主要責怪於脾,腹痛主要責怪於肝,肝的問題在於實證,脾的問題在於虛證,脾虛肝實,所以才會導致腹瀉伴隨腹痛。炒白朮用來健脾,炒白芍用來疏瀉肝氣,炒陳皮用來喚醒脾胃功能,防風用來疏散肝氣。不認為是食物問題造成的,因為如果是食物引起的腹痛,腹瀉後疼痛會減輕;現在腹瀉而疼痛不止,所以認為是脾虛肝強導致的。

椒附丸,主要治療因為腎臟虛寒引起的腹瀉。

藥物組成:花椒(紅色),桑螵蛸(炙烤過),龍骨(煅燒後保留藥性),山茱萸(炒過),鹿茸(用酒蒸過後烘乾),附子(炮製過)

所謂虛,指的是腎臟虛弱不足;所謂寒,指的是命門火衰。腎臟主管大小便,虛寒就會導致無法固攝,所以會引起大便滑瀉。山茱萸、鹿茸味厚,屬於陰中之陰,用來滋養腎陰;花椒、附子辛熱,屬於陽中之陽,用來壯命門之火;桑螵蛸、龍骨味澀,可以收斂固脫,用來治療滑瀉脫肛。

木香豆蔻丸,主要治療脾虛引起的腹瀉不止。

藥物組成:肉豆蔻,青木香

把以上藥物用棗肉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

青木香可以疏肝,肉豆蔻可以溫中,棗肉可以健脾。長期的腹瀉會導致脾虛,中焦之氣必然虛寒,肝木會趁虛而侵襲脾土。這個藥方這樣使用,應該可以見效。

補中益氣湯(去掉當歸,詳見內傷),主要治療腹瀉且伴隨胸腹痞悶的病症。

青州白丸子(詳見哮喘),主要治療積痰引起的滑瀉不止的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