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生司命》~ 卷七(貞集) (6)

回本書目錄

卷七(貞集) (6)

1. 厥證方

承氣湯

白虎湯

五苓散

六一散

三黃石膏湯(以上俱見瘟疫)

黃連解毒湯(見暑證)

以上並治熱厥。

附子理中湯(見哮喘)

四逆湯(見濕證)

通脈四逆湯,前方加吳萸。

以上並治寒厥。

蘇合香丸(見中風)

滾痰丸(見痰證)

二陳湯,本方加膽星、白附、竹瀝、殭蠶。

以上並治痰厥。

八味順氣散(見中風)

藿香正氣散(見中風)

調氣散

白蔻仁,丁香檀香木香(各二兩),甘草,藿香葉(各八兩),砂仁

上為末,淡鹽湯調服二錢。

四七湯

厚朴(三兩),茯苓(四兩),半夏(五兩),紫蘇(二兩)

加薑、棗煎服。

以上並治氣厥。

保和丸(見內傷),治食厥。

烏梅丸,治蛔厥。

烏梅肉,細辛附子人參黃柏桂枝(各一兩半),乾薑(二兩半),黃連(四兩),川椒,川歸(各五錢)

上為末,苦酒浸烏梅一宿,去核杵成膏,再入藥末,少加蜜和為丸梧子大。食前服十丸。

六物附子湯,陽氣衰於下,令人寒厥,從五趾至膝上寒者治之。

附子,肉桂防己(各四錢),炙甘草(二錢),白朮,茯苓(各三錢)

大補丸,陰氣衰於下,令人足下熱,熱氣循陰股而上者,名為熱厥。

黃柏一物,炒褐色為末作丸。

人參固本丸,諸動屬陽,陽氣煩勞,則張大而火亢,火炎則水乾,故令精絕。是以遷延積闢,至於夏月,內外皆熱,水益虧而火益亢,孤陽厥逆,如煎如熬,故曰煎厥。此方主之。

人參(二兩),天冬,麥冬,生地,熟地(各四兩)

煉蜜為丸。

蒲黃湯,肝藏血而主怒,怒則火起於肝,載血上行,故令血菀於上。菀,亂也;薄者,雷風相薄之薄。血氣亂於胸中,相薄而厥逆,故曰薄厥。

蒲黃(一兩炒褐色),清酒(十盞)

調之溫服。

2. 癲狂癇(五十三)

癲證屬不足,狂癇屬有餘,悉由痰迷心竅,胃熱結燥,心胃二經主病。其症大便秘結者,由胃與大腸相近故也。然癲多喜笑,乃心血不足,尚知畏懼;狂多忿怒,由痰火實盛,人莫能制,《經》所謂陽明病,甚則棄衣而走,登高而歌,逾牆上屋,詈罵不避親疏是也。癇證不必分專主於痰,痰涎擁盛,火熱衝動而作。

治法:癲宜歸身、生地、棗仁、石菖蒲、連、芍為君,加清熱消痰藥,仍服硃砂安神丸。狂宜三黃石膏黃連解毒,日服玄明粉三錢,甚則牛黃丸、三承氣湯加減急下之。癇病未發時,即行吐法,湧盡痰涎,隨服二陳加黃連、南星、蔞仁,尋火尋痰分多少而治。有熱者,用涼藥以清心;有痰者,必用吐,吐後用東垣安神丸及平肝之藥,青黛柴胡川芎之類。又有因驚而成癇者,蓋心藏神,驚則神不守舍,舍空而痰聚也。

治法如心經蓄熱,當清心除熱;如痰迷心竅,當去痰寧心,宜大吐大下而愈。

脈大堅疾者,癲狂。脈虛弦為驚,為風癇。脈沉數為痰熱。脈大滑者自已。脈小急疾者死,虛而弦急者死。

丹溪曰:癲狂脈虛易治,實者難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