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生司命》~ 卷七(貞集) (5)

回本書目錄

卷七(貞集) (5)

1. 痓證(五十一)

痓病,即痙病。《原病式》曰:痓者,筋勁強直而不柔和也。《內經》曰:諸痓項強,皆屬於濕。又曰:諸暴強直,皆屬於風。蓋太陰濕土極盛,又兼風化以制之,是痓病濕為本風為標,然兼化者虛象而實非風也,須分剛柔二證治之。

太陽發熱、無汗、惡寒為剛痓,其脈弦長。見症首尾無汗,脛急胸滿口噤,手足攣痛,急咬牙,甚則抽搐,如角弓反張之狀。治宜散表為主,用加減小續命、九味羌活湯、麻黃葛根湯。

太陽微熱、多汗、不惡寒為柔痓,其脈弦細沉澀。見症四肢不收,時時抽搐,閉目合口,亦或張口反後。治宜實表為急,桂枝加葛根湯、小續命去麻黃加葛根。

白話文:

痓病,就是痙攣。古籍中說,痓病是因為筋脈僵硬不柔順。中醫認為,痓病的根本原因是濕氣過重,而風邪是誘發因素。由於濕氣過盛,風邪趁虛而入,所以痓病以濕為本、風為標,但實際上風邪只是表象,真正的病因還是濕氣。因此,治療痓病要區分剛柔兩種證狀來對症下藥。

太陽發熱、無汗、惡寒屬於剛痓,脈象弦長。患者表現為全身無汗、腿部僵硬、胸悶、嘴巴緊閉、手腳抽筋、咬牙緊閉,嚴重者還會抽搐,如同角弓反張一樣。治療以散寒解表為主,可以用加減小續命湯、九味羌活湯、麻黃葛根湯。

太陽微熱、多汗、不惡寒屬於柔痓,脈象弦細沉澀。患者表現為四肢無力、時而抽搐、閉眼閉嘴,也可能張口向後仰。治療以實表為急,可以用桂枝加葛根湯、小續命湯去麻黃加葛根。

據《內經》以上皆為風濕,惟丹溪獨謂屬氣虛、血虛,兼有痰有火,切不可作風治,純用風藥,宜用參、耆、歸、朮、白芍、竹瀝。外有諸虛之候,如中暑、金瘡、跌撲損傷、癰疽膿潰之後、一切傷風去血過多之症、表虛不任風寒皆成痓。此乃虛為本風為標也。治宜大補氣血,少加散風行濕,又產後多作筋脈攣急,角弓反張,如痓狀,即《要略》云:新產婦有三病,一曰病痓是也。乃血脫無以養筋,宜十全大補湯。

又汗多亡陽,亦令作痓,宜黃耆建中湯。

白話文:

根據《內經》,以上所述皆屬風濕,然而丹溪先生獨特地認為痓病屬於氣虛、血虛,兼有痰火,切不可單純用風藥治療。應當使用人參、黃耆、當歸、白朮、白芍、竹瀝等藥物。

此外,若有諸虛之症,例如中暑、刀傷、跌打損傷、癰疽膿潰之後、一切傷風失血過多之症、表虛不耐風寒,都可能導致痓病。這說明虛為本,風為標。治療應以大補氣血為主,並適當加入散風行濕的藥物。

再者,產婦多有筋脈攣急、角弓反張,如同痓病的症狀,正如《要略》中所說:「新產婦有三病,一曰病痓是也。」乃因血虛無力滋養筋脈所致,宜用十全大補湯。

還有汗多亡陽,也會導致痓病,宜用黃耆建中湯。

一云:剛痓多屬風,柔痓多屬虛。一是外感,一是內傷。此治痓病之大關節也。

《脈經》曰:太陽病發熱,其脈沉而細者為痓。痓脈來按之築築然而弦,直上下行。痓家其脈伏堅,直上下行。痓病發其汗已,其脈浛浛然如蛇,暴腹脹大為欲解,脈如故。反伏弦者,必痓(此痓字恐當作死字)。太陽病,其證備,身體強𠘧𠘧然,脈沉遲,此為痓,瓜蔞桂枝湯主之。(𠘧,音殊,頸項強急之意)

白話文:

古人有言:剛性的抽搐大多與風有關,柔性的抽搐則多因虛弱所致。前者是因外邪侵入,後者是因內在傷害,這是治療抽搐病的大原則。

根據《脈經》所述:太陽病若出現發熱現象,其脈搏若呈現沈而細的特徵,則可診斷為抽搐。抽搐的脈搏觸摸起來會感覺像築築聲一樣堅硬,且呈直線上下移動。在抽搐症狀發生後,如果汗已經出過,脈搏會變得像蛇一樣蜿蜒,腹部突然膨脹,這表示病情正在緩解。脈搏仍然保持原樣,這是正常的跡象。但如果脈搏反而變得像蛇一樣緊繃,呈伏弦狀,那麼這位患者可能面臨的是生命危機(「痓」字在此處可能應為「死」字)。

若太陽病的症狀全部符合,例如身體感到強硬,脈搏沈遲,這就是抽搐的表現,應使用瓜蔞桂枝湯來治療。(「𠘧」音為「殊」,意指頸項強硬不適)

2. 痓證方

治剛痓以散表為主

加減小續命(見中風)

九味羌活湯(見瘟疫)

麻黃葛根湯(見中風)

治柔痓以實表為主

小續命去麻黃加葛根

十全大補湯(見中風),治發汗過多,因而成痓。

凡治痓多宜用桂,以痓者筋病也,肝主筋,用桂可以伐肝而緩筋,所謂木得桂而柔也。

白話文:

治療剛發生的痓病,主要以散表為主,可用加減小續命湯(適用於中風),或九味羌活湯(適用於瘟疫),或麻黃葛根湯(適用於中風)。

治療已經一段時間的痓病,主要以實表為主,可用小續命湯去除麻黃,再加入葛根。

如果因為發汗過多而導致痓病,可以使用十全大補湯(適用於中風)。

治療痓病,大多數時候應該使用桂枝,因為痓病是筋病,肝臟主筋,桂枝可以抑制肝氣而舒緩筋脈,就像木頭遇到桂枝會變得柔軟一樣。

3. 厥證(五十二)

厥者,逆也,手足逆冷也。厥有七證,寒、熱、痰、氣、食、屍、蛔七者是也。惟寒熱二厥證頗相似,用藥一差,死生反掌。《經》曰:陽氣衰於下,則為寒厥;陰氣衰於下,則為熱厥。寒熱,即陰陽也。

熱厥者,脈沉數,或小而有力,寒冷不過節腕。《活人書》云:陽厥,脈滑而沉實者是也。若傷寒,即當問其原,起病頭痛發熱,顯三陽證否?病初起手足溫,病後數日手足漸厥冷,此是陽極發厥。仲景所謂「熱深厥亦深,熱微厥亦微」,若誤作陰厥,妄投熱劑,精魂絕而立死矣。

急宜三承氣,隨病輕重下之。便溏、口渴、舌苔、煩躁譫語,白虎湯;小便秘,五苓、六一,夏秋更宜;常厥通用三黃石膏、黃連解毒、四逆散,更以前項藥參酌。

白話文:

厥是指身體逆亂,表現為手腳冰冷。厥症有七種,分別是寒厥、熱厥、痰厥、氣厥、食厥、屍厥和蛔厥。其中寒厥和熱厥症狀相似,用藥稍有偏差,就會造成生死的差別。《經》書中記載,陽氣衰弱到下半身就會導致寒厥;陰氣衰弱到下半身就會導致熱厥。寒熱,也就是陰陽。

熱厥的症狀是脈沉而數,或脈小而有力,寒冷只到手腕。 《活人書》記載:陽厥的脈象是滑而沉實。如果患者是因傷寒引起的厥症,就應該追溯病因,了解患者起病時是否出現頭痛發熱,是否有三陽證的表現?如果病初起時手腳溫暖,但幾天後手腳逐漸厥冷,這就是陽氣極盛而導致的厥症。仲景說:「熱深則厥深,熱微則厥微」,如果誤認為是陰厥,亂用溫熱藥,就會導致精氣神散失而立即死亡。

應立即使用三承氣湯,根據病情輕重服用。如果患者出現便溏、口渴、舌苔、煩躁譫語,可以使用白虎湯;如果患者出現小便不通,可以使用五苓散、六一散,夏秋季節更宜使用;對於經常出現厥症的患者,可以使用三黃石膏、黃連解毒,四逆散,同時參考以上藥物。

寒厥者,脈沉遲無力,寒冷過節腕。《活人書》云:陰厥,脈微而沉伏者是也。其候初得病即身冷不渴,四肢逆冷,踡臥,唇口青黑,或大便自利,小便色白。治宜附子理中湯,甚用四逆湯加吳萸。傷寒直中陰經發厥者,急灌燒酒,或用蔥餅灸關元穴百壯。

痰厥者,卒中昏倒,不知人事。急灌蘇合香丸、滾痰丸,或用吐法,隨服二陳加膽星、殭蠶、白附子、竹瀝開痰順氣藥。

白話文:

寒厥症狀是脈象沉遲無力,手腳冰冷。根據《活人書》記載,陰厥的脈象微弱而沉伏,病症初期即感到全身冰冷不渴,四肢冰冷逆寒,蜷縮臥床,嘴唇和口部呈青黑色,可能伴隨大便稀溏,小便顏色白。治療方法應使用附子理中湯,病情嚴重者則需使用四逆湯加入吳萸。若是因傷寒直中陰經而導致的厥證,要立即灌服燒酒,或以蔥餅灸關元穴百壯。

痰厥症狀是突然昏倒,失去意識。應立即灌服蘇合香丸、滾痰丸,或進行吐法,之後服用二陳湯加入膽星、殭蠶、白附子、竹瀝等開痰順氣藥物。

氣厥,身冷。宜以氣藥治風則可,以風藥治氣則不可。初中急以蘇合香丸灌醒,隨服八味順氣、藿香正氣、調氣散,挾痰四七湯加減。

食厥,必因飲食而起,痰裹食物,妨礙升降,關格不通。急用吐法,食出乃蘇,隨進順氣消導藥,研保和丸末飲之,大率與乾霍亂相似。

屍厥,即中惡。因冒犯邪鬼毒惡,忽然手足厥冷,肌膚粟起,頭面青黑,錯言妄語,牙緊口噤,或昏不知人,頭眩昏倒。急用蘇合香丸灌醒,再進調氣平胃散、藿香正氣散。

白話文:

氣厥症狀為身體發冷,應使用能夠調理氣血的藥物來對付風邪,反之,使用風邪的藥物來治療氣血問題是不可行的。初期急症可以使用蘇合香丸灌服以使其清醒,接著服用八味順氣、藿香正氣、調氣散等藥物,並加入四七湯進行調整。

食厥是因為飲食引起的病症,通常是因食物被痰液包裹,影響了身體的升降功能,導致阻塞不通。緊急情況下應使用催吐法,當食物排出後,病人才能恢復清醒,隨後進食一些調理氣血、消食導滯的藥物,例如研磨保和丸末飲用,其特點與乾霍亂相類似。

屍厥指的是中邪的狀態。由於受到邪鬼毒素的侵襲,導致四肢發冷、皮膚出現粟狀疹、臉部青黑、語言錯亂、癲狂無常、牙齒緊閉、甚至昏迷不醒、頭暈目眩、倒地不起。緊急情況下應使用蘇合香丸灌服以使其清醒,再進服調氣平胃散、藿香正氣散等藥物進行治療。

蛔厥,乃胃寒所生,胃中冷故蛔出。宜理中湯加炒川椒五粒、檳榔五分,吞烏梅丸。蓋蛔見椒則頭伏故也。外亦有胃中飢不能食,蛔出求食者。凡症吐蛔即是重症。

丹溪先生謂尋常寒熱二厥,手足因氣血逆而冷,多屬氣血虛,氣虛脈細,血虛脈大如蔥管,並宜補劑。斯言亦有至理,然其人必本體原虛,或老年人,或大病後,得之則可。若實人卒中,猶當從前議,急治其標,而緩治其本可也,驟施補劑,豈不殆哉?

《金匱要略》曰:寸口沉大而滑,沉則為實,滑則為氣。實氣相搏,血氣入於臟則死,入於腑則愈,此為卒厥。不知人事,唇青身冷,為入臟即死;如身溫和,汗自出,為入腑自愈。

《活人書》云:陽厥,脈滑而沉實;陰厥,脈細而沉伏。

白話文:

蛔厥是胃寒引起的,胃中寒冷導致蛔虫出来。可以服用理中汤加炒川椒五粒、檳榔五分,再吞服烏梅丸。因为蛔虫见到胡椒就会伏下头。此外,也有一些人因为胃中饥饿不能进食,蛔虫出来寻找食物。凡是出现吐蛔症状都属于重症。

丹溪先生说,一般的寒热二厥,手脚因为气血逆流而冰冷,多半是气血虚弱,气虚脉细,血虚脉大如葱管,都应该用补药。这些说法也有道理,但这种人一定是体质原本虚弱,可能是老人,也可能是大病后,才会出现这种症状。如果是身体强壮的人突然中风,仍然应该按照之前的治疗方法,先急治其表,再慢慢调理其本,不能急着使用补药,否则会有危险。

《金匱要略》说:寸口脉沉而大且滑,沉则为实,滑则为气。实气相搏,血气进入脏腑就会死亡,进入腑则会痊愈,这就是卒厥。如果患者神志不清,嘴唇青紫,身体冰冷,就是血气进入脏腑而死亡;如果身体温暖,汗液自然流出,就是血气进入腑而自愈。

《活人書》说:阳厥,脉滑而沉实;阴厥,脉细而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