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生司命》~ 卷六(利集) (1)

回本書目錄

卷六(利集) (1)

1. 諸氣證(三十六)

《經》曰:百病皆生於氣。是氣也,在外則衛護皮毛,充實腠理;在內則導引血脈,調和陰陽,周流一身,運行不息,源出中焦,總統於肺。曷常病於人也?惟夫七情之交攻,五志之間發,於是為冷氣、滯氣、逆氣、上氣之諸症作焉。

其原皆由於肺受火邪,氣得上升之化,有升無降,河間所謂「五志過極即為火」,丹溪所謂「氣有餘便是火也」。

治之之法,當分有餘不足治之。有餘者,邪氣有餘也,宜行之;不足者,正氣不足也,宜補之。冷氣宜溫之,必明知身受寒氣,口食冷物,方作冷治。如病人自覺冷氣從下而上,此上升之氣,自肝而出,中挾相火,自下而上,其熱為甚,乃火極似水,陽亢陰微,非真冷也。

白話文:

《經》書上說:百病皆生於氣。這氣呢,在外則守護著皮膚毛髮,充實著肌膚腠理;在內則引導著血脈,調和著陰陽,周流全身,運行不息,源頭出自中焦,統攝於肺。為何人常會生病呢?無非是七情交織攻伐,五志之間發泄,於是就產生了冷氣、滯氣、逆氣、上氣等諸般症狀。

它們的根源皆由於肺受火邪,氣得上升之性,有升無降,河間醫家所謂「五志過極即為火」,丹溪醫家所謂「氣有餘便是火也」。

治療的方法,應當區分有餘不足來治。有餘者,是指邪氣有餘,宜行氣散邪;不足者,是指正氣不足,宜補益正氣。冷氣宜溫之,必須明白知曉身體受了寒氣,飲食冰冷之物,才作冷治。比如病人自覺冷氣從下而上,這是上升之氣,從肝臟而出,中間夾雜著相火,自下而上,其熱甚為厲害,乃火極似水,陽氣亢盛陰氣微弱,並非真正的冷氣。

氣滯宜開之,氣上宜降火。氣在胸臆,為痞滿、刺痛、伏梁等症,二陳加黃連、枳實、桔梗、瓜蔞仁、木香;氣在下焦,為奔豚、七疝等症,二陳加桃仁、山楂、橘核、茴香、川楝、荔核;氣在兩脅,攻築作痛,二陳加青皮、白芍、柴胡、膽草;氣在中焦,為痞滿脹急,二陳加木香、檳榔、厚朴、枳殼,或平胃散以平其敦阜之氣。惟婦人胎前產後一切氣疾,但用四物湯為主,加疏利行氣藥。

白話文:

氣滯要疏通,氣往上走就要降火。氣在胸部,會出現胸悶、刺痛、吞嚥困難等症狀,可以用二陳湯加上黃連、枳實、桔梗、瓜蔞仁、木香;氣在下腹部,會出現奔豚、疝氣等症狀,可以用二陳湯加上桃仁、山楂、橘核、茴香、川楝、荔核;氣在兩側肋骨,會出現脹痛,可以用二陳湯加上青皮、白芍、柴胡、膽草;氣在中焦,會出現胸悶、腹脹等症狀,可以用二陳湯加上木香、檳榔、厚朴、枳殼,或是平胃散來平息氣逆。但對於女性在懷孕前後因為氣引起的各種疾病,主要用四物湯,再加一些疏通氣血的藥物。

大抵男子屬陽,得氣易散,是以男子之氣病常少,治宜調氣以養血;女子屬陰,遇氣多郁,故女人之氣病常多,治宜調血以和其氣。此治氣之大旨也。

又按人身上有七氣,宗氣、榮氣、衛氣、中氣、元氣、精神沖和之氣、上升之氣。惟宗氣尤為一身之主,起自氣海下一寸五分,上出於胃,輸散於五臟六腑。若宗氣不虛,雖病不死。凡病人危篤之甚,而喘息奔急者,是宗氣將絕,有出而無入也。

《脈經》曰:脈滑者,多血少氣;澀者少血多氣;大者血氣俱多,脈來大而堅者血氣俱實;小者血氣俱少。脈來細而微者,血氣俱虛。代者氣衰,細者氣少。浮而絕者氣欲絕。闢大而滑,中有短氣。尺脈澀而堅,為血虛氣實;尺脈細而微,血氣俱不足也。

劉立之曰:下手脈沉,便知是氣。沉極則伏,澀弱難治;其或沉滑,氣兼痰飲病也。

白話文:

一般來說,男人屬陽,氣容易散失,所以男人氣虛的病症較少,治療時應以調氣養血為主;女人屬陰,氣容易鬱結,所以女人氣虛的病症較多,治療時應以調血和氣為主。這就是治療氣虛的根本原則。

另外,人身上有七種氣,分別是宗氣、榮氣、衛氣、中氣、元氣、精神沖和之氣、上升之氣。其中宗氣是人體的根本,它起源於氣海下1.5寸,向上通達胃部,再散佈到五臟六腑。如果宗氣不虛,即使生病也不會致命。凡是病人病情危重,呼吸急促的,就是宗氣將要耗盡,氣出不入的表現。

《脈經》記載:脈象滑利者,多血少氣;脈象澀滞者,少血多氣;脈象洪大者,血氣俱多;脈象洪大而堅實者,血氣俱實;脈象細小者,血氣俱少。脈象細微者,血氣俱虛。脈象代脈者,氣衰;脈象細小者,氣少。脈象浮而絕者,氣將絕。脈象洪大而滑利,中間夾雜短氣。尺脈澀滞而堅實,屬於血虛氣實;尺脈細微者,血氣俱不足。

劉立之說:摸脈時如果脈象沉潛,就表示氣虛。如果沉潛到極點就稱為氣伏,脈象澀滞无力,難以治療;如果沉潛而滑利,就表示气虛兼有痰饮的病症。

2. 諸氣方

清膈丸,治濕熱氣滯。

黃芩,黃連(各五錢),香附(一兩五錢),蒼朮(二兩)

上末,用瓜蔞仁搗爛如泥和丸梧子大,白湯下三四十丸。

正氣天香散,治婦人一切諸氣作痛。

烏藥(一錢五分),香附(二錢),陳皮,紫蘇,乾薑(各一錢)

白話文:

清膈丸,用來治療濕熱氣滯。藥方為黃芩、黃連各五錢,香附一兩五錢,蒼朮二兩,研磨成粉末,用瓜蔞仁搗爛成泥混合製成梧子大小的丸子,用白湯服用,每次三四十丸。正氣天香散,用來治療婦女各種氣痛。藥方為烏藥一錢五分,香附二錢,陳皮、紫蘇、乾薑各一錢。

木香檳榔丸(見痢證)

蘇子降氣湯,治氣不升降,痰涎壅塞作痛。

當歸,前胡,厚朴,炙甘草(各五分),肉桂(三分),陳皮(七分),半夏,蘇子(各一錢)

加薑、棗煎服。

二陳隨症加減,治諸氣。(方見證內)

平胃散(見濕證),平敦阜之氣。

白話文:

【木香檳榔丸】(見痢證)

  • 蘇子降氣湯,用於治療氣不順暢,痰液積聚引起疼痛。

  • 當歸、前胡、厚朴、炙甘草(各五分),肉桂(三分),陳皮(七分),半夏,蘇子(各一錢)

  • 加生薑、大棗煎煮後服用。

【二陳隨症加減】,用於治療各種氣病。(方見病症內)

【平胃散】(見濕證),用於調和腹部濕氣。

四物湯(見中風),治婦人胎前產後一切氣痰作楚。

本方加流利行氣藥。

又丸方,治諸氣作痛,並小腸氣痛,惟娠婦不可服。

沉香,檀香,乳香(去油),丁香,廣木香(各一錢),麝香(三分)

透明硃砂二錢,用甘草湯煮過,研極細末,飛去黃土,以一錢為衣,蜜丸綠豆大。每用一丸,噙舌上化下,隨氣上下用。

白話文:

四物湯可以用於治療婦女懷孕前或生產後因氣痰引起的各種不適症狀。

如果需要,可以加入一些具有行氣作用的藥材。

另外,還有一種丸藥,可以治療各種氣引起的疼痛,包括小腸氣痛,但孕婦不可服用。

丸藥的配方為:沉香、檀香、乳香(去除油)、丁香、廣木香(各一錢)、麝香(三分)、透明硃砂(二錢)。用甘草湯煮過後,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去除雜質,再以一錢的藥粉為衣,製成綠豆大小的蜜丸。每次服用一丸,含在舌頭上慢慢融化,讓藥效隨著氣流上下運行。

3. 疝氣證(三十七)

疝有七證,寒、水、筋、血、氣、狐、㿗。專主肝經,與腎經無干,子和七疝辨之詳悉,但一例施以攻下之法,其言非是。古方自《素問》而下,皆以為寒,以寒主收引,經絡得寒則收而不行,所以作痛。東垣、丹溪獨斷以為濕熱在經,鬱而至久,又得寒氣外來,不得疏散,是以作痛。

此發前人所未發,故治法宜祛逐本經之濕熱,消導下焦之瘀血,而以寒因熱用之法立方處治。其濕熱又當分多寡而治,濕則腫多,㿗疝是也。又有因痰飲、食積、死血鬱結為痛,及因水氣作腫者,亦有挾虛而發者,其脈沉緊而豁大無力是也,當以參、術為主,佐以疏導藥。

白話文:

疝氣的七種症狀與治療

疝氣有七種症狀,分別是寒疝、水疝、筋疝、血疝、氣疝、狐疝和㿗疝。疝氣主要屬於肝經病變,與腎經無關。雖然《子和七疝辨》對七種疝氣都有詳細的論述,但其中有一種治療方法採用攻下之法,這是不正確的。

自《素問》以來,古方都認為疝氣是寒症,因為寒主收引,經絡受寒就會收縮不暢,因此會造成疼痛。東垣和丹溪則獨斷地認為,疝氣是由於濕熱滯留在經絡,時間久了,又遇到寒氣入侵,無法散發,才會引起疼痛。

這一點是前人所沒有提到的,因此治療疝氣應該以祛除肝經的濕熱、消導下焦的瘀血為主要方法,採用寒因熱用的方法來配伍藥物。濕熱的程度不同,治療方法也應該有所區分,濕氣重則會導致腫脹,例如㿗疝。

此外,還有因痰飲、食積、死血鬱結而導致的疼痛,以及因水氣導致腫脹的疝氣。也有因身體虛弱而引發的疝氣,這種情況脈象會沉緊而寬大無力,應該以人參、黃芪為主藥,配合疏導藥物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