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生司命》~ 卷二(元集) (15)

回本書目錄

卷二(元集) (15)

1. 痰證方

星、夏之辛,能燥濕熱;葛根之清,能解酒熱;山楂、麥芽、神麯之消,能療飲食之痰;青皮、陳皮、蘇子、杏仁、卜子、香附之能行氣滯之痰,痰去則胸膈之膨悶亦去矣。

指迷茯苓丸,中脘停痰、伏飲者,此方主之。

半夏(制,二兩),茯苓(二兩),風化硝(二錢五分),枳殼(五錢),薑汁糊丸。

半夏燥濕,茯苓滲濕,濕去則飲不生;枳殼削堅,化硝軟堅,堅去則痰不固。

控涎丹,痰涎在心膈上下,使人胸背、手足、頸項、腰膝引痛;手足冷痹,氣脈不通者,此方主之。

甘遂(去心),紫大戟(去皮),真白芥子(各等分)

甘遂直達涎結之處,大戟能攻胸脅之涎,芥子能散支痛之飲,此攻痰之厲劑也。又曰:驚痰加硃砂,痛者加全蠍,酒痰加雄黃、全蠍,驚氣成塊者加川山甲、鱉甲、玄胡索、蓬莪朮,臂痛加木鱉霜、桂心,痰熱加盆硝,寒痰加丁香、胡椒、肉桂,因其症而加焉。

三花神佑丸,痰飲變生諸病,風熱鬱燥,肢體麻痹,走注疼痛,痰嗽,氣血壅滯,不得宣通,人壯氣實者,此方主之。

甘遂(麵包煨),大戟(拌濕炒),芫花(炒,各半兩),輕粉(一分),大黃(一兩),黑醜(一兩)

上共為末,滴水為丸如小豆大。初服五丸,每服加五丸,溫水下,以利為度。服後痞悶更甚者,此痰涎壅塞,頓攻不開,轉加痛悶,即初服三丸,每加二丸,日三服,至快利止。

甘遂能達痰涎窠匿之處,大戟、芫花能下十二經之飲,黑醜亦逐飲之物,大黃乃推蕩之劑,佐以輕粉,取其無竅不入,且逐風痰積熱,而解諸藥之辛烈耳。大毒類聚為丸,在善用,否則損人真氣,不可不慎。

白話文:

辛味的半夏和香薷可以乾燥濕熱,葛根的清涼可以解除酒後產生的熱,山楂、麥芽、神麯的消化功能可以治療因飲食引起的痰,青皮、陳皮、蘇子、杏仁、卜子、香附可以疏通因氣滯引起的痰,痰去除後,胸膈的脹悶感也會消失。

指迷茯苓丸,適用於胸腔中脘部位停滯痰液或潛藏飲液的病症。

藥方組成:製半夏(二兩)、茯苓(二兩)、風化硝(二錢五分)、枳殼(五錢),用薑汁調和製成藥丸。

半夏可以乾燥濕氣,茯苓可以滲濕利水,濕氣去除後就不會產生飲液;枳殼可以削弱堅硬之物,風化硝可以軟化堅硬之物,堅硬的物質去除後,痰就不會固結。

控涎丹,適用於痰涎停留在心胸上下,導致胸背、手足、頸項、腰膝等處疼痛,手腳冰冷麻木,氣血脈絡不通暢的病症。

藥方組成:甘遂(去除心部)、紫大戟(去除外皮)、真白芥子(三味藥等量)。

甘遂藥力直達痰液凝結之處,大戟可以攻散胸脅的痰涎,白芥子可以散除支節疼痛的飲液,這是一個攻痰藥性強烈的藥方。另外,針對不同的情況可以加用其他藥材:驚痰加硃砂,疼痛加全蠍,酒痰加雄黃和全蠍,驚嚇導致氣結成塊者加穿山甲、鱉甲、玄胡索和蓬莪朮,手臂疼痛加木鱉霜和桂心,痰熱加盆硝,寒痰加丁香、胡椒和肉桂,應根據具體症狀加減藥材。

三花神佑丸,適用於痰飲導致各種疾病,如風熱鬱積、肢體麻痹、遊走性疼痛、咳嗽、氣血壅滯、無法順暢運行,且患者體質強壯、氣血旺盛的情況。

藥方組成:麵包煨過的甘遂(半兩)、拌濕炒過的大戟(半兩)、炒過的芫花(半兩)、輕粉(一分)、大黃(一兩)、黑醜(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加水製成如小豆大小的藥丸。初次服用五丸,之後每次增加五丸,用溫水送服,以達到通利為度。如果服藥後感到胸腹更加痞悶,表示痰涎嚴重壅塞,無法立即攻破,反而會更加疼痛悶脹,這時初次服用三丸,每次增加二丸,每日三次,直到順利排泄後停止。

甘遂能到達痰液隱藏之處,大戟和芫花能驅除十二經脈的飲液,黑醜也是祛除飲液的藥材,大黃是推動排泄的藥物,佐以輕粉,取其無孔不入的特性,且能祛除風痰積熱,並緩解其他藥物的辛辣之性。此藥方是毒性較大的藥物組合,必須謹慎使用,否則會損傷人體的正氣,不可不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