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生司命》~ 卷四(亨集) (5)

回本書目錄

卷四(亨集) (5)

1. 腫脹證(二十五)

論曰:腫者,肌肉之腫也;脹者,腹中之脹也。蓋腫屬脾,而脹屬肝,腫輕而脹重也。如單脹而不腫,則肝邪橫行,木專剋土,蠱斯成矣,不易治也。惟腫脹兼有之,則陽氣猶行,十可救五,但在分類而酌處之。

予以腫脹之症治在中宮,故有痰裹食積,以致清氣不升,濁氣不降而成之者;有痰裹汙血,以致榮衛不從,逆於肉理而成之者;有濕熱相生,隧道阻塞而成之者;有燥熱衝擊,秘結不行而成之者。此四者皆有餘之證也。

有服寒涼太過,飲食頻傷,以致中氣虛衰,郁遏不運而成之者;有痢疾之後,正氣衰憊,邪熱不息,以致通身浮腫肉硬而成之者;又有始則為氣,終則為水,小便不利,水液遊行,脾莫能制而為水腫者。此三者皆不足之證也。故有餘者清之、消之、降之,不足者補之、益之,毋混治也。

大抵此症,初起易治,以正未虛而邪未旺也;久遂難痊,以邪已熾而正已衰也。賈洛陽以病腫不治,必為痼疾,雖有盧扁,亦莫能為。言此症之至惡也。故仲景治腫之大法,腰以上腫者可發汗,腰以下腫者可利小便。開鬼門,潔淨府。蓋氣從汗散,水向便通也。丹溪亦曰:由心腹而散四肢者吉,由四肢而入心腹者危。

男從下而上,女從上而下,皆難治也。丹溪又有陽水之說,不過燥熱為之;陰水之說,不過濕熱為之也。腫脹之證候不既悉諸此乎?

白話文:

在這段文字中,作者討論了「腫脹」這種症狀,其中「腫」指的是肌肉的腫脹,而「脹」則是腹部的脹滿感。他認為「腫」主要與脾臟有關,「脹」則歸因於肝臟,且通常「腫」的病情較輕,「脹」則較嚴重。如果只有「脹」而無「腫」,這表示肝臟的異常活動強烈,肝氣克伐脾土,病情可能已轉為嚴重的「蠱」病,治療起來比較困難。然而,若同時出現「腫」和「脹」,表示身體的陽氣仍在運行,治療成功的機會約有五成,但需根據具體情況來進行適當的治療。

他指出「腫脹」的病因多發生在消化系統,可能是因為痰濕包圍食物殘渣,導致清氣無法上升,濁氣無法下降;或是痰濕包裹著污血,使營養和防禦功能失調,逆亂於肌肉組織;或是濕熱互結,堵塞了人體的運行通道;或是燥熱衝擊,導致便祕不通。這些都是屬於實證的情況。

另一方面,也有因為過度服用寒涼藥物或頻繁飲食傷害,導致中氣虛弱,運化受阻;或是痢疾後期,正氣衰弱,邪熱不退,導致全身浮腫,皮膚堅硬;或是最初為氣滯,最終轉為水腫,小便不通,水分在體內遊走,脾臟無法控制,形成水腫。這些則屬於虛證的情況。對於實證,應採取清熱、消滯、降逆的方法;對於虛證,則應補中益氣,不可混淆治療。

通常這種病症在初期比較容易治療,因為此時正氣尚未虛弱,邪氣也未壯大;但時間一長,病情就會變得難以痊癒,因為邪氣已盛,正氣已衰。有人認為,若腫脹病症未能及時治療,最終會變成慢性疾病,即使名醫如扁鵲、張仲景再世,也無能為力,顯示出這種病症的嚴重性。因此,張仲景提出治療腫脹的大原則是:腰部以上的腫脹可以通過發汗來治療,腰部以下的腫脹則應通過利尿來處理。打開「鬼門」(即發汗),清理「淨府」(即排尿),讓氣從汗中散去,水分從尿中排出。

朱丹溪也提到,如果病氣是由心臟和腹部擴散到四肢,這是好的徵兆;但如果病氣是由四肢進入心臟和腹部,則是危險的徵兆。男性患者病氣從下往上蔓延,女性患者病氣從上往下蔓延,都比較難以治療。朱丹溪還提出「陽水」和「陰水」的概念,「陽水」通常是因為燥熱引起的,而「陰水」則是由濕熱所導致。由此可知,「腫脹」這種病症的各種表現形式,大致上就是上述這些情況。

2. 治腫脹大法

食積腫脹,凡見病者肚腹脹大,通身浮腫,即尋中脘有微塊,按之微痛,或喘急咳嗽,飲食不快,小便不通,大便或溏或秘,此痰裹食積滯中宮也。即用大順丸、和中湯,消積化痰順氣,以攻治之,數劑知,半月一月愈矣。

此徵醫書俱未言及,予經歷已多,十愈八九,故立此方,以救世耳。大抵腫證為食積而成,食滯中焦,故清濁不分,漸成脹滿。世之醫者得此說而存之,百發百中,活人多矣。

濕熱腫脹,濕熱者,中焦濕生乎熱,熱生乎濕,濕熱相生,隧道壅塞,遂成腫脹。治宜清熱燥濕健脾,尤所以固本也,清中湯治之。如浮腫太甚,肚腹脹急,小便不行,喘急難息,宜服增味五皮飲、加減分消丸。

痰氣腫脹,凡中焦有稠痰,氣為痰阻,遂成鬱熱,痰熱相搏,日積月累,阻滯飲食,中氣不得上通,榮衛不得疏暢,漸成腫脹。上見喘急,小便不利,始則為氣,終則為水,通身水泡,病斯危矣。治之不可不早,宜服導痰流氣丸飲。

《針經》曰:其脈大堅以澀者,脹也。

《脈經》曰:其脈虛則內脹,遲而滑者脹,脈盛而緊者脹,虛而緊澀者脹,或弦而遲或浮而數,皆脹也。

丹溪曰:水腫脈多沉伏。病陽水兼陽證,脈必沉數;病陰水兼陰證,脈必沉遲。脈沉而滑為風水,脈浮而遲、弦而緊,皆為腫也。水病腹大如鼓,脈實者生,虛者死;洪大者生,微細者死。腹脹便血,脈大時絕劇,脈小疾者死。中惡腹大、四肢滿,脈大而緩者生,浮而緊者死。緊而榮衛俱絕,面浮腫者死。脈絕口張,足腫者死。

白話文:

【治療腫脹大法】

當病人出現腹部膨脹增大,全身浮腫的症狀,可發現胃部有輕微硬塊,按壓會感到些許疼痛,或是伴有喘息急促、咳嗽、食慾不佳、小便不通暢、大便時稀時硬的情況,這可能是痰液包圍食物積滯在消化系統中所導致的。應使用大順丸、和中湯等藥物來消除積滯、化解痰液、調理氣機,以達到治療的效果,服用幾次後就能察覺到改善,通常在半個月至一個月左右就會痊癒。

這種病症在醫書上少有提及,但本人經驗豐富,治療成功率高達八九成,因此制定此療法,希望能救助世人。大多數的腫脹情況是因為食物積滯在中焦所致,食物滯留使得清濁無法區分,久而久之形成脹滿。如果醫生們能記住這一理論,那麼診斷與治療將更為精確,拯救的生命也會更多。

對於濕熱引起的腫脹,濕熱是因消化系統中的濕氣產生熱度,熱度又促使濕氣生成,兩者相互作用,堵塞了身體的運行通道,最終導致腫脹。治療應該以清除熱度、去除濕氣、強健脾胃為主,這是固本的方法,可以使用清中湯來治療。若浮腫過於嚴重,腹部緊繃、小便不暢、呼吸困難,可以考慮服用增味五皮飲或加減分消丸。

痰氣導致的腫脹,當消化系統中有大量濃厚的痰液,氣流被痰阻塞,會形成鬱熱,痰熱互相作用,長期下來影響飲食,使中氣無法向上流通,營養與衛氣無法順利運行,逐漸形成腫脹。上半身可能出現喘息急促,小便不暢的症狀,起初可能是氣滯,最後可能會轉為水腫,全身長出水泡,病情將變得危險。治療不能拖延,宜服用導痰流氣丸來調理。

根據《針經》所述,脈象如果堅韌且呈現阻滯,通常是腫脹的表現。

《脈經》指出,脈象虛弱常伴隨內臟脹大,脈象遲緩且滑動表示有脹滿,脈象強烈且緊繃顯示腫脹,脈象虛弱緊繃且阻滯也反映腫脹,脈象或弦緊或浮動快速,都可能是腫脹的徵兆。

丹溪認為,水腫的脈象多呈現深沉且隱藏。若是陽性水腫且伴有陽性症狀,脈象必然深沉且頻率偏快;若是陰性水腫且伴有陰性症狀,脈象必然深沉且頻率偏慢。脈象深沉且滑動表示風水,脈象浮動且遲緩、弦緊,都可能是腫脹。水腫病人腹部膨脹如鼓,脈象實在者生存機會較高,脈象虛弱者則預後不良;脈象洪大者生存機會較高,脈象細微者則預後不佳。腹部脹大且便血,脈象大且時常突然加速,脈象細微且頻率加快者死亡風險高。中毒後腹部膨脹、四肢脹滿,脈象大且緩慢者生存機會較高,脈象浮動且緊繃者死亡風險高。脈象緊繃且營養與衛氣完全消失,臉部浮腫者預後不佳。脈象消失、嘴巴張開、腳部腫脹者預後極差。

3. 腫證餘論挾水腫說

吾人所以得全其性命者,水與谷而已。水則腎主之,谷則脾主之。胃與脾合氣,胃為水穀之海,脾為運化之司。今脾胃兩虛,不能傳化,則不能制水,故腎水氾濫,反得以浸漬脾土,於是三焦停滯,經絡壅塞,水浸於脾胃,注於肌肉,而發腫矣。其狀眼胞上下微起,肢體重著,咳嗽怔忡,股間清冷,小便澀黃,皮薄而光,手按成窟,手舉即滿,此水腫之病也。

然腫有五證:風腫者,皮粗麻木不仁,走注疼痛,四君子加升麻、蒼朮、防風、羌活。氣腫者,皮厚四肢瘦弱,腹脅膨脹,六君子加木香、木通。血腫者,皮間有血縷赤痕,四物加桃仁、紅花。婦人懷孕亦有氣遏水道而虛腫者,此但順氣安脾,既產而腫自消。水有十,有心水、脾水、肝水、肺水、腎水、膽水、大腸水、風水、皮水、里水、石水之不同。丹溪亦云水腫脈必沉伏。

病陽水兼陽證,脈必沉數,其症頻滿,小便赤澀,大便閉結,治用五皮、五苓,重者疏鑿飲子;病陰水兼陰證,脈必沉遲,其症不煩滿,大便溏,小便少而不赤澀,治用實脾飲、木香流氣飲。

腰以上腫及身有熱者,水氣在表,可發汗;腰以下腫者,當利小便。上下分消其濕,此治水之良法也。丹溪曰:水病以健脾為主,使脾氣得實而氣運則水自行,非五苓、神佑、禹功之行水也,宜以參苓為君,視所挾症加減,無不效者。若苟徒用快利,用行水藥,多致不救,信哉!

白話文:

我們之所以能保全生命,靠的就是水分和糧食。水分主要由腎臟來管理,糧食則由脾臟負責。胃和脾相輔相成,胃是消化食物的海洋,脾則負責運化功能。如果脾胃兩虛,無法正常進行消化吸收,就無法控制水分,因此腎臟的水分過多,反而會反過來浸泡脾臟,導致三焦(上焦、中焦、下焦)運行不暢,經絡堵塞,水分積聚在脾胃,然後擴散到肌肉組織,導致身體浮腫。這種情況下,眼睛周圍會稍微浮腫,四肢沉重,咳嗽,心跳加速,大腿間感覺涼冷,小便顏色深黃,皮膚變得薄且光亮,用手按壓會出現凹陷,放手後立即恢復,這就是所謂的水腫病。

然而,浮腫有五種類型:因風邪引起的腫,皮膚粗糙,麻木無感,移動時會感到疼痛,治療上會使用四君子湯加上升麻、蒼朮、防風、羌活。因氣血不足引起的腫,皮膚厚,四肢瘦弱,腹部脹大,治療上會使用六君子湯加上木香、木通。因血液問題引起的腫,皮膚上會出現紅色血絲,治療上會使用四物湯加上桃仁、紅花。懷孕的女性也會因為氣血受阻,導致水道不暢而產生虛腫,這種情況只需順氣安脾,產後腫脹自然就會消失。水腫的類型有十種,包括心水、脾水、肝水、肺水、腎水、膽水、大腸水、風水、皮水、裏水、石水等。丹溪先生也認為,水腫的脈象通常是沉伏的。

如果是陽性水腫,伴有陽性病症,脈象會是沉數,常見症狀是頻繁的飽脹感,小便顏色深紅,大便閉塞,治療上可以使用五皮、五苓湯,嚴重的可以用疏鑿飲子。如果是陰性水腫,伴有陰性病症,脈象會是沉遲,症狀不會感到煩躁或飽脹,大便稀軟,小便量少且顏色不深紅,治療上可以使用實脾飲、木香流氣飲。

腰部以上的浮腫,伴隨身體有熱感,表示水氣在體表,可以使用發汗的方式治療;腰部以下的浮腫,應當利尿。上下同時排除濕氣,這是治療水腫的好方法。丹溪先生說:水腫的治療,應以健脾為主,讓脾氣充足,氣血運行正常,水腫自然就會消退,並非一定要使用五苓、神佑、禹功等利水藥物。應該以人參、茯苓為主,根據不同的併發症來增減藥物,這樣才會有效果。如果只是一味地使用利尿藥物,或者過度使用利水藥物,往往會導致病情無法挽回,這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