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生司命》~ 卷四(亨集) (2)

回本書目錄

卷四(亨集) (2)

1. 膈噎方

四君子湯(見中風),治氣虛而噎。

四物湯(見中見),治血虛而噎。

二陳湯(見痰證),治痰而噎。

和中桔梗湯(見嘔吐),治拂鬱而噎。

七氣湯,治氣膈噎。

乾薑,桂心,黃芩半夏甘草橘皮,生地,白芍(各二兩),桔梗(三兩),枳實(五錢),人參(一兩),吳萸(五合)

人參利膈丸,治膈噎,胸中不利,大便燥結,痰嗽喘滿,脾胃壅滯,推陳致新。治膈氣之聖藥。

木香檳榔(各七錢五分),人參,當歸,甘草,藿香,枳實,大黃厚朴(各一兩)

上末,水滴丸梧子大,每服溫水下五十丸。

又方

紅霜桑葉燒灰一升,筲箕盛滾水淋汁一罐,白棉紙濾過,入鐵銚內慢火熬膏,以匙挑起,將滾水泡化,紙濾再熬,如此九次。又用蕎麥梗燒灰一升,亦如前法泡濾,火熬九次,各以新罐盛之。

用時,若七八十歲老者只用二分,桑膏半分,蕎膏半分,硇砂半分,硼砂半分,共為末,入火酒半盞,熱水鍋中頓化服之,打下涎痰一桶即能食,但只食粥,不可用飯及硬物;三四十歲年壯者,每用一分,共藥四分服下。

2. 呃逆(二十一)

《內經》曰:歲金太過,呃逆。金鬱亦發呃逆。《活人書》及《千金方》《明理論》皆以噦即呃逆,殊不知噦者聲大而遠可聞,呃逆者聲短而近方聞。噦者,出聲也,噦出其氣,噦聲盡然後吸;呃逆者,入聲也,氣抑不出,吸聲盡然後呼也。況噦出於胃,而逆由於肺,惡可比而同之乎?故易老云:火熱奔急上行,而肺金不納,致聲不盡出。東垣以少陽多氣少血,故乾嘔為噦。

二公言噦言呃甚明,何惑之有?丹溪云:諸逆衝上,皆屬於火。以木挾相火,直衝清道,故此症屬火為多。

自今觀之,然亦有數者之不同焉。有飲食過急,痰氣阻滯,氣不得升降者;亦有痰結胸臆,火充於下而不得升越者;亦有傷寒汗吐下太過,以致中氣太虛者;亦有陽明內實而失下者;亦有渴而飲水過多而成水結胸者;亦有痢疾大下之後,胃氣或虛,而陰火乘虛上衝清道者。

治法宜各審其虛實寒熱,毋誤以治噦實證,混淆妄治。數症中惟傷寒、痢疾二證,胃氣虛衰,至為危重,差之毫釐,危在旦夕,更宜謹慎。

脈浮而緩者,易治;弦急而按之不鼓者,難治。脈結或促或微,皆可治;脈代者危。右關脈弦者,木乘土位難治。

3. 呃逆方

治飲食為痰所遏,不得下行方。

枳實陳皮半夏山楂(各一錢),赤茯苓(八分),砂仁,卜子,香附(各五分),神麯(七分),南木香(二分)

加姜三片,煎服。

治痰結胸臆,火熱上衝,不得升越方。

半夏(一錢),陳皮,貝母,赤茯苓(各八分),片芩(七分),桔梗(七分),蘇子黃連(各五分),甘草,白蔻仁(各三分),枳殼(五分)

加姜三片,煎服。

治傷寒汗吐下太過,致胃氣虛衰方。

人參黃耆(各一錢),白朮當歸(各八分),升麻(二分),黃柏,香附,陳皮(各五分),柴胡,甘草

呃不止者,加柿蒂一錢、姜三(片)、棗二(枚)煎服。

治傷寒陽明內實失下方

大承氣、調胃承氣二方選用,加炒蓮心一錢、姜三片,煎服。

小陷胸方,治飲水過多,成水結胸。

黃連(一錢二分),半夏(二錢六分),瓜蔞仁(六錢五分)

小青龍湯(見咳嗽),去麻黃

治痢久胃虛發呃方

人參,陳皮(各七分),白朮,白芍,柿蒂,箬穗(各一錢),茯苓(八分),青皮,黃柏(各五分),川歸(四分),甘草(三分)

加姜三片、棗二枚,煎服。

一方用,人參、白朮煎湯下大補丸,一錢二分。

大補丸(見火證)

又驗方

陳皮,白芍,黃柏,丁香,柿蒂,蓮子心,半夏,箬蒂,甘草,黑枳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