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生司命》~ 卷四(亨集) (2)
卷四(亨集) (2)
1. 膈噎方
四君子湯(見中風),治氣虛而噎。
四物湯(見中見),治血虛而噎。
二陳湯(見痰證),治痰而噎。
和中桔梗湯(見嘔吐),治拂鬱而噎。
七氣湯,治氣膈噎。
乾薑,桂心,黃芩,半夏,甘草,橘皮,生地,白芍(各二兩),桔梗(三兩),枳實(五錢),人參(一兩),吳萸(五合)
人參利膈丸,治膈噎,胸中不利,大便燥結,痰嗽喘滿,脾胃壅滯,推陳致新。治膈氣之聖藥。
木香,檳榔(各七錢五分),人參,當歸,甘草,藿香,枳實,大黃,厚朴(各一兩)
上末,水滴丸梧子大,每服溫水下五十丸。
又方
紅霜桑葉燒灰一升,筲箕盛滾水淋汁一罐,白棉紙濾過,入鐵銚內慢火熬膏,以匙挑起,將滾水泡化,紙濾再熬,如此九次。又用蕎麥梗燒灰一升,亦如前法泡濾,火熬九次,各以新罐盛之。
用時,若七八十歲老者只用二分,桑膏半分,蕎膏半分,硇砂半分,硼砂半分,共為末,入火酒半盞,熱水鍋中頓化服之,打下涎痰一桶即能食,但只食粥,不可用飯及硬物;三四十歲年壯者,每用一分,共藥四分服下。
白話文:
【膈噎方】
使用「四君子湯」(可參考中風篇),治療因氣虛導致的吞嚥困難。
使用「四物湯」(可參考中見篇),治療因血虛導致的吞嚥困難。
使用「二陳湯」(可參考痰證篇),治療因痰多導致的吞嚥困難。
使用「和中桔梗湯」(可參考嘔吐篇),治療因抑鬱導致的吞嚥困難。
使用「七氣湯」,治療因氣滯導致的膈噎。
藥方包含:乾薑、肉桂、黃芩、半夏、甘草、橘皮、生地、白芍(各二兩),桔梗(三兩),枳實(五錢),人參(一兩),吳茱萸(五合)。
「人參利膈丸」,用於治療膈噎,胸部不適,大便乾燥,痰多咳嗽,喘息滿悶,脾胃積滯,促進新陳代謝。此爲治療膈氣的聖藥。
藥方包含:木香、檳榔(各七錢五分),人參、當歸、甘草、藿香、枳實、大黃、厚朴(各一兩)。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末,用水調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時用溫水送下五十粒。
另一方子:
將紅霜桑葉燒成灰後取一升,用筲箕裝滾水淋汁一罐,用白棉紙過濾,倒入鐵鍋內慢火熬成膏狀,用勺子挑起,再放入滾水中溶解,再次用紙過濾並熬製,如此重複九次。再取一升蕎麥梗燒成灰,同樣按照上述方法浸泡、過濾,熬製九次,然後分別裝入新罐中。
使用時,對於七八十歲的老年人,只需用二分,桑膏半分,蕎膏半分,硇砂半分,硼砂半分,全部混合成末,加入半盞火酒,在熱水鍋中頓化後服用,可以打下大量痰涎,即可恢復食慾,但只能吃粥,不能吃米飯或硬的食物;對於三四十歲壯年人,每次使用一分,共藥四分服用。
2. 呃逆(二十一)
《內經》曰:歲金太過,呃逆。金鬱亦發呃逆。《活人書》及《千金方》《明理論》皆以噦即呃逆,殊不知噦者聲大而遠可聞,呃逆者聲短而近方聞。噦者,出聲也,噦出其氣,噦聲盡然後吸;呃逆者,入聲也,氣抑不出,吸聲盡然後呼也。況噦出於胃,而逆由於肺,惡可比而同之乎?故易老云:火熱奔急上行,而肺金不納,致聲不盡出。東垣以少陽多氣少血,故乾嘔為噦。
二公言噦言呃甚明,何惑之有?丹溪云:諸逆衝上,皆屬於火。以木挾相火,直衝清道,故此症屬火為多。
自今觀之,然亦有數者之不同焉。有飲食過急,痰氣阻滯,氣不得升降者;亦有痰結胸臆,火充於下而不得升越者;亦有傷寒汗吐下太過,以致中氣太虛者;亦有陽明內實而失下者;亦有渴而飲水過多而成水結胸者;亦有痢疾大下之後,胃氣或虛,而陰火乘虛上衝清道者。
治法宜各審其虛實寒熱,毋誤以治噦實證,混淆妄治。數症中惟傷寒、痢疾二證,胃氣虛衰,至為危重,差之毫釐,危在旦夕,更宜謹慎。
脈浮而緩者,易治;弦急而按之不鼓者,難治。脈結或促或微,皆可治;脈代者危。右關脈弦者,木乘土位難治。
白話文:
【呃逆(二十一)】
根據《內經》所述,當金氣過盛時,會導致呃逆。金氣鬱積也會引發呃逆。《活人書》、《千金方》以及《明理論》都認為噦就是呃逆,然而實際上,噦的聲音大且遠傳,而呃逆的聲音則較短促,只有在近處才能聽見。噦是發出聲音的過程,噦出氣息後,噦的聲音結束才開始吸氣;呃逆則是吸入聲音的過程,氣息被抑制無法順利釋放,吸氣結束後才開始呼氣。再者,噦源自胃部,而呃逆則由肺部引起,兩者如何能混為一談呢?因此易老說:當火熱急速上行,肺部的金氣無法調節,導致聲音無法完全發出。東垣認為,少陽經絡多氣少血,因此乾嘔就是噦。
兩位前輩對噦和呃逆的闡述十分明確,何來疑惑?丹溪則說:所有逆氣衝上的現象,大多屬於火氣所致。因為肝木挾帶相火,直衝清道,所以此病症多與火氣有關。
從現代的角度來看,雖然大部分情況如此,但也存在一些差異。有因飲食過急,痰氣阻塞,導致氣息無法正常升降的情況;也有痰液聚積在胸腹,火氣在下方充盈,無法上升的情況;還有因傷寒治療過程中汗吐下過度,導致中氣極度虛弱的情況;也有陽明經絡內實而未及時治療的情況;有因口渴大量飲水,造成水分聚積在胸腔的情況;也有痢疾劇烈下瀉後,胃氣虛弱,陰火趁虛而上,衝擊清道的情況。
治療時應審視病情的虛實寒熱,避免將噦的實證誤治,混亂治療。在這些症狀中,唯有傷寒和痢疾,胃氣虛衰的病情最為危險,稍有偏差,可能命懸一線,應更加謹慎。
脈搏浮動且緩慢,較易治療;脈搏緊繃且按壓無反應,較難治療。脈搏結或促或微弱,都有治療的可能;脈搏間歇出現則病情危急。右關脈弦,表示木氣過盛,土氣受制,難以治療。
3. 呃逆方
治飲食為痰所遏,不得下行方。
枳實,陳皮,半夏,山楂(各一錢),赤茯苓(八分),砂仁,卜子,香附(各五分),神麯(七分),南木香(二分)
加姜三片,煎服。
治痰結胸臆,火熱上衝,不得升越方。
半夏(一錢),陳皮,貝母,赤茯苓(各八分),片芩(七分),桔梗(七分),蘇子,黃連(各五分),甘草,白蔻仁(各三分),枳殼(五分)
加姜三片,煎服。
治傷寒汗吐下太過,致胃氣虛衰方。
人參,黃耆(各一錢),白朮,當歸(各八分),升麻(二分),黃柏,香附,陳皮(各五分),柴胡,甘草
呃不止者,加柿蒂一錢、姜三(片)、棗二(枚)煎服。
治傷寒陽明內實失下方
大承氣、調胃承氣二方選用,加炒蓮心一錢、姜三片,煎服。
小陷胸方,治飲水過多,成水結胸。
黃連(一錢二分),半夏(二錢六分),瓜蔞仁(六錢五分)
小青龍湯(見咳嗽),去麻黃
治痢久胃虛發呃方
人參,陳皮(各七分),白朮,白芍,柿蒂,箬穗(各一錢),茯苓(八分),青皮,黃柏(各五分),川歸(四分),甘草(三分)
加姜三片、棗二枚,煎服。
一方用,人參、白朮煎湯下大補丸,一錢二分。
大補丸(見火證)
又驗方
陳皮,白芍,黃柏,丁香,柿蒂,蓮子心,半夏,箬蒂,甘草,黑枳實
白話文:
【呃逆方】
這是治療因飲食被痰阻擋,無法順利下行的處方。
藥材包含:枳實、陳皮、半夏、山楂各一錢,赤茯苓八分,砂仁、卜子、香附各五分,神麴七分,南木香二分。加入三片薑,煎煮後服用。
這是治療痰滯胸膈,火熱向上衝刺,導致氣機不能順利上升的處方。
藥材包含:半夏一錢,陳皮、貝母、赤茯苓各八分,片芩、桔梗各七分,蘇子、黃連各五分,甘草、白蔻仁各三分,枳殼五分。加入三片薑,煎煮後服用。
這是治療感冒後因汗吐下過度,導致胃氣虛弱的處方。
藥材包含:人參、黃耆各一錢,白朮、當歸各八分,升麻二分,黃柏、香附、陳皮各五分,柴胡、甘草。如果呃逆不止,可再加入柿蒂一錢、三片薑、兩枚棗,煎煮後服用。
這是治療陽明經實證,但未及時下瀉的處方。
可選擇大承氣或調胃承氣兩個處方之一,再加入炒蓮心一錢、三片薑,煎煮後服用。
這是小陷胸方,用於治療過量飲水,形成水液在胸腔聚集的情況。
藥材包含:黃連一錢二分,半夏二錢六分,瓜蔞仁六錢五分。
這是小青龍湯,(詳細內容可參考咳嗽部分),去掉麻黃。
這是治療長期腹瀉,導致胃虛,進而引起呃逆的處方。
藥材包含:人參、陳皮各七分,白朮、白芍、柿蒂、箬穗各一錢,茯苓八分,青皮、黃柏各五分,川歸四分,甘草三分。加入三片薑、兩枚棗,煎煮後服用。
另一個處方是,用人參、白朮煎湯,服用大補丸,劑量為一錢二分。
大補丸的詳細內容可參考「火證」部分。
另外一個驗方:
藥材包含:陳皮、白芍、黃柏、丁香、柿蒂、蓮子心、半夏、箬蒂、甘草、黑枳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