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生司命》~ 卷四(亨集) (1)
卷四(亨集) (1)
1. 嘔吐(十九)
有聲有物謂之嘔,有物無聲謂之吐。嘔吐俱屬於胃,治法當分上中下三焦。
上焦在胃上口,吐者皆從於氣。其脈浮而洪,其症食已即吐,渴欲飲水,大便燥結,氣上衝胸而作痛,治當降氣和中,用和中桔梗湯。
中焦在中脘,吐者皆從於積食與氣,相假為積而痛。其脈浮而長,其症或先痛而後吐,或先吐而後痛,治法當用毒藥去其積,木香檳榔行其氣,用保和丸。
下焦在臍下,吐者皆從於寒。其脈沉而遲,其症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小便清利,大便秘而不通,治法當通其秘塞,溫其寒氣,令大便漸通,復以中焦藥和之,溫劑如吳萸、乾薑、肉果、砂仁之類。
白話文:
有聲音和東西一起出來叫做嘔吐,只有東西出來沒有聲音叫做吐。嘔吐都屬於胃病,治療方法要分上中下三焦。
上焦在胃的上口,吐都是因為氣上衝。脈象浮而洪,症狀是剛吃完就吐,口渴想喝水,大便乾結,氣往上衝胸口而疼痛,治療要降氣和胃,可以用和中[桔梗湯]。
中焦在中脘,吐都是因為積食和氣,互相影響而疼痛。脈象浮而長,症狀可能是先痛後吐,也可能是先吐後痛,治療方法要用毒藥去除積食,[木香][檳榔]行氣,可以用[保和丸]。
下焦在臍下,吐都是因為寒氣。脈象沉而遲,症狀是早上吃晚上吐,晚上吃早上吐,小便清澈,大便便秘不通,治療要通秘結,溫寒氣,讓大便逐漸通暢,再用中焦的藥物調和,溫熱的藥物比如吳萸、[乾薑]、肉果、[砂仁]之類。
外有胃熱、胃寒、胃虛、痰氣之不同。胃熱吐者,得食即吐,脈數或緊,口苦舌乾,煩躁,由於火氣上炎,二陳加姜炒芩連。胃寒吐者,脈弦而遲,逆冷不食,大小便自利,二陳加丁香、砂仁、生薑。胃虛吐者,久病氣虛,胃虛衰弱,脈微,聞穀食即嘔噦,六君子加藿香、厚朴。痰氣吐者,清痰留飲鬱滯上中二焦,二陳加竹瀝、薑汁、枳實。
嘔吐通用大、小半夏茯苓湯。傷寒凡見嘔噦,切不可用承氣湯,以逆之故也。
白話文:
中醫對胃部問題的辨證分為四種:胃熱、胃寒、胃虛及痰氣。胃熱型的患者會在進食後立即嘔吐,脈搏可能呈現數次或緊繃,口苦舌乾,情緒焦慮易怒,這是因為火氣上炎所致,治療上可以使用二陳湯加上姜炒黃連。胃寒型的患者脈象可能呈現弦狀且緩慢,出現逆冷現象,不願進食,大小便正常,治療上可以使用二陳湯加上丁香、砂仁和生薑。胃虛型的患者長期患病導致氣虛,胃部功能衰弱,脈象微弱,聽到食物的聲音就開始嘔吐,治療上可以使用六君子湯加上藿香、厚朴。痰氣型的患者則是因為清痰積聚在中焦,導致上焦阻滯,治療上可以使用二陳湯加上竹瀝、薑汁、枳實。
對於嘔吐的治療,一般會使用大、小半夏茯苓湯。對於傷寒引起的嘔吐,切勿使用承氣湯,因為這可能會加重病情。
有聲無物謂之噦,少陽主之也,以少陽多氣少血之經也;有物無聲謂之吐,太陽主之也,以太陽多血少氣之經也;有聲有物謂之嘔,陽明主之也,以陽明多氣多血之經也。
《脈經》曰:嘔而脈弱,小便複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治。
跌陽脈浮者,胃氣虛,寒氣在上,暖氣在下,二氣相爭,但出而不入,其人即嘔而不得食,恐怖即死,寬緩即瘥。
脈陽緊陰數,其人食已則吐;陽浮而數亦為吐。寸口脈緊而芤,緊則為寒,芤則為虛,虛寒相搏,脈為陰結,其人則噎;關上脈數,其人則吐。
脈弦者,虛也。胃氣無餘,朝食暮吐,暮時朝吐,變為反胃。寒在於上,醫反下之,今脈反弦,故名曰虛。
寸口脈微而數,微則無氣,無氣則榮虛,榮虛則血不足,血不足則胸中冷,故吐。
白話文:
如果只有聲音沒有東西,稱為噦,由少陽經主之,因為少陽經氣多血少。如果只有東西沒有聲音,稱為吐,由太陽經主之,因為太陽經血多氣少。如果同時有聲音和東西,稱為嘔,由陽明經主之,因為陽明經氣多血也多。
《脈經》說:嘔吐而脈搏微弱,小便頻繁,身體略微發熱,出現昏厥的,很難治療。
如果脈象陽氣浮現,這是胃氣虛弱,寒氣在上,暖氣在下,兩氣相爭,只出不進,患者就會嘔吐而不能進食,驚恐就會死亡,緩慢調理就會痊癒。
脈象陽氣緊縮,陰氣數速,患者吃東西就會吐;陽氣浮現而數速,也會吐。寸口脈緊而虛,緊則為寒,虛則為虛,虛寒相搏,脈象呈現陰結,患者就會噎住;關上脈數,患者就會吐。
脈象弦緊,是虛弱的表現。胃氣不足,早晨吃的東西晚上吐,晚上吃的東西早上吐,轉變成反胃。寒氣在上,醫生卻用下寒的方法,現在脈象反而弦緊,因此稱為虛。
寸口脈微弱而數速,微弱表示沒有氣,沒有氣則營氣虛弱,營氣虛弱則血不足,血不足則胸中冰冷,所以會吐。
2. 嘔吐方
和中桔梗湯,治上焦氣熱上衝,食已暴吐,脈浮而洪,宜先和中。
桔梗,白朮(各一錢五分),陳皮,枳實,茯苓,半夏曲,厚朴
上水煎,熟去渣,取清汁調木香散二錢。
木香散
木香,檳榔
白話文:
這是一種名叫「和中桔梗湯」的中藥方劑,適用於上焦氣熱上衝,飯後就嘔吐,脈搏浮而有力,需要先調和脾胃的症狀。配方包括桔梗、白朮、陳皮、枳實、茯苓、半夏曲、厚朴等藥材,煎煮取汁後,再加入木香散(由木香和檳榔組成)。
等分為末,前湯調服。
保和湯(見內傷)
二陳湯,六君子湯(俱見中風)
茯苓半夏湯,治脾胃虛弱,身重有痰,噁心欲吐,當先實其脾土。
白朮,茯苓,半夏,神麯(各一錢),橘紅,天麻(各七分),麥芽(一錢二分)
加姜五片,水煎熱服。
藿香安胃散,治胃氣虛弱,不能飲食,時時嘔吐、噁心。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然後用前湯調和後服用。
- 保和湯(見於內傷)
- 二陳湯、六君子湯(均見於中風)
- 茯苓半夏湯,用於治療脾胃虛弱、身體沈重、有痰、想吐的情況,應首先強化脾臟功能。
材料:白朮、茯苓、半夏、神麯(各1錢)、橘紅、天麻(各7分)、麥芽(1錢2分)。
加薑五片,用水煎煮後溫服。
- 藿香安胃散,用於治療胃氣虛弱、無法進食、頻繁嘔吐、噁心。
藿香,人參,陳皮(各一錢),丁香(五分)
藿香平胃散,治內傷飲食,填塞太陰,嘔吐不止。
藿香,厚朴,陳皮(各一錢),砂仁,神麯(各七分),炙甘草(三分),蒼朮(一錢二分)
加姜三片、棗二枚,煎服。
胃苓湯(見泄瀉),治脾胃傷冷嘔吐。
加味二陳湯,治胃中有熱,膈上有痰,令人嘔吐。本方加黃連、生薑各等分。
白話文:
藿香、人參、陳皮各一錢,丁香五分,可以用來治療內傷飲食,填塞太陰,嘔吐不止。藿香、厚朴、陳皮各一錢,砂仁、神麴各七分,炙甘草三分,蒼朮一錢二分,加姜三片、棗二枚,煎服,可以用來治療脾胃傷冷嘔吐。胃中有熱,膈上有痰,令人嘔吐,可以用加味二陳湯來治療,本方加黃連、生薑各等分。
又方,通用治嘔吐。
陳皮,半夏,茯苓,藿香,砂仁,川連(姜炒),檳榔,枳殼,丁香
氣弱加白朮,暑加扁豆,久吐胃虛加人參,寒加吳萸少許。
白話文:
另一個方法是用來治療嘔吐。使用陳皮、半夏、茯苓、藿香、砂仁、川蓮(用薑炒)、檳榔和枳殼。如果身體較弱可以加入白朮;如果是因為暑熱引起的嘔吐可以加入扁豆;長期嘔吐且脾胃虛弱的人可以加入人參;如果有寒症可以加入少量的吳茱萸。
3. 膈噎證(二十)
《內經》曰:「三陽結,謂之膈」。以大小腸、膀胱熱結也。小腸熱結,則血脈燥;大腸熱結,則不能圊;膀胱熱結,則津液涸。三陽既結,則前後不通。下既不通,則反而上行,此膈噎之病所由起也。
先哲論膈噎、反胃,大率由於血液俱耗。胃脘枯槁,分上、中、下三焦。或咽喉窒塞,水飲可下,食不能下,其槁在吸門;或食稍下則胃脘當心而痛,須臾吐出,其槁在賁門。此上焦之噎也,名之曰噎。其或食物可下,良久復出,其槁在幽門,此中焦之膈也,名之曰膈。其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其槁在闌門,大小腸之間,此下焦之膈也,名之曰反胃。
然名雖不同,病出一體。原其得病之由,有氣虛、有血虛、有痰、有七情拂鬱,及大怒肝火沖逆而成者。
白話文:
《內經》記載:「三陽結,謂之膈」,指的就是小腸、大腸、膀胱三陽經熱結。小腸熱結會導致血脈乾燥,大腸熱結則無法排便,膀胱熱結則津液枯竭。三陽經熱結,就會導致上下不通,下焦不通則會反向上行,這就是膈噎病症的起因。
古人認為膈噎、反胃主要原因是血液消耗,胃脘乾燥,分為上、中、下三焦。若咽喉阻塞,水能吞下,食物卻無法下嚥,則乾燥處在吸門;若食物稍下就胃脘痛,不久後又吐出來,則乾燥處在賁門。這是上焦的噎,稱為噎。若食物能下嚥,但過了一段時間又吐出來,則乾燥處在幽門,這是中焦的膈,稱為膈。若早上吃的食物晚上吐出來,晚上吃的食物早上吐出來,則乾燥處在闌門,大小腸之間,這是下焦的膈,稱為反胃。
雖然名稱不同,但病因卻是一體。追究其病因,有氣虛、血虛、痰、七情鬱結,以及大怒肝火沖逆所致。
氣虛,脈緩而無力,四君子;血虛,脈緩而無力,四物並加行痰順氣潤燥之劑;痰者,寸關脈必沉而滑,或伏而大,二陳加竹瀝、薑汁;拂鬱惱怒氣結滯者,寸關脈沉而澀或緊,宜用開導之,前和中桔梗、七氣湯進之。所謂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者,此由胃能容受,脾不能傳送,或下竅不通,逆而上行故也。
宜潤腸丸,通利大便。大法通用童便、韭汁、竹瀝、薑汁、牛羊乳,薄滋味,不可聽方士概用香燥熱藥。丹溪專以牛羊乳潤燥養血為主,竹瀝、童便、薑汁為佐,有至理存焉。醫案宜玩。
白話文:
氣虛的人,脈搏緩慢无力,可以用四君子汤;血虚的人,脉搏也緩慢无力,可以用四物汤,并加入化痰顺气润燥的药材;痰多的病人,寸关脉一定沉而滑,或伏而大,可以用二陈汤加上竹沥、薑汁;心情郁闷、恼怒、气结滞的人,寸关脉沉而涩或紧,应该用开导性的药方,例如前和中、桔梗、七气汤。所谓早晨吃的东西晚上吐出来,晚上吃的东西早晨吐出来,这是因为胃能容纳食物,但脾不能运化,或者下窍不通,食物逆流而上所致。
这种情况应该服用润肠丸,通利大便。常用的方法包括用童便、韭汁、竹沥、薑汁、牛羊乳,饮食清淡,不可听信方士随意使用香燥热的药物。丹溪先生认为以牛羊乳润燥养血为主,竹沥、童便、薑汁为辅,这很有道理。医案值得仔细研究。
膈有五:憂、恚、氣、寒、熱;
噎有五:氣、憂、勞、食、思。
糞如羊屎者不治,年高者不治,氣血俱虛者,則口中多出沫,沫大出者不治。
寸口脈緊而芤,緊則為寒,芤則為虛,虛寒相搏,脈為陰結而遲。其人則噎。關上脈數,其人則吐。脈弦者,虛也,胃氣無餘,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變於反胃,寒在於上,醫反下之,令脈反弦,故名曰虛。趺陽脈浮而澀,浮則虛,澀則傷脾,脾傷則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穀不化,名曰反胃。脈緊而澀,其病難治。
脈澀而小者,血不足;脈大而弱者,氣不足。
白話文:
胸口闷痛有五种原因:忧愁、愤怒、气郁、寒冷、发热。
食物哽咽也有五种原因:气郁、忧愁、劳累、饮食不当、思虑过度。
大便如羊屎一般无法治愈,老年人也不易治愈。气血两虚的人,口中会经常冒泡沫,泡沫量大则无法治愈。
寸口脉紧而空,紧则为寒,空则为虚,虚寒相搏,脉象阴结迟缓,患者则会出现食物哽咽。关上脉数,患者则会呕吐。脉象弦紧,是虚症,胃气不足,早晨吃的东西晚上吐,晚上吃的东西早上吐,称为反胃,寒气在上,医生却用下寒的方法治疗,导致脉象更加弦紧,所以叫做虚症。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虚,涩则伤脾,脾受伤则不能消化食物,早晨吃的东西晚上吐,晚上吃的东西早上吐,宿食不化,称为反胃。脉象紧而涩,病情难以治愈。
脉象涩而细小,说明血不足;脉象洪大而无力,说明气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