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生司命》~ 卷三(亨集) (8)

回本書目錄

卷三(亨集) (8)

1. 痢證(十八)

痢者,利也。積滯暴下,莫能止息,邪熱上行,莫能流通。老幼虛弱之人,多致不救,症亦危重矣。《內經》曰:腸澼便血,身熱則死,身寒則生。腸澼下白沫,脈沉則死,脈浮則生。《脈經》又曰:沉小流連者生,洪急疾者死。

仲景治痢十法,今撮其大要言之。凡痢脈大者為未止,脈微弱小數者令自愈。微熱而有渴,脈弱而有汗者令自愈。脈滑而數者,有積食也,當下之;下利腹堅者,當下之;下利譫語有燥屎者,當下之;下後心中堅痛者,當溫之;下利脈退緊,痛未止者,當溫之。其至重者,手足厥冷,無脈,灸之不溫,脈不還,反微喘者,死。

故《金匱要略》云:六腑氣絕於外者,為手足寒;五臟氣絕於內者,為下利不禁。

白話文:

痢疾的病因、症狀及治療

痢疾,就是指腹瀉。積食停滯,突然暴發,無法止住,邪熱上行,又無法通暢。年老體弱的人,往往因此無法救治,病情十分危急。

《內經》說:**腸道泄瀉出血,發燒就會死亡,身體冰冷則能存活。**腸道泄瀉排出白色泡沫,脈象沉伏則死亡,脈象浮則能存活。《脈經》又說:脈象沉而微小,流動緩慢則能存活,脈象洪大急促則死亡。

仲景治療痢疾有十種方法,現在將其要點概括如下:

凡是痢疾患者,脈象大而有力,表示病情尚未緩解。脈象微弱、細小、稀少,則表示可以自愈。

微熱口渴,脈象微弱且有汗,則可以自愈。

脈象滑利而數,表示有積食,應該服用瀉藥;下痢腹部堅硬,應該服用瀉藥;下痢神志不清,有乾硬的糞便,應該服用瀉藥;下痢後心中堅痛,應該服用溫補藥物;下痢脈象退縮緊澀,疼痛未止,應該服用溫補藥物。

如果病情嚴重,手腳冰冷,脈象消失,灸火灸之不溫,脈象不復出現,反而出現輕微喘氣,就會死亡。

因此《金匱要略》說:六腑的氣息耗散於外,就會表現為手腳冰冷;五臟的氣息耗散於內,就會表現為腹瀉不止。

劉河間曰:痢疾行血則便膿自愈,調氣則後重自除。此兩言者,為治痢之要旨。《機要》亦曰:後重則宜下,腹痛則宜和,身重則除濕,脈弦則去風。膿血稠黏,以重藥竭之;身冷自汗,以熱藥溫之;風邪外來,宜汗之;鶩溏為痢,宜溫之;小便澀者,分利之。盛者和之,去者送之,過者止之。

丹溪曰:痢須分表裡。在表者必惡寒發熱,身首俱痛,宜以小柴胡去人參加黃芩、白芍和之;在裡者必後重窘迫,腹痛急墜,宜承氣湯下之,亦當審虛實。腹痛者,由肺金之氣鬱在大腸之間,以苦梗開之;下痢血痢久之不愈者,屬陰虛,四物為主;大孔痛,一曰清之,一曰溫之;久病身冷,脈沉小者,宜溫之;暴病身熱,脈浮洪者,宜清之。先水瀉後膿血,此脾傳腎,賊邪難愈;先膿血後水瀉,此腎傳脾,微邪易愈。

白話文:

劉河間說:痢疾若能流暢血液,那麼便膿就會自然痊癒;調整氣息,則後重感自然消失。這兩句話是治療痢疾的關鍵原則。《機要》也提到:有後重感的,應該使用下藥;腹部疼痛的,應使用和藥;身體沈重的,應除掉濕氣;脈搏緊繃的,應去風。如果痢疾帶有膿血,且濃稠黏滯,應使用強力的藥物來清除;如果身體發冷、自汗,則應使用溫熱的藥物來暖身;如果受到風邪的侵襲,應出汗;鶩溏所引起的痢疾,則應使用溫熱的藥物來治療;如果小便不通暢,則應使用分利的藥物來幫助排尿。對於病情嚴重的,應使用和藥來調和;對於已經流失的,應使用藥物來補充;對於超過範圍的,則應停止治療。

丹溪則認為,痢疾必須區分為表症和裡症。在表症的情況下,會出現畏寒發熱、頭部及全身疼痛的現象,此時應使用小柴胡湯去掉人參、加黃芩、白芍來和解;在裡症的情況下,會有後重感、腹部疼痛且下垂的現象,應使用承氣湯來通下。同時,還需審視病情是虛或實。腹部疼痛,可能是因為肺金之氣鬱結於大腸,此時可用苦梗來開通;長期的痢疾或血痢未愈,可能屬於陰虛,四物湯為主要治療方式;大孔痛的,有的情況下需要清熱,有的情況下則需要溫熱;長期患病、身體發冷、脈搏細小的,應使用溫熱的藥物;突然發病、身體發熱、脈搏浮洪的,應使用清熱的藥物。對於先有水瀉後有膿血的情況,表示脾經傳至腎經,病邪難以痊癒;先有膿血後有水瀉的情況,表示腎經傳至脾經,病邪較輕易痊癒。

倦怠嗜臥,食飲少進,宜參、歸、陳、術等藥補之,虛回而痢自止。氣行血和積少,但虛坐努,責在亡血,以當歸身尾為君,白芍、生地、桃仁佐之,陳皮和之,血生自安。此丹溪治痢十法,名言深有益於蒼生者,學者須詳究而善用之。

戴氏曰:痢雖有赤白二色,終無寒熱之分,通作濕熱處治,但分新舊、虛實,與赤白帶同治。

予觀痢疾,大抵由食積、火熱為多,其次暑熱,其次風寒,其次七情內傷。善治者,須求其因而為之,辨別區治。

噤口痢有二證,虛與熱是也。熱塞胃口,正氣衰憊,莫能與爭,故滴水不進。古人有用人參三錢,酒炒黃連三錢,酒炒石蓮肉一錢,頻頻少飲,飲而或吐,又少飲之。若得些須入胃,胃氣即回而食少進矣。愚謂熱勝則川連當用四錢,人參當用二錢;虛勝則人參當用四錢,川連當用二錢。

白話文:

感到疲倦嗜睡,食慾不振,應該用人參、當歸、陳皮、黃芪等藥物補氣,虛弱改善後痢疾自然停止。氣血流通,積聚減少,但虛弱坐立難安,這是因失血導致,要用當歸根部和末端為主藥,白芍、生地、桃仁輔助,陳皮調和,血氣恢復便會安穩。這是丹溪先生治療痢疾十法中的精華,對百姓大有益處,學習者務必深入研究並靈活運用。

戴氏說:痢疾雖然有赤白兩種顏色,但最終沒有寒熱之分,都可以按照濕熱的方法治療,只是要區分新舊、虛實,並根據赤白帶同治。

我觀察痢疾,大多是由於食積、火熱引起的,其次是暑熱,再其次是風寒,最後是七情內傷。善於治療的人,必須找出病因並針對性治療,辨證施治。

噤口痢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虛,一種是熱。熱邪阻塞胃口,正氣衰弱,無法抵抗,所以滴水不進。古人用人參三錢,酒炒黃連三錢,酒炒石蓮肉一錢,頻頻少量服用,如果喝了就吐,就繼續少量服用。如果有一點點進入胃裡,胃氣就會恢復,食慾也會慢慢好轉。我認為熱盛就應該用黃連四錢,人參用二錢;虛盛就應該用人參四錢,黃連用二錢。

蓋變通之道也。此症亦有人參不能用一分者,以陰太虛而邪陽太盛也,故身熱脈大。又云:熱不為下衰,皆反之也。

其不治症:唇紅若塗朱者;口瘡綻裂,脈洪急搏手者;身大熱久不退者;下如魚腦者;下如陳腐色者;下純血者;下如屋漏水者;下如紅莧汁者;大孔如竹筒者;喘而不休,大汗不止者;脈不回,身不溫者;四肢厥冷者,皆不救也。

大孔病者,熱流於下也;暴病身熱,脈大無汗,元氣未衰也,當清之。久病身冷,脈微有汗,元氣已衰也,當溫之。清用芩、連、梔、柏選用之,加四物並行氣藥;溫用薑、桂、苓、朮、當歸等,虛甚者加人參、附子酌而用之。暴病當下,如虛弱不堪重劑,宜用五苓祛其火暴之性,或木香檳榔丸、香連丸,少加大黃丸,隨其虛實而用之。

白話文:

治療疾病要靈活變通。有些患者即使是人參也無法使用,因為陰虛體弱,陽氣過盛,所以身體發熱,脈搏洪大。此外,有些症狀看似熱症卻並非衰敗之象,反而是其特點。

以下這些情況屬於難以治療的症狀:嘴唇紅得像塗了朱砂一樣;口瘡潰爛,脈搏洪大而急促;身體發熱很長時間不退;大便像魚腦一樣;大便像腐爛的食物一樣;大便全是血;大便像屋頂漏水一樣;大便像紅色莧菜汁一樣;肛門像竹筒一樣大;喘氣不停,大量出汗;脈搏無回彈,身體不溫暖;四肢冰冷,這些情況都很難救治。

肛門疾病屬於熱氣向下流的症狀;突然發病,身體發熱,脈搏洪大,不出汗,元氣未衰,應該清熱;久病體寒,脈搏細弱,出汗,元氣已衰,應該溫補。清熱可用黃芩、黃連、梔子、側柏等藥物,可以加入四物湯並搭配行氣藥;溫補可用生薑、桂枝、茯苓、白朮、當歸等藥物,虛弱嚴重者可以加人參、附子,適量使用。急性發病應該立刻治療,如果體質虛弱無法承受重劑,可以使用五苓散來去除火熱,或使用木香檳榔丸、香連丸,少量添加大黃丸,根據虛實狀況來選擇藥物。

脫肛亦分久暴。暴者,芩連四物加升提藥;久而氣虛者,宜八物加粟殼、訶子數分。其外法用陳壁土加酸石榴皮、明礬少許,濃煎湯,先薰後洗,再用川五倍略炒,研為細末敷肛上,托而上之,一日二三次無妨。

久痢不愈,當觀氣虛、血虛,並內有流連之熱,或有穢血之停,審而辨之。氣虛四君子,少加歸、芍等;血虛四物,少加參、朮、粟殼、訶子等。審無熱加肉豆蔻,其流連之熱,用二八丹;血穢用四物,加桃仁、紅花、乳香、沒藥。不可一途而治。又久痢發熱不止者,屬陰虛,用寒涼藥必兼溫藥、升藥。

白話文:

脫肛分為突然發作和長期久病兩種。突然發作的,用黃芩、黃連、四物湯加上升提藥;長期久病且氣虛的,用八珍湯加上粟殼和訶子。外部治療可以用陳壁土、酸石榴皮、明礬少許濃煎,先熏後洗,再用川五倍子炒研細末敷肛門,向上托起,一天兩三次都可以。

久痢不愈,要觀察是氣虛、血虛,還是內有流連的熱氣,或是有穢血積聚,根據情況分別治療。氣虛用四君子湯,加點當歸、芍藥;血虛用四物湯,加點人參、白朮、粟殼、訶子。如果沒有熱症,可以加點肉豆蔻;如果是流連的熱氣,用二八丹;如果有血穢,用四物湯加上桃仁、紅花、乳香、沒藥。不可一味用藥。久痢發熱不止的,屬於陰虛,用寒涼藥要配合溫藥和升藥。

始痢宜下,久痢宜補。至於傷寒二陽合病皆下痢,其治又不同。太陽陽明合病,自下痢者,宜發汗;太陽少陽合病;自下痢者,宜和解;陽明少陽合病,自下痢者,宜攻裡。

《脈經》云:腸澼下膿血,脈沉小流連者生,洪大數身熱者死。又曰:腸澼筋攣,脈小細安靜者生,浮大而緊者死。

白話文:

痢疾初期應該要瀉下,久病則要補益。至於傷寒合併二陽證都伴隨痢疾,治療方法又有所不同。太陽和陽明合病,從一開始就出現痢疾的,應該要發汗;太陽和少陽合病,從一開始就出現痢疾的,應該要和解;陽明和少陽合病,從一開始就出現痢疾的,應該要攻裡。

《脈經》中記載:腸道流出膿血,脈象沉細且流連不定的,病人能活;脈象洪大而數,並且伴隨發熱的,病人會死。另外也說:腸道流出膿血,伴隨筋攣,脈象細小而安靜的,病人能活;脈象浮大而緊的,病人會死。

2. 痢證方

赤白痢通用常效方

黃連,黃芩,歸尾,陳皮,山楂,神麯,白芍,穀芽,木香,檳榔

三日內用大黃、芒硝下之。然亦有虛而不可下者,宜酌用之。

白痢方

蒼朮,白朮,茯苓,陳皮,甘草,黃芩,枳殼,神麯

白話文:

赤白痢通用常效方

**藥材:**黃連、黃芩、歸尾、陳皮、山楂、神麴、白芍、穀芽、木香、檳榔

**用法:**三日內用大黃、芒硝瀉下。但若體虛不宜瀉下者,需酌情使用。

白痢方

**藥材:**蒼朮、白朮、茯苓、陳皮、甘草、黃芩、枳殼、神麴

各等分。痛甚加檳榔七分、木香三分,氣行則痛止。

赤痢方

黃連,黃柏,地榆,丹皮,赤芍,歸尾,生地,甘草

痛甚加檳榔五分、陳皮八分。

下痢口渴不止,小便不利方。

滑石,梔子,甘草,生地,車前,麥冬,黃柏,知母,澤瀉,燈心(各三分),水煎服

治痢者虛弱,調血清氣,常用效方。

白話文:

各種比例。若疼痛加重,請添加五分的檳榔和三分的木香,當氣流通暢時,疼痛就會停止。

紅痢方

黃連,黃柏,地榆,丹皮,紅芍,歸尾,生地,甘草

若疼痛加重,請添加五分的檳榔和八分的陳皮。

治療下痢時口渴不減,小便不通的方子。

滑石,梔子,甘草,生地,車前,麥冬,黃柏,知母,澤瀉,燈心(每味三分),加水煎煮後服用

治療痢疾時的虛弱,調節血液和清氣,常使用的有效方子。

人參,當歸,白芍,扁豆,陳皮(各七分),白朮,茯苓(各八分),甘草,黃連,石蓮肉,神麯(各五分),黃柏(三分)

治久痢打呃,發熱脈大,。丹溪云:久痢發熱,屬陰虛。血藥中加升藥,此藥服過而驗者。久痢必用黃柏,以痢屬腎故也。

當歸,白朮(各八分),川芎,茯苓,人參(各七分),白芍(一錢),黃連,柴胡,升麻,知母(各五分),生地,黃柏(各四分),甘草(三分)

白話文:

人參、當歸、白芍、扁豆、陳皮各七分,白朮、茯苓各八分,甘草、黃連、石蓮肉、神麴各五分,黃柏三分,可以治療久痢打嗝、發熱、脈象洪大的症狀。丹溪先生說:久痢發熱,屬於陰虛。藥方中加升藥,此藥服用後效果顯著。久痢必須使用黃柏,因為痢疾屬於腎臟病變。

當歸、白朮各八分,川芎、茯苓、人參各七分,白芍一錢,黃連、柴胡、升麻、知母各五分,生地、黃柏各四分,甘草三分。

水煎,一服即效,熱退呃止。

治痢五六日打呃方,痢疾發呃,由木挾相火,直衝清道。

茯苓,白芍,柿蒂(各七分),人參(四分),白朮(五分),歸尾,陳皮(各五分),甘草,黃連,黃柏,蓮心,青皮,箬穗(各三分)

加味香連丸

黃連(十兩),木香(二兩),檳榔,枳殼,陳皮(各一兩)

上黃連用吳萸熬,酒拌浸透再炒褐黃色,木香不見火,共前藥為末,醋糊為丸梧子大,每下二錢。

戴人木香檳榔丸

白話文:

水煎服用,一劑即可見效,退熱止呃。治療痢疾發呃的方子,痢疾發呃是由於木氣挾著相火,直衝清道所致。茯苓、白芍、柿蒂(各七分)、人參(四分)、白朮(五分)、歸尾、陳皮(各五分)、甘草、黃連、黃柏、蓮心、青皮、箬穗(各三分)。加味香連丸:黃連(十兩)、木香(二兩)、檳榔、枳殼、陳皮(各一兩)。將黃連用吳萸熬煮,再用酒浸泡至透,炒至褐黃色,木香不用火,與其他藥材研磨成粉,用醋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錢。戴人木香檳榔丸。

木香,檳榔,青皮,廣朮,枳殼,黃柏,黃連,大黃(各一兩),醜末,香附(各二兩)

上水為丸,每下五六十丸。

立效丹,痢疾初發,服之立效。

黃連,檳榔(各五錢),木香,巴豆(各五分),江右豆豉(一兩)

研末水丸,硃砂為衣,強人下十五丸,弱人下十丸。

納臍膏

用田螺搗爛,加麝香少許,納臍中,引火下行。

白話文:

木香、檳榔、青皮、廣朮、枳殼、黃柏、黃連、大黃各一兩,醜末、香附各二兩,用水製成丸藥,每次服用五六十丸。此方名為立效丹,專治痢疾初期,服下即可見效。

另取黃連、檳榔各五錢,木香、巴豆各五分,江右豆豉一兩,研磨成粉末製成丸藥,以硃砂包覆,體壯者每次服用十五丸,體弱者每次服用十丸。

此外,可用田螺搗爛,加入少許麝香,塗於肚臍,引火下行。此方名為納臍膏。

立效散

黃連(四兩,吳萸炒),陳枳殼(三兩,麩炒)

上為末,治痢初起空心下二錢。

倉連煎,治噤口痢。

赤用黃連七錢,倉米三錢;白用倉米七錢,黃連三錢;赤白相兼,連米各五錢。

茶煎

赤用茶四錢,姜二錢;白用姜四錢,茶三錢。

四物湯加槐花黃連御米殼等分,治下痢純血。

又方,治血痢。

苦參炒焦為末,滴水丸梧子大,米湯下五六十丸。

白話文:

立效散是用黃連和陳枳殼製成的藥粉,主要用於治療初期痢疾,空腹服用兩錢。倉連煎則分為赤、白、赤白相兼三種,分別用黃連和倉米以不同比例煎服,專治噤口痢。此外,還可用茶和薑煎服,赤方用茶四錢、薑二錢,白方用薑四錢、茶三錢。四物湯加入槐花、黃連和御米殼,等量服用,治下痢純血。另外,用炒焦的苦參研末製成滴水丸,每次服用五六十丸,米湯送服,也能治療血痢。

大補丸,治血痢。

黃柏一兩,蜜炙老黃色,為末。空心溫米湯下三錢。

又方,治濕熱痢不瘥。

黃連,烏梅肉(各四兩)

為末蜜丸梧子大,米湯下三十丸。

又方

白芍,黃柏(各五錢)

為丸,治同前。

噤口痢

石蓮肉曬乾為末,每服二錢,陳倉米飲調下;便覺思食,仍以日照東方陳壁土炒真橘皮為末,薑棗略煎,清湯送下以助之。

又方

川連八兩㕮咀,用生薑四兩切片,同川連炒,待姜焦黃色去姜;用炒黃連為細末,同陳米飯搗爛為丸梧子大,每眼六七十丸。赤痢陳米飲下,白痢陳皮湯下,赤白兼者米飲陳皮湯兼用。

白話文:

大補丸,用於治療血痢症狀。

  • 黃柏一兩,先用蜜炙至老黃色,研磨成粉末。空腹時,溫熱的米湯下服用三錢。

又一方法,用於治療濕熱痢疾未能痊癒的病症。

  • 黃連和烏梅肉(各四兩),研磨成粉末,再用蜂蜜製成丸狀,大小如梧桐籽。米湯下服用三十丸。

又一方法,

  • 白芍和黃柏(各五錢),研磨成丸狀,用於治療相同病症。

對於「噤口痢」,

  • 使用石蓮肉曬乾後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陳倉米飲調和服用。當感覺想吃東西時,繼續以太陽照東方的陳壁土炒製的真橘皮粉末,加入薑棗略加煎煮,再以清水送服,以助消化。

又一方法,

  • 川連八兩切成碎片,與生薑四兩一同炒至薑焦黃色,去除薑後,使用炒過的黃連粉末,與陳米飯一起搗爛成丸,大小如梧桐籽。紅色痢疾時用陳米飲下,白色痢疾時用陳皮湯下,同時出現紅白痢疾時則可同時使用米飲和陳皮湯。

請注意,這些藥方應由專業中醫師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進行評估和開方,並在適當的監督下使用。

又噤口痢正方法

人參(三錢),川連(姜炒,三錢),廣陳皮(土炒,一錢),石蓮肉(一錢五分)

水煎,時與服之。如吐,又服,大效。

休息痢神效方

當歸,烏梅,川連

等分為末,以生蒜汁眾手丸梧子大,每服薑製厚朴湯下三四十丸。

駐車丸,治一切下痢。

阿膠(一兩五錢,蛤粉炒成珠為末,再用醋三合熬成膏),川連(二兩),乾薑(五錢),當歸(一兩五錢)

白話文:

治療噤口痢,可以用人參、川連(用薑炒)、廣陳皮(用土炒)、石蓮肉水煎服,如嘔吐則繼續服用,效果顯著。

治療休息痢,可以用當歸、烏梅、川連等份研磨成粉末,再用生蒜汁揉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時用薑製厚朴湯送服三十到四十粒。

駐車丸可以治療各種痢疾,用阿膠(先用蛤粉炒成珠狀再磨成粉末,再用醋熬成膏)、川連、乾薑、當歸製成。

為末,以阿膠化開為丸梧子大,食前米湯送下三四十丸。

仙梅丸,治痢疾發熱發渴。

細茶(一兩),烏梅(五錢)

為末蜜丸彈子大,每服滾水送下二丸。

桃仁承氣湯(見瘟疫),治汙血而推蕩之。

四物湯(見中風),治痢疾血虛。

八物湯(見中風),治痢氣血兩虛。

通玄丹,治久痢流連之火不退,服諸藥不效者,服之立效。

黃連(八兩),白芍,當歸,生地,烏梅(各五錢)

白話文:

最後,將阿膠研磨成梧子大小的丸子,飯前用米湯送服三十到四十粒。仙梅丸用於治療痢疾發熱口渴。將細茶一兩、烏梅五錢研磨成末,做成彈子大小的蜜丸,每次用滾水送服兩粒。桃仁承氣湯用於治療瘟疫,可以清除瘀血。四物湯用於治療中風,可以治療痢疾血虛。八物湯用於治療中風,可以治療痢疾氣血兩虛。通玄丹用於治療久痢餘熱不退,服用其他藥物無效的情況,服用後可以立即見效。將黃連八兩、白芍、當歸、生地、烏梅各五錢研磨成末。

上為末,用雄豬肚一個去油淨,以上藥末入肚內,用線縫之,將韭菜二斤上下蓋之,入鍋內蒸,湯干又添,以肚極爛為度;取肚並藥入石臼搗為丸梧子大,每服六七十丸,薑湯吞即行,茶清下即止。能行能止,故名通玄。治積聚清晨薑湯下,稍行一二次,即除。用溫粥補之。

小兒痢疾單方

用薺菜根、嫩荷葉燒灰存性,砂糖為丸,每服三四粒,炒米湯下。

凡痢初起,不得用參朮;五七日後,酌虛實用之。痢後多用飲食,以致遍身浮腫者,以大安丸服一二劑即退。

白話文:

將豬肚去油洗淨,將藥末裝入豬肚內縫好,用韭菜蓋住,放進鍋裡蒸煮,湯汁乾了就加水,一直蒸到豬肚極為軟爛。取出豬肚和藥材,一起搗碎成梧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六七十粒,用薑湯送服,茶水可以幫助藥效發揮。此方能止瀉也能通便,故名通玄。治療積聚,清晨服用薑湯,稍微走動一兩次,即可消除積聚,之後可以用溫粥來調養身體。

小兒痢疾單方:

用薺菜根和嫩荷葉燒成灰,加入砂糖製成丸子,每次服用三四粒,用炒米湯送服。

痢疾剛發病時,不可使用人參和白朮;五七日後,則可根據虛實情況酌情使用。痢疾之後如果經常飲食過多,導致全身浮腫,可以用大安丸服用一兩劑即可消腫。

昔曾魯公痢血百餘日,國醫無能療治。陳應之取鹽梅一個去核研,合蠟茶加醋湯沃服之,一啜而瘥。

昔大丞相莊肅梁公患痢,陳應之曰:此挾水穀,當用三物逐去。即愈。

胡黃連,烏梅,灶心土

各等分。為末,蠟茶清調下,食前服,隨愈。

一人患痢純血,大塊而下,發呃,聲聞屋外,胃脈將絕。張太醫治之而愈。方用:

丁香(三個),柿蒂(二十個),煎湯;又用六安茶(一錢),烏梅(二個),生薑(一片),煎湯。以二湯替換服,又用炒麥麩熨丹田,呃猶不止,再用人參、官桂,十分去五,次日再加附子而愈。

白話文:

過去有一位魯公,長達百餘日的腹瀉帶有血跡,許多國醫都無法治療。陳應之建議使用一個去除果核後研磨的鹽梅,加上蠟茶與醋湯混合後服用,結果一飲而癒。

另一個故事是關於大丞相莊肅梁公,他患有腹瀉。陳應之建議使用三種成分來逐去腹瀉的原因,並因此痊癒。

使用的藥物包括胡黃連、烏梅和竈心土,各等份量研磨成粉,加入蠟茶清液調製後服用,在餐前食用,直到病情痊癒。

有一位病人腹瀉全是血液,大塊狀排出,甚至發出聲音響徹整個房間,胃脈近乎斷裂。張太醫治療後,他的病癒了。所用的藥方包括:

  • 丁香(三個)
  • 柿蒂(二十個)
  • 將上述材料加水煎煮的湯
  • 六安茶(一錢)
  • 烏梅(二個)
  • 生薑(一片)
  • 將這些材料加水煎煮的湯

兩種湯輪流服用,並使用炒過的麥麩熨熱丹田。若呃逆仍持續不減,再添加人參、官桂(分別減少五成)和附子,直到病癒。

清六丸,治血痢。

滑石(六兩),甘草(一兩),紅曲(五錢)

甘草湯為丸。

患痢大都責於濕熱。熱傷血則下赤,滑石能清六腑之熱,甘草能調六腑之氣,紅曲能合六腑之血。

溫六丸,治白痢。

滑石(六兩),甘草(一兩),乾薑(五錢)

薑汁為丸。

熱傷於氣則下白。滑石寒而淡,寒能除六腑之熱,淡能利六腑之濕;甘草得天地衝和之氣,故性平而調六腑;乾薑得天地正義之氣,故人氣而闢濕邪,又曰乾薑性溫,可使從治。《經》曰佐以所利,是故用之。

白話文:

【清六丸】,治療血痢。

滑石(六兩),甘草(一兩),紅曲(五錢)

以甘草湯製成丸狀。

痢疾大多由濕熱引起。熱傷血則糞便呈現紅色,滑石能清淨六腑的熱氣,甘草能調和六腑的氣息,紅曲能配合六腑的血液。

【溫六丸】,治療白痢。

滑石(六兩),甘草(一兩),乾薑(五錢)

以薑汁製成丸狀。

濕熱傷及氣息則糞便呈白色。滑石性寒且淡,寒可以清除六腑的熱氣,淡能排除六腑的濕氣;甘草具有天地間和諧的氣息,所以性質平和且能調和六腑;乾薑則具有天地間正義的氣息,因此能夠進入氣體中排除濕邪,又稱乾薑性溫,可以作為對症治療。《經》中有言「佐以所利」,因此使用了這方法。

敗毒散(見瘟疫),痢疾表熱裡虛者,此方主之。

皮膚受外感之邪,則表實而裡虛。表實,故發熱;裡虛,故痢不禁。此方可以解表而補里,理氣而破滯,雖不為治痢而設,善用之,則取之左右逢其源矣。

清暑益氣湯(見暑證),痢疾已愈,中氣虛弱,而暑令尚在者用之。

十全大補湯(見中風),痢疾已愈,而血大虛者用之。

樸黃丸,治瀉痢初起,及腹痛諸證。

錦紋大黃(三斤,切片,入砂仁末一兩,同酒拌炒),大厚朴(一斤,去皮切片,薑汁拌炒),廣木香(三兩,不見火)

白話文:

「敗毒散」用於瘟疫發作、痢疾伴隨表熱裡虛的患者。皮膚受外感之邪,則表實而裡虛,導致發熱和痢疾。此方可解表補裡,理氣破滯,雖然不是專治痢疾,但善用之,就能左右逢源。

「清暑益氣湯」適用於痢疾痊癒後,中氣虛弱,暑氣未消的患者。

「十全大補湯」適用於痢疾痊癒後,血虛較重的患者。

「樸黃丸」用於治療瀉痢初起及腹痛等症狀。

錦紋大黃切片,加入砂仁末一起用酒拌炒;厚朴去皮切片,用薑汁拌炒;廣木香則不需加熱。

共末,水跌丸,每服枳殼湯下三錢。

烏龍丸,痢疾無論新久,服之神效。

用上好新巴豆,不拘多少,剝殼去衣,將新銀罐盛之;外用火煉,無煙過性取起,乳缽為末,忌用銅鐵器。每末一錢,用真土黃蠟一錢,先將蠟溶化,再入藥末,拌勻為丸如菜子大,空心大人十丸,小兒五丸。止宜清淡飲食,忌用麵食、葷腥、煎炙等物。紅痢甘草湯下,白痢去皮薑湯下,紅白痢甘草薑湯下。

白話文:

【共末,水跌丸,每服枳殼湯下三錢。】

共末和水跌丸,每次服用時請以枳殼湯送服三錢。

【烏龍丸,痢疾無論新久,服之神效。】

烏龍丸,對於無論是新發還是久治不愈的痢疾,服用後都能見到神效。

【用上好新巴豆,不拘多少,剝殼去衣,將新銀罐盛之;外用火煉,無煙過性取起,乳缽為末,忌用銅鐵器。】

使用品質優良的新巴豆,無論數量多少,先剝去果皮並去除內衣,再放入新的銀罐中。外面用火加熱,待沒有煙霧時取出,用乳缽研磨成粉,避免使用銅鐵器具。

【每末一錢,用真土黃蠟一錢,先將蠟溶化,再入藥末,拌勻為丸如菜子大,空心大人十丸,小兒五丸。止宜清淡飲食,忌用麵食、葷腥、煎炙等物。紅痢甘草湯下,白痢去皮薑湯下,紅白痢甘草薑湯下。】

每份藥粉一錢,加入一錢真正的土黃蠟,先將蠟熔化,再與藥粉混合均勻,製成大小類似菜籽的丸狀。成人空腹時可服用十粒,小孩則可服用五粒。只適合清淡飲食,避免食用麪食、葷腥及煎炸食物。紅色的痢疾用甘草湯送服,白色的痢疾則用去皮薑湯送服,而紅白相混的痢疾則用甘草薑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