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生司命》~ 卷一(元集) (6)

回本書目錄

卷一(元集) (6)

1. 中風方

豨薟丸,病人骨節疼痛,緩弱無力,此方主之。

豨薟草於五月初五、七月七、九月九採取,不拘多少,摘其葉及枝頭,洗去土,曬乾,鋪入甑中,用蜜酒層層勻灑,蒸之復曬,如此九次,不必太燥,但取蒸為度,杵為末,蜜丸梧子大。空心溫酒或米飲下五十丸。

骨節疼痛,壅疾也,壅則喜通。此物味辛苦而氣寒,九蒸九曬,則苦寒之濁味皆去,而氣輕清矣。《本草》云:輕可以去實。蓋輕清則無竅不入,故能透骨驅風,強健筋骨。若未蒸曬,即蒸不至於九,則濁味猶存,陰體尚在,則不能透骨入里祛風而卻病,此陰陽清濁之義也。

白話文:

豨薟丸這個藥方,主要用來治療病人骨頭關節疼痛,身體虛弱無力的狀況。

豨薟草要在農曆五月初五、七月七、九月九這三天採收,不論採多少都行,摘取葉子和枝條頂端,洗掉泥土,曬乾。然後鋪在蒸籠裡,用蜂蜜酒一層層均勻地灑在上面,蒸過後再曬乾,這樣反覆九次。不需要曬到太乾,只要以蒸過為標準就好。接著將它搗成粉末,用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空腹時用溫酒或米湯送服五十丸。

骨節疼痛,是身體阻塞不通造成的疾病,阻塞就需要疏通。豨薟草味道苦且辛,性質寒涼,經過九次蒸曬後,苦寒的濁氣就會去除,藥性變得輕清。《本草》說:「輕的藥物可以去除實邪。」因為輕清的藥物無孔不入,所以能夠穿透骨頭,驅散風邪,強健筋骨。如果沒有經過蒸曬,或是蒸的次數不到九次,濁氣還會殘留,藥性還是偏陰,就無法穿透骨頭深入體內祛風除病。這就是陰陽清濁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