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生司命》~ 卷三(亨集) (5)
卷三(亨集) (5)
1. 瘧方
加減清脾飲,治先寒後熱,熱多寒少者,太陰證也。
陳皮,半夏,茯苓,甘草,白朮,青皮,厚朴,草果,知母,黃芩,柴胡
姜三片,水盅半,煎服。
癉瘧同此治法,去厚朴加石膏(一錢五分)。
加減柴胡薑桂湯,治先熱後寒,寒多熱少,或獨寒不熱者
柴胡,桂枝,黃芩,花粉,牡蠣,甘草,乾薑,蒼朮,川芎
姜三片、棗一枚,煎服。
四獸飲,治氣虛涎飲結聚者。
陳皮,半夏,茯苓,甘草,人參,白朮,草果,烏梅
姜三片、棗三枚,鹽少許,煎服。
有汗要無汗方
人參,白朮(各八分),黃耆(一錢),歸身,棗仁(各七分),黃芩,陳皮(各六分),柴胡(四分),升麻,甘草,五味
棗三枚,煎服。
無汗要有汗方
石膏(一錢二分),柴胡,葛根(各一錢),蒼朮,川芎(各八分),黃芩,知母,青皮(各七分),升麻,甘草(各三分)
姜三片,水盅半,煎服。
又方,治虛瘧挾痰火兼作。
人參,知母,白朮,茯苓,甘草,白芍,柴胡,黃芩,青皮,常山,檳榔,陳皮,澤瀉
治瘧夜發方
柴胡,人參,黃芩(各五分),甘草(二分),青皮,麥冬,川芎(各七分),半夏,當歸(各八分),白芍(一錢),生地(五分)
姜三片、棗三枚,水盅半,煎服。
治癉熱瘧方,但熱不寒,或大熱不渴,夏秋多病此。
知母,花粉,葛根(各七分),黃柏,生地,柴胡,牛膝(各五分),麥冬(八分),石膏(一錢二分)
加粳米三錢,水盅半,煎服。
截瘧通用方
常山(一錢五分),檳榔(一錢),烏梅(一個),母丁香(五分),知母(七分)
用好酒一盞入藥,煎成露一宿,次早服下,永不發。
又截瘧方
丁香,檳榔,陳皮,常山
各等分一錢,煎法同上,不可灶上煎,久瘧間一日或二日、三日一作者。人虛不可用劫法。
補中益氣湯加減,治久瘧。
人參,黃耆,白朮,當歸,升麻,陳皮,青皮,烏梅,柴胡,甘草
姜三片、棗二枚,水煎服。
又治久瘧方
何首烏(四錢),青皮(一錢)
水酒各半,煎服。
又治久瘧方
白朮(土炒、八兩),橘紅(八錢)
上研末,粥糊為丸,每服三錢。
治虛瘧神方
人參白朮與黃耆,白芍青皮及陳皮,檳榔草果烏梅貝,虛瘧一貼似神醫。
治久瘧,二三日一發,或下半日發者,,此方神驗。
柴胡,知母(各二錢),當歸,陳皮(各一錢)
如陰虛加首烏一錢,未發先二時熱服。
桂枝黃芩湯,治瘧服藥寒熱轉大者,太陽、陽明、少陽三陽合病也。此方主之。
桂枝,炙甘草(各五分),黃芩,半夏(泡),人參(各一錢),柴胡(三錢),石膏(二錢),知母(八分)
姜三片,水二盅,煎一盅,食遠服。
人參養胃湯,治瘧寒多熱少者,必須先服此藥。
人參,厚朴(薑製),陳皮(各一錢五分),蒼朮(米泔浸炒),茯苓,半夏(泡各七分),草果,藿香,炙甘草(各一錢)
姜三片、紅棗一枚,水二盅,煎一盅,不拘時服。
小柴胡湯(見瘟疫),治瘧熱多寒少,或單熱,頭痛,胸滿,咽乾。此條為少陽證也。
濟生清脾湯,治癉瘧脈來弦數,或熱不寒,或熱多寒少,口苦咽乾,小便赤澀。
青皮,厚朴(制),白朮,半夏(泡),黃芩,草果,柴胡,茯苓(各一錢),炙甘草(五分)
姜三片,水二盅,煎八分,食遠服。
鱉甲飲,治久瘧不愈,脅下痞滿,腹中結塊,名瘧母。
鱉甲(醋炙),白朮,草果,檳榔,厚朴(制),川芎,白芍,橘紅,炙甘草(各一錢),黃耆(一錢五分)
姜七片、棗二枚,水二盅,煎八分,食遠服。
麻黃羌活湯,發時頭痛,身熱脊強,脈浮者,名為寒瘧。此方主之。
麻黃,羌活,防風,甘草(各三錢)
此條為太陽證也。太陽乃寒水所化,故《機要》名為寒瘧。麻黃、羌活,太陽經之汗藥也,故以為君;防風為諸風之卒徒,故以為佐;甘草和諸藥而兼解散,故以為使。是方乃攻實之劑。若臨證用藥,血虛者宜加四物,氣虛者宜加參朮,全在活法,不可執也。
白芷湯,發時目痛鼻乾,口渴自汗,不得眠。脈長,有熱無寒,或熱多寒少者,名曰熱瘧。此方主之。
白芷(三錢),知母,石膏(各五錢)
此條為陽明證也。以其熱多,故《機要》名為熱瘧。白芷所以解陽明之經,石膏所以清陽明之腑,知母所以養陽明之陰。虛者宜加人參,質實便燥者不宜此方,用大柴胡湯下之,再以本方調理。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傷寒例》云:若脈陰陽俱盛,重感於寒者,變為溫瘧,先熱後寒,此方主之。
麻黃(四兩),杏仁(五十枚),甘草(二兩),石膏(半斤)
脈陰陽俱盛者,舊有熱也;重感於寒者,新有寒也。凡瘧寒熱相搏,邪正分爭,並於表則陽實而陰虛,陰虛生內熱,陽實生外熱,中外皆熱,故煩渴而身熱,惡熱莫任也。並於里則陰實而陽虛,陽虛生外寒,陰實生內寒,中外皆寒,故鼓頷而戰慄,惡寒莫任也。若其邪正分爭,並之未盡,則寒熱交集,鼓頷戰慄、煩渴身熱並至矣。
此常瘧寒熱之理也。溫瘧先熱後寒者,以其先有舊熱,而後傷寒也。麻黃、杏仁可以解重感之寒,甘草、石膏可以解舊有之熱。仲景主白虎湯加桂枝湯亦良。
二玄道人截瘧方
柴胡湯加防己(三分)、秦艽(一錢)。
香薷湯,發時獨熱無寒者,名曰癉瘧。當責之暑,宜此方。
香薷(二兩),白扁豆,厚朴(薑汁炒),炙甘草(各五錢),茯神(一兩)
暑,陽邪也。《內經》曰:「脈虛身熱,得之傷暑」,又曰:「因於暑,汗,煩則喘渴,靜則多言,體若燔炭。」,故獨熱無寒之瘧,責其因於暑也。香薷味薄而氣清,能解表裡之暑;扁豆味甘而性平,能解腸胃之暑;厚朴苦辛,破暑飲也;甘草性平,解暑毒也;《易》曰:「火就燥」,暑邪中人,先就於心,茯神之用所以寧心也。
或問風亦陽邪也,癉瘧何以不責之風?不知風為少陽,又為厥陰,在六氣猶未純陽,若治辛熱,固不可用風藥,如辛涼發散之劑,用之水為不可也。
七棗湯,發時獨寒無熱,脈遲者,宜此方。
附子(一枚,鹽水煮去皮臍),大棗(七枚,擘)
牝,陰也。王冰曰:「益火之原以消陰翳,」故獨寒無熱之瘧,責之寒也。用附子之辛以主之,佐以大棗,取其能和附熱,且引之人至陰耳。
蜀漆散,治牝瘧,病原於頑痰癥瘕者,此方主之。
蜀漆(燒去腥),雲母(煅二日夜),龍骨(煅),各等分
牝瘧也,無陽之名。頑痰乃至陰所化,癥瘕乃凝結之陰,故令人有寒而無熱。蜀漆、雲母、龍骨既經燒煉,則味澀而辛熱,味澀可以固既脫之陽,辛熱可以消固結之陰。仲景治火劫亡陽之證,於桂枝湯去芍藥加蜀漆龍骨輩,名曰救逆湯,是二物之為純陽可知。雲母燒二日夜,則寒性亦去而純陽矣,宜仲景之用之也。
柴胡去半夏加瓜蔞根湯,瘧疾微勞不任,經年不差,前後復發者,名曰勞瘧。此方主之。
柴胡(八兩),人參,黃芩,甘草(各三兩),生薑(二兩),大棗(十二枚),瓜蔞根(四兩)
任事之勞,責之筋力,筋屬肝,少陽膽則其腑也。柴胡、黃芩可以清少陽之邪熱,瓜蔞根可以生液養筋,人參、甘草可以補虛祛勞,大棗、生薑可以調榮養胃,又曰參草薑棗胃家藥也。「散精於肝,淫氣於筋」,惟胃能之。故用此方以調勞瘧。
柴平湯,發時一身盡痛,手足沉重,寒多熱少,脈濡者,名曰溫瘧。此方主之。
柴胡,人參,半夏,陳皮,黃芩,甘草,厚朴,蒼朮,生薑,大棗
上件,皆濕證也。故用小柴胡以和解表裡,平胃散以健脾制濕,合二方而名曰柴平湯。
三解湯,此治瘧通劑,時行之瘧,長幼相似者,治之神良。
麻黃,柴胡,澤瀉(各三錢)
病有三在,在表在裡在半表半裡也。人在氣交之中,鼻受無形之氣,藏於分肉之間,邪正分爭,並於表則在表,並於里則在裡,未有所並在半表半裡。此方麻黃之辛,能散表邪,由汗而泄;澤瀉之咸,能引里邪,由溺而泄;柴胡之溫,能令半表半裡之邪,由中以解。然此方但可瀉實耳,虛者猶當辨其氣血而補之。
太無神朮散(見濕徵),因感山嵐瘴氣,發時乍寒乍熱,身重者治之。
截瘧七寶飲,瘧三四發後,寸口脈來弦滑浮大者,此方吐之。若脈來沉澀細微者,不可用。
常山,厚朴,青皮,陳皮,甘草,檳榔,草果(各等分)
先期用水、酒各一盅煎熟,以絲綿裹之露一宿,於當發之日早晨,空心溫服之。
五神丸塞鼻法,凡瘧一歲之中,長幼相似者,名曰疫瘧。疫氣無形,由鼻而入,故亦就鼻而塞之。露其一宿,亦圍師必缺之道也。
東方青黛(五錢),麝香(二分);西方白礬(五錢),白芷(二錢);南方官桂(五錢),硃砂(一錢);北方去殼巴豆(四十九粒),黑豆(三十六粒);中央硫黃(五錢),雄黃(一錢)。
上件各依方位,於五月一日,以磁盆虔誠安置香火神前,至五日午時取,研為末;用五家粽角為丸梧子大,陰乾收用。疾發之日清晨,以綿包一丸塞鼻中,男左女右,用之神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