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生司命》~ 卷一(元集) (5)
卷一(元集) (5)
1. 中風方
又驗方
陳皮,半夏(薑汁炒),茯苓,甘草,膽星,殭蠶,片苓,羌活,白芷,防風,卜子,黑枳實,姜(三片),煎服。痰涎壅盛,及大便不通者,用薑湯入皂角少許同煎,下礞石滾痰丸;氣虛脈數者,加參、術各五分。
又驗方,治風痰壅縶舌本,不能言語者。
殭蠶(三錢),膽星(五分),姜(三片),水煎服
烏梅擦牙關方,治病人中風,初起筋急,口噤不開,便以鐵物開之。恐傷其齒,用梅肉擦其牙關,使其痠軟,則易開矣。此酸先入筋之故也。
牽正散,中風,口眼喎斜,無他證者。
白附子,白殭蠶,全蠍,三味生用為末,每服酒調下二錢。
星香湯,治中風,體肥痰盛,口不渴者。
膽星(八錢),木香(一錢,生用),二味以水煎服。
省風湯,治中風,口眼喎斜,痰涎壅盛者。
防風(一錢),半夏(薑製,一錢),全蠍(二錢),膽星,甘草(炙),生白附,生川烏,木香(不見火,各五分),以水煎服。
瀉青丸,治中風發熱,不能安眠者。
龍膽草,川芎,梔子(炒),當歸(酒洗),大黃(酒蒸),羌活,防風(各等分),以水為丸。
蠲痹湯,治中風表虛,手足頑痹者。
黃耆(炙),防風,羌活,赤芍,薑黃(炒),當歸(洗,各二錢五分),甘草(炙,五分),以水煎服。
愈風丸,治諸風。
防風,麻黃,薄荷,殭蠶,大黃,芒硝,黃連,黃柏,山梔,連翹,當歸,白芍,熟地,川芎(各五錢),羌活,獨活,細辛,白芷,天麻,首烏,桔梗,菊花,白朮(各一兩),荊芥(二錢五分),滑石,甘草(各二兩)
上末,蜜丸彈子大,金箔為衣,荊芥湯下一丸。
藥酒方,治肢節疼痛,養血祛風去濕。
當歸(酒洗),生地(酒洗;各二兩),川芎(一兩),羌活(八錢),厚黃柏(一兩,酒拌炒),虎骨(一兩五錢,好酒炙透研如米粒),蒼朮(一兩五錢,泔水浸二日,再用竹刀劃去黑皮,切片炒),川萆薢(二兩,洗,打碎),龜板(一兩五錢,酒炙)
上藥制就,共盛入絹袋,用好頭生酒十斤,煮二時取起,入好米燒二斤,過二七再飲。
活絡丹,中風手足不仁,日久不愈者,經絡中有濕、痰、死血,此方主之。
膽星,川烏(炮去皮臍),草烏(炮去皮,各二兩),地龍(去土焙乾),乳香(去油),沒藥(各二兩二錢)
膽星之辛烈,所以燥濕痰;二烏之辛熱,所以散寒濕;地龍,即蚯蚓,濕土所生,用之者何?《易》曰:「方以類聚」。欲其引星、烏直達濕痰所聚之處,所謂同類相求,亦《內經》佐以所宜之意。風邪注於肢節,久久則血脈凝聚不行,故用乳香、沒藥,以消瘀血。
白話文:
中風驗方
陳皮、半夏(用薑汁炒過)、茯苓、甘草、膽南星、殭蠶、片苓、羌活、白芷、防風、葶藶子、黑枳實、生薑(三片),用水煎服。如果痰液很多,或大便不通暢,就用薑湯加入少許皂角一起煎煮,同時服用礞石滾痰丸;如果身體虛弱、脈搏跳動快,就加入人參、白朮各少許。
又一驗方,治療因風痰阻滯舌根,導致無法說話的情況。
殭蠶(少量)、膽南星(少量)、生薑(三片),用水煎服。
烏梅擦牙關方,治療病人中風初期出現筋脈攣縮、牙關緊閉,無法張開嘴巴的情況。可以用鐵製器具撬開,但恐怕會傷到牙齒,就改用烏梅肉擦拭牙齦,使其痠軟,就容易張開嘴巴了。這是因為酸味能先進入筋脈的緣故。
牽正散,治療中風,導致口眼歪斜,沒有其他症狀的情況。
白附子、白殭蠶、全蠍,這三味藥都生用,磨成粉末,每次用酒調服少許。
星香湯,治療中風,體型肥胖、痰液很多、口不渴的情況。
膽南星(大量)、木香(少量,生用),這兩味藥用水煎服。
省風湯,治療中風,導致口眼歪斜、痰液很多的情況。
防風(少量)、半夏(用薑製過,少量)、全蠍(少量)、膽南星、甘草(炙過)、生白附子、生川烏、木香(不加熱,各少量),用水煎服。
瀉青丸,治療中風發熱,難以入睡的情況。
龍膽草、川芎、梔子(炒過)、當歸(用酒洗過)、大黃(用酒蒸過)、羌活、防風(各等量),用水做成藥丸。
蠲痹湯,治療中風導致體表虛弱、手腳麻木的情況。
黃耆(炙過)、防風、羌活、赤芍、薑黃(炒過)、當歸(洗過,各少量)、甘草(炙過,少量),用水煎服。
愈風丸,治療各種風邪引起的疾病。
防風、麻黃、薄荷、殭蠶、大黃、芒硝、黃連、黃柏、山梔、連翹、當歸、白芍、熟地、川芎(各少量),羌活、獨活、細辛、白芷、天麻、何首烏、桔梗、菊花、白朮(各大量),荊芥(少量),滑石、甘草(各大量)。
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彈珠大小的藥丸,外層裹上金箔,每次用荊芥湯送服一丸。
藥酒方,治療肢體關節疼痛,有養血、祛風、去濕的功效。
當歸(用酒洗過)、生地(用酒洗過,各大量),川芎(少量),羌活(少量),厚黃柏(用酒拌炒過,少量),虎骨(用好酒炙透,磨成米粒狀,少量),蒼朮(用米泔水浸泡兩天,再用竹刀刮去黑皮,切片炒,少量),川萆薢(洗淨打碎,大量),龜板(用酒炙過,少量)。
以上藥材處理好後,一起放入絹布袋中,用好酒煮兩個小時,取出,再加入好米酒,過兩周後再飲用。
活絡丹,治療中風導致手腳麻木,久治不癒的情況,這是因為經絡中有濕氣、痰液、死血。這個方子主要針對這些病因。
膽南星、川烏(炮製後去除皮和臍)、草烏(炮製後去除皮,各大量),地龍(去除泥土後烘乾)、乳香(去除油脂)、沒藥(各大量)。
膽南星辛辣,能燥濕化痰;川烏、草烏辛熱,能散寒祛濕;地龍,也就是蚯蚓,生長在潮濕的土壤中,使用它的道理是什麼呢?《易經》說:「物以類聚」。目的是要引導膽南星、川烏直達濕痰聚集的地方,這就是所謂的同類相求,也符合《黃帝內經》中佐藥的原則。風邪侵入肢體關節,久而久之就會導致血脈凝聚不暢,所以使用乳香、沒藥來消除瘀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