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生司命》~ 卷三(亨集) (3)

回本書目錄

卷三(亨集) (3)

1. 哮喘證(十四)

肺為五臟華蓋,主持諸氣。肺氣受傷,呼吸之息不得宣通,則哮喘之病生焉。哮以聲響言,喘以氣息言。喘促喉中如水雞聲者謂之哮,氣促而連續不能以息者謂之喘。

喘症有虛有實,未有不由痰火內郁,風寒外來而致之者。風寒外來而喘者,此外感有餘之證,脈多浮大,藥宜解表,而喘自除,九味羌活加減。有風痰上逆作喘者,喘動便有痰聲,脈多浮滑,治先降氣,氣降則痰自清,二陳加痰藥。有火炎上而喘者,乍進乍退,得食則減,食已復發,此胃中有實火,膈上有稠痰,有餘之喘也,脈洪數疾,二陳加芩、連、梔子,不可作胃虛,妄投燥熱藥。有陰虛者,自臍上火起,上逆而喘,脈弦數細,四物加梔、柏、黃芩。

白話文:

肺是五臟中的首飾,主理各種氣息的運行。如果肺部受到傷害,使得呼吸不順暢,就會導致哮喘的發生。哮與喘是兩種不同的病症,哮指的是聲音上的異常,喘則是呼吸上的困難。喉間出現像水鴨鳴叫一樣的喘息聲,就是哮;氣息急促,無法正常呼吸的就是喘。

喘症既有虛弱型也有實質型,通常都是因為痰和火在體內積聚,加上風寒外邪的影響所導致的。若是外感風寒引發的喘息,這種情況多見於風寒侵襲,脈象常表現為浮大,治療上應當解表散寒,喘息自然會消失,可以使用九味羌活湯進行調整。若是風痰上逆導致的喘息,喘息時伴有痰聲,脈象多表現為浮滑,治療應先降氣,氣勢下降後痰液自然會得到清除,可以使用二陳湯加入化痰藥物。若是因內火旺盛引起喘息,喘息隨進食而緩解,但食後又會復發,這通常是胃中有實火,膈上有稠厚痰液的情況,這種喘息屬於有餘之喘,脈象多為洪數疾,可以使用二陳湯加入黃芩、連翹、梔子等藥物進行治療,不可以誤認為是胃虛,胡亂使用燥熱藥物。若是陰虛所導致的喘息,從肚臍開始向上,氣逆而引起喘息,脈象表現為弦數細,需要使用四物湯加入梔子、黃芩等藥物進行調理。

有氣上逆而喘者,蘇子降氣湯。有氣虛及病久者,脈軟弱無力,宜補中益氣、六君子湯,或五味子湯加白朮,或生脈散加阿膠。有氣實因服補藥而喘者,三拗湯。有水逆作喘者,脈沉澀,宜小青龍、半夏湯。但氣虛發喘者,必自汗出;陰虛發喘者,疾行則喘甚,靜坐則喘息。

白話文:

若呼吸不順暢,氣往上逆,可服用蘇子降氣湯。若氣虛體弱,病程較長,脈搏軟弱无力,可服用補中益氣湯、六君子湯,或五味子湯加白朮,或生脈散加阿膠。若因服用補藥導致氣實而喘,可服用三拗湯。若水氣逆流而喘,脈搏沉澀,可服用小青龍湯、半夏湯。不過,氣虛發喘的人通常會伴随自汗,而陰虛發喘的人則在快速行走時喘得更厲害,靜坐時喘息會減輕。

此秘驗也。

凡人喘未發時,以扶正氣為主,已發則攻邪為主。

哮症專主於痰,實者宜用吐法,亦有虛而不可吐者。治哮必使薄滋味,不可純用寒涼藥,必兼散表,用青州白丸子有效。

外有短氣不足以息者似喘,但有虛有實,不可作喘治。虛者六君子加五味、麥冬,實者痰氣阻礙,導痰丸。腎氣不能攝精者,補腎丸。《金匱要略》云:短氣不足以息者,實也。此言痰實。《內經》曰:言而微,終日復言者,此氣奪也。是主虛言。

白話文:

這是一個祕傳的經驗方。

對於一般人而言,在喘息沒有發生之前,主要應該調養正氣;如果喘息已經發生,則需要以攻擊邪氣為主。

哮喘的問題主要是由於痰液引起的,對於實質性的病情,應使用吐法進行治療,但也有可能存在虛弱的情況而不適合使用吐法。在治療哮喘時,必須注重飲食清淡,不可單純使用寒涼藥物,同時還需要兼顧疏散表邪,使用青州白丸子可能會有良好的效果。

對外表現為呼吸困難,不足以吸氣的情形類似於哮喘,但是它既有虛弱也有實質性問題,不應被誤診為哮喘進行治療。對於虛弱的患者,可以使用六君子湯加上五味子和麥冬進行治療;對於實質性問題,可能是痰液和氣體阻塞,可以使用導痰丸進行治療。如果是由於腎氣無法攝取精氣所導致的問題,則可以使用補腎丸進行治療。《金匱要略》中提到,呼吸困難不足以吸氣的情況,通常是實質性的問題。這表示痰液的問題。《內經》中提到,說話微弱,整日不斷地說話,這表示氣力流失了。這指的是虛弱的問題。

凡喘病,上喘下泄者,死;上喘而小便利者,死;喘病危篤,鼻出冷氣者,此肺絕也,死;喘汗如油,喘而不休,此六陽氣脫也,死;兩寸脈下陷者,死;喘急脈滑而浮者生,澀而數者死。脈宜浮遲,不宜急疾。脈數有熱,喘咳吐血,上氣不得臥者死。上氣面浮腫肩息,脈浮大不治,又加利尤甚。

上氣躁而喘者,為肺脹,欲作風水,發汗則愈。一云咳而上氣,肺脹,其脈沉,心下有水氣也。(《要略》《千金》《外臺》沉作浮)寸口脈伏,胃中有逆氣;尺寸俱沉,關上無有者,苦心下喘。

白話文:

喘病如果上喘下泄,或是上喘卻小便不利,都會致命。喘病危急時,鼻孔冒出冷氣,代表肺氣已絕,必死無疑。如果喘汗像油一樣,喘息不停,代表六陽氣耗竭,也難逃一死。脈象在寸關尺三寸處下陷,也是不祥之兆。喘息急促,脈象滑而浮則有救,澀而數則必死。脈象宜浮而遲,不宜急而疾。脈象數且有熱,伴隨咳嗽、吐血、上氣難以平臥,也會致命。上氣、面浮腫、肩息,脈象浮大,難以治療,如果再加上小便不利,更是凶險。

上氣躁動且喘息,是肺脹,快要變成風水病,發汗治療可以痊癒。也有說法是,咳嗽伴隨上氣,是肺脹,脈象沉伏,代表心下有水氣。寸口脈沉伏,代表胃中有逆氣;寸關尺三寸脈都沉伏,而關上脈象消失,則苦於心下喘息。

2. 哮喘方(附:短氣)

九味羌活湯(見瘟疫),治外感風寒作喘。

二陳湯(見中風),治火喘、痰喘。

四物湯(見中風),治陰虛發喘。

蘇子降氣湯,治氣逆而喘。

蘇子,半夏曲(各五錢),桂(五分),陳皮(三錢),當歸,前胡,甘草,厚朴(各二錢)

白話文:

針對外感風寒引起咳嗽喘息,可使用九味羌活湯;火熱或痰濕引起的咳嗽喘息,可用二陳湯;陰虛導致的咳嗽喘息,則以四物湯治療;若因氣逆導致的咳嗽喘息,則可服用蘇子降氣湯。蘇子降氣湯的配方包括蘇子、半夏曲各五錢,桂枝五分,陳皮三錢,當歸、前胡、甘草、厚朴各二錢。

加薑、棗,水煎服。

六君子湯(見中風),治氣虛而喘。

三拗湯(見咳嗽),治氣實誤補,因而發喘。

小青龍湯(見咳嗽),治水逆喘。

小半夏湯,治同。

半夏(四錢),茯苓(三錢)

入薑汁同煎,溫服。

五味子湯,治肺虛作喘而脈大。

五味子(五錢),人參,麥冬,杏仁(去皮尖),陳皮(去白),生薑(各二錢)

白話文:

加薑、棗,水煎服。六君子湯用於治療氣虛導致的喘息。三拗湯用於治療氣實誤補導致的喘息。小青龍湯和小半夏湯用於治療水逆導致的喘息。半夏四錢,茯苓三錢,加入薑汁一起煎服,溫溫的喝。五味子湯用於治療肺虛導致的喘息,並且脈搏強勁。五味子五錢,人參、麥冬、杏仁(去皮尖)、陳皮(去白)、生薑各二錢。

喘病每年遇寒即發者,此為常病,不可峻攻,須以疏風解表主之。

生脈散(見暑證),治久病氣虛作喘。

青州白丸子,治哮及濕痰作喘。

半夏(七兩),南星,白附子(各三兩),川烏(去皮臍五錢)

上為末,以絹袋盛之,用井花水浸數日,擺渣末出,以手揉再擺,渣盡為度,置磁盆中日曬夜露,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夜,去水曬乾候如玉餅,研細以占米打清粥為丸綠豆大。初服五丸,如至十丸、十五丸,薑湯送下,不拘時服。如癱瘓、風濕酒下,小兒驚風薄荷湯下三五丸。

白話文:

每年冬天一到就喘的人,這是常見病,不能急著猛攻治療,應該用疏風解表的藥物來治。生脈散用於暑天引起的久病氣虛喘。青州白丸子用於哮喘和濕痰引起的喘。將半夏、南星、白附子各三兩,川烏去皮臍五錢,研成粉末,用布袋裝好,浸泡在井水裡數日,把沉澱的渣滓去除,用手揉搓再沉澱,直到沒有渣滓為止,放在磁盆裡曬太陽和露水,春天曬五天,夏天曬三天,秋天曬七天,冬天曬十天,晾乾後像玉餅一樣,研成細粉,用米煮成稀粥,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初次服用五粒,逐漸增加到十粒、十五粒,用薑湯送服,不分時間服用。如果病人有癱瘓、風濕,可以用酒送服,小兒驚風可以用薄荷湯送服三到五粒。

導痰丸(見中風),治痰阻短氣。

補腎丸,治腎虛短氣。

磁石,菟絲子,五味子,熟地,枸杞,石斛,楮實子,覆盆子,肉蓯蓉,車前子(各二兩),沉香,青鹽(各五錢)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白湯下。

定喘湯,治肺虛感寒,氣逆膈熱,作哮作喘。

白話文:

【導痰丸】,用於治療痰液阻塞所引發的呼吸困難。

【補腎丸】,用於治療腎虛所導致的呼吸困難。

磁石、菟絲子、五味子、熟地、枸杞、石斛、楮實子、覆盆子、肉蓯蓉、車前子(各取二兩),沈香、青鹽(各取五錢)。

以上材料研磨成細末,與煉製的蜂蜜混合製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丸狀藥物,每次服用七十丸,請於空腹時以清白湯送服。

【定喘湯】,用於治療肺部虛弱,受寒後引起氣流逆轉、膈膜熱盛,出現哮喘或喘息的症狀。

白果(二十枚,炒黃),黃芩,杏仁(各一錢五分),桑皮,蘇子(各二錢),半夏(二錢),麻黃,甘草(各一錢),款冬

加姜三片,水煎服。

小兒喘方

用雞子一個,打破小口,入蝸牛二條在內,以紙封口,煨熟蝸牛化盡為丸。每服十數丸,即愈。

治哮喘神驗方

天麻,桔梗,防風,半夏,枳殼(各七錢),硃砂(二錢),雄黃,礞石(火煉存性,各二錢),膽星(一兩),巴豆霜(去油,五分)

白話文:

治療小兒喘,可以用白果、黃芩、杏仁、桑皮、蘇子、半夏、麻黃、甘草、款冬,再加上三片薑,水煎服用。

另一種治哮喘的神驗方,用雞蛋一個,打破一個小口,放入兩條蝸牛,用紙封口,煨熟至蝸牛化盡為丸。每次服用十數丸,即可痊癒。

此外,還可以使用天麻、桔梗、防風、半夏、枳殼、硃砂、雄黃、礞石(火煉存性)、膽星、巴豆霜(去油)等藥材治療哮喘。

上末,清水丸粟米大。小兒每用三分,大人七分,薑湯下,忌諸葷肥膩。

方考叔曰:膈有膠固之痰,外有非時之感,內有壅寒之氣,然後令人哮喘。溫之、汗之、吐之,皆良法也。若逡巡調理,則虛喘宜之。人苟羸瘦氣弱,則宜灸其背腧。

麻黃(見傷寒),肺部原有風痰,背腧復感寒邪而成哮喘者,此方主之。

背腧者,背間之腧穴,主輸臟腑者也。一受風寒,則臟腑為寒邪所閉,不得宣越,故作哮喘。麻黃之辛,能開腠散寒;桂枝之溫,宜解肌疏表;杏仁微辛,入肺利氣;甘草甘平,調中發散。

白話文:

清水丸用粟米製成,丸子很大。小孩每次服用三分,大人每次服用七分,用薑湯送服,忌食辛辣肥膩的食物。

方考叔說:如果胸膈有膠著的痰,體外又有不當的寒邪入侵,體內又有寒氣阻塞,就會導致哮喘。溫暖身體、發汗、催吐都是好的治療方法。如果病情反复,虛喘則可以使用此方。如果病人體弱瘦弱、氣虛,則應該灸背部的腧穴。

麻黃可以治療因肺部原有風痰,背部腧穴又受到寒邪入侵而引起的哮喘。

背部的腧穴,是連接臟腑的通道。一旦受寒,就會阻塞臟腑,導致氣機不通暢,而引起哮喘。麻黃辛溫,可以開通毛孔,散寒;桂枝溫和,可以解表散寒;杏仁微辛,可以入肺利氣;甘草甘平,可以調和脾胃,促進藥物發散。

瓜蒂散(見中風),凡病人氣塞不通者,以大豆煎湯調下五分,三進而三吐之。

附子理中湯,脾肺虛寒,痰涎壅塞,少有動作,喘嗽頻促,脈來遲細者,此方主之。

人參,甘草(炙),附子(炮),乾薑(炒),白朮(炒,各一錢)

此證為虛,而脈為寒也。虛則宜補,參、朮、甘草所以補虛;寒則宜溫,乾薑、附子所以溫寒。

久喘良方

白話文:

中風患者若氣塞不通,可用大豆煎湯調服瓜蒂散五分,連服三次,每次服完後都要吐出來。脾肺虛寒,痰涎阻塞,行動不便,咳嗽喘息頻密,脈象遲緩細弱的人,可以服用附子理中湯。此方由人參、炙甘草、炮附子、炒乾薑、炒白朮各一錢組成。這種病症屬於虛寒,虛則需補,人參、白朮、甘草用來補虛;寒則需溫,乾薑、附子用來溫寒。久喘的良方。

用青皮一枚,劈開入江子一個,將線扎定,火上燒盡煙為度,存性研末,生薑汁和酒一大口呷之。

久喘者,肺有頑痰結氣。青皮破氣,江子攻痰,然其性悍厲,善於走下耳,未可以療上部也。燒灰存性,則大毒已去,所存者,幾希爾。新燒火性炎上,可使成攻於膈;佐之以薑汁,則頑痰易利;行之以酒,則無所不之。姜酒既行,二物善降,火喘之患,可愈於一旦,非良方而何?

白話文:

取一顆青皮,劈開放入江子,用線綁好,放在火上燒至冒煙為止,留下藥渣研成粉末,用生薑汁和酒調和,一口喝下。

長期咳嗽喘息的人,是因為肺部有頑固的痰和氣滯。青皮可以破氣,江子可以攻痰,但它們性烈,容易向下走,無法治療上部的病症。燒成灰保留藥性,就能去除大部分毒性,只剩下少許。新燒的藥性炎熱向上,可以攻破膈膜;加入生薑汁,可以更容易化解頑固的痰;用酒送服,則藥性可以到達全身。生薑和酒可以引導藥性,青皮和江子都善於向下走,所以能快速治療哮喘,不是良方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