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生司命》~ 卷一(元集) (3)
卷一(元集) (3)
1. 中風方
小續命湯,治中腑,外有六經之形症。中風自汗者,不可重發汗。此藥不可輕用。
麻黃,人參,黃芩,白芍,附子,防己,桂枝,川芎(各七分),防風(一錢),杏仁,甘草(各五分)
六經加減法:太陽中風者,無汗惡寒加麻黃、防風、杏仁一倍,名麻黃續命湯;太陽中風,有汗惡風加桂枝、芍藥、杏仁,名桂枝續命湯;陽明中風,無汗身熱、不惡寒加甘草、石膏、知母一倍,名白虎續命湯;陽明中風,有汗身熱、不惡風加桂枝、黃芩、葛根一倍,名葛根續命湯;太陰中風,無汗身涼加附子、乾薑、甘草一倍,名附子續命湯;少陰中風,有汗不熱加桂枝、附子、甘草一倍,名桂附續命湯;少陰、厥陰,或肢節攣痛,或麻木不仁,宜羌活、連翹、續命主之。
三化湯,治邪氣內實,二便阻隔。
厚朴,大黃,枳實,羌活(各等分),微利為度。
防風通聖散,治中風,風熱壅盛,表裡三焦皆實,及諸風等症。
防風,川芎,川歸,白芍(炒),大黃(蒸),芒硝,連翹,薄荷,麻黃(各四分),石膏,桔梗,黃芩(各八分),白朮(二分),荊芥穗(三分),梔子(二分),滑石(二錢四分),甘草(一錢),姜(三片),煎溫服。
十全大補湯
人參,黃耆,甘草,白茯苓,熟地,川歸,白朮,白芍,川芎(各等分),肉桂(二分),姜(三片),棗三枚,煎服。
大秦艽湯,治中經,外無六經形症,內無便溺阻隔。血弱不能養筋,故手足不能運動,舌強不能言語,宜養血而筋自榮。
秦艽,甘草(炙),白朮(炒),白芍(炒),川芎(洗),川歸(洗,各一錢),羌活,防風,黃芩(炒,各五分),白芷,生地,熟地(各五分),石膏(生一錢),白茯苓(一錢),獨活(一錢),春夏加知母八分,天陰加生薑,心下痞滿加枳實一錢。
二陳湯,理一身之氣,療一身之痰。欲下行加引下藥,防己、黃柏、木通;欲上行加引上藥,柴胡、升麻、防風。
陳皮,茯苓(各一錢),甘草(五分),半夏(二分),姜(三片),煎,溫服。
六君子湯,益氣、補脾、和中。
人參,白朮(各一錢),陳皮,半夏,茯苓,甘草(各五分),加姜三片,煎服。
涼膈散,治胸膈與六經熱。
連翹(一錢),梔子,薄荷,黃芩,大黃,芒硝(各五分),甘草(一錢),熱退即止。
東垣加減涼膈法:減芒硝、大黃,加桔梗、淡竹葉各五分,同為舟楫之劑,浮而上之,治胸膈與六經熱。以其手足少陽之氣俱下胸膈中,三焦之氣同相火遊行於身之表,胸與六經乃至高之分,此藥浮載,亦至高之劑,故能於無形之中,隨高而走,去胸膈中及六經熱也。重症用前方,輕用後方。
白話文:
中風方
小續命湯,用於治療中風,伴隨六經症狀。中風伴有自汗者,不可再次使用發汗藥物。此方不可輕易使用。
藥材:麻黃、人參、黃芩、白芍、附子、防己、桂枝、川芎(各七分),防風(一錢),杏仁、甘草(各五分)。
六經加減法:太陽中風,無汗惡寒者,加麻黃、防風、杏仁一倍,名為麻黃續命湯;太陽中風,有汗惡風者,加桂枝、芍藥、杏仁,名為桂枝續命湯;陽明中風,無汗身熱、不惡寒者,加甘草、石膏、知母一倍,名為白虎續命湯;陽明中風,有汗身熱、不惡風者,加桂枝、黃芩、葛根一倍,名為葛根續命湯;太陰中風,無汗身涼者,加附子、乾薑、甘草一倍,名為附子續命湯;少陰中風,有汗不熱者,加桂枝、附子、甘草一倍,名為桂附續命湯;少陰、厥陰中風,或肢節攣痛、麻木不仁者,宜用羌活、連翹與續命湯合用。
三化湯,用於治療邪氣內實,二便不通。
藥材:厚朴、大黃、枳實、羌活(各等分),服用至微利即可。
防風通聖散,用於治療中風,風熱壅盛,表裡三焦皆實,及其他風症。
藥材:防風、川芎、當歸、白芍(炒)、大黃(蒸)、芒硝、連翹、薄荷、麻黃(各四分),石膏、桔梗、黃芩(各八分),白朮(二分),荊芥穗(三分),梔子(二分),滑石(二錢四分),甘草(一錢),薑(三片)。煎煮後溫服。
十全大補湯
藥材:人參、黃耆、甘草、白茯苓、熟地黃、當歸、白朮、白芍、川芎(各等分),肉桂(二分),薑(三片),大棗三枚。煎煮後服用。
大秦艽湯,用於治療中風,無六經症狀,且無二便不通者。因血虛不能濡養筋脈,導致手足不能運動,舌強不能言語,故應養血以滋養筋脈。
藥材:秦艽、甘草(炙)、白朮(炒)、白芍(炒)、川芎(洗)、當歸(洗,各一錢),羌活、防風、黃芩(炒,各五分),白芷、生地黃、熟地黃(各五分),石膏(生一錢),白茯苓(一錢),獨活(一錢)。春夏季加知母八分,陰雨天加生薑,心下痞滿者加枳實一錢。
二陳湯,用於調理一身之氣,治療痰證。欲使藥力下行者,加防己、黃柏、木通;欲使藥力上行者,加柴胡、升麻、防風。
藥材:陳皮、茯苓(各一錢),甘草(五分),半夏(二分),薑(三片)。煎煮後溫服。
六君子湯,用於益氣、補脾、和胃。
藥材:人參、白朮(各一錢),陳皮、半夏、茯苓、甘草(各五分),加薑三片。煎煮後服用。
涼膈散,用於治療胸膈及六經熱證。
藥材:連翹(一錢),梔子、薄荷、黃芩、大黃、芒硝(各五分),甘草(一錢)。熱退即停藥。
東垣加減涼膈法:減少芒硝、大黃用量,增加桔梗、淡竹葉各五分。此法如同舟楫,藥力上浮,治療胸膈及六經熱證。因手少陽、足少陽之氣皆下注於胸膈,三焦之氣與相火同在體表遊走,胸膈與六經為最高部位,此方藥力上浮,亦屬最高之劑,故能在無形之中,隨高而走,清除胸膈及六經之熱。病情嚴重者用前方,病情輕者用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