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生司命》~ 首卷 (14)
首卷 (14)
1. 附感冒諸方
金沸草散,治傷寒咳嗽,頭疼發熱,胸膈痰壅,喘嗽等證。
前胡(一錢五分),半夏(七分半),細辛(三分),赤茯苓(一錢),甘草(三分),荊芥穗(二錢),旋覆花(一錢五分)(一名金沸草)
一方無細辛、茯苓,有麻黃、芍藥。
上細切,作一服,加生薑五片、大棗一枚,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溫服。
東垣曰:「《經》云『兩感於寒者,死,不治。』一日太陽與少陰俱病,頭痛、發熱、惡寒,口乾、煩滿而渴。太陽者,腑也,自背腧而入,人所共知;少陰者,臟也,自鼻息而入,人所不知也。鼻息通於天,故寒邪無形之氣從鼻而入;腎為水也,水流濕,故腎受之。《經》曰『傷於濕者,下先受之』,同氣相求耳。
又云『天之邪氣感則害人五臟』,以是知內外兩感,臟腑俱病。欲表之則有里,欲下之則有表,表裡既不能一治,故死矣。然所稟有虛實,所感有淺深,虛而感之深者必死,實而感之淺者猶或可治,治之而不愈者有矣,未有不治而復生者也。予嘗用此,間有生者,十得二三,故立此方,以待好生君子用之,名曰解利兩感神方大羌活湯。」
解利兩感神方大羌活湯
防風,羌活,獨活,防己,黃芩,黃連,蒼朮,白朮,甘草,細辛(各三分),知母,川芎,地黃(各一錢)
上細切,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半,去渣,熱飲之。未解再服,三四劑病愈則止。
東垣加減涼膈散(見中風),退六經熱及傷寒餘熱不解,胸煩等證。
黃連解毒湯,治傷寒大熱不止,乾嘔煩渴,錯語呻吟,不得安臥。
黃連(一錢),黃芩,黃柏,梔子(各二錢)
上細切,作一服,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渣服。
白話文:
金沸草散,這個方子是治療因為外感風寒引起的咳嗽,頭痛發熱,胸部痰多阻塞,以及氣喘咳嗽等症狀的。
藥方組成:前胡(1.5錢),半夏(0.75錢),細辛(0.3錢),赤茯苓(1錢),甘草(0.3錢),荊芥穗(2錢),旋覆花(1.5錢,又名金沸草)。
另一個版本沒有細辛和茯苓,但有麻黃和芍藥。
使用方法:將上述藥材切細,做成一劑。加入生薑五片、大棗一枚,用一碗半水煎煮至剩下一碗,溫熱服用。
李東垣說:「《黃帝內經》說『同時感受寒邪侵襲,就會死亡,無法醫治。』意思是說,一天之內,太陽經和少陰經同時生病,會出現頭痛、發熱、怕冷、口乾、心煩口渴等症狀。太陽經屬腑,病邪從背部的腧穴入侵,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少陰經屬臟,病邪從鼻息入侵,這是大家不知道的。鼻息與天氣相通,所以寒邪無形之氣會從鼻子進入體內;腎屬水,水會往下流,所以腎會受到影響。《黃帝內經》說『受濕邪侵襲,下半身會先受影響』,這是因為同氣相求的緣故。
《黃帝內經》又說『自然界中的邪氣侵襲會傷害人體的五臟』,由此可知,內外同時感受邪氣,就會導致臟腑都生病。想要用發汗的方法來治療,卻又有內在的病症;想要用瀉下的方法來治療,卻又有表面的病症。表裡都無法用一種方法來治療,所以就會死亡。然而,每個人的體質有虛有實,感受邪氣的程度有深有淺。體質虛弱且感受邪氣較深的就一定會死亡,體質強壯且感受邪氣較淺的或許還能醫治,但如果醫治不好也是常有的事,從來沒有不治療還能自己痊癒的。我曾經用這個方子治療,偶爾有能救活的,十個裡面能救活兩三個,所以才擬定這個方子,希望能給珍惜生命的人使用,這個方子被稱為解利兩感神方大羌活湯。」
解利兩感神方大羌活湯
藥方組成:防風、羌活、獨活、防己、黃芩、黃連、蒼朮、白朮、甘草、細辛(各0.3錢),知母、川芎、地黃(各1錢)。
使用方法:將上述藥材切細,做成一劑。用兩碗水煎煮至剩下一碗半,去除藥渣,趁熱喝下。如果症狀沒有緩解,就繼續服用,服用三四劑病就會好轉,就停止服用。
東垣加減涼膈散(具體內容見中風篇),這個方子可以退除六經之熱,以及治療傷寒病後餘熱不退,胸悶煩躁等症狀。
黃連解毒湯,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傷寒病引起的高燒不退,噁心嘔吐,心煩口渴,胡言亂語,呻吟,無法安睡等症狀。
藥方組成:黃連(1錢),黃芩,黃柏,梔子(各2錢)。
使用方法:將上述藥材切細,做成一劑。用一碗半水煎煮至剩下一碗,去除藥渣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