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生司命》~ 卷六(利集) (3)
卷六(利集) (3)
1. 七疝見症
寒疝者,囊冷,堅硬如石,陰莖不舉,或控睪丸而痛。得之於坐臥濕地,或寒月涉水,或值雨雪,或坐臥磚石,或風冷處,使內行房,久而無子,宜用溫劑。
水疝者,腎囊腫痛,陰汗時出,或囊腫如水晶,或囊癢而搔出黃水,或小腹按之作水聲。得之於飲水醉酒使內,勞汗出而遇風寒濕之氣聚囊中,故水冷,令人為水疝,宜當逐水。
筋疝者,陰莖腫脹,或潰而為膿,裡急筋縮,或莖中作痛,痛極則癢,或挺縱不收,或出白物如精,隨溺而下。得之於房術勞傷,及邪術所使,宜降心火。
血疝者,狀如黃瓜,在少腹兩傍,橫骨兩端約紋中,俗名便癰。得之重感春夏大燠,勞於使內,氣血流溢,滲入胖囊,留而不去,結成癰腫,膿少血多,宜用和血之劑。
氣疝者,其狀上連腎腧,下及陰囊。多得於號泣忿怒而脹,則氣鬱致然。號泣怒罷,即氣散者是也,宜用散氣之劑。或小兒亦有此疾,俗名偏墜,得之於父年老,或少年多病,陰痿精怯,強力入房,因而有子,稟胎病也。此症難愈。
狐疝者,狀如仰瓦,臥則入少腹,行立則出,復入囊中,如狐晝出穴而溺,夜入穴而不溺。此疝出入往來上下,正與狐相類也,亦與氣疝大同小異,宜用逐氣流經之劑。
㿗疝者,其狀陰囊大如升斗,不癢不痛是也。得於地氣卑濕,故江淮之間多有之,宜用去濕之劑。女子陰戶凸出,雖亦此類,乃熱則不禁故也,不可便認為虛寒而溫之補之,本名曰瘕,宜以苦藥下之,以苦堅之。
《金匱要略》曰:寸口脈弦,弦則衛氣不行則惡寒,緊則不欲食,緊弦相搏,則為寒疝。
趺陽脈浮而遲,浮則為風虛,遲則為寒疝,繞臍作痛,發則白汗出,手足厥寒,其脈沉弦者,烏頭湯主之。
2. 疝氣方
治疝通用加減效方
川楝子(一錢),青皮,玄胡,橘子(各八分),陳皮,小茴,柴胡(各七分),膽草,黃柏,山楂,神麯(各五分),荔核(二個,打碎)
加姜一片。寒疝加吳萸一錢,烏頭八分,去黃柏;水疝加豬苓、澤瀉、蒼朮、荔枝核;筋疝加大茴、黃連、連翹各七分瀉心火;血疝加桃仁、紅花、沒藥各八分;氣疝加烏藥、香附各八分,去茴香;狐疝加烏藥八分,草蔻五分,與氣疝同治;㿗疝加蒼朮、白芷、川芎各七分。
痛而不止屬寒,或作或止屬熱。有水疝不已,原起於虛。今少腹脹急,陰囊環痛,此肝木旺以克脾土,遂成疝病。久而不消,難獨以疝治,當清補兼施之可也。
補脾理疝方
白朮,青皮,茯苓,川楝子,苡仁,玄胡,扁豆,梔子,山楂,神麯,白芍,橘子(各七分)
疝氣方
小茴,川楝,橘子,柴胡,玄胡,黃柏(各五錢),青皮,甘草(各三錢),山楂(二錢),膽草(二錢)
曲糊丸梧子大,人虛加白朮、茯苓各五錢。
又方,治痛甚至氣上衝,如有物壓,築塞心臟欲死,手足俱冷者。二三服除根,不可多服。
硫黃(不拘多少,火中熔化,即投水中去毒,研末),陳皮,荔枝核(炒焦黃色為末)
上三味等分為末,飯丸梧子大。每服酒下十四五丸,即可立止。
治㿗疝不痛方
南星,蒼朮,神麯,白芷,山楂,川芎,枳實,半夏,海藻,昆布
加姜三片,水煎。
五葉湯
枇杷葉,野紫蘇葉,花椒葉,蒼耳草葉,水晶葡萄葉
共煎水薰洗。
又方,治疝氣偏墜。
用韭菜根搗汁,以生酒熱沖服,神效。
白話文:
【治療疝氣的靈活配方】
使用下列基本成分:川楝子約3克,青皮、玄胡、橘子各約2.4克,陳皮、小茴、柴胡各約2.1克,膽草、黃柏、山楂、神麯各約1.5克,以及荔核兩個打碎。
再加入一片薑。如果是寒冷導致的疝氣,增加吳萸約3克,烏頭約2.4克,但需去掉黃柏;若是水疝,則應加入豬苓、澤瀉、蒼朮、荔枝核;若為筋疝,需添加大茴、黃連、連翹各約2.1克以清除心火;血疝則需加入桃仁、紅花、沒藥各約2.4克;氣疝需添加烏藥、香附各約2.4克,但需去掉小茴;對於狐疝,需加入烏藥約2.4克,草蔻約1.5克,與氣疝同樣處理;若為㿗疝,則需加入蒼朮、白芷、川芎各約2.1克。
如果疼痛不止,通常是由寒冷引起;時好時壞的疼痛通常由熱引起。有些水疝持續不愈,往往是因體虛而起。現在患者感到下腹部脹痛緊急,且陰囊周圍疼痛,這是由於肝氣過盛剋制脾土,最終形成疝氣。如果長時間未能消解,不能單純針對疝氣治療,應同時進行清熱和滋補。
【補脾理疝方】
白朮、青皮、茯苓、川楝子、薏仁、玄胡、扁豆、梔子、山楂、神麯、白芍、橘子各約2.1克。
【疝氣方】
小茴、川楝、橘子、柴胡、玄胡、黃柏各約15克,青皮、甘草各約9克,山楂約6克,膽草約6克。
以上成分研磨成粉,製成梧桐籽大小的丸子。體虛的人可以再加入白朮、茯苓各約15克。
【另一疝氣方】
適用於劇烈疼痛,感覺到氣往上衝,像有東西壓在胸口,心臟似乎被堵塞,有死亡感,手腳冰涼的情況。服用兩到三次可以根治,但不宜過量。
硫磺(不限量,熔化後立即投入水中去除毒性,研磨成粉末),陳皮,炒至焦黃的荔枝核。
以上三種成分等量混合成粉末,飯後製成梧桐籽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十到十五顆,配以酒下,能立即止痛。
【治療㿗疝無痛方】
南星、蒼朮、神麯、白芷、山楂、川芎、枳實、半夏、海藻、昆布。
加入三片薑,用水煎煮。
【五葉湯】
枇杷葉、野紫蘇葉、花椒葉、蒼耳草葉、水晶葡萄葉。
共同煎煮後,用水薰洗。
【另一疝氣方】
適用於疝氣偏側下垂的情況。
取韭菜根榨汁,以生酒熱飲,效果神奇。